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產業轉移勢在必行,不過也不用擔心誰會取代中國

蓮花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來源:九邊 作者:九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圖片/圖蟲創意 編輯/秀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段時間熱議的一個新聞,無疑是拜登的那個《印太經濟框架》,又有太多人說東南亞,或者越南要取代中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其實就算沒這個協議,在現在的狀態下,一部分產業遷出只是時間問題,原因顯而易見而且幾乎明擺著,越來越多的低端產業只能支撐得起員工兩三千塊的工資,這個工資水平,當初在整個西方國家根本招不到人,所以來了中國,現在在中國也幾乎完全招不到人,只能繼續搬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個一點辦法都沒有,也不用去擔心這事,我國當初承接這種低端產業,并不是想一直做這個。而且讓二十來歲的小伙子一天12個小時站在生產線上做重復勞動,最后一個月賺兩三千,這種事簡直是犯罪,尤其我國年輕人還嚴重不足。我國之所以當初接受這些產能,就是準備通過低端產業積累資本,然后向更高一級攀爬,現在兩三千招不到人,說明大家有了更好的選擇,沒必要對這事糾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關于那個協議,也不用太慌,從協議本身來講,現在依舊處于八字沒一撇的狀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以前就聊過,美國這個國家一直有個毛病,政策一直不穩定,說不定這一任領導搞了一半的項目,下一任領導一上臺立刻就清理掉了。如果川總上臺,拜登主導的這玩意大概率跟他的老領導奧巴馬的TPP一個下場,就算川總不上臺,下次大選共和黨領導上臺,美國大概率會變得繼續保守化,“建群”這種操作說不定就黃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而且那幾個亞洲國家利益也不一致,談原則還好,到了談細則的時候大概率根本尿不到一個壺里。那種感覺就好像你叫了幾個人,說咱們一起去掏鳥窩,大家都說好,可是到了具體實施的時候,你讓張三站在最下邊,李四站在張三肩膀上,你站在李四的肩膀上,他倆可能就怒了,質問你憑啥這么安排,為啥你自己不到最下邊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等到分蛋的時候,你說我在最下邊,我該多分倆,上邊那倆又不高興了,說是他倆站的高風險大,而且可能被鳥啄,憑啥你多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也是為啥那種多邊協議往往動輒談七八年,細節是魔鬼,越談越沒譜很正常。往往是面臨共同巨大的威脅,才能形成壓倒性共識后迅速通過,類似“一戰”之前的協約國和同盟國,或者“二戰”戰后的“北約”和“華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更具不確定性的是,這次還有印度這根攪屎棍,印度人似乎有種很神奇地把事搞砸的能力,它經常加入哪個群,哪個群很快就完蛋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印度從建國起,就身殘志堅立志做“有聲有色的大國”,要發揮“領導性力量”,也就是說,印度人加入某個組織,在印度人眼里,并不是他們要求加入,而是其他國家“請”印度去做領導的,如果你不讓他領導,他就把所有事都給攪黃,一直唱反調,幾乎所有有它在的組織,最后都半黃不黃,處于半身不遂狀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中國就完全不用擔心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也不是,我們今年確實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最明顯的,今年確實整體的社會信心陷入了極度的悲觀中,這段時間在一個制造業小老板的群里,看到一件事,其實國家是給他們貸款的,但是他們不太敢貸,因為他們缺的并不是錢,而是訂單,現在很多老百姓不消費,訂單下降,他們小老板如果貸款,很容易成老賴,只能是先想盡辦法壓縮成本,保持企業低功耗運轉,盡量活得久一些,或者干脆先關門,把人力先釋放掉,看看啥時候情況好轉再出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其次就是今天的主題,隨著我國的用人成本不斷上升,產業持續遷出這事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并且接下來會繼續下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之前我跟一個小老板聊過,他說社會上都在罵他們血汗工廠,可是如果他們提高工資或者降低工作時長,企業不但不賺錢,還得賠錢,只好關門。這也是為啥整個蘇州工業區,工人的日薪都差不多,工作時長也差不多,并不是小老板們聯合起來坑大家,而是那個工資確實幾乎是利潤折衷點,誰敢稍微拉高工資,招人確實容易一些,可能廠子也很快崩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外他們也說,過去幾十年里,全世界產業資本涌入中國,在中國建工廠投產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國一直以來給大家提供了一種“持續的穩定感”,哪怕在2020那種極端情況下,生產依舊不停。直到今年這種類似信仰一樣的觀念受到了挑戰,很多國內的企業主在東南亞做備份,跨國公司為了產業安全,也會選擇“分布式”布局,比如“蘋果鏈”為了產業安全,正在遷往印度越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找到一個數據,2020年印度占蘋果公司全球制造產能的1.3%,預計今年將達到5%至7%,這個數字會一直增長,大概到30%左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好在這些年內需成了主要引擎,剛查到一個數據,說是過去十年間,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比2012年提升10個百分點,為65.4%。外貿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帶動就業1.8億人。2021年,貨物與服務進出口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20.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而另一個更嚴重的現實是,我國能源、原料和技術都沒法自給,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那種徹底不需要國外的日子幾乎沒可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也就是說,我國在接下來很多年里,下邊這幾件事是確認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低端制造業外流是持續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經濟主要靠老百姓消費來帶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跟全世界的交流和合作是沒法避免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至于很多人提到的“高端產能”,這事看著很急迫,其實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且也快不到哪里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們現在總說技術突破,芯片只是一小部分,我們的產業門類比較全,但大部分行業領頭羊都不在我們這里,我們將來要突破的關鍵,還是老百姓收入能上來,他們能買得起高端產品,我們企業才能不斷持續往前走,企業賺了錢,才能養活得起高薪研發人員,形成穩定正反饋,慢慢往前走,過分的激進操作最后往往會產生一大堆騙補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個過程比大家想象的要長得多,也困難得多,也正是因為困難,所以才有豐厚利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國現在有一億人左右的消費能力探到了發達國家的門檻,有購買昂貴產品的購買力,但是絕大部分人消費能力依舊只能消費一些低端工業品。比如我國現在發展電動車很給力,前提是老百姓確實能花得起十幾二十萬去買車,如果越南和非洲要搞這個,根本沒可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對于產業升級這事我倒是不擔心,因為人口紅利沒了后,容易錢賺光了,大家都得去賺那些比較難的錢,自然會轉向研發和產業升級。大家可以注意下,我國人才市場幾乎只有軟件領域有研發崗,其他行業,類似機械土木等行業,主要需要的都是操作工,大學生畢業進廠做牛馬,可不就順理成章?只是路是很艱難很漫長的,所有人都應該盡快放棄“畢其功于一役”的幻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外我國還有一個紅利沒有耗盡,西方的技術儲備還有很多年讓我們去“追趕”,在追趕的場景下,很多彎路就不需要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家看過《三體》吧,人類一度最糾結的事,就是不知道發展方向,后來云天明通過三個童話向人類傳遞了可行的方向。對應到現實,也是一樣的,當初美國和德國搞原子彈超級艱難,后來的那些國家就容易多了,不只是技術路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大家知道這玩意確實可以搞定?,F在的可控核聚變也有這個問題,所有人都忐忑不安,一方面懷疑這玩意到底能不能成,另一方面也懷疑現在的研發方向對不對,如果方向是錯的,那天量資金已經砸下去了,到時候沒法收拾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其他很多領域,我國作為后發國家,最大的優勢也是省去了“可行性研究”和“方向選擇”,不知道方向的時候,是最難最煎熬的,做科研的小伙伴都知道我說得啥意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旦明確了哪個方向可行,就可以集中資源猛攻,這也是比較明顯的“后發優勢”,省下了試錯成本,只要美國在前邊趟路,我們就能享受到這種紅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探索比追趕難得多,成本也高太多,所以中美之間的距離會慢慢靠近,只是當靠得足夠近的時候,就得重新調整思路,現在的方案屬于“追趕方案”,“超越”又是完全另一套思路,只能是到時候再說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對于美國,我們確實沒啥一劍封喉的能力,也沒有很多人說的那種“大招”可以讓美帝直接下跪,甚至在其他第三方眼里,中美對抗,美國是占優的,畢竟絕大部分甚至全部發達國家都是美國長期盟友,并且嚴重依賴美國,歐洲依賴美國的軍力,亞洲國家就不用說了,本來就是美國豢養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但是也需要看到,大部分國家對于跟中美打交道過程中的好處,從來不是選邊站的問題,而是“兩個都要”,比如澳大利亞這種,看著步步緊跟美國,可是中國的錢一毛也沒少賺。美國并沒有能力壓著大家選邊站,當然了,中國也沒有這樣的能力,問題只要大家跟我們做買賣,貿易會讓我們變得更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們當初怎么破除特朗普的貿易戰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并不是有什么奇謀,只是我們的產品確實有競爭力,同類產品最便宜,相同價格里質量最好,消費者會用腳投票,一紙行政命令根本影響不了大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后我們的企業繼續生產有競爭力的產品就是了,在國內競爭,去海外競爭,不是整天說中國人聰明嘛,就得有一種“我們不止人多這一個優勢”的覺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而且產品競爭力比很多事情更有說服力,我國很多人以前一直想抵制日貨,但一直不成功,直到這幾年身邊日貨越來越少,并不是民族主義崛起,而是國貨確實不比日貨差,而且價格也合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疆棉那會兒大家抵制耐克阿迪,我查了下數據,阿迪耐克依舊是前三,好在安踏上來了,排第二。主要還是我們國內企業產品確實競爭不過人家,品牌效應不如人家也是競爭力弱的一個表現,因為市場經濟下,產品能否賣出去,品牌效應確實跟質量一樣重要,這一點我國企業還需要很多年才能趕上美國,還得繼續學習,我是一點都不懷疑再過一些年,這類低端消費品國產完虐所有海外品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甚至可以說,我國過去四十年的大突破,主要是我們產品能賣得出去,通過外貿聚集了大量的財富,以這些財富為基礎,擴大工業能力,讓越來越多的人受益,老百姓賺到錢,形成了內需,然后買房買我們生產的東西,進而拉動經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外貿,城市化,消費,就跟三級火箭似的,構成了我國經濟大發展的源動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所以接下來的很長時間里,中美之間的關系其實不是“對決”,更類似“競賽”,這又有什么區別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對決”說的是互相砍,直到把對方砍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而“競賽”,就好像兩支車隊一樣,大家不會在賽場拿著扳手錘子打起來,而是相互比拼自己賽車的速度,既要壓制對方,又不能破壞規則,甚至盡量維護規則,因為規則對雙方都有利。這個過程中,互相可能還要購買對方的車手,甚至可以把對方賽車的技術用到自己車上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事實上拜登自己也一再說:俄羅斯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跟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樣,大集團干啥事都是明著的,因為你在那里搞小圈子,對手被你糊弄了,可能自己人也被糊弄了,最后勁沒法往一處使。把美國兩百年的歷史回過頭去看,就能知道他們的戰略都是從一開始就是公開的,再說了,不公開咋去國會要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美大概率不會發生啥直接沖突,俄羅斯這事美國已經暴露了底牌,盡管美國擁有碾壓性的裝備和實力,但是依舊不愿意和俄羅斯正面對抗,跟中國就更不可能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軍事沖突幾乎不可能,但是其他領域可能一直糾纏下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也就是說,美國衰落這事,大概率是個非常長期的事,如果它注意不到自己衰落了,反而是好事,一旦注意到了,就會從對手身上吸收優勢策略,比如曹德旺就被吸收到美國去,這兩天蔚來也準備去美國建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所以說在接下來很長時間里,我們最重要的事,就是營造良好的經商環境,國企也好,私企也罷,不斷地發展壯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引用著名的“冷戰戰略總設計師”凱南的話,他認為贏得冷戰勝利的關鍵,并不是武器什么的,而是“美國能對其他國家的和平和有序發展做出最大程度的貢獻,并且從中獲得最大程度的裨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凱南作為那個時代大師級人物,大道至簡,說出了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個邏輯,想成功想牛逼,應該做到這三件事:1、解決好自己的問題;2、幫助別人發展;3、從中獲益。這三件事是一環扣一環,缺一不可,循環往復,互為因果,大家仔細體會下。真正持久偉大的公司,牛逼的大佬,都是按照這三件事來行事的。正如我國疫情初期的表現一樣,自己解決了自己國內的問題,然后對全世界輸出醫療器械,贏得了聲望,也從中賺了錢。我們今后也應該繼續這樣走下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末再總結一下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低端產業外流這事幾乎不可避免,也很正常,只要我們繼續發展,老百姓工資上升,就會有低端產業不斷轉走,我們需要避免的是有人覺得“不安全”然后轉走產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發展的主要動力還是企業,好的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吸收勞動力、貢獻稅收,關鍵是能引發正循環,只是好企業需要法制健全,也需要寬松穩定的社會狀態,才能發展壯大。對于人才也是一樣的,少聊點情懷,多聊點收入,那些走了的也會回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斗爭中求合作,目的還是合作,我們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通過產業升級來提高老百姓收入,再通過老百姓收入促進產業升級,這些都需要平穩的環境,也需要繼續從西方引入技術和管理思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為啥最近“宏大敘事”頻頻遭到反對,因為在一些人那里,中國就是要“贏”,哪哪都要贏,唯獨不準備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唯獨不準備解決我們面對的各種問題?;氐浇洕l展上來,回到法制建設上來,持續做大蛋糕并且分好蛋糕,比啥宏大敘事都重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5、發展的目的不是像美蘇那樣到處施暴,而是提升自己百姓的生活水準,首先解決自己的問題,讓青年人看到未來,中年人有一些安全感,老年人老有所養,這才是老百姓真正想要的。畢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轉載)</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义县| 安康市| 略阳县| 望江县| 鸡泽县| 仪征市| 皋兰县| 岑巩县| 洞口县| 汉中市| 穆棱市| 扎兰屯市| 长治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中方县| 宁海县| 滕州市| 滨州市| 张北县| 龙南县| 汉寿县| 循化| 馆陶县| 南汇区| 泽州县| 闽清县| 望城县| 措勤县| 五原县| 桂阳县| 南京市| 文安县| 巴林右旗| 温泉县| 理塘县| 石家庄市| 巫溪县| 长宁区| 宝坻区| 南木林县| 伊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