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兒時記憶:大白粥</p><p class="ql-block">楊惠卿</p><p class="ql-block"> “五一”假期,我在老媽家吃了一頓大白粥。雖說是簡單常見的便飯,調的涼菜也只是水蘿卜黃瓜絲,但我的感覺卻比在大飯店里的山珍海味吃的還香,那真是風卷殘云,一掃而光。這一頓飯,不但緩減了我的饞欲,也勾起了我對大白粥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大白粥是我們村里人的俗話。 其實就是小米粥里加了山藥(土豆)。如果光是小米做成的粥確實是金黃的,但做糨時加了山藥的話,不但吃的味道有了些山藥味,而且在顏色上也發了白,村里人就叫大白粥。</p><p class="ql-block"> 做粥的小米是我國土生土長的糧食。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種植谷子,到了兩漢時,時稱為“粟”的谷子已是五谷之首了,經過加工脫殼后就是我們吃的“小米”。即使后來在南方有了稻子,但在北方,小米仍然是人們的主要糧食品種之一。谷子耐旱,生命力強,適合山區貧瘠地區種植。由于適于運輸和較長時間的儲藏,在古代則多用于軍糧。而當兵也被稱為“吃糧”。我的一生中也有過五六年的“吃糧”生涯。在連隊里,每天早上的“二米飯”主要就是小米,就是中午飯的“電打發糕”也是小米面做的。在一張報紙上,我還看到我國在一次考古時發現了貯于明代時期的小米,時隔幾百年了還可以食用。可見小米在古代有著何等重要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小米在今天的軍事價值淡了許多。小米粥已成為了的村里人和城里人的家常便飯,特別是一些農家特色的小飯店,更是天天有,只要是花上幾塊錢就能飽飽地吃上一頓。但在我們小時候,卻是特別向往的稀罕飯。不要說在舊社會,村里人一年也吃不上一頓小米粥。就是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那小米粥也是特別尊貴的吃食,能想著吃噸頓大白粥就是人們的盼望。在村里就流傳著這樣一段順口溜“大白粥,番瓜(南瓜)菜,饞的XXX流能帶(鼻涕)”。我的記憶里,我們家吃粥是有規律的。一般是公社下鄉干部吃派飯的早上吃一頓,再就是請匠人干活時早上吃一頓,其余早飯基本上就是玉米面糊糊就酸菜。按說,吃小米粥不下山藥是正道,但那時村里人分的谷子不多,碾下來的小米更是少。為了給下鄉干部和干活匠人吃好,不得不放一些山藥進去。歪打正著的是,人們都感覺是做小米粥時入些山藥進去,味道反而更好。所以,在我們那一帶大多是吃山藥粥。</p><p class="ql-block">到了七十年代,村里人的生活好了許多,家里隔一段時間也能吃上一頓大白粥。那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美味佳肴。雖說吃粥拌的還是酸菜,但老媽還是熟些胡油嗆進去,再放些麻麻花,那個香味恐怕得散到半個村里。反正,只要是誰家吃了大白粥,我們一進學校就全能聞到。以后的多少年,我始終弄不明白,那時候的調料味是那么的重,那么的尖,村里只要有一家嗆了胡油,村里人基本上全能聞到。而如今,你就是掉進調料堆里也聞不出味來。</p><p class="ql-block">吃粥是香,但更讓我們惦記的是大鐵鍋里的小米粥鍋巴。粥出鍋后,大鐵鍋里有一層薄薄的鍋巴,在灶里小火的熏烤下,慢慢地變黃卷起。這時,老媽用鐵鏟子鏟起來,我們兄弟幾個就全都張開了手,等著吃那些帶著燒烤味的小米鍋巴。由于太少,每個人只能分到一點點,但就是那一小口的鍋巴,也讓我們高興的不行。這時大鐵鍋的邊上還有沒有鏟起的鍋巴,老媽就把做粥時舀起的小米湯倒進去,再把鍋沿上的鍋巴鏟下來,半鍋有著燒烤味的小米湯就好了。這種湯,集小米粥、燒烤鍋巴味于一體,再放些酸菜進去一攪,喝在嘴里焦中帶酸,酸里有香,真是別有風味。</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村里“農業學大寨”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成立了“農田基本建設專業隊”。這是村里搞水利農田基本建設工程的專業隊伍,大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們一出勤兩送飯,晚上回來加班干。一天除了睡覺基本上都在干活。活是重,但待遇也相對要高些,村里專門有人給做飯送到工地上。而早飯就是大白粥。我記得,那是1974年春季,全國上下都在學習小靳莊“賽詩”活動。那時間,不管是公社還是大隊,只要是有集體活動首先要賽詩,人人都要上臺說一首詩(其實就是順口溜)。村里水利專業隊年輕人多,文化程度相對也高些,對于“賽詩”更是義不容辭的政治任務。吃飯前,每人都要獻詩一首,不然的話,你就不能吃飯。那天早飯,村里的大白粥送上來了,看著冒著熱氣的飯放在那里。人們也手里拿著飯碗圍坐在四周,但就是不能吃。這時,當時在我們村下鄉的公社團委書記李和平,看到那香噴噴的大白粥,立時有了靈感,站起身來出口就是一首:</p><p class="ql-block">“賽詩場上太陽紅,</p><p class="ql-block">早飯白粥香噴噴。</p><p class="ql-block">誰做白粥滿地香?</p><p class="ql-block">二棍二轉二先生。(三個人名)”</p><p class="ql-block">李書記的詩詼諧幽默好笑,活躍了場上的氣氛,既說到了大白粥的香味好吃,又感謝了做粥人。一下子打開了人們的思維,大家紛紛獻詩、吃飯。</p><p class="ql-block">我喜歡吃山藥粥,但只要是吃粥總會吃個肚子圓才放筷子。2004年冬天,我在單位被水燙著了腿回家里休息。老伴王翠英知道我愛吃粥就做了一頓,結果我吃多了,肚里撐的不行了。老伴著急了,讓我在客廳里跳一跳幫助消化。結果,肚里的粥消化的不見較,但腿卻腫了起來。著急得老伴又是用熱水敷,又是買藥消炎,忙亂了好一陣子。</p><p class="ql-block">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小時候日想夜盼的大白粥也成了家常便飯,關于大白粥的故事也不多了。其功能也發生了轉變,由過去的農家主食變成了白面大米的調劑。但對于我來說,還是想經常吃頓大白粥,只要有機會就要飽飽地吃上一頓。雖說也不是什么好習慣,但從小養成的習俗恐怕也改不了。其實,我也根本沒想著要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郑县|
翼城县|
武清区|
冀州市|
呼伦贝尔市|
正镶白旗|
鄂尔多斯市|
杭锦旗|
衡南县|
山丹县|
来宾市|
如皋市|
白河县|
六枝特区|
兖州市|
镇远县|
通州市|
天长市|
呼图壁县|
汝州市|
渭源县|
都昌县|
赤水市|
收藏|
高密市|
华阴市|
天峻县|
阜宁县|
洛宁县|
天台县|
宝丰县|
鹰潭市|
枣阳市|
玉林市|
海晏县|
宣化县|
海盐县|
广丰县|
凤山县|
宣城市|
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