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故鄉,延安市子長縣(去年已升級為縣級市了)安定鎮,宋代時為和西夏作戰,初為兵寨,后升為堡,元代正式設為安定縣,明清沿續。1942年中共陜甘寧邊區政府為紀念陜北革命英雄謝子長,將安定縣改為子長縣,縣城改為距安定東15公里的瓦窯堡。從此安定由縣城變為鄉鎮,日漸式微。</p><p class="ql-block">安定城東一公里處有一座馳名全國的寺廟鐘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整個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東接清風明月戲樓,南臨秀延河水,西眺安定故城,為中國絲綢之路北線必經之道。石窟規模宏偉,氣勢壯觀,歷代香火不斷,有“人間勝地”之稱。</p> <p class="ql-block">鐘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名萬佛巖、普濟寺、大普濟禪寺、石宮寺。始建于晉太和年間(公元366—370),歷經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鑿建而成,據歷史記載共十八窟,現僅發掘五窟,均為國家一級文物。</p> <p class="ql-block">石窟規模宏偉,氣勢壯觀。萬余尊石雕造像造型逼真,體態豐滿,千姿百態。形象各異,栩栩如生。排列緊湊,協調有致,場面富麗,奇偉生動,工藝精細,活靈活現。泥金彩繪,保留千年,經久不衰。不愧為:“神工鬼斧,巧奪天工”。</p><p class="ql-block">(現在陜西省博物館內有一專館,1:1比例復制了石宮寺大殿佛像展出)</p> <p class="ql-block">鐘山石窟為典型的縱軸式布局佛寺,現開掘石窟五個,以中窟三號窟保存最為完整為主窟,窟內有大小佛像萬余尊,故稱萬佛巖。走進主窟,三尊釋迦牟尼的佛像赫然展現在眼前,稱之為“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主窟萬佛巖呈長方形,面積為225平米,平頂八卦蓮花藻井,窟內正中有長11米,寬5.3米,高1.4米的石壇基,壇基上有3組14尊大型主體石雕,主佛像為釋迦牟尼三世佛,分別為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釋迦牟尼像高3.54米,就地而雕,與壇基緊密連為一體,壇前有乘獅的文殊菩薩和乘白象的普賢菩薩。釋迦牟尼結跏跌座于束腰形仰蓮須彌座上,形象十分莊重。釋迦牟尼佛像左右分別侍立大弟子迦葉和小弟子阿難,均腳踏蓮座,通高2.5米,形象逼真而生動。壇基東西兩端各立一尊侍協菩薩,壇基前后兩排共八根接地連頂的方形石柱,1米見方。</p> <p class="ql-block">三世佛兩側分別為脅侍弟子、菩薩。三世佛像均高3.54米。就地雕鑿,與壇基渾然一體,每尊佛像與左右脅侍弟子、菩薩構成一組造像。主窟四壁及石柱柱壁上滿雕小千佛、菩薩、羅漢、弟子等。</p> <p class="ql-block">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三尊釋迦牟尼坐的蓮花臺是不同的:一個坐臺沒有蓮花,一個是還未開放的蓮花臺,而最后一個是盛開的蓮花臺,代表著過去、現在、未來。每尊佛像左右分別侍立著大弟子迦葉與二弟子阿難。</p> <p class="ql-block">大佛像背面</p> <p class="ql-block">每尊佛像左右分別侍立著大弟子迦葉與二弟子阿南。迦葉塑造得瘦骨嶙峋,飽經滄桑,忠貞不移,將艱難的苦行生涯表現得淋漓盡致。阿難則面相清秀,溫順文靜,聰明睿智,天真活潑,雙手合十作祈禱狀。壇基的東西兩端各立一尊協侍菩薩,腳踏蓮臺,頭戴花蔓冠,身披纓絡寶珠,下著長裙曳地,緊貼雙腿,斜腰倚屈,體態豐滿,含睇若笑,亭亭玉立,石帶當風,飄搖欲舉,有九天下凡之勢、出水芙蓉之貌,有“東方維納斯”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到了明代萬歷年間,又在主窟的外壁上,精雕了道教老子及關帝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清代儒教盛行,又將孔子的造像補雕其上,歷史上稱為三教圣人,是我國歷史上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產物。</p> <p class="ql-block">主窟四壁及石柱柱壁上滿雕小千佛、菩薩、羅漢、弟子等。石窟前壁下方浮雕有16尊均高0.7米左右的羅漢像,或合目誦經,或恍然深思,或側首,或垂眉,或微笑,或怒視,每個形象都顯示出不同的性格。石窟東壁一組“佛涅槃圖”,釋迦佛仰身而臥,進入不生不死的境界。眾弟子有的仰面嚎啕,有的俯首飲泣,有的陷入沉思,有的側目凝視,神情動態,惟妙惟肖。鐘山石窟的造像,樸實粗獷,遒勁有力,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匠師們以十分嫻熟高超的技藝,成功地塑造了佛的雍容大度,菩薩的婀娜多姿,羅漢的千姿百態,弟子的老誠持重及其歷經磨劫卻始終不悔的獻身精神,從而展現出了一幅幅氣韻生動、非凡,個性鮮明的立體圖像。</p> <p class="ql-block">鐘山石窟主窟內大小萬余尊石雕造像,全部妝彩,尤以主像群最精,均以泥金彩繪,流光溢彩,金碧輝煌,閃射著千年不衰的繽紛,確實令人稱奇叫絕。千年雕鑿不輟,佛像流光溢彩,佛、道、儒三教合一,這些使得鐘山石窟具有了不可替代的特性,亦奠定了它陜北石刻藝術“明珠”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石窟正門兩側墻壁上,分別雕刻的16尊羅漢造 而成為生活中美的典型??诤椋總魃?,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成為不可多得的稀世佳作。透過這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人們仿佛看到在昏暗的油燈下,世世代代藝術大師用心血和汗水,青春和生命,雕刻著膜拜的偶像,寄托著美好的理想,也為后人留下這巧奪天工的驚世之作。</p> <p class="ql-block">雕刻多以佛傳故事為主。所有石窟內的造像,造型逼真傳神,工藝精細、形象各異、栩栩如生、排列緊湊、場面富麗。其泥金彩繪雖歷經上千年,色澤仍鮮明如初。而最為人稱道的是所有造像都是就地雕刻而成,與石窟渾然一體,緊密相連,證實了石窟藝術“拓雕”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鐘山石窟造像特點,繼承了唐代造像豐滿圓潤的寫實之風,其刀法細膩,比例準確,造型比唐代的作品更多樣化、世俗化,并著重了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更加富有生活氣息。中外學者認為,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堪比云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對研究佛、道、儒的發展演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據出土碑文記載:“鐘山石窟究竟始建于何代?無法考證,有據可考為稽之勒石曰晉太和年”(即公元336年——370年)。它歷經唐、宋、金、元、明、清千余年的鑿建,遂蔚成大觀,史料載共十八窟,僅發掘五窟,被有關專家譽為"中國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見的石窟,藝術價值不在莫高窟、龍門、云崗石窟之下”;“第二個敦煌”!</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些石窟,可能年代更久遠</p> <p class="ql-block">我小時常與同伴去石宮寺玩,記得寺外的一塊地叫"五龍王坪″,有一平臺,四周還有許多石雕柱,石雕佛像。但"大躍進″時期被全部拆除,寺外的地方全成了農田。</p> <p class="ql-block">文革前,石宮寺也還有廟會。每年清明節四方香客來的很多,煞是熱鬧。當時還有一個姓楊的和尚照看廟宇。記得這人脖子有點歪,人們叫他"拐脖"。</p><p class="ql-block">當年楊拐脖和尚就住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破四舊"。當時安定苗圃站有個干部叫李瑞珍,來我家叫我,說<span style="font-size:18px;">子長中學七八個紅衛兵要上來安定破四舊,砸石宮寺。咱們不能讓他們把石宮寺毀了。我倆商量后,就到我家街對面的公社營業所(銀行),老李拿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保護文物的通知》,讓我用毛筆抄寫成大字報,然后我倆去石宮寺,貼在寺外墻上。貼好后,我們就在旁邊和當時清明廟會的會長姬世亮(安定生產二隊農民)一起拉話。中午時分,果然來了五,六個學生紅衛兵,其中打頭的王XX我認識。我和老李對他們說,石宮寺是國務院宣布的全國重點保護的文物(其實那時還沒被列入),不屬于"四舊″,不能砸。老姬也在旁邊幫腔,說:"憨娃娃們,你們可不敢,這石宮寺的神神可靈哩!你們胡鬧會遭報應的!不信你們回去問你們的老人去。″這幾個學生聽了,一個個面面相覷,轉頭走了。從此后再也沒聽說有人要砸石宮寺。</span></p> <p class="ql-block">1980年,我在延大上學時寫了一篇《逰石宮寺》。被學校收入學生征文集中。</p> <p class="ql-block">收了我的兩篇</p> <p class="ql-block">紅色劃出的是我當時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文章的最后有一首描寫當時石宮寺的詩:</p><p class="ql-block">古寺年久長綠苔,扼腕喟嘆意徘徊。</p><p class="ql-block">山擁翠色人聲寂,門掩黃昏鳥夜哀。</p><p class="ql-block">破壁尚題宋元詩,斷垣猶識舊亭臺。</p><p class="ql-block">空遺數百年前跡,何時再見放異彩?</p> <p class="ql-block">這篇逰記后在《延安文學》上刊出。</p> <p class="ql-block">1982年初,回家后發現石宮寺已初步開始重視保護了,洞門口修了個簡易木柵欄。寺內也有人打掃了。有感于斯,我當即題詩一首:</p><p class="ql-block">昔日為文曾鼓吹,今朝又見寺生輝。</p><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應保護,石雕藝術更珍貴。</p><p class="ql-block">盛衰歷代史有紀,興毀從來卻無規。</p><p class="ql-block">藝精畢竟能傳世,石宮千年終不廢!</p> <p class="ql-block">后來縣上成立了石宮寺文物管理所,加強了對文物的管理。并在石宮寺前的秀延河上修了一座橋。</p><p class="ql-block">我退休后住在西安,2015年,有一次我回延安,安定鎮鎮長石志宏來找我,說安定要恢復古鎮面貌,要我回去給他們講講安定的歷史。我隨他回到安定,對建設古鎮提了些建議,為了更好開展旅逰事業,還建議安定應給魯智深塑個像。他們都十分詫異。我說魯智深就是咱安定人啊。</p> <p class="ql-block">近代學者曹穎僧在巜延綏攬勝》中有記載:"安定南三十里魯家屯,相傳為宋魯提轄魯智深故里。今其族人,類能按譜數典″。</p> <p class="ql-block">回到西安,我產生了寫魯智深小說的念頭,決心寫巜魯智深傳》。2016年春節除夕夜擱筆,寫完《魯智深傳》。2017年正式付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子長縣中學羅林老師1972年曾在《陜西日報》上發表過《魯智深是子長人嗎?》的文章,我寫《魯智深傳》最先應是受他啟蒙的。</p> <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10日,在西安舉行的發布會。</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小說《魯智深傳》的部分內容。</p> <p class="ql-block">魯智深的武藝就是在石宮寺學的。</p><p class="ql-block">有了魯智深的故事,石宮寺這顆黃土高原上的明珠會更加璀燦!</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城市|
石台县|
门头沟区|
金平|
府谷县|
嵊州市|
湟源县|
磐石市|
辰溪县|
大兴区|
盐池县|
蒙城县|
邹城市|
什邡市|
鄯善县|
吕梁市|
镶黄旗|
阿尔山市|
乌海市|
黑河市|
金寨县|
滦南县|
迁安市|
苍溪县|
年辖:市辖区|
万山特区|
日土县|
梁平县|
长沙县|
安仁县|
滕州市|
永修县|
界首市|
保德县|
香港
|
永福县|
合川市|
通江县|
英山县|
海阳市|
台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