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中國城市的現代地名與古代地名對比之02

方紅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目錄(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按現中國各省、市、區排列,前為古代地名-后為現代地名)<br><br><font color="#167efb"><b>05晉陽-太原(山西)<br>06堯都-臨汾(山西)<br>07云中-大同(山西)<br>08長平-高平(山西)<br>09榆次-晉中(山西)<br>10九原-包頭(內蒙)<br>11歸綏-呼和浩特(內蒙)<br>12奉天-沈陽(遼寧)<br>13松江-上海(上海)<br>14金陵-南京(江蘇)<br>15延陵-常州(江蘇)<br>16琴川-常熟(江蘇)<br>17陽羨-宜興(江蘇)<br>18通州-南通(江蘇)<br>19潤州-鎮江(江蘇)<br>20鹽瀆-鹽城(江蘇)<br>21姑蘇-蘇州(江蘇)<br>22廣陵-揚州(江蘇)<br>23彭城-徐州(江蘇)<br>24鐘吾-宿遷(江蘇)<br>25梁溪-無錫(江蘇)<br>26海州-連云港(江蘇)<br>27永嘉-溫州(浙江)<br>28臨安-杭州(浙江)<br>29會稽-紹興(浙江)<br>30婺州-金華(浙江)<br>31明州-寧波(浙江)<br>32潁州-阜陽(安徽)<br>33徽州-黃山(安徽)<br>34廬州-合肥(安徽)<br>35當涂-馬鞍山(安徽)<br>36月港-漳州(福建)<br>37三山-福州(福建)<br>38崇安-武夷山(福建)<br>39廬陵-吉安(江西)<br>40饒州-鄱陽(江西)<br>41虔州-贛州(江西)<br>42柴桑-九江(江西)<br>43豫章-南昌(江西)<br>44海曲-日照(山東)<br>45嬴牟-萊蕪(山東)<br>46瑯琊-臨沂(山東)<br>47登州-煙臺(山東)<br>48朝歌-淇縣(河南)<br>49汴京-開封(河南)<br>50洛邑-洛陽(河南)<br>51相州-安陽(河南)<br>52汝南-駐馬店(河南)<br>53夷陵-宜昌(湖北)<br>54江陵-荊州(湖北)<br>55建寧-株洲(湖南)<br>56潭州-長沙(湖南)<br>57寶安-深圳(廣東)<br>58嘉應-梅州(廣東)<br>59番禺-廣州(廣東)<br>60邕州-南寧(廣西)<br>61渝州-重慶(重慶)<br>62益州-成都(四川)<br>63邏些-拉薩(西藏)<br>64陳倉-寶雞(陜西)<br>65長安-西安(陜西)<br>66肅州-酒泉(甘肅)<br>67甘州-張掖(甘肅)<br>68涼州-武威(甘肅)<br>69沙洲-敦煌(甘肅)<br>70鳴沙-中衛(寧夏)<br>71迪化-烏魯木齊(新疆)<br></b></font><br><font color="#ed2308"><b>05晉陽-太原(山西)</b></font><br><br> 晉陽即今太原,是山西省太原市的古稱。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北方大都會。<br> 晉陽的始建年代不詳。晉陽最早出現在史書中的年代是公元前497年。先后作為趙國都城、秦太原郡治、漢初代國都、漢并州治、曹魏并州治、西晉太原國都、前秦都城、北魏并州治、北魏末期實際行政中心、東魏下都和實際行政中心、北齊別都和實際行政中心、隋太原郡治、唐初并州治、武周北都、唐北都、唐北京、前晉都城、后唐西京和北京、后晉北京、后漢北京、北漢都城。<br><br><b> 太原,簡稱“并(bīng)”,古稱晉陽,別稱并州、龍城</b>,山西省轄地級市、省會。 全市常住人口為5390957人。2021年太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21.61億元。<br> 魯昭公元年(晉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晉國荀吳率兵北征,大敗占據今太原一帶地區的無終及赤狄別族廧咎[qiáng jiù]如,太原地區始入于晉國版圖。<br> 春秋末期,晉公室勢力漸弱,智、韓、魏、趙、范、中行氏六卿專權。晉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趙鞅向邯鄲大夫趙午索取衛國貢獻的五百戶人口,準備遷入晉陽(故址在今太原南郊古城營一帶)。<br> 太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座有兩千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br> <font color="#167efb"><b>太原 地理位置</b></font> <b>晉陽古城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太原</b> <b>古晉陽八景1 汾河晚渡,位于 太原市 汾河景區東岸、水上運動中心北側,為船舫造型的仿古建筑。在此可遠眺西山,賞水波斜陽美景。</b> <b>古晉陽八景2 烈石寒泉 位于 上蘭村汾河出峽處烈石山口(今屬太原市尖草坪區),其地山勢陡峭,懸崖相對,狀似山石裂開而使汾水流出,故稱裂石山、裂石口,亦稱冽石,今多作裂石。烈石山下蒼巖石隙中有泉涌出,舊址稱其“大小正側不一,匯而為潭,方廣數丈,清澈異常”。因水溫較低,夏日以收觸之亦覺冰涼,故稱烈石寒泉。</b> <b>古晉陽八景3 雙塔凌霄 太原雙塔并非同時而建,首先建起的是“文峰塔”(1599年);1608年開建的宣文塔是一座佛塔。</b> <b>古晉陽八景4 巽[xùn]水煙波 史料記載,600多年前,太原城地勢東高西低,文瀛湖就是雨水淤積后的產物,所以當時被人稱為海子堰。文瀛湖成型之后,就變成了一個流動的自然湖,因湖面常有八卦風煙籠罩而得名。</b> <b>古晉陽八景5 崛[jué]圍紅葉 位于 太原市 尖草坪區 呼延村西。紅葉植物名黃櫨,是一種野生灌木,其葉子在九月以后會由綠變黃,再由黃變紅,最后變成深紅。葉落之前,盡顯其最美麗妖嬈之顏色。</b><br> <b>古晉陽八景6 土堂怪柏 位于現太原市北郊尖草坪區土堂村。始建于北齊,金、明、清多次重建重修。寺院依山而筑,東臨汾水,舊時院旁翠柏叢生,樹干虬勁,長勢奇特,故稱土堂怪柏。</b> <b>古晉陽八景7 天門積雪 天門關位于陽曲縣凌井溝溝口,是省城太原通往晉西北的主要交通要道,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傳說北宋楊六郎曾鎮守此關。兩岸峭壁千仞[rèn],危峰入云,冬日積雪凝結成冰,晶瑩可挹[yì]。</b> <b>古晉陽八景8 蒙山曉月 蒙山位于今晉源區羅城村西,站在羅城村向西望去,最高的山頭就是蒙山頂,當地人稱蒙山寨。蒙山頂曾建有殿閣,為蒙山曉月遺址,如今殿閣雖不復存在,但是留有瓦片等遺物。蒙山北側的山溝叫開化溝,開化溝內有開化寺、連理雙塔、塔林和摩崖大佛即蒙山大佛。蒙山南側為風峪溝和太山寺。站在蒙山頂遠眺,晉陽古城,盡收眼底。</b><br> <b>晉祠 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蒙山大佛 國家4A級旅游景區</b><br> <br><b>太山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br> <b>龍山石窟 開鑿歷經東魏、北齊、隋、唐、后晉各代,前后共400余年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br><br> <b>晉陽古城遺址 創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曾為戰國時越國的都城、北齊時的陪都、北漢的都城、唐代的北京,享有“龍城之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純陽宮 始建于宋末元初,明萬歷年間重修和改建,原是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呂洞賓的祠廟,因呂洞賓道號“純陽子”,故稱純陽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竇大夫祠 為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竇犨[chōu]而建的祭祀建筑,也是歷代地方守臣及民間百姓的祈雨場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王家峰墓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多福寺 崛[jué]圍山之巔小峪之中,始建于唐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宋末毀于兵火,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1398年)重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唱經樓 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陽曲縣志》記載:布政司前,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左布政劉魯重修,相傳前明秋榜揭曉,唱五經魁首于此,故名“唱經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童子寺遺址 北朝至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創建于北齊天保七年(556年)。現存遺址位于太原市西南約25公里龍山之北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r><b>太原文廟 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位于上官巷東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白云寺 創建年代不詳,舊稱凈業庵,清康熙時擴建為清涼寺,后改名白云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太原大關帝廟 據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陽曲縣志》記載,關帝廟在城共有二十七座。其中,大關帝廟規模最大、形制最完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凈因寺 始建于北齊,金泰和五年(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寺內藏有創建于金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的晉陽第一土佛,故俗稱“土堂大佛”。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中國煤炭博物館 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煤炭行業博物館</b><br> <b>晉商博物院 位于 太原市杏花嶺區府東街101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div><b><br></b></div><div><font color="#ed2308"><b>06堯都-臨汾(山西)</b></font><br><br>堯都(現 堯都區)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臨汾市中部,地處臨汾盆地中央,汾河由北向南穿境而過。<br><b>堯都傳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商堯陶唐氏誕生、建都之地,古稱平陽。</b>堯、舜、禹時期稱平陽,為古唐虞畿內地,屬冀州。夏商西周,平陽仍屬冀州之域。<br><br>臨汾是山西省下轄地級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東倚太岳,與長治、晉城為鄰;西臨黃河,與陜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韓信嶺,與晉中、呂梁毗連;南與運城市接壤,因地處汾水之濱而得名;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臨汾市常住人口為3976481人,2020年,臨汾市GDP完成1505.2億元。<br>臨汾市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有“華夏第一都”之稱。《帝王世紀》稱:<b>“堯都平陽”,即今臨汾</b>。《禹貢》分天下為九州,平陽為冀州之地。冀州處九州之中央,故稱“中國”,“<b>中國”</b>一詞由此而來。<br></div> <b>臨汾 地理位置</b><br> <b>蕘都</b> <b>臨汾</b> <b>堯廟 位于堯都區城南約3千米處。史載,初建于晉,址于汾河之西。晉元康中遷于汾東,當府城西南。唐顯慶三年(658)遷今址。</b><br> <b>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游景區 位于 臨汾市 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圣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b> <b>云丘山 位于 臨汾市 鄉寧縣,地處呂梁山與汾渭地塹交匯處。國家5A級旅游景區</b> <b>侯馬晉國遺址,又稱新田遺址,位于 臨汾市 侯馬市 西北部,汾河縈繞于西北,澮河橫貫其南部,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他的弟弟叔虞于唐,叔虞子燮父改國號為“晉”。春秋中葉,晉景公遷都新田(今侯馬)。到戰國早期三家分晉為止,新田一直是晉國政治、經濟、商業、文化的中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丁村民宅,位于 臨汾市 襄汾縣 城南4公里汾河東岸,是典型的明清民宅建筑群。村內有明清民宅院落33座,房舍498 間,占村莊大部分面積,基本是明清時期丁村的原有布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r><b>牛王廟戲臺 位于 臨汾市 堯都區 魏村鎮 魏村,亦稱舞樓,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后因大德七年(1303)平陽地區大地震損壞,至治元年(1321)維修,明、清兩代屢有修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霍州署 創建年代不詳,據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版《霍州志》記載,元代州署具有一定規模,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地震,建筑全部塌毀。次年重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毀于火災,唯大堂幸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千佛庵 又名小西天,位于山西省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是一座佛教禪宗寺院,由明代東明禪師創建于明崇禎二年(1629)。因大雄寶殿內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門額題“道人西天”,又為區別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霍州窯址,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西南白龍鎮陳村以南的汾河西岸臺地上,燒造始于金代,終于明代,是中國北方金元時期的重要瓷窯址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壽圣寺 位于臨汾市 鄉寧縣,元明清均有修葺。現僅存正殿和鐘樓。正殿為宋代原構,鐘樓為元代所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汾城古建筑群,位于汾城鎮地處襄汾縣城西南16公里處,唐初為尉遲公的封地鄂公堡,唐貞觀七年縣城由古城遷于此,名為太平縣,由于歷朝的建設,使汾城留下了大批的古建筑,被譽為山西省十大古建群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霍州觀音廟 位于 臨汾市 霍州市 趙家莊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四圣宮 位于 臨汾市 翼城縣 西閆鎮 曹公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普凈寺 位于 臨汾市 襄汾縣 趙康鎮 史威村 南側,又稱南史寺,在侯馬、襄汾、新絳三縣(市)交界處,現存為元明時期建筑群,較好地保存了歷史原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王曲東岳廟 位于臨汾市 堯都區 吳村鎮 王曲村 明清兩代均有修葺。原屬東岳廟的附屬建筑,現廟毀,僅存舞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南撖[hàn]東岳廟 位于 臨汾市 翼城縣 南撖村。我國現存的東岳廟大都是明清建筑,而南撖東岳廟卻要早得多,最遲應為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前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喬澤廟戲臺,亦稱水神廟 位于 臨汾市 翼城縣 南梁鎮 武池村,廟已毀,戲臺獨存。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堯陵,即帝堯陵。位于臨汾市東北35公里郭村的西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鐵佛寺,原名大云寺,位于 臨汾市 堯都區 鼓樓南,與山西師范大學毗鄰,因為寺內高聳的寶塔下供奉著一尊遠近聞名的鐵鑄佛頭,始建于唐貞觀(627~649年)年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br><b><font color="#ed2308">07云中-大同(山西)</font></b><br><br><b>大同別名有“云中”之稱</b>,最早的云中郡,是戰國時的趙國所置,大致就是現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以東、涼城以西、呼和浩特市以南、清水河以北,西南以黃河為界的這一塊地方,春秋時期為樓煩所據。<br>秦統一后云中郡仍舊,西漢承之,治所在今和林格爾西北大黑河的南岸,漢高帝時又在云中郡西南置定襄郡,郡治成樂(在今和林格爾北),東漢時將定襄郡南移至善無縣(今山西右玉縣之南),三國時鮮卑族遷入云中、定襄等地,至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拓跋部就以云中郡為根據地,發展起來的。<br><b>鮮卑 拓跋珪</b> 登國元年(386年)建國稱帝,即以盛樂為國都即西漢定襄治成樂縣,今和林格爾北。<b>登國五年(390年)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后,就專以盛樂為云中</b>。<br><br><b>大同,古稱云中、平城、云州</b>,山西省轄地級市。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大同市常住人口為3105591人。2021年,大同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86億元。<br>大同地處華北地區、晉北大同盆地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黃土高原東北,是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蒙之咽喉要道,北隔長城與內蒙古烏蘭察布接壤,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br>大同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代國南都、北魏首都,遼、金、元初陪都,境內古跡眾多,包括云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恒山、懸空寺、九龍壁等,中國九大古都之一。<br> <b>大同 地理位置</b><br><br> <b>云中1</b> <b>云中2</b><br> <b>大同</b> <b>云岡石窟 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北岳恒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恒山又稱北岳,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為五岳</b><br> <b>懸空寺 又名玄空寺,位于 大同市 渾源縣,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恒山懸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國家4A級景區</b> <b><br>大同三皇墓 在大同 城南十五里 王家莊。據《一統志輿地記山西通志》記載:三皇本紀以太皋、女媧、炎帝為三皇,葬于此。清朝詩人李養本游覽三皇墓,賦詩名曰“三皇墓”</b> <b>華嚴寺 位于 大同市 大西街,因佛教華嚴宗而得名,寺內有遼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寶殿以及諸多彩塑,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善化寺 俗稱南寺,位于 大同市 平城區 南寺街6號。始建于唐開元年間,明代予以修繕,明正統十年(1445年)始更名善化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b><br> <b>平型關戰役遺址 位于 大同市 靈丘縣 崖臺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平城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北魏前期(398年-494年)都城,分宮城、外城和郭城三部分,分布于山西省大同市區北部的火車站一帶,其中宮城位于 大同市區北部的操場城街。</b><br> <b>大同九龍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和陽街,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前照壁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div><b><br></b></div><div><b><font color="#ed2308">08長平-高平(山西)</font></b><br><br><b> 長平,古代地名,戰國趙城邑。</b><br> 1、長平邑<br><b> 戰國趙城邑。</b>《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四十七年,秦、趙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擊,大破趙于長平,四十余萬盡殺之”。《后漢書·郡國志》:“泫氏有長平亭。”均此。北魏建州高平縣治此。<b>故址在今山西高平西北二十里王報村。</b>舊時其地有省冤谷,相傳為白起坑趙卒之地,原名殺谷。唐明皇過此時,更名省冤谷。<br> 2、長平之戰<br><b> 秦白起破趙軍處,在今山西高平西北</b>。<br> 長平之戰發生于公元前262-260年。是役趙國損失45萬大軍。<br> 雙方指揮官:秦 白起 ; 趙 廉頗-趙括<br><br> 高平是山西省轄縣級市,由晉城市代管,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澤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邊緣,東與陵川縣接壤,西與沁水縣為鄰,南與澤州縣毗連,北與長治市上黨區、長子縣相接,是晉城市的北大門,因其四面群山環繞、中部相對平坦而得名。<br>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高平市常住人口為453054人。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523229萬元。<br><b> 高平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歷史上長平之戰的發生地。</b><br></div> <b>高平 地理位置</b><br> <b>長平之戰遺址</b> <b>高平</b><br> <b>定林寺 位于 高平市 東南 七佛山 南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二仙廟 又名真澤二仙宮,位于 高平市 河西鎮西 李門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羊頭山炎帝文化旅游區 位于 高平市 神農鎮 莊里村,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活動的遺跡遺址在境內分布廣泛,是華夏農業文明的發源地。</b><br> <b>游仙寺 位于 高平市 城南 游仙山麓,寺因山而得名,亦稱慈教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br> <b>金峰寺 位于 高平市 城西南 西北山 東麓,寺坐西面東,依山勢而建,創建于北魏,現存有元、明、清建筑。</b><br> <b>長平之戰紀念館 位于 高平市 永祿鄉 歷史紀念館。</b><div><b><br></b><div><b><font color="#ed2308">09榆次-晉中(山西)</font></b><br><br><b>榆次(現 榆次區)隸屬于山西省晉中市,古稱“魏榆”</b>。<br>榆次春秋時期稱“涂水”、“魏榆”,<b>戰國時期稱“榆次”</b>。1948年設置榆次專區,1954年設榆次市。1999年9月24日,榆次市撤銷,改稱為晉中市榆次區。<br><br>晉中,山西省地級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東依太行山,西臨汾河,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南與長治市、臨汾市相交,東北與陽泉市相連,西南與呂梁市接壤。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晉中市常住人口為3379498人。2020年,晉中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68.8億元。<br><b>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全國后,推行郡縣制,境內置榆次</b>、陽邑、祁、中都、鄔、界休(今介休市東南)、馬首7縣,屬太原郡(治晉陽)轄。<br>晉中已形成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晉商民俗文化旅游區等一批全省旅游精品;晉中工業起步較早,工業基礎條件良好,工業門類較為齊全;晉中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晉商文化的搖籃;1824年在這里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機構“日升昌”票號。<br></div></div> <b>晉中 地理位置</b> <b>榆次</b><br> <b>晉中</b> <br><b>榆次老城 位于 晉中市 榆次區,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古城舊址上修筑進來的。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b><br> <b>渠家大院 位于 晉中市 祁縣 東大街33號,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王家大院 位于 晉中市 靈石縣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靜升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喬家大院 位于 晉中市 祁縣 喬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是一座具有北方傳統民居建筑風格的古宅。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 <b>平遙古城 位于 晉中市 平遙縣,始建于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歷史文化古城、世界文化遺產、5A風景區</b><br> <b>綿山風景名勝區,位于 晉中市 介休市 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b> <b>張壁古堡 中國現有較為完好的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星象、宗教活動為一體,罕見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遺址、北朝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戲臺、明清民居等許多文物古跡.。全國重點文物保護</b>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黄县| 汉川市| 申扎县| 天祝| 邯郸市| 云林县| 绥化市| 林周县| 平陆县| 玉山县| 鄄城县| 宜阳县| 若尔盖县| 九龙城区| 建昌县| 和林格尔县| 黄平县| 延长县| 沙坪坝区| 大竹县| 修文县| 宜丰县| 黄山市| 峡江县| 石楼县| 偏关县| 奎屯市| 牟定县| 嘉鱼县| 调兵山市| 榆中县| 开平市| 永泰县| 杭锦旗| 惠东县| 高雄市| 浏阳市| 乌拉特后旗| 易门县| 云和县|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