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重讀李剛太先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雙閣詩稿〉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牛 蘊</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我在朋友圈讀到李君剛太為我省著名詩人朱繼彪詩集《雙閣詩稿》寫的序言。此序十年前讀過,本次又認真讀了兩三遍,再三玩味,擊節贊嘆。</p><p class="ql-block"> 恰逢剛太先生邀我微信通話,和我討論編輯《今律佳對》事宜。自《今律佳對》創意初期聽到先生的設想,我立時感到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為李老師的創意點贊與歡呼。談論之余,我提到剛又拜讀過的《〈雙閣詩稿〉序》,我說此序連讀兩三遍,愛不釋手,確是風格獨特、見解獨到、匠心獨具的難得的好序。在電話里我概括地談了對此序的認識和評價,剛太先生聽后說:“我近來聽力下降,電話里聽不甚清,能否把你剛才的話整理出來?”李先生這份沉甸甸的囑托,我始終不敢忘懷。然而冗務纏身,一晃就是半年,我婉言謝絕了其他師友托我為之寫序的邀請,在忙完眼前的工作后,必須動筆寫這篇評論了。</p> <p class="ql-block"> 我平素讀書愛讀序言。通過序言能迅速領悟全書精華以及重要的內容。一般來說,序是對書稿和著作者的介紹、歸納、評價,還有對著作者的希望與告誡等。好的序言,往往有作序者的真知灼見,甚至有對書稿的升華和開拓。序言因書稿不同,作序者不同,作序的時空不同,心境不同,認識不同,故呈現千姿百態的面貌。有的簡潔,有的細致;有的如春風輕輕拂過,有的如夏雨嘩嘩直流;有的如工筆精雕細描,有的如寫意揮毫潑墨;有的一語中的,有的繞口縈舌;有的底蘊深厚,與原作相得益彰;有的行文敷衍,多是應酬“還文債”之作……總之,讀序很有情趣,很能學習知識,很能領略人間百態。</p><p class="ql-block"> 說起《〈雙閣詩稿〉序》,就不能不先提到書稿的作者。作者誰?朱繼彪也。朱繼彪何人?網名“芒碭之子朱槿”是也,“芒碭詩群”領軍人物是也。朱先生詩風雄渾豪放,格高味厚,曉暢平易,詞語華美,一般評者,恐不敢為之作序。</p> <p class="ql-block"> 2007年,剛太先生作為河南詩詞學會副會長,隨林從龍老會長為永城市頒授“詩詞名市”榮譽稱號,初次結識了永城詩詞學會會長朱繼彪,適逢《雙閣詩稿》準備付梓。同赴永城的梁金玉先生力薦剛太副會長為之作序,剛太先生出于責任擔當精神慨然應允了。李先生畢業于名牌大學,后又教過大學文學課程,為朱繼彪作序,等于強強合作,也是最好搭配。但不知先生如何落筆。那我們就隨著他的筆觸,跟著他的思路探尋吧。</p><p class="ql-block"> 出乎意料,序作開篇并未直接切入主題,饒了個大圈子,先介紹永城市:</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永城市坐落在河南省的最東部,這里綿延起伏著久享盛名的芒碭群山。</span></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愕然:這與詩集何干?簡直有些離題。詫異之際,更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又出現了。接下來,評論者還是不緊不慢,旁枝野蔓地信口聊開大江東了,絲毫沒有切入主題的意思。只見他,連用一組排比段:</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有著圣人足跡的地方”——介紹當年孔夫子周游列國途經芒碭,曾在芒碭的山洞里避過雨,在芒碭的山巖上曬過書。</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有天子氣”的地方”——娓娓道來當年劉季子芒碭山上斬蛇故事。還有首倡反秦的陳勝也長眠于芒碭山上……</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高唱《大風》的地方”——言說漢高祖劉邦大勝時在行宮宴請沛縣父老即興作《大風歌》,慨而歌之。于是,作為劉邦發跡處女地的芒碭山,便有了“歌風臺”。還有,淮海戰役時,在永城縣的陳官莊,解放軍俘獲了國民黨王牌軍的最高將領,回腸蕩氣的大風歌再次響起……</p><p class="ql-block"> 我再次詫異:這不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嗎?</p><p class="ql-block"> 待繼續閱讀下文,我的心結打開了。原來,此乃作序者的精心擘畫之舉。他的下一組排比段,大量引用了朱繼彪豪情萬丈的詩句,串聯成篇,把《雙閣詩稿》與永城芒碭、與圣人足跡、與楚漢爭雄、與高唱《大風》融為一體,正是畫龍點睛之處,正是主旨所系,正是對《雙閣詩稿》的高度肯定。</p><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舞臺上大凡重要兵馬統帥出場,總要著意鋪陳一番,要么緊鑼密鼓,要么序曲雄壯,要么布景鮮明,要么兵馬先行……而這一切,都為主人公的出場做了有力的鋪墊與渲染,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歷史環境之中。</p><p class="ql-block"> 李剛太先生開頭的三段文字,看似“閑筆”,實則“忙”得不可開交,正可謂先聲奪人。這個文韜武略、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恰是滋養朱繼彪的故土,陶冶著朱繼彪成長成才,乃至縱橫馳騁的全過程。何況,惟其廣闊的視野,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才與朱繼彪的詩詞特點匹配,才從側面烘托了朱繼彪作品酣暢淋漓、雄渾豪放的藝術風格。</p> <p class="ql-block"> 接著,剛太先生介紹了一群自稱“芒碭詩群”的中青年詩人,重點介紹了出身芒碭、創建了永城市詩詞學會、并出任會長的“芒碭之子”朱繼彪。</p><p class="ql-block"> 接下來,才提起擺在案頭的《雙閣詩稿》,便是朱繼彪的第一部詩詞集。先解釋書名的由來,原來“雙閣村”是朱繼彪的出生地,故書稿便以“雙閣”命名。這個解釋是必須的,回答了讀者關心的書名問題。</p><p class="ql-block"> 再接下來,對書稿總體上進行概述,“該書收選了作者詩、詞、歌、賦、楹聯作品數百首篇,其律絕風骨巖巖,其歌行汪洋恣肆,其詞章婉轉豪邁,其楹聯沉郁蒼古,各體之中,佳篇佳句迭出,耐人品味。就詩而言,體裁有律有絕有歌有騷,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思想內容有頌有諷,藝術手法有賦有比有興。就詞而言,運用詞牌即有25種之多。”</p><p class="ql-block"> 再往后,剛太先生又用了一組排比段落,對朱繼彪的詩集、詩觀,嚴肅的創作態度,詩作的精警厚重,以欣慰的心情進行了恰切的評價。</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部用心血吐出的詩章——通過摘引詩句詞章,評論這部書稿是嘔心瀝血之作。例如詩人自題詩集曰:“桃李春風各自華,鐘情老繭苦為家。血絲吐出心方快,朱墨研來作槿花”(《自題三章》)。 </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部新時代的《大風歌》——從謳歌“賴有民心共道心”的人民領袖,到贊美塑料大棚使家鄉“銀山堆里得金山”的黨的富民政策;從歌頌黨的對臺政策“萬象乾坤經有道”,到科學種植讓農家女“不畫娥眉學種瓜”;從歌行體古風《明珠歌》,到駢體文學《永城賦》《商丘賦》,都緊隨時代,寫出了“大風歌”般的史詩。</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部發自靈性的正氣歌——他要“彈得高風接漢唐”對那些銅臭熏天屢屢釀出慘重礦難的黑心窯主,他敢于辛辣嘲諷無情鞭撻。“衙中緊扣千重結,道上輕連九曲環。”揭露了黑窯主與貪腐官員的相互勾結,一針見血地揭示了“權錢交易”是礦難屢屢發生的根源,鞭辟入里地切中了時弊。</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部風格雄渾妙語連珠的詩聯集——請看,“眼前十萬怒奔馬,身外三千閑落花”、“誰令孤囊容萬象,我彈一指越千年”,這些句子那樣雋永,那樣引人遐想,那樣余音繞梁。一次詩人在舊書攤上購買了《詞壇女杰李清照》一書,讀后創作了古體詩《讀詞壇女杰李清照步易安韻》。其中“袞袞諸公醉江南,杭州汴州僅一字”“可憐時人不識珠,佳篇只作廢紙賣”兩聯,更是令人拍案叫絕。</p><p class="ql-block"> 剛太先生對詩集的評價,一如朱繼彪的詩風,不拖泥帶水,不故作兒女語,不從細部條分縷析,而是大框架地將佳詩美句羅列出來,讓讀者自己去解讀,去欣賞。“好馬配好鞍”。剛太先生對朱詩的評價,乃至行文架構,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好似寫一位英雄人物,不具體狀寫其音容裝束,只抓住其鮮明特點之一二,展現給讀者,就語中肯綮,展現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序言所表現出的氣魄宏偉、視野開闊、力能扛鼎、氣能拔山的藝術效果,與詩集原作的藝術特點高度吻合,二者相互映襯,珠聯璧合。</p><p class="ql-block"> 最后,剛太先生對朱繼彪作品有個總體評價:“詩人博學多才,功底深厚,詩學李杜,詞本蘇辛,其為詞以豪放見長,時有佳制。”這個評價是十分中肯的。</p><p class="ql-block"> 總之,李剛太先生此序先是用了鋪墊、烘托之法,暗示此地將有大作出現;繼而又以蒼茫的線條,勾畫出詩稿的整體輪廓和藝術特點。全序行文縱橫捭闔,收放自如,大氣磅礴,行云流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這就是李剛太先生本序的藝術特色。</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學習剛太先生此序的心得體會,終耽筆者學術淺陋,謬誤難免,特就教于剛太先生,也就教于讀者。</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5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附:李剛太《〈雙閣詩稿〉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雙閣詩稿》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剛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09年元月</p><p class="ql-block"> 永城市坐落在河南省的最東部,這里綿延起伏著久享盛名的芒碭群山。</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有著圣人足跡的地方,當年孔夫子周游列國途經芒碭,曾在芒碭的山洞里避雨,在芒碭的山巖上曝曬被雨水打濕了的書籍,如同《雙閣詩稿?夏謁芒碭夫子崖》所說,“先圣振衣揮雨后,層巒印得盡文章”。</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有天子氣”的地方,秦始皇帝東巡鎮壓天子之氣,卻未能阻擋住芒碭山的斬蛇起事。“劍氣凌空射斗牛,荒山亦有大春秋”(《雙閣詩稿?斬蛇處》),隱匿于芒碭的劉邦取代嬴政做了皇帝,建立了西漢王朝。長眠于芒碭的陳勝也以首倡反秦之功,享受了西漢王朝封戶祭祀的天子之禮,被司馬遷以“王侯”的規格寫入《史記?世家》。</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高唱《大風》的地方,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回到家鄉沛縣,在行宮宴請沛縣父老時即興作歌。芒碭是劉邦發跡的處女地,又離沛縣不遠,于是芒碭山便有了“歌風臺”,便有了《大風歌》在芒碭的永久回蕩。“一自高臺起大風,斯風不與萬風同”(《雙閣詩稿?歌風臺》)。直到1948年,在永城縣的陳官莊,中國人民解放軍俘獲了國民黨王牌軍的最高將領,中國人民又一次唱響了回腸蕩氣的大風歌。</p><p class="ql-block"> 今天,這里聚集著一群自稱“芒碭之子”人稱“芒碭詩群”的中青年詩人,芒碭之子朱槿、芒碭之子秋實、芒碭之子童心、芒碭之子雪楓……,還有一批與他們一起唱和著的芒碭詩人,他們在芒碭之麓,為時代高歌,為祖國高歌,為永城的繁榮昌盛高歌,也為自己年輕火熱的心高歌,再次唱響了回腸蕩氣的大風歌。2003年,永城市成立詩詞楹聯學會,時任市委統戰部副部長的朱繼彪擔任會長。</p><p class="ql-block"> 擺在我案頭的這部《雙閣詩稿》,便是網名“芒碭之子朱槿”本名朱繼彪的第一部詩詞集。朱繼彪1950年出生于永城縣雙閣村,于是這部書便以雙閣命名。該書收選了作者詩、詞、歌、賦、楹聯作品數百首篇,其律絕風骨巖巖,其歌行汪洋恣肆,其詞章婉轉豪邁,其楹聯沉郁蒼古,各體之中,佳篇佳句迭出,耐人品味。就詩而言,體裁有律有絕有歌有騷,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思想內容有頌有諷,藝術手法有賦有比有興。就詞而言,運用詞牌即有25種之多。</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部用心血吐出的詩章。詩人自題詩集曰:“桃李春風各自華,鐘情老繭苦為家。血絲吐出心方快,朱墨研來作槿花”(《自題三章》)。這詩章通常是在深夜涌出:“朱墨研來作槿花,夢中剪出倚天霞。蛙鳴夏夜聲如鼓,萬籟詩心到我家”(《自題三章》)。“詩魔夜夜逞風流,欲出靈臺夢里頭。騁羽飛波踏滄海,驚濤之上放歌喉”(《雙閣詩稿付梓有句》)。這詩章來之不易:“人謀官位我謀詩,耗盡秋香方得之”(《‘放歌永城’編成后致諸詩友》)。“摘句尋章加減除,十年修得一編書”(《自題詩集》)。“且把人生細作行,日刪夜檢自成章。新花一朵一腔血,欲染天邊紅夕陽”(《寫詩偶得》)。“雨打寒風霰打窗,金戈鐵馬響鏗鏘。天公伴我敲詩韻,思緒凌云襲帝鄉”(《初冬偶題》)。</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部新時代的《大風歌》。詩人以高山仰止的無限深情,歌頌了締造社會主義新中國的一代偉人。在毛澤東誕辰110周年,詩人擲地有聲地發出了公道人心的吶喊:“山河永固紅旗固,賴有民心共道心。”在周恩來誕辰110周年,詩人發自心底地表達了對共和國基石的贊頌:“華夏于今雄萬國,周天日月載豐功”。同時,詩人也對“科學發展、蒸蒸日上”“改革開放,黃土成金”(《永城賦》)的新時期給予熱情頌揚。作品歌頌了黨的富民政策:塑料大棚使家鄉“銀山堆里得金山”,科學種植讓農家女“不畫娥眉學種瓜”,“鄉間小女關心事,卻是商家大舞臺”(《桃園曲》)。作品歌頌了黨的對臺政策:當2005年春節海峽兩岸包機對飛開通時,詩人欣喜無限地寫詩說“三千萬仞云開月,五十六年冰解丘。”當《反分裂國家法》頒布之后,詩人感慨萬千地寫詩說“萬象乾坤經有道,終由西北達東南。”在歌行體古風《明珠歌》里,在駢體文學《永城賦》《商丘賦》里,詩人熱情洋溢濃墨重彩地歌詠了30年來家鄉的巨大變化:“踞中部之龍首,匯東西之精華。縱通天之高路,走如梭之舟車。采地下之烏金,跨雄起之黑馬。張百萬之電網,聚風云而叱咤”(《商丘賦》)。</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部發自靈性的正氣歌。詩人要“筆收太古渾元氣,袖納長河世紀濤”(《風雪夜高樓放歌》),“攬住兩儀生四象,裁成九辨感千秋”(《河南詩詞學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賀詩》),他要“詩骨詩魂皆作玉”(《奉贈劉君》),他要“彈得高風接漢唐”(《芒碭詩會成立五周年》)。他極少歌詠風花雪月的浪趣閑愁,也缺乏跟風湊趣點綴升平的雅興,對于那些“公堂內外各揩油,爭把峨冠耀沐猴”(《無題》)、“日釣榮華夜釣官,三春九夏釣青錢”(《觀釣用李恒韻三首)》的官場闊少,對于那些銅臭熏天屢屢釀出慘重礦難的黑心窯主,他敢于辛辣嘲諷無情鞭撻。他的《礦難諷》這樣描寫礦難發生后礦主的心態:“無端媒體鬧翻天,礦難由來話不鮮。賣命你求紅日飽,休言我賺黑心錢。衙中緊扣千重結,道上輕連九曲環。一任風頭狂雨急,悠然高坐釣魚船”,媒體的質疑他們可以置之不理,工人的生命他們可以視若草芥,唯獨與衙門的“千重結”“九曲環”才使他們念念不忘,才使他們有恃無恐,才使他們有了“悠然高坐釣魚船”的穩定感,這就一針見血地揭示了“權錢交易”是礦難屢屢發生的根源,鞭辟入里地切中了時弊的要害。他對“卷地風來官落馬”感到惋惜,對“漫天霧障吏吹牛”(《無題》)感到無奈,偶爾他會以豪飲來澆洗胸中塊壘:“無邊乾坤容我醉,兩端天地待人和。狂來揮筆掃三界,縱是仙家橫是魔”(《次韻江華感懷詩兼致練達》),有時他又以吶喊來召喚理想:“夜雨才洗塵世界,晨光普照漢山河”(《梁王陵晨曦》)。“掃平塵世三千劫,造化蓮臺十二樓”(《題友人所攝圖片塔林靈光》)。</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部風格雄渾妙語連珠的詩聯集。請看,《梁王殿聯》“藏萬貫金,逐十丈名,終究是一抔塵土;鑿千尋洞,設百般巧,焉知成兩穴煙霞”;《會客中心聯》“今日君臨,何若喝杯茶暫坐;移時我去,定然攜良友再來”;《梁王陵聯》“去者是,來者非,是非攘攘各來去;生于名,死于利,名利熙熙笑死生”;《芒山寺走筆》:“悟修不二法門徑,緣結大千安樂身”;《登極目閣眺黃河》:“眼前十萬怒奔馬,身外三千閑落花”;《再用韻奉贈劉君》:“宣圣三編終韋絕,晉陶五斗不腰弓”;《步江秋實韻高樓詠月》:“誰令孤囊容萬象,我彈一指越千年”;《夜讀琵琶行兼品浮梁茶》:“癡魂化聚三千次,碧葉浮沉十萬家”;《航天英雄楊利偉之歌》:“我是神州領頭燕,引來春訊逐天高”;這些句子那樣雋永,那樣引人遐想,那樣余音繞梁。一次詩人在舊書攤上購買了《詞壇女杰李清照》一書,讀后創作了古體詩《讀詞壇女杰李清照步易安韻》:“丙午丁未鐵帚掃,龍庭鳳閣皆生草。青州有女逐雁飛,舟車流離紅顏老。紅顏老去無復來,夢里青春聯俊才。情寄青梅錄金石,魂驚胡塵鬢滿埃。萬里兵火萬里血,白發號哭黑發死。袞袞諸公醉江南,杭州汴州僅一字。窮愁文章生死哀,冷清凄慘臨危崖。杞婦悲深堅城墮,江天愁云久不開。真情詞風開百代,熔金濺玉光焰在。可憐時人不識珠,佳篇只作廢紙賣。”其中“袞袞諸公醉江南,揚州汴州僅一字”“可憐時人不識珠,佳篇只作廢紙賣”兩聯,更是令人拍案叫絕。</p><p class="ql-block"> 詩人博學多才,功底深厚,詩學李杜,詞本蘇辛,其為詞以豪放見長,時有佳制。《沁園春?戊子中秋之夜,七詩友同題賦月》:“初上青天,七子同聲,召喚汝來。共狂歌清嘯,挹江斟斗;對花舞影,紫合丹開。莫論從前,而今只問,獨往獨來勿寂哉。何若這,恰仙凡合一,無那愁骸。須臾膠漆陳雷。即執手乘風上碧臺。見詩仙詩圣,呼輪喚鏡;詞龍詞擘,短嘆長哀。恭告高華,人間換了,老賦新章這般裁。分手處,約輝光長照,詩掃塵埃。”既恣肆孟浪,豪邁恢弘,亦空靈高遠,倜儻風流。《金縷曲?乘機凌天遐思》:“我在天上矣。放豪情,八重之上,縱風行翼。腳下濤生蒼龍怒,似是舟搖水悸。”《念奴嬌?登滿里國門》:“千里草原連碧色,一線劃開南北。叢嶺生云,和風渙水,日照長煙寂”,意境開闊,欣喜之情躍然紙上。《水調歌頭?立春大雪》:“君唱桃夭九疊,我和梅花三弄,珠淚兩婆娑。一夜白頭約,萬世不消磨”,將大雪比美人,拓展了屈原以香草美人喻善政的修辭手法。《憶秦娥?和雨軒并致隔水伊人》詞格清秀婉麗,層次井然;《思佳客?和韻林散人》情真意厚,跌宕有致。</p><p class="ql-block"> 當然,《雙閣詩稿》亦有白璧微瑕,少數篇章對仗欠工,或者運筆乏力。這些,將另與作者當面探討,本文不再贅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雙閣詩稿》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朱繼彪,字炳之,號雙閣居士,1953年10月生,河南永城市雙閣村人。原任中學語文教師,永城市委統戰部副部長。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南詩詞學會副會長,永城詩詞楹聯學會會長。作品曾多次在中華詩詞學會舉辦的全國大賽中獲等級獎,在河南大賽中獲特等獎等。詩風追求雄渾豪放、曉暢平易。出版個人詩集《雙閣詩稿》《大道詩心》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6日牛蘊制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东县|
北京市|
突泉县|
西青区|
陵川县|
抚远县|
当阳市|
利川市|
新余市|
河津市|
江油市|
南康市|
东莞市|
同江市|
滨州市|
邯郸县|
岚皋县|
宜黄县|
南投县|
泸西县|
佳木斯市|
屏南县|
大荔县|
张家界市|
河北省|
长治市|
永城市|
旬阳县|
航空|
沂水县|
新宾|
滁州市|
宁南县|
吉林省|
大庆市|
柳州市|
昆明市|
英吉沙县|
凉城县|
出国|
鄂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