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原創作者:石瑞超</p><p class="ql-block"> 在湖南湘西北部邊陲的武陵山脈腹地,有一“連荊楚而挽巴蜀”之地,歷史上稱之為“湘鄂川之孔道”,它就是現在的龍山縣。</p><p class="ql-block"> 龍山是湘西州人口第一、地域面積第二的大縣,也是土家族人的重要發源地和發祥地。</p><p class="ql-block"> 2004年以前,龍山縣轄12個鎮、35個鄉。經調整后,現有4個街道、12個鎮、5個鄉,總人口5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5.97萬人,有土家、苗、回、壯、瑤等16個少數民族,而土家族、苗族人口占比最大。</p><p class="ql-block"> 龍山是湖南最偏遠的縣之一,縣城距省府長沙598公里,距州府吉首市267公里。龍山又是一個獨特的縣,它是湖南張家界、吉首,湖北恩施和重慶黔江四個市州區的幾何中心,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是湖南西北大門的橋頭堡。特別是距湖北來鳳縣城僅4公里,這在全國2000多個縣中絕無僅有。如今,隨著公路橋的架通,兩個縣城也僅一橋之隔,其融城之勢被中央電視一臺專門報道過,一時成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而被人們樂道。</p><p class="ql-block"> 龍山縣南北長106公里,東西寬32.5公里,總面積3131平方公里,形如巨掌,橫亙于云貴高原東端、武陵山脈西側。地勢北高南低,東陡西緩。地形地貌上以中、低山峽谷和低山丘陵峽谷谷地形態為主,境內群山聳立,峰巒起伏,山高坡陡,山勢雄偉,溝谷縱橫,一般的山峰海拔都在500一一1000米左右,湘西屋脊萬寶山就在其境內,海拔1736米。</p><p class="ql-block"> 龍山水系發達,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縱橫其間,谷狹水湍,河谷多呈“Ⅴ”字型。許多地方,谷兩岸峽谷直立,山坡多呈50度以上,四處懸巖陡壁、灘多水急,十分兇險,也十分壯觀。因為溝谷深不可測,縱是無限美景,卻人跡罕至。</p><p class="ql-block"> 龍山是個充滿傳奇的縣。龍和鳳在中國是種圖騰,一種美好的象征。在中國,取龍和鳳為縣名的地方并不是很多,而像湖南龍山與湖北來鳳這兩個緊挨著的縣城,卻是一龍一鳳隔河相顧,少之又少,堪稱中國絕有。這一省一縣的派對,挾上天之眷顧,充滿了神奇和神秘,既有一雄一雌之對,也有龍鳳呈祥之意,留下了無數的神話。</p><p class="ql-block"> 關于龍山縣名的由來,乍看字面,有種與龍山縣境峰巒起伏的山勢和具體的龍有關,實則不完全是這樣。</p><p class="ql-block"> 龍山縣名的由來有四種說法,并非單純地來自于大山重重如龍起舞的蜿蜒,主要來自于土司時期的一種叫“旗”的行政建制。</p><p class="ql-block"> 土司時期,在永順宣慰司下有三個土知州,土知州下又下轄有六個長官司,長官司下設有58個旗。這個“旗”是一種軍政合一的組織,每個旗由一個旗頭統領。1729年(清雍正七年)“改土歸流”廢除土司制度改為設立府縣后,除南北兩旗之地劃歸賀龍元帥的家鄉桑植縣外,其余56旗由龍山、永順各分一半,龍山所得的旗中有首旗辰旗等。古時的中國都用天干地支表象,辰在地支表中屬“龍”,為神異吉祥之象征,加上龍山大山重重,猶如群龍起舞,故名龍山縣。</p><p class="ql-block"> 龍山縣在洗車河古鎮有一條明顯的南北分界線,居于縣城與里耶古鎮中間。龍山縣據此,在歷史上就有“北半縣”和“南半縣”的說法。在劃分地域時,中線以上至縣城為北半縣,中線之下的紅巖、洗車河、苗市、里耶、靛房、他砂、塔泥、坡腳等為南半縣。北半縣和南半縣雖同為一個縣,民族成份也一致,但語音、風俗等在一些細節上還是稍有差異的,南半縣的與臨近的花垣、保靖近似一些。不過,不是細心,一般人察覺不了。</p><p class="ql-block"> 龍山縣的歷史悠久燦爛,遠在夏商周時代,即為荊州地域。春秋戰國時為楚地。秦漢至唐先后屬黔申、武陵、沅陵等郡州。五代、宋之后至清初屬土司統治。1729年置龍山縣時,屬于永順府。民國時期,先屬湖南第四行政督察區,后屬第八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初期屬湘西行署永順專員公署,后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轄。龍山縣的文化底蘊相當厚重,“擺手舞”、“茅古斯”等土家民俗古老神秘,民族風情濃郁迷人。土家織錦、擺手舞等6個項目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 龍山人民還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進川就是從這里打過去的,也留下了許多傳說掌故。如洗戰車的地方,現在叫洗車河,戰車被水沖走,在下游被撈起的地方叫撈車河。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龍山曾是賀龍、任弼時、王震、肖克、廖漢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也是紅二方面軍(出發前為紅二、六軍團)長征開始的起點。龍山的洛塔,還是新中國成立后人們戰天斗地改變貧窮面貌的一個典型,被時任省委書記的華國鋒樹為全省“農業學大寨”學習的榜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龍山山川綿秀,烏龍山大峽谷、洛塔石林、里耶古鎮、洗車河古鎮、惹巴拉、八面山、太平山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神奇瑰麗,山奇水秀,風光旖旎,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p><p class="ql-block"> 5月中下旬,隨著龍山縣召市鎮疫情管控的解封,自治州的疫情管控松動,境內旅游完全放開,省內的一些旅游景點為了招攬客人,實行門票全免,只象征性地收取個人保險費用,這確實很吸引人。</p><p class="ql-block"> 為了抗疫,今年已反復幾次公告,出縣要報備,非必要不出縣,倡儀家庭類的聚集控制在10人以下,等等。管控措施很到位、也很有必要,但春夏之季,萬物復蘇,處處美景,無奈的自封,確實憋得人心慌。</p><p class="ql-block"> 2010年至2012年,我曾在龍山一家金融機構工作過三個年頭。龍山人大氣、好客、不排外。當時,龍山縣域80%以上的信貸都是我們投放的,老百姓創業,老板做產業,房地產開發,政府項目投資等,到處都有我們的影子,一家獨大的態勢成就了龍山縣域經濟的發展,也使得我們的社會地位很高,從縣領導到縣直各大局、各鄉鎮,再到老百姓,走到哪里,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處處熱情。那幾年,龍山出縣的幾個地方都在整修公路,很難行走,出龍山到吉首、花垣,有時要一整天的時間。周末去吉首看讀書的小孩,我從湖南張家界,從湖北恩施,從重慶的潛江、酉陽等能走的地方都走過。因為路途行車太久人很孤單,每次來回家里后就有種感慨,回家了就不想去龍山,在龍山了就不想回家。來回中,只要有人肯搭車陪聊,我寧愿送煙送酒、包吃包住。周五下午回家,周日下午回龍山,兩三星期一次,很辛苦,很難忘,也很值得。</p><p class="ql-block"> 感懷于第二故鄉的情,感嘆于龍山的美,每次,只要聽聞戶外有去龍山那一方的信息,我便都會積極參加。5月20日,吉首的驢友邀約我們花垣的戶外愛好者一起去龍山縣烏龍山大峽谷游玩,我欣然答應,并規劃了露營的線路。后來,看到其他地方的一些報道,零星還在公告尋找疫情的密接者,我猶豫了。意外的事,誰也預測不了,謹慎或許是最好的應對。于是,我便修改了行程,改為在八面山游玩、露營。</p><p class="ql-block"> 八面山位于龍山縣南部,在里耶古鎮以北,屬里耶鎮管轄。從古鎮上至山頂,約有10多公里。八面山上大下小,山勢陡峭,四面絕壁,似刀砍斧削。過去,只有幾條窄路和巖梯可以進入。現在,也僅通一條鄉村公路至山頂。</p><p class="ql-block"> 里耶古鎮是湘西四大名古鎮之一,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的交界處,是酉水河上的邊陲重鎮,歷史上有“楚蜀通津”之稱。“里耶”是土家語,為開墾、耕耘土地之意,早在6000多年以前就有人類居住。2002年,里耶考古中發現了里耶戰國古城,被專家譽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考古學上最為重要發現”,被評為“2002年全國考古六大發現之一”。</p><p class="ql-block"> 里耶戰國古城鄰江而建,緊靠酉水,有夯土城墻、護城河、房屋建筑遺址、排水設施,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多座古井規則地分布在古城內外,它們共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古代城市系統。</p><p class="ql-block"> 2002年6月3日上午,在發現的三口古井中,被命名為“一號井”的古井里,專家們取出了3萬多枚秦簡,比1996年12月長沙走馬樓出土的三國時期的筒牘還早幾百年。每一枚簡牘所記錄的內客都是一段珍貴的秦期時期歷史,涉及的內容除現代的計劃生育外,方方面面都有,是一部秦國時期楚、巴、秦及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交流的一些歷史過程,揭開了許多千年懸而未決的謎底。</p><p class="ql-block"> 由于秦王朝只有15年的短暫歷史,文獻記載不多,保留下來的遺址很少,里耶古城的發現彌足珍貴,重寫了秦朝歷史。“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里耶古城”,里耶古城和秦簡的發掘是個重大事件,被人稱為“中國考古界近50年重大發現”,其簡牘“復活了秦期歷史”,為世界所矚目。</p><p class="ql-block"> 里耶鎮因為偏遠,交通不便利,這顆旅游明珠一直深藏在武陵山脈腹地之中,外人鮮有所聞。這里的人文實物在中國古老而絕有,鎮后的八面山風光,也堪稱中華一絕。</p><p class="ql-block"> 八面山四周懸崖峭壁,兩頭尖尖,南北狹長,西面與重慶市酉陽縣、秀山縣接壤,南北長約22公里,寬5公里,最窄處只有2公里,地形既像一只大船,從里耶遠看又像一個睡美人。</p><p class="ql-block"> 八面山上地勢開闊平坦,牧草豐茂,馬、牛、羊成群,被贊為“中國南方草場的一顆明珠”,又有“空中草原”之美譽,是湖南通向渝東的一道天然屏障。這里,氣候獨特,夏季平均氣溫20攝氏度左右,涼風徐徐,是避暑的勝地。冬季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左右,高山草原上千里冰封,山下群山逶迤,山舞銀色。春秋時節則是草青草黃,可騎駿馬奔馳,可覽神奇秀美的奇峰、溶洞、絕壁、天坑、天橋、石林、云山霧海、湖泊飛瀑,在云霧之巔飄逸,在高原風光之中放飛靈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因為快下班了我們才出發,經過里耶古鎮時,已是下午七時左右了。古街古巷的古風雅致挽留不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眼前掠過的古屋古坊埋沒于我們詫異的笑談之中。戰國縱橫,秦皇漢武,一如酉水浪波望塵莫及,倒是那雨后一片殘陽下,云朵和淡霧變幻的飄浮,繚繞如人間仙境的八面山吸引了我們追逐的興致。</p><p class="ql-block"> 我們行車在去八面山的路上,一條比較窄的公路如盤龍一般蜿蜒于大山之中,零散的自然村寨躲在密林之中,忽隱忽現。不同的高度,像刻意要分出涇渭似的,在分界線上掛著一層層薄薄的霧,迷離得讓人有股身處八面山,云深不知處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總以為快要到頂了,可過了幾個村寨,透過婆娑的云霧,八面山山頂還高高地掛在天上。坐在前排的人總是在說:“快到了,快到了。” 后排的人總是在問:“怎么還沒到,怎么還沒到呢!”</p><p class="ql-block"> 在半坡村和山頂的大、小巖門之間,有一處人工觀景臺,這是上八面山陡坡中唯一一處算是平地的觀景處,可容納十幾頂帳篷在這里扎營。我們停在這個位置觀景,仰望,清晰地看到八面山山頂和蔚藍天空。眺望,夕陽呈一條水平線掛在眼前,線上線下彩紅斑駁,夕陽之后的群山連綿,幽幽暗暗,似有千軍萬馬埋伏。八面山雄據在群山之中,半山之下坡度大而緩和,半山之上坡陡而峻峭,然后是絕壁環繞四周。從觀景臺往下看,云霧多的地方淹沒了山下的群山,有的地方僅露出幾個小山尖,像一片海洋中的海島。云霧薄的空曠之處,不時有云霧從山下向山上飄來,快到山頂時,不知怎的,又似魔法般地煙消云散無影無蹤了。</p><p class="ql-block"> 我觀察了一下,從觀景臺往上,只要走過懸崖之下幾道“之”字型的“拐”就可以上到大、小巖門了,離八面山山頂不遠,便決定就在觀景臺露營,因為,天快要黑了。</p><p class="ql-block"> 我特意邀約在里耶工作的驢友“在路上”和我們一起游玩。他說,明天早上跑上來。</p><p class="ql-block"> “十多公里,你那么厲害?”我說道。</p><p class="ql-block"> 他說:“不在話下,每天都跑的。”</p><p class="ql-block"> “在路上”是2019年才開始和我們走戶外的,走的是龍山洛塔石林。后來,他也與我們一起玩過一、兩次。幾年不見,他居然成為一個強驢了,而且,還在里耶組織了一個戶外愛好團隊,真是士別三日,令人刮目相看。這也從另一個層面上看出戶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戶外就是這樣,一旦愛上,樂此不疲。人們在戶外中身體得到了鍛煉,身心得到了陶冶,意志得到了磨礪,心態得到了升華,能力得到了提高,團隊意識得到了加強。這是一種生活模式、生存之道,也是一種生活態度。</p><p class="ql-block"> 了解到我們要采買明天的菜,“在路上”熱心地找了半坡村的楊支書給我們幫助。楊支書是個熱情人,除了幫我們聯系村民買雞、鴨外,還特意交代,明天要送我們兩塊臘肉。我們婉拒,他一句:“必須讓你們吃上里耶臘肉。”讓我語塞。</p><p class="ql-block">我知道,湘西臘肉在全國是出名的,而里耶附近的苗市臘肉自古就是湘西臘肉的珍品。半坡村村民養的豬大都是放在八面山上散養的,喂養的周期長,不喂飼料,豬吃的是大豆、玉米、米糠和山上的野菜,環保健康,肉質上乘。看得出,楊支書給我們送臘肉,不僅僅是友情,還有濃烈的推介本村特產的因素。</p><p class="ql-block"> 到兩戶村民家里買雞、鴨時,村民很熱情,還特意燒好了水供我們修雞鴨。閑聊中,他們如數家珍,紛紛露出他們的家底。他們每家每戶都養有幾十頭牛、上百只以上的羊子,全是散養在八面山大大小小的山嶺之中。前些年,我曾從八面山懸崖下人跡罕至無路可走的地方亂走過,穿雜草、爬亂石、拱荊棘,就在一些山旮旯看到過似無人管理的山羊,個頭不大,遠離正常的牧場。也許是村民們丟失的羊子,因為有鐵絲網圍著,羊子始終只能在八面山上自生自養。</p><p class="ql-block"> 八面山曾經有駐軍,那些鐵絲網不知是駐軍圈的還是村民們為了防止散養的牛羊走失而圈的,我沒有認真咨詢過。</p><p class="ql-block"> 說起駐軍,八面山上也有段趣聞。六、七十年代,與里耶一橋之隔的保靖縣某鄉有位軍人,當兵幾年不回家也不給家里寫信,村里人罵他絕情。其實,那是冤枉了他。他也很想探家或給家人寫信的,無奈,當兵幾年,都是在八面山上。天氣好的時候,他從駐地每天都可以看到他的家,早、晚餐的炊煙看得真切,家人的生活作息也清清楚楚,只是部隊有紀律,不然,他早晚都可以回家吃飯,然后再上山來的。他怕村民們看到郵戳是里耶的,會笑話他當兵就在家門口,所以,不好意思,也就一直不探家不寫信了,憋屈了自己,引出了一段笑資。群友半哥老家是花垣排料的,戶外人中,他在國內頗有名氣,是湘西戶外的前輩和名人。他曾經多次帶隊探幽八面山,各種羊腸小道都能找到,每當被人贊嘆線路風景好,常也沾沾自喜。原來,他當兵幾年,也是在八面山上。</p><p class="ql-block"> 回到露營地晚餐后,走上觀景臺,仰望天空,滿天繁星,俯看空曠峽谷,山下村村寨寨燈光閃爍。在一些逶迤的群山里,一座座山脈呈墨色雄偉地向遠方奔去,山與山之間云霧彌漫谷中,山脈之上星光和漸漸退去的晚霞淡淡地印在天際,前暗后亮,朦朧,卻又十分醒目,似一種幻境讓人看得如癡如醉。隱約燈光照耀下,酉水河如一條白龍游蕩在群山與村寨之間。如此美色,我們只有放開音響,縱情歌舞,纏綿在八面山美妙的夜色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起床的時候,山下充滿了云海,籠罩著一個個山頭,有的山尖露出云層,星羅棋布像一座座小島,云霧飄渺,似海浪波動。起得早的人們,跑去了山頂,看日出東方,彩霞臨“海”。此時的東方漸漸泛紅,而西方卻是一片藍天,月亮圓圓,靜靜地掛在天際,與日同輝。我沿著公路往下走,在幾個拐彎處拍攝公路曲曲折折的美麗。然后,不停地錄著和拍著云霧繚繞的半坡村莊,陽雀鳴聲悠長,百鳥歡唱相隨。我就在夢幻的田園中、人間的天堂里把一個個美片發上抖音平臺。</p><p class="ql-block"> 八、九點鐘,“在路上”和楊支書來了,取了臘肉,楊支書要去山上守牛,只有“在路上”陪我們走玩。</p><p class="ql-block"> 沿著呈80度以上的陡峭山坡拐了幾個彎,再沿著懸壁下狹窄的公路陡坡直上,就進入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大、小巖門隘口。山上一派高原草原景色,與山下風光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 八面山上變化很大,高原草甸上青草綠油,因為長得好長得茂,顯得十分蓬松,讓人一看,就想在草地上戲玩或騎馬奔馳。一些鄰崖的山坡上零散地搭有帳篷或蒙古包,有的依山依景修建空中客棧。人工棧道折折繞繞,藍天白云垂手可得。更為顯眼的,是從大、小拱門一方沿著懸崖上的山脊修有一條彩色公路,路上彩龍盤旋,白云就在頭頂,美景就在腳下,一直延續至遠方深處,縱深有20公里左右。一座座凌云的山巔,一處處伸向空谷的懸巖,依地勢都修了一些觀景臺,有的還是玻璃棧道。這條高山峽谷之上,丘陵草原之間,高原森林之地的山巔彩色公路和一路的美景,相得益彰,互相襯托,真是天下無二,登臨于此,讓人感覺一半是人一半是仙。</p><p class="ql-block"> 來八面山游玩,必去燕子洞。這是一個懸掛在懸崖之中的洞。在絕壁中間的縫隙里,有一條羊腸小道。人只能顫抖地貼著里坎的絕壁爬過去,腳下是萬丈深淵,十分危險。這個洞,也是一個充滿傳奇故事的洞,與湘西剿匪有關。傳說,過路的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和歷代土匪都在洞里藏有巨寶。</p><p class="ql-block"> 1949年底,原國民黨暫編第1軍軍長陳子賢與湘西匪首、原國民黨暫編第2軍6師少將師長師興周等糾集匪眾4000余人共同謀劃,企圖以八面山為中心建立湘鄂川黔反共游擊根據地,進行所謂游擊戰爭。他們在八面山上構筑了大量碉堡、閘門等工事,向蔣介石拍電效忠,宣稱“八面山將成為打不下的小臺灣”。燕子洞就是師興周的老巢,他于此屯集了大量油鹽柴米,妄圖憑借天險負隅頑抗。</p><p class="ql-block"> 師興周是龍山縣大達鄉內溪棚村人(今內溪鄉內溪村),這是一個大村寨,主要居民為凌姓和師姓。</p><p class="ql-block"> 當時,這一帶到處廣種鴉片。為了爭奪鴉片買賣,凌、師兩族在內溪棚發生了爭斗。師姓人少,尚文。凌姓人多勢眾,尚武。凌姓獲勝后并常常擠壓欺凌師姓。師姓的掌管師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師興吾,小兒叫師興周。</p><p class="ql-block"> 師興吾是個角色,聰明過人,待人接物溫文爾雅,曾以鄉試第一名的成績獲取清朝秀才,成為當地聞名的文人。正準備參加舉人考試,無奈清朝滅亡,只好以教私塾為計。隨著兩姓斗爭的激烈,師家不斷抗爭,不斷被欺壓,告狀也無功而返。于是,惡從膽邊生,靠不了官府靠自已。師家倆兄弟認為擒賊先擒王,通過計謀,除掉了凌姓帶頭的強人。凌姓一時群龍無首,師姓乘勢擴張勢力并趕走了凌姓,掌控了內溪棚。</p><p class="ql-block"> 師興吾作為掌壇人,建起了個人武裝,先是以族人為主,后擴大到全縣范圍,勢力日增。經過多年經營,后來,在一個黔軍馮姓軍官的幫助下,發展日盛。上世紀二十年代,就有了兩個屬于自己的先進兵工廠,自己能造槍造炮,隊伍兵強馬壯槍炮好,漸漸成為龍山周邊最具實力的人物,顯赫湘西一方。他還刻意保存自己,廣交朋友,不與人交惡,上級命令他攻擊賀龍,他陽奉陰違做到井水不犯河水。那時,哪方有難,都會請他出面解決,他也因此成了響當當的一個地方實力派人物,名氣大,實力強。</p><p class="ql-block"> 后來,師興吾病死,師興周用計奪得了隊伍的領導權。他為人狡詐,橫行鄉里,還圍剿賀龍領導的紅軍,作惡多端。</p><p class="ql-block"> 1950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141師奉命率兩個團圍剿八面山匪部。分別從內溪的滅賊村和大、小拱門南北挾擊八面山。通過放軟梯等方式剿殺燕子洞,最終在付出一定代價后取得了勝利。師家、瞿家等三十余年在龍山的匪患終告結束。</p><p class="ql-block"> 歷史雖然遠去,故事還在流傳。人們游玩燕子洞,既是感受燕子洞的兇險和秀美,也是緬懷先烈的艱辛,為有犧牲多壯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世人都知燕子洞,卻并不知道還有一個洞比燕子洞更好玩。</p><p class="ql-block"> 這個洞叫“風洞”,曾經煉過做炸藥的“硝”,也叫“硝洞”,也是一個土匪藏身的天險。因為距離大、小拱門和燕子洞近20公里,位處北邊末端的天堂村附近,路況較差,所以,鮮有人知,更是鮮有人至。2019年,我與群友末路、笑、巴山客、苗路灣等人曾從滅賊村順斑駁的山路和梯巖爬過一次,還從“風洞”那邊去了更兇險、更刺激的望鄉巖。那是一處懸空在懸崖中的突兀大巨石,往上看是峭壁,往下看是深淵,三面絕壁。據說,過去有座廟,雖然很險,卻很靈驗著名。那一天,我們爬得筋疲力盡,但很快樂。</p><p class="ql-block"> 天堂村下兩座山之間的一處山埡是塊如草場的平地,嫩草肥沃,綠油油地賞心悅目。紅的、白的小山花點綴在叢草之中,微風吹過,花枝招展。山中的映山紅爭奇斗艷,這里一簇那里一簇,讓人目不暇接。一些山竹筍也跨過林地,肆意地侵入山邊,嫩嫩的,讓人忍不住想去采摘。大概是海拔高的緣故,山下的花和筍早己過了季節,這里卻正當時節。</p><p class="ql-block"> 去“風洞”的路,先是沿山脊上的林間穿梭,然后是朝呈90度的梯巖而下,路面約30厘米左右。整條山路純粹是利用自然坡度開鑿而成。有的是活生生地削石為梯巖,僅供一只腳板踏上承力,梯巖之間有的地方鋪有小石塊,以便承上啟下。若不是路邊有小權木遮擋,路下是比燕子洞的萬丈深淵還高還險的懸崖峭壁,人是不敢前往的。那些小權木十分頑強,大都是從懸崖石縫中生長出來的,樹枝雖小,樹齡至少二、三十年以上。山下的山形溝溝壑壑,都呈長條狀,山脊像馬背一樣,延伸至遠方,顯得重巒疊嶂。</p><p class="ql-block"> 艱難、刺激地行走十幾分鐘后,便是在懸崖峭壁中橫著走,絕壁呈弓形,圓弧內有一個小臺地天然成一條可以行走的路。臺地最寬處四、五米,窄處僅容一只腳跨過。一路過去的臺地上橫七豎八地倒著一些石塊石條,自然壘成別致的石盆景。弓形的懸壁因為垮落和風化,在懸壁上形成一級級石階,石階上有一道道精致的小棧道,人走在上面,既有穿越石窟的刺激,也有臨崖探險的驚心,有趣又有味。人們紛紛擺著姿勢,或金雞獨立,或雄鷹展翅,或一腳跨向空谷,愜意地享受自然美景帶來的快樂。特別是進入第三個洞時,洞外有幾道石頭壘起的石墻,殘垣斷壁很有些年代。站在墻壁上,借著從洞內看到的蒼穹之光,人們擺著各種動作、字母造型,不停地、反反復復地比比劃劃賣弄著夸張拍剪影,創意連連,維妙維肖……玩了好一陣,大家才不舍地沿著來路一路游玩戲耍回去。</p><p class="ql-block"> 晚上的露營點,我們選擇在曬衣巖山巔上的八卦形觀景臺上。搭臺前方,有時,陣陣山風從看不見底的山谷中向上吹來,微微涼爽。有時,是一團不知是霧還是細細雨絲從頭頂掠過,有感覺,卻摸不著。搭臺高于四周,飄渺之中,仿佛是仙人飲酒作對的地方。晚餐,我們在八卦的中心臨風把酒歡宴,帳篷一溜排開,繞著八卦圖,形成八卦圖的景外之景,引得過路的游人羨慕地不停拍攝。</p><p class="ql-block"> 曬衣巖地勢險要,與上方遠處山峰和下方山峰形成梯級形狀,三座山峰都突兀在空谷之中,各自形成獨特的景觀,曬衣巖正好居中,上下的彩虹公路蜿蜒曲折,連著上下山峰,似長龍繞身,化為一道道美麗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我們快樂極了,這一夜,我們沒有喧嘩,沒有平日的歌唱,每個人,晚餐之后,很快與神交匯,進入夢鄉。</p><p class="ql-block"> 巍峨的八面山,戶外的天堂,不要等我很久,我會很快再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納百川2022年5月29日于木育林70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江北区|
始兴县|
英德市|
乐昌市|
水城县|
阿拉尔市|
华阴市|
怀远县|
嘉黎县|
张家川|
苍南县|
衡阳县|
榆林市|
岢岚县|
临西县|
敖汉旗|
青浦区|
万安县|
胶州市|
宁波市|
德化县|
长垣县|
巴东县|
武汉市|
浠水县|
东明县|
峡江县|
原平市|
航空|
阿合奇县|
仪征市|
苏尼特右旗|
商都县|
石泉县|
石城县|
沁源县|
葵青区|
望谟县|
栖霞市|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