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引子:1995年8月13日購于北京西單的《廊橋遺夢》,美國作家羅伯特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一個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最后用一生去忘記一個人的故事:那個漂泊的牛仔羅伯特穿過開滿蝴蝶花的草地無約而來,在那座紅色斑駁的古老的廊橋上,他把弗朗西絲卡定格在他的鏡頭里,也把攝人心魄的情愛鐫刻在廊橋的晨光和暮色中。轉眼讀這本書的光陰已遠去27年,人也從做夢的年代悟進了人生即夢的歲月,但那飽經風月的廊橋,依然靜靜地留在心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朋友提議去廊橋之鄉泰順看廊橋,那個淡忘多年的夢驚醒。原定3月初,卻被一驚一乍的疫情撹得夢難成真。一根棉簽攪動天下諸喉,三寸試管探明人間陰陽。當核酸檢測成為一日三餐四季的常態后,我們終于出發去廊橋拾遺夢,是為5月17日。</p> <p class="ql-block">途經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景寧,看見遠處白色的建筑,好像布達拉宮似的,于是停車拍照。照片拉近了看看,應該是別墅群,門窗都沒裝,不會是爛尾樓吧,杞人亂憂天了。</p> <p class="ql-block">上車睡覺,下車拍照。7個人圍著一輛車,發了個朋友圈都說是超載,杞人亂憂天的不只我一個哈??。</p> <p class="ql-block">明明新造的,非要掛個古城的匾,店鋪都關著。</p> <p class="ql-block">驅車4個小時,到達本次行程第一站:距泰順縣城十公里的紅巖雙瀑。兩條并行瀑布從60米高的懸崖上傾瀉而下,遠看,就像天地間一幅巨大的壁畫。</p> <p class="ql-block">虛空落泉千仞直,走近瀑布,巨大的水聲如狂獅怒吼。騰起的霧氣在日光下,珠花迸發,五光十色。</p> <p class="ql-block">八人行,出鏡總是少拍照的那一位。</p> <p class="ql-block">自帶午餐,就地解決。二指作筷,梅菜扣肉夾起。</p> <p class="ql-block">來了放無人機的,想蹭點片,無人機也認生,就是不起飛。小伙說沒信號,作罷。</p> <p class="ql-block">距縣城7.5公里,打卡第一座廊橋。仙居橋,始建于明代(1453年),多次重建,現在的仙居橋為清康熙年間(1673年)建造。橋跨度34.50米,凌空高架,群山環抱,是泰順廊橋中歷史最悠久、跨徑最大的木拱橋。</p> <p class="ql-block">2002年仙居橋修葺一新。</p> <p class="ql-block">仙居橋橋身的擋風板一面是灰棕色,一面是紅色。在群山懷抱中,風韻各不同。</p> <p class="ql-block">仙居橋位于古道“溫州大路”要沖,是泰順最早通往溫州的官道。如今與仙居橋相距50米的地方修了四車道的公路橋,廊橋成為景觀。</p> <p class="ql-block">就這么開開停停,一路游去。</p> <p class="ql-block">泰順羅陽鎮交垟村的土樓群,保存完好。這棟方方正正的土樓是福建同安的曾氏祖先遷居羅陽后,在清嘉慶年間建造,占地約625平方米。隨著人口繁衍,土樓無法容納,曾氏后人在周邊擴建了水城厝。水城厝外圍建有高墻,大門一關,里外隔絕。這棟最早建的四方土樓,后來被稱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倉樓”,充當村里堆放谷物和農具的倉庫。</span></p> <p class="ql-block">水城厝內依然有村民居住生活。</p> <p class="ql-block">水城厝的圍墻很高,門很小。</p> <p class="ql-block">登高俯瞰,倉樓西邊的水城厝,猶如一座小城池。</p> <p class="ql-block">為了俯瞰土樓群,與秀一起摸上村民家四層高的樓臺。解開鐵絲扣著的門,在沒有護欄的房頂拍了幾張照后急速逃下樓,與剛要回家的房東大媽撞個正面。還好大媽沒有尖叫,沒有把我們當成賊骨頭。</p> <p class="ql-block">進縣城,下塌的泰順賓館地處鬧市,門前是泰順市民廣場。住宿干凈衛生,24小時熱水,自助早餐豐盛。關鍵是165元/天的標間還含雙早,價格實惠的來,都想多住幾天了。</p> <p class="ql-block">去覓晚餐,先逛逛縣城,縣城很小。萬羅山公園山腳下有座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中華民國廿七年七月七日立。碑前兩座石跪像,背上分別刻著“漢奸汪精衛”、“漢奸陳璧君”,是為省級文保。</p> <p class="ql-block">5月18日,泰順賓館門口留個影后直奔三魁鎮看列入國保的廊橋。</p> <p class="ql-block">永慶橋,橫跨戩水之上,建于清嘉慶二年(1797年),距今225年。為二層重檐樓閣,伸臂梁木平橋。廊橋翼檐飛揚,為泰順最美廊橋之一。橋兩端用石塊壘砌成碼頭,中間橋墩四條石柱上橫條石承托橋面。永慶橋簡樸穩固,仍是村民進出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橋頭列入國家文保的石碑兩旁,豎著一副石刻。這排列,毛眼粗看,還以為是墳碑。</p> <p class="ql-block">靠公路一側的橋頭里,立著幾塊石碑。大多是建橋和修橋的功德碑。唯有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的這塊《永慶橋記》殘碑,記錄了當初建橋緣由。殘碑能看清楚的一句是:“但見長橋臥波,巍亭聳峙,誠戩水一大觀”,為當年泰順縣知縣尹占寅撰寫。</p> <p class="ql-block">橋上有木梯上樓閣,閣樓上供著觀音菩薩,每逢初一、十五,村民要來祭拜祈福。一橋三用,既是過河通道,又是祭祀的橋廟,逢年過節還是文藝舞臺。小門上鎖,木梯上坐坐,權當自己是觀音了。</p> <p class="ql-block">橋上常有村民經過,與他們交談,泰順口音更偏向閩東,不是完全聽不懂的溫州話。</p> <p class="ql-block">下到河灘,驚擾了鴨子。河水襯托下的永慶橋,古樸典雅。</p> <p class="ql-block">左邊第二人換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第一座廊橋,那是拍了又拍。</p> <p class="ql-block">離永慶橋約3公里,是三魁鎮的薛宅橋。橋頭的千年古樟掩映著廊橋,意境幽深。</p> <p class="ql-block">跨在錦溪上的薛宅橋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因橋處在錦溪拐彎處,百年一遇的大山洪每次都沖毀廊橋,基本上每隔百年就得重建。2016年9月的“莫蘭蒂”臺風引發的山洪沖垮了建于清咸豐六年(1856)的薛宅橋。幸好村民在災后找回不少廊橋舊物,一年后按舊貌再建的薛宅橋重新通橋。</p> <p class="ql-block">橋上橋下全木結構,薛宅橋是泰順橋面坡度最大的廊橋。</p> <p class="ql-block">橋上觀風景,北面古樹盎然遮天,南面擇溪而居的溪邊人家。晨晚,兩岸居民在橋上閑話家常。</p> <p class="ql-block">三魁鎮的張氏宗祠,喜慶的大紅色很氣派。這里是泰順百家宴的發源地,保存著獨特又古老的鬧元宵習俗。而且不用預約,來就能參加。最開始醞釀來泰順攻略時,曾經想趕到這里過元宵,吃百家宴。打電話問村委會,告知疫情防控不能聚餐。三年疫情,碎了我們多少美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天是中國第十二個旅游日,慶祝一下,說</span>走咱就走哇,風風火火闖九州哇。</p> <p class="ql-block">秀溪邊村的三魁廊橋是座新橋,竣工于2020年,是個人投資建造的最美廊橋。廊屋雕梁畫棟,造型精美。單孔跨度48米,成為中國目前單孔跨度最長的木拱廊橋。</p> <p class="ql-block">基尼斯是中國的,吉尼斯是世界的,之最掛在橋上,一誤導就真以為是世界之最了。</p> <p class="ql-block">中午粗糙地吃點干糧,又趕去看第四座廊橋。平均年齡67.5歲的人,玩起來也是很拼的。</p> <p class="ql-block">躲在山腳下的劉宅橋,雖小卻是二層樓閣式廊橋。1990年6月,泰順縣文博館在橋邊立了一塊說明碑,上述:劉宅橋是廊屋式木結構平橋,始建于明代永樂三年(1405年),重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1年)。全長24.8米,寬6.15米,跨徑9.2米,離水面高3.5米。劉宅橋大部分構件仍保存明末清初的風格特征,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p> <p class="ql-block">蜘蛛結了張網,排列整齊,縱橫交錯。</p> <p class="ql-block">劉氏宗祠關門。</p> <p class="ql-block">胡氏宗祠開門,在修繕。</p> <p class="ql-block">修建于清嘉慶年間的仕水矴步,全長144米,共233齒,每齒分高低兩級。今日,五個女人矴步上飄來飄去好幾回。</p> <p class="ql-block">離開三魁鎮去泗溪鎮,大約20公里,路過蔡宅大橋,一看就是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穿過進士樓就是泗溪鎮。</p> <p class="ql-block">今晚住泗溪民宿,放下行李又去看廊橋,溪東橋。</p> <p class="ql-block">溪東橋始建于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橋長41.7米,廣角怎么調也裝不進整座廊橋的正面。這是座泰順人認為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橋,宮殿式,中間高起樓閣,兩頭飛檐翹角。</p> <p class="ql-block">再走,到泰順廊橋文化園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看的最后一座廊橋,與溪東橋相隔百米的北澗橋,它與溪東橋被稱為泗溪“姐妹橋”。北澗橋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5年),橋長51.87米,寬5.39米,凈跨29米,橋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兩層加固。整橋全靠榫卯銜接,據說洪水泛濫時,水沒過橋頂,整座廊橋依舊挺立。</p> <p class="ql-block">北澗橋旁古樹掩映,1200歲的樟樹與1000歲的烏桕樹遮天蔽日,紅色的廊橋在枝葉的搖曳中若隱若現。橋下溪水叮咚,清澈見底,錦鯉游弋。一條矴步橋穿過北溪到對岸。</p> <p class="ql-block">沿著石頭壘就的石階,拾級而上,穿過橋身。第一次看見廊橋上有商鋪,賣著五顏六色的商品。</p> <p class="ql-block">北澗橋的橋尾立有三尊大理石像,是建橋首事人陳汝昌、林友卿、僧明燈。橋頭碑文刻有:本橋創建于清康熙拾叁年,首事陳汝昌、林友卿、僧明燈。碑上還記載了歷次修橋的時間和首事:清嘉慶八年,道光廿玖年,民國廿叁年,公元一九六六年,一九八七年都對北澗橋進行了大規模修繕。</p> <p class="ql-block">過橋再望北澗橋,漆紅的橋身與綠意盎然的古樹相得益彰,仿佛身處宋畫之中。</p> <p class="ql-block">橋頭有家打烊的愛情故事店,一墻的肉肉歡迎你明天來喝茶。</p> <p class="ql-block">一天看過八座橋,過癮。晚餐清蒸軍魚來一條,補補腦子。晚上想發個朋友圈,被幾座廊橋搞的腦殼暈暈,審美疲勞啊。今日寫個美篇,更是被一堆廊橋的照片弄的暈厥。</p> <p class="ql-block">5月19日,中國第12個旅游日,我們在旅游。今天最后看一座古廊橋——文重橋,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近三百年的風雨中屢建屢毀。2016年的大洪水沖毀了民國10年(1921)時建的橋?,F在的文重橋是按民國的樣式復建的。與其他古廊橋不同,文重橋的廊屋是半遮半開的,南側橋欄之上敞開,而北側齊身封閉,這是泰順眾多廊橋中別有的樣式。</p> <p class="ql-block">三位大哥,身兼領隊、司機、攝影師、視頻編輯數職,合影里總是缺其中一位。</p> <p class="ql-block">看完文重橋,廊橋遺夢告一段落,泰順古村走起。</p> <p class="ql-block">走進徐岙底村。</p> <p class="ql-block">忠訓廟的窗框上書著“閑看秋水心無事,常揖豐年貴有余”,出自唐代皇甫冉和劉庭琦的詩。</p> <p class="ql-block">有800年歷史的徐岙底古村,小而完整,古樸自然。卵石巷道蜿蜒,民居錯落有致。忠訓廟、吳氏宗祠、舉人府、文元院這些歷史古建完好地保留在村中。村中原住民現在只剩8人,都是老人,在與世無爭的日子中渡古稀。</p> <p class="ql-block">正要爬墻頭拍古村全景,賈姐來電話,喝咖啡了。于是匆匆向墟里團隊的小伙子要了張古村俯瞰照,趕去頂頭庴。</p> <p class="ql-block">頂頭庴,村里最高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排排坐,呷著藍山咖啡,讓味覺與視覺在洋與土中來個碰撞。</p> <p class="ql-block">古村里的咖啡屋挺有文化味,一時間我們也成了飽讀詩書的人。</p> <p class="ql-block">歐哥請客咖啡,喝完自然好心情。</p> <p class="ql-block">這里還是騰訊視頻《幸福三重奏》的實景拍攝地。視頻沒看過,現場我們來了。</p> <p class="ql-block">“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徐岙底古村正在由墟里團隊打造成可以旅居的墟里。</p> <p class="ql-block">繼續上路,去庫村途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泰高速上的南浦溪特大橋從頭頂晃過,紅色的拱粱如一道彩虹懸在天邊。</span></p> <p class="ql-block">轉身,與高速大橋兩兩相望的是全國跨度最長的木拱廊橋——福慶橋。福慶橋始建于1848年,原名漈下橋,多次被洪水沖垮,現在的福慶橋2020年建成通橋。</p> <p class="ql-block">在泰順,不去找廊橋,廊橋也會闖到你的面前。距庫村不遠,這是我們在泰順遇見的最后一座廊橋——將軍橋。在泰順,<span style="font-size:18px;">凡有溪水流淌的地方就有廊橋。中國</span>列入國保級的廊橋32座,泰順占了15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廊橋之鄉”,名不虛傳。</span></p> <p class="ql-block">建于唐朝,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庫村是國家公布的中國傳統古村落,我們進村了。</p> <p class="ql-block">村巷、山墻等皆用鵝卵石砌造,別具一格,庫村也被稱為“石頭城”。</p> <p class="ql-block">雞犬相聞的鄰里。</p> <p class="ql-block">這條叫七月的大狗,喜歡粘著賈姐。</p> <p class="ql-block">看古村,喜歡居高臨下看,青山環伺之下,那屋檐疊著屋檐的古樸,那石子小路蜿蜒其中的歲月,那土屋里農家獨有的溫暖。</p> <p class="ql-block">桃葉兒尖上尖,柳葉兒就遮滿了天,在其位的這個明啊公,細聽我來言吶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藍靛廠啊。藍靛廠火器營兒,有一個宋老三……跳的是清末民初流傳下來的京韻小曲《探清水河》。咱于姐的基本功,C位跟跳。最難能的是那漢子,居然也跳的這么妖嬈。庫村的文化生活讓古村不古。</p> <p class="ql-block">走走泰順,一切都順。曾經如夢的遐想,在泰順以橋的形式呈現。廊橋與古村,歲月遺落的古韻,在晨風暮雨中跨越了時空。走過泰順,廊橋一夢終醒。</p> <p class="ql-block">離開泰順去文成,48小時的核酸檢測,我們幾乎每天都做。</p> <p class="ql-block">搶時間趕到國家文保單位的劉基廟。劉基,文成人,字伯溫,謚號文成。他是明朝的開國元勛,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劉基輔佐朱元璋平天下,建立大明帝國。在中國民間,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文成的縣名就以其謚號命名?!扒锞把觥彼膫€大字,是章太炎所題、沙孟海重書。</p> <p class="ql-block">劉基廟的銘記壁,收藏了眾多文人墨客的題詞。</p> <p class="ql-block">1370年,59歲的劉基受封誠意伯,次年賜歸,即60歲退休,終年64歲。劉基廟建于明英宗天順三年(1459年),廟門上方懸掛直式龍鳳匾,上書“欽建誠意伯廟”五個金色大字,說明劉基廟是皇帝下旨所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代武宗皇帝稱劉基“學為帝師、才稱王佐”,劉</span>基廟門前左右建“帝師”“王佐”兩座木牌坊。</p> <p class="ql-block">廟堂內掛滿了歷代名人贊美劉基的匾額和楹聯。今晚入住文成民宿,中午吃了條很貴的魚,晚上吃了兩盤跳跳魚,出門豐儉由己。</p> <p class="ql-block">5·20,作為今日第一批游客走進文成百丈漈景區。</p> <p class="ql-block">一路潺潺溪水,水流淼淼,青山如黛,綠蔭如煙,恍若去成仙。</p> <p class="ql-block">烏龜潭前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5·20,我倆含情脈脈??</p> <p class="ql-block">觀棋不語真君子??</p> <p class="ql-block">上來七仙,還有一仙在拍照。</p> <p class="ql-block">心急,看見兩漈就拍。</p> <p class="ql-block">一眼三漈,在閩東和溫州方言中,稱瀑布為“漈”。百丈漈的瀑布高度累計有270多米,接近百丈。</p> <p class="ql-block">這架勢,要出大片??赡芤咔榉揽氐挠绊懀麄€百丈漈景區,沒有賺錢拍照的,沒有攤販沒有店鋪。干干凈凈,清清靜靜,真如置身仙景。</p> <p class="ql-block">5·20,現場秀。</p> <p class="ql-block">因為5·20,我也拍的很認真滴??</p> <p class="ql-block">一起5·20哈??</p> <p class="ql-block">浩浩天水從近三百米高的懸崖折疊而下,瀑流如簾,飄飄灑灑。文成百丈漈,神州第一瀑。絕壁高萬仞,白練長百丈。來過百丈漈才知道,中國第一高瀑不是黃果樹,是百丈漈。</p> <p class="ql-block">煙火人間,光陰闌珊,轉眼,又是一年淺夏時,八仙結伴廊橋拾遺夢。四天三晚,九百公里自駕,十五座橋,兩個古村,祭拜了劉基,游覽了百丈漈,還有還有……</p><p class="ql-block">一次舒心快樂的自駕游,人均不到八百,期望這個可以經常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留坝县|
教育|
磴口县|
阜南县|
万载县|
连山|
渝中区|
天门市|
内乡县|
静安区|
通州区|
白玉县|
滨州市|
西乡县|
天水市|
肃宁县|
孙吴县|
乡城县|
桂东县|
龙山县|
贵州省|
鄂伦春自治旗|
太白县|
台南市|
临西县|
定襄县|
海门市|
微山县|
绥宁县|
陆河县|
宁德市|
永城市|
饶平县|
社旗县|
博兴县|
高淳县|
乌海市|
榕江县|
华坪县|
通海县|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