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穿“大白”的天使</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劉守學</div> <p class="ql-block"> 天氣格外晴朗,瓦藍的天空沒有一絲云彩,午后的陽光,晃的人睜不開眼。</p><p class="ql-block"> 吹面不寒楊柳風。已近清明時節,柳枝綠了,桃花艷了。今年的春天,沒有因為疫情,放緩它的腳步。</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4月2日,下午1時20分,一位年輕女子騎著電動自行車,駛出玉田縣金色家園小區大門口,向南一拐,駛入平整寬闊的玉月路。</p><p class="ql-block"> 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張桂紅,今年35歲,是玉田縣中醫醫院的一名年輕女醫生。今天她照例到世紀花園小區參加全員核酸采樣。</p><p class="ql-block"> 隨著又一波疫情的來臨,她和全縣身著白色防護服的醫護人員一起,下村莊、進社區,勇敢地沖到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p><p class="ql-block"> 這些身著白色防護服的醫護人員,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穿“大白”的天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b></p><p class="ql-block"> 昨天晚上10點半,玉田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總指揮部發布《關于調整社會面管控措施的通告》,自4月2日零時起,按照“解封不解防”的原則,全縣除重點區域繼續封控外,縣內其他區域解除臨時封控管理,有序推進復工復產。</p><p class="ql-block"> “解封啦!”處于解除封控管理區域的人們興奮得睡不著覺,無不歡呼雀躍。</p><p class="ql-block"> 張桂紅騎著電動自行車行走在熟悉的玉月路和無終大街上。路上過往的行人、車輛,盡管不是很多,但與十幾天來馬路上車輛人影不見相比,恍如隔世。</p><p class="ql-block"> 3月19日,唐山市突發疫情,這是唐山自2020年3月發生新冠疫情并陽性患者清零以來,首次發現本土確診病例。</p><p class="ql-block"> 形勢急轉直下。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玉田縣防控辦相繼發布在全縣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全域實行加嚴封控管理的通告。</p><p class="ql-block"> 居家封控不出門,是阻斷疫情傳播最有效的辦法。按照“內不出、外不入、內不動”的要求,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商店停業,公交停運,全員居家,足不出戶。一瞬間,整個城市被按下了暫停鍵。</p><p class="ql-block"> 封在家里的百姓,如籠中鳥,安靜的居家等待;抗疫一線重任在肩的勇士們,似陀螺,為了70萬玉田百姓的居家生活和生命安全,忙得團團轉。</p><p class="ql-block"> 疫情防控大于天,跟打仗一樣,就得需要勇士沖到一線。平日里,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張桂紅,這時成了一只在籠外忙碌的“小陀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b></p><p class="ql-block"> 過了火車站路口向北望,是原來的玉田縣計生中心醫院,1987年成立時名稱叫玉田縣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張桂紅在這一年出生。2010年她從河北聯合大學畢業后,分配到這里工作,她的寶貝女兒喬喬還是在這所醫院出生的呢。2019年12月底,這所醫院并入玉田縣中醫醫院。</p><p class="ql-block"> 現在,玉田縣中醫醫院的東、西兩區都是玉田縣確定的固定核酸采集點,平時排著長隊做核酸檢測的場景不見了,現在取而代之的是下沉基層開展全員核酸檢測。</p><p class="ql-block"> 疫情就是命令。3月19日是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的第一天。從這天起,縣內醫護人員沉到基層,每天開展一次全員核酸檢測,雷打不動,今天已是第十五天。</p><p class="ql-block"> 全員核酸檢測,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過篩子。可以最大限度、最及時地發現陽性患者,及時隔離治療,及時切斷感染源。</p><p class="ql-block"> 政策跑到了前面,疫情隨之而來。通過全員核酸檢測和流調排查,縣內先后發現數例無癥狀感染者</p><p class="ql-block"> 玉田縣啟動全員核酸檢測真是未雨綢繆啊,無癥狀感染者得到了及時排查,傳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截止目前,再沒有新的病例出現。</p><p class="ql-block"> 從今天起,全縣有序解除封管理,人們千呼萬喚的這一天終于來到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b></p><p class="ql-block"> 不到十分鐘,行至玉田縣供銷大廈,向南拐,穿過鐵路橋,向前望去,暖泉河一帶的世紀花園、和美老年公寓、南楓居和電力樓,就是張桂紅所在玉田縣中醫醫院包片的檢測點了。張桂紅和她的同事王丹丹、吳雪靜、孫暢、馮延這五朵金花,每天要完成這幾個檢測點1300余人的核酸檢測任務。</p><p class="ql-block"> 每天下午兩點,是規定開展核酸檢測的時間。但她們總是提前到達現場。在她們心里只有一個信念:早點檢測完,早點出結果,為疫情防控提供可靠數據支撐。</p><p class="ql-block"> 張桂紅來到世紀花園門口,運送物資的車輛正在卸貨,兩三分鐘之內,五朵金花全部到齊。</p><p class="ql-block"> 世紀花園居委會從辦公用房中,專門為她們騰出一間屋子,作為她們的更衣室。</p><p class="ql-block"> 開工第一件事,就是穿防護服。這身衣服穿上夠扎眼,也夠威武,老百姓管這身衣服叫“大白”。</p><p class="ql-block"> 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這身“大白”,就是醫務人員的護身鎧甲。</p><p class="ql-block"> 穿、脫防護服的方法也很有講究,醫院對她們進行過多次培訓。</p><p class="ql-block"> 穿防護服,雖然繁瑣,但必須認真。為防感染,脫防護服,須更加仔細。摘面罩、摘帽子、拉開防護服拉鏈,每做完一步,手就得進行一次消毒,最后將防護服從里向外卷,一直卷到腳底,連同鞋套,裝入黃色的專用醫療垃圾回收袋,做完這些,再用75%酒精全身噴灑消毒。</p><p class="ql-block"> 在檢測任務中,不管時間多長,只要穿上這身衣服,就不再喝水,不再吃東西,不再上廁所。因為防護服一旦暴露在空氣中,就有感染的可能,防護服就不能再穿了。</p><p class="ql-block"> 穿好防護服,戴好防護面罩,苗條的五朵金花瞬間變成了企鵝般略顯臃腫的五尊穿“大白”的天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b></p><p class="ql-block"> 五個人進行了明確分工:張桂紅和馮延負責世紀花園,吳雪靜負責電力樓,王丹丹、孫暢負責和美老年公寓和南楓居。</p><p class="ql-block"> 每個“大白”天使配備三名志愿者,一個負責掃碼,一個負責用喇叭招喚住戶出來檢測,一個負責維持秩序,受測者每十人一組,如果志愿者充裕,還可以配備一人負責遞拭子。</p><p class="ql-block"> 桌子進行全面清消,檢測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做到一人一手一消毒,拭子在咽后壁劃動多次。雖然這樣做,大家的嗓子都會有些不舒服,但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檢測效果。</p><p class="ql-block"> 工作嚴謹的她,每做一次檢測前,都要核對一遍試管信息、電子健康碼信息,保證不亂碼,不出錯,每一次檢測,都會讓檢測者感到些許“不舒服”,卻從沒有人表示任何不滿。</p><p class="ql-block"> 張桂紅今天負責13號樓的檢測任務。</p><p class="ql-block"> “13號樓的住戶抓緊下來排隊做核酸啦!”小喇叭廣播的聲音在樓宇間回蕩,樓上的住戶聽到后紛紛出來排隊。</p><p class="ql-block"> 咱們的老百姓做核酸檢測當成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一聽招呼,馬上出來。</p><p class="ql-block"> “請讓這位上網課的小朋友先做”、“請讓這位坐輪椅的老大爺先做”,聽到志愿者的招呼,大家紛紛讓出位置來。讓公然“插隊”的人優先,大家充分理解,這是多么讓人暖心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今天,張桂紅還為4個人完成了入戶檢測任務。有一戶人家,母女二人因到過疫區,正在居家隔離。好在她們住在一樓,張桂紅讓人搬來一把凳子放在窗外,母女倆打開窗戶,張桂紅登著凳子隔窗完成了檢測。</p><p class="ql-block"> 這棟樓還有兩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身體不好,下不了樓,一個住三樓,一個住二樓,張桂紅爬樓梯入戶為兩位老人做了檢測。其中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奶奶,6年未下樓,見她格外親,一個勁地向她表示感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b></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全員核酸檢測第十五天,醫護工作者和志愿者都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在檢測秩序井然,又快又好。</p><p class="ql-block"> 剛開始,醫護人員每兩人一組,一人負責拭子采樣,一人負責掃醫療健康碼。隨著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進來,幫助維持秩序、掃碼,大大加快了檢測進度。</p><p class="ql-block"> 各小區、村莊間互相借鑒好的方法。劃一米線,擺隔離墩,及時提示不交談、不聚集,提前幫助住戶調亮手機、健康碼截屏,提前分好十人一組,提前數出十個拭子和一個試管相對應,按樓號分別檢測,提高了檢測工作效率。</p><p class="ql-block"> 社區、物業、村委會全力配合,眾多志愿者參與,保證了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p><p class="ql-block"> “應檢盡檢,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每天,她們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全員檢測任務。</p><p class="ql-block"> 張桂紅和她的姐妹們,每天一站就是四五個小時,甚至六七個小時。每天都是檢完最后一個才收工。她們把每十個試管裝進一個密封袋,由專人專車取走樣本,送到縣核酸檢測基地。完成任務后,由馮延進行統計數據并上報。</p><p class="ql-block"> 她們累并快樂著。今天的核酸檢測結束后,張桂紅和他的同事們收到了一件珍貴的禮物,一個七八歲的小朋友特意給她們畫了一幅畫,長著雙翅的白衣護士、醫院、鮮艷的五星紅旗、被殺死的新冠病毒,圖畫上方工工整整地寫著五個大字:最美逆行者。</p> <p class="ql-block"> 世紀花園小區門口南側,插著一面鮮艷的黨旗,迎風飄揚。即將離開的張桂紅和吳雪靜,情不自禁站在一起,每個人揚起一只手臂,面向黨旗,共同比出一個心形圖案。雖然她倆還不是中共黨員,但她們一心向黨,加入黨組織,是她們最美好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回到單位,張桂紅所在慢病管理中心主任閆立娜、何海杰,擔心她們餓著,提前準備了牛奶、面包、香腸、雞蛋。</p><p class="ql-block"> 張桂紅每天都會把她檢測的人數記在一個小本子上。今天,她統計了一下,十五天來她累計檢測3504人。</p> <h3>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像張桂紅這樣千千萬萬個醫護人員,平時雖為凡人,但戰時皆為英雄。這些身著“大白”的天使們,我們只能透過面罩后面的兩只眼睛來辨認她們的模樣。她們在疫情防疫第一線上默默奉獻,彰顯了醫護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div> 疫情中的中國,她們是最美逆行者,她們是老百姓心中最可愛的人!<br></div></h3> (本文攝影:劉守學、王丹丹、盧艷坤) <b>作者簡介:</b><br> 劉守學,中共黨員,河北馬健輝律師事務所律師。唐山市作家協會會員、玉田縣作家協會會員、玉田縣朗誦協會會員、玉田縣攝影家協會會員,在國家、省、市級新媒體發表作品百余篇。<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阳市|
郸城县|
宁明县|
东台市|
南岸区|
阿拉善盟|
广汉市|
彩票|
将乐县|
新丰县|
桓仁|
徐州市|
长葛市|
谢通门县|
平陆县|
集贤县|
福州市|
余干县|
长葛市|
芜湖市|
武义县|
分宜县|
丽水市|
清徐县|
昌平区|
城步|
三穗县|
潼南县|
潜江市|
汝州市|
崇义县|
台东市|
莎车县|
永兴县|
会昌县|
车险|
长沙市|
广平县|
昭通市|
汕头市|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