<p class="ql-block">神話中的詩意酒鄉.故事之五</p><p class="ql-block">常袋鎮歷史文化名村概覽</p><p class="ql-block">今常袋鎮有行政村19個、自然村45個。每個村的村名都有不凡的來歷,都有引人入勝的傳說故事,堪稱歷史文化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常袋鎮“酒流凹”村流傳著“杜康造酒醉劉伶”的傳說。酒流凹附近的井莊因有杜康造酒取水的酒井而得名。井莊建有劉伶廟,廟中有酒井和劉伶塑像,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日有廟會。傳說中藥“神曲”就誕生在酒流凹村。</p><p class="ql-block">西小凡、東小凡,又稱西小梵、東小梵,兩村均得名于大梵寺。今常袋鎮和小浪底鎮結合部有寺洼村、寺西村。寺洼村西有建于唐代咸通(833~873)年間的圖經寺,《重修大梵寺后殿并金裝圣像碑記》說,唐代建的圖經寺,宋代改名陳乞寺,明初改名大梵寺。“小梵”是相對“大梵”而言。可以推測,明代另有“東小梵”“西小梵”兩座大梵寺的衛星寺院。</p><p class="ql-block">石碑凹村,宋代時名“碑兒洼”。石碑凹村附近有宋代魏國公石守信家族墓地,石守信之子石保吉、石保興的墓碑是洛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石碑凹村已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p><p class="ql-block">常平村,因臨近清代官倉“常平倉”而得名。常平倉是國家專設,主要用于儲糧備荒,漢代始全國各郡縣都設有常平倉,可見常平村歷史悠久。</p><p class="ql-block">武家灣村,以武姓人居多,因地處武則天宣武苑而得名。武則天改元武周,大封武姓后裔。武氏后裔武懿宗封為河內王(沁陽),任官洛州(洛陽)刺史;武崇烈封為新安(新安縣)王;武姓在洛陽做官者多居住附近,如北宋著名畫家武宗元為孟津白鶴人。</p><p class="ql-block">姚凹村,姚姓村民居多,民國姚北辰為中將軍銜,是當地近代軍人中軍銜最高者。</p><p class="ql-block">英古村,原名櫻桃溝,是明萬歷年間癸卯舉人、辰州知府楊萃的故鄉。英古村所產櫻桃名“大官漿”,歷代奉為貢品,朝野多有贊美之詞。明清時期櫻桃溝所建的楊氏宗祠,是目前孟津區保存最完好的祠堂之一。</p><p class="ql-block">半坡村,原名乾坡,所轄自然村菠蘿窯原名哱啰窯。2008年1月,孟津縣人民政府公布新石器時代菠蘿窯遺址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拐坪村,原名拐棗坪,因村中長有數株拐棗樹而得名,明代時村中所建的清明廟(湯王廟)至今仍存,種種傳奇故事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馬嶺村,又名馬援嶺,得名于東漢開國功臣馬援。東漢建立后,馬援仍領兵征戰,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官至伏波將軍,世稱“馬伏波”。六十四歲病逝于征戰途中,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尸的氣慨受到后人崇敬。唐代時馬援成為“武廟六十四將”之一,宋時位列“武廟七十二將”之中。馬嶺村北有村地名“垛曲連兒”,傳說是杜康造酒存放酒曲的地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宽甸|
朔州市|
娄烦县|
长沙县|
濉溪县|
若尔盖县|
宜良县|
上虞市|
滦南县|
阳东县|
克什克腾旗|
新昌县|
嫩江县|
和林格尔县|
乌兰浩特市|
沽源县|
郁南县|
托克逊县|
塘沽区|
二连浩特市|
额济纳旗|
松滋市|
时尚|
筠连县|
和硕县|
昭平县|
北川|
汉沽区|
日土县|
天祝|
博客|
富裕县|
平和县|
张家港市|
平原县|
青河县|
河曲县|
咸阳市|
汝南县|
涡阳县|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