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是高考很難,殊不知比高考還難的是填報志愿。每年高考前后,不管是猜分填報志愿還是依分填報志愿,不知道要愁煞多少考生和家長,不知道有多少面孔面對著志愿表彷徨而苦悶,有些即便是已經進入到高等學府也還在祥林嫂式的絮絮叨叨,要么后悔不迭,要么假想當初如果選報某學校某專業則如何如何也不至于如此。正因為填報志愿難,還催生了一種的新的行業——高考志愿填報指導。最初,這些指導師由學生自己的高中老師擔任且免費指導;后來,一些大學老師、各級招生辦工作人員等開始走穴,或友情客串,或客隨主便、隨意打發,或明碼實價、錄取后給錢;再后來,開始了市場化,有專門的志愿填報輔導班,還有基于大數據的APP,注冊VIP(當然收費)后更是方便得很,志愿填報精確到上沖、穩妥、保底多少學校、哪些專業。同時,還有一些坑蒙拐騙者活躍期間,每年高考成績還沒公榜,他們就開始忙活了。<div> 高考不易,填報志愿為何這么難呢?<div> 填報志愿之難,難就難在不是為了實現理想而報。家長和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招生計劃要考慮,錄取率要考慮,就業率要考慮,就業后平均工資高低要考慮,不同的參考意見要考慮,唯獨沒有考慮考生的理想,沒有考慮考生的對專業前景的理解。不能說我們的學生沒有理想,可那是什么樣的理想?當我們的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我的理想是當科學家”的時候,國外的學生則早已立下宏愿要報考某某大學某某教授的某某專業;如果說有理想的話那僅僅是“考上某大學”而已,沒有顧及專業志向,有的甚至只是完成父輩的夙愿,為家人臉上貼些金子。因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理想,一旦高考過了錄取線,就好比中了頭彩,面對巨額獎金不知如何是好,一會兒想買房子,一會兒想買豪車,同時覺得投資也不錯。三心不定,六神無主,不為理想填報志愿哪有不難!<br> 填報志愿之難難就難在影響人生的節點且不可逆。高考確實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節點,一次選擇,影響終生,且時間總是流動向前,再次選擇的機會少之又少。所以說學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報得好,報得好不如分得好,分得好不如生得好。每個節點很重要,一旦選擇,就很難再有重來。當然,在這當中也不乏改弦易轍者。如今一些大學一年級淡化專業或不分專業,有的還可以中途變更專業。但是,如果大學在制定招生計劃時就提前考量豈不更好?比如對專業的劃分不是精細而是粗線條,待到學完公共課、學生對專業前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興趣,學校再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和潛能,指導其選擇專業,相信能彌補填報志愿之初的誤打誤撞。還有,大學與中學是否應該增加互動,大學邀請中學生參觀校園、了解學校學術背景,多辦一些中學生夏令營、冬令營,多到中學里宣講,其目的就是讓大學與中學無縫對接,減少邁進門檻時彷徨。<br> 填報志愿之難難就難在沒有人生規劃。毋庸諱言,我們的學校教育與社會脫鉤的現象是比較嚴重的,學生的能力更多的表現在記憶水平和書面知識方面,但缺少對人類文明、人類歷史、社會規律和思想工具的理解和運用,缺少應有的思辨能力,缺少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使學生成為畸形的、缺胳膊少腿的答題器。這是與封閉教育緊密相連的,是“圈養”的必然結果。盤點美國中學,其社團十分活躍。他們有戲劇社,有城市建筑興趣組,光一個橄欖球年度決賽就統攝了樂團、舞蹈團、賽事策劃、新聞傳播、技術統計和數據分析等很接地氣的社團。我們的中學也有文學社、天文臺等,可有多少社團活動走出了校門,有多少活動剪影能夠作為學生成長的評價依據而為升學提供寶貴的材料,除了考分以外,很少再有反映學生興趣傾向、人格發展軌跡等成長數據,人生規劃更無從談起。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沒有人生規劃的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怎能不舉棋不定?怎能不舉步維艱?<br> 填報志愿之難關鍵在于沒有方向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老祖宗畫了一個符,我們走了許多年,始終沒走出這個圈。<br><br> (2014-10-10)</div></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
舞阳县|
汕尾市|
苏州市|
襄垣县|
封开县|
宁武县|
宜黄县|
习水县|
抚松县|
清远市|
旅游|
运城市|
定南县|
衡阳市|
四子王旗|
莆田市|
孝昌县|
茂名市|
宜宾市|
都江堰市|
泽普县|
江源县|
阳泉市|
普兰店市|
微山县|
交口县|
满城县|
八宿县|
怀集县|
茌平县|
丰城市|
格尔木市|
城市|
青龙|
定西市|
铜川市|
昆明市|
中山市|
吉安县|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