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相識”一甲子,童心駐此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憶舊觀新說長春兒童公園</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寫在前面:此文是3個月前我應省內一家網媒之約而寫的,已經在網上做了發(fā)布(當時無配圖)。之后我將網址鏈接轉發(fā)到一個經常參與活動的微信群,群友唐慶珍大姐馬上發(fā)來一張她在兒童公園所拍的圖片,并表示她還有相關圖片,隨即也發(fā)給了我。我在寫這篇稿件之前,也曾去兒童公園拍了一些圖片。值此六一兒童節(jié)之際,結合這些圖片,我把這篇舊作奉獻給美篇讀者(稍有刪節(ji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知不覺中,我已經成為一個“長春老人”。“老人”還有另一層含義,是表示資深的意思——口語中一般讀為兒化音,即“老人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從年齡的角度說,這座“金字塔”從我這個年齡往上數,在長春比我年長者所占的比例已是“小頭兒”,而絕大多數長春人的年齡要比我小。那么,作為一個“老長春”,講講長春的“老故事”,對我來說責無旁貸。</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A.未滿5歲,進入“秘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春節(jié)期間,有愛好攝影的微信好友發(fā)來他在兒童公園拍攝的圖片,讓我憶及與兒童公園的相關往事。這座公園恰好是我此生最早去過的公園,距今已有一甲子——那次游園還是在我5歲之前呢。據我現在用電子地圖測量,那時我家與兒童公園的直線距離也就500米左右。而帶我去那座公園的,是隔壁一位僅比我稍年長一丟丟的小伙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那次游園時我年齡尚小,以致后來每每憶及此事,一方面我覺得確有其事,另一方面也懷疑是不是有我想象的成分在內,因為畢竟5歲之前的記憶是不大靠譜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對自己的人生會有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影響。比如我那次的游園經歷,相當于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一顆種子——在我退休那年,從市內選擇遷居到長春北湖公園附近居住,或許就與我小時候的那次游園經歷有關,因為“公園”的概念在我的腦海中已經是“先入為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公園暴增,難忘“首游”</b></p><p class="ql-block">近幾年,我們大長春的公園數量激增,“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在長春已經成為現實。如果按雙休日每周走兩座公園計算,一年下來也走不完長春市內的所有公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園與商場、醫(yī)院、學校等居住環(huán)境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沒有這些我們可能生活不便;而如果沒有公園,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基本生活。但公園卻對我們的生活質量發(fā)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公園附近生活,不論是去游園還是去健身以及其他活動,都讓我們心情愉悅以致身強體壯。這種精神上的滋養(yǎng)與身體上的“精進”,與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相得益彰,都是提升我們生活素質的重要條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雖然公園的數量越來越多,建設得也越來越好,但兒童公園這個我有記憶后最早去過的游園之地,在我心目中那種“至高無上”的地位,是其他公園永遠也無法取代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C.一朝“分手”,只因遷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時間跨越60載,彼時彼地的很多事情我已經不可能完全回憶起來,因為那時我的記憶還不健全——不要說現在,即使在那次游園之后沒多久,留存在我腦海中的記憶就沒剩多少了(或許在我記憶形成之前也曾有和家人游園的經歷,只不過對我而言是空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次游園留給我深刻記憶的只有兩件事:一是那里有一池荷花,二是有水流經過一座設施流向園外——之所以對后一點記憶深刻,是因為我們進園和出園都要經過那處水流。而當時那帶著“嘩嘩”聲響的水流,曾讓小小的我感到“好怕怕”——生怕自己失足落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來父母為了上班方便,把我們家從兒童公園附近搬到了距市中心稍遠一些的地方。我家所搬的地點,如果用電子地圖測量,與兒童公園的直線距離也不到4000米。但直線距離與實際距離在建筑物林立的城市里是差距較大的兩個概念——畢竟我不具備孫悟空那種“騰云駕霧”的能力,如果想去兒童公園,還是比較費時費力的。再說,最早去那里,是因為它離我家近。后來搬家,身不由己地和它“bye-bye”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陪同母親,偶去賞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我家搬走之后我還處于兒童及少年階段時,曾與兄弟姐妹們陪同我媽去過幾次兒童公園,目的很明確——賞花。那時兒童公園有連片的規(guī)模比較大的花窖和花棚,差不多每年那里都要舉辦花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秋季那里往往會有菊花展(那時沒有廣告,相關信息都是大家口口相傳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媽是愛花之人,在她生前,家里也經常會養(yǎng)菊花。但我家所養(yǎng)菊花,品種比較單一,數量也極少,也就那么一盆兩盆而已,即使開得再茂盛,花形和顏色都會比較單調。而兒童公園花展上的菊花,那可是姹紫嫣紅美不勝收,讓人大開眼界心情愉悅。所以,在方便的時候,我媽是很喜歡帶著我們去那兒大飽眼福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E.終于驗證,“情況屬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0年代初期,已為人父的我,曾數次率領我們的“三口之家”來兒童公園,因為那時這里是兒童游樂設備最多的公園——當時長春的公園數量較少,有兒童游樂設備的公園數量更少,并且還沒有實行“雙休”,所以每逢休息日,兒童公園的游藝區(qū)人滿為患,從高空自行車到卡丁車,想要買到哪種游藝的門票,沒有個把小時是排不上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初次去兒童公園之后的每次到這里游園,都是有目的的,往往是直奔“主題”,一直都沒能驗證我小時候第一次來這座公園時所看到的景象是真是幻。3年前夏季的一個黃昏,我從兒童公園附近經過,恰好當天沒什么急事,我就進入園中沿湖畔“認真”地走了一遭。這一圈走下來,驗證了存在于我記憶中的景象都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向園外流水的那個地點,雖然其設施不一定與我首次來時完全一樣,但仍然存在,這就為我記憶中的那些朦朦朧朧恍恍惚惚的畫面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F.游樂設備,與時俱進</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近日,有感于朋友發(fā)來的兒童公園圖片,我又到這里轉了一轉。雖然由于季節(jié)的關系,園內的游人不是很多,但這次游園仍讓我有很多認知上的收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初次來兒童公園是從東門進入的,所以這次我仍然是重走當年路。還沒進園,就可見到園內的兒童游樂設備鱗次櫛比,并且都很“高大上”,從令人仰望的摩天輪,到曲折蜿蜒的過山車,還有很多我不知其名的游樂設備,像是在以其雄偉的身姿向路人和游人宣示著它們存在的價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進到園內,這些色彩斑斕的游樂設備更是如同鋼鐵巨人一樣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雖然因季節(jié)的關系,這些游樂設樂并未營業(yè),但可以想見,它們如果運作起來,定會是生龍活虎,讓人嗨到爽。而當年的“大熱門”空中自行車和卡丁車等,與眼前這些游樂設備明顯不在一個檔次上,早已銷聲匿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與兒童游樂設備因季節(jié)的“冷落”相映成趣的是,園內有很多男男女女的老年人,他們或在扭秧歌,或在健身器材上運動,或在下棋、打撲克,或聚成一堆堆地聊天,成為這座公園的一大盛景。我們常說“老小孩兒小小孩兒”,看來兒童公園也是老年人的樂園。</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G.童心未泯,期待花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園內的《長春市兒童公園簡介》中寫著:“兒童公園位于長春市人民大街中段,是一所集休閑娛樂、花卉養(yǎng)殖和花卉展覽為一體的景觀式綜合性公園,現占地面積為17.69公頃,其中水面積3.8公頃,素有‘春城的綠色明珠、孩子的可愛樂園’之美譽。兒童公園始建于1931年(日偽統(tǒng)治時期),當時稱‘大同公園’,長春解放后更名為‘人民公園’,1981年最終定名為‘兒童公園’。”也就是說,在我早期來這座公園的時候,它的名稱是“人民公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簡介中還提到:“花卉觀賞區(qū)——‘漱芳園’是兒童公園一處歷史悠久的游覽佳地,建于1979年,原名‘數芳園’,1998年更名‘漱芳園’。位于公園假山北側,占地面積10560平方米,園內有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的‘百花廳’。‘漱芳園’內還建有假山水池等園林小品,形成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園林景觀。……我園每年都要在這里舉辦迎時、迎季的特色花展,來滿足春城市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也就是說,多年前我們觀看花展的花棚花窖,已經升級為頗具規(guī)模的園林了。簡介中還提到:“2009年我園打造了玫瑰園、剪型樹木園兩大工程,總面積近30000平方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一條與兒童公園有關的信息,簡介中未曾提到,但在網上可以查到,就是根據《長春市志》的記載,園內的人工湖是在當初建園時,攔截流經公園內的黃瓜溝筑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我從市里搬到北湖這邊居住之后,從地理位置上說距兒童公園更遠了。而從北湖到兒童公園,有最方便出行的軌道交通。所以,我想以后我仍會在兒童公園舉辦花展或其他活動時前往觀賞和參與,一方面童心未泯的我可以在這里回憶舊日時光,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已經去了天堂的母親的一種紀念——替她去看看那些雖然歲歲有代謝,但又不完全隨著塵世流轉,年年總會以新的笑臉綻放的鮮花。</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流县|
玉环县|
莫力|
长阳|
顺义区|
浑源县|
昭通市|
吉隆县|
蒙阴县|
遂川县|
洛隆县|
延吉市|
乌拉特前旗|
光泽县|
贵阳市|
科技|
莫力|
开化县|
江山市|
隆昌县|
汾西县|
忻州市|
磐石市|
垦利县|
溧阳市|
克东县|
兴隆县|
北辰区|
灵台县|
安乡县|
怀仁县|
奇台县|
原阳县|
四平市|
鹿邑县|
长丰县|
湟源县|
沂南县|
高碑店市|
类乌齐县|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