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是女人的典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她的人生經歷卻十分凄慘</b></p> <p class="ql-block"> 說起古代才女,人們就會想起李清照,李清照是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才女。才女的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充滿了坎坷,充滿了災難。可能也正因為這些挫折才成就了李清照,讓李清照的名字穿越古今,使這顆璀璨奪目的星,在歷史的天空中閃耀著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我看過28集電視劇《清風明月佳人》,這是一部演繹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傳奇一生的古裝電視劇、還參觀過濟南李清照紀念館,參考了不少有關她的資料,閱讀過她的詩詞集。 這些讓我更加了解李清照的一生是多么多么的不容易,敬佩之情、憐憫之心油然而生! </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是(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于詞章。母親是狀元王拱宸孫女,很有文學修養。家庭的影響,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她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p> <p class="ql-block"> 她曾作《如夢令》,描述她少女時代在濟南的歡樂生活:</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作者:李清照 (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昨夜雨點稀疏,晚風急猛</span>,我雖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試問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樣?她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這首《如夢令》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p> <p class="ql-block"> 可是后來李清照的詩詞大多在優美的意境中帶著點點悲傷,為何如此郁郁寡歡,她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唯美了無數少女思念的心情,“當年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情懷讓多少男兒汗顏,李清照晚年為何如此凄涼,背后有怎樣的故事,這還得從李清照的婚姻說起……</p><p class="ql-block"> 這里先不說李清照的詞,先說說李清照的婚姻。李清照一生經歷了兩段婚姻,在婚姻上,可謂歷經了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 和趙明誠第一段婚姻:甜甜蜜蜜,卻顛沛流離,多次分離。</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父親精通經史,母親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李清照自小就文采出眾。是一位非常清高的女子,后來嫁給了趙明誠,趙明誠是當朝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家境殷實,李清照和趙明誠都是才學出眾、愛好詩書的人,達到精神上的契合。婚后,他們經常一起進行高雅的藝術創作,一起遨游星河璀璨的藝術天空。后來因戰事兩地分居,李清照獨守空房。</p> <p class="ql-block"> 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 </p><p class="ql-block"> 宋代李清照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b></p><p class="ql-block"> 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我們兩個人呀,患著一樣的相思,卻兩地分離,牽動著各自的憂愁。花自飄零水自流,相信,無論怎樣的憂傷,怎樣的情愁,都會在時間的作用下,慢慢的流逝,慢慢的淡忘,而剩下的,都會是曾經的美好吧? 婚后不久,因為“元黨人”事件,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被朝廷視為敵對,牽連歸類到“元黨人中,受了牢獄之災。李清照求救公公趙挺之,卻被拒。在百般煎熬之下,李清照獨自一人回了老家,與趙明誠分別。</p> <p class="ql-block"> 直到三年之后,“元”禍亂澄清,還李格非等人清白之名,李清照才回到趙明誠的身邊。</p><p class="ql-block"> 回到趙明誠的身邊不久,公公趙挺之離世,趙家人被蔡京遣散,趙明誠帶著李清照回到了青州老家。</p><p class="ql-block"> 遠離朝堂的紛爭,他們兩人在青州度過了人生中最幸福的十年簡約時光,這對李清照來說,是命運對她的一次妥協,一份恩賜,一紙承諾。</p><p class="ql-block"> 青州十年,生活雖然清貧,常無所依,但是李清照能與趙明誠日夜相守。他們一起收藏整理古籍,賭書潑茶,一起閱盡人間春色。雖無驚天動地的故事,但是一起經歷過的尋常歲月,卻洋溢著微如秋毫的幸福,讓李清照銘記終生。</p> <p class="ql-block"> 趙明誠重得朝廷賞識,離開青州去萊州赴任。然而卻又一次拋下了李清照,讓她一人留于青州。這難免讓人覺得人情薄涼。卻只能暗自傷懷,不久李清照獨身一人踏上了千里尋夫之路。</p><p class="ql-block"> 然而再相見,趙明誠卻已不再是那個趙明誠,他已沉迷聲色犬馬之中,納妾室,養歌姬。李清照縱然傷神,但并不怨恨,心中有愛,所以苦苦等待丈夫回頭。憑借興趣愛好相同,他終于回到了李清照的身邊。 </p><p class="ql-block"> 剛得團圓,奈何又遭遇國家滅亡。趙母離世,趙明誠需赴江寧奔喪,李清照為保文物獨自留下,兩人再迫第三次分離。</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與趙明誠由于長期分居,這便讓趙明誠名正言順地養起了小妾,流連于青樓。其實這種風氣在宋代,不算出格,趙明誠不能堅守傳統教養和道德底線,他的背叛婚姻的行徑,已讓李清照失望至極。但是后來,趙明誠因為拋棄城池獨自逃亡而導致夫妻關系冷淡破裂,直至趙明誠去世關系也沒有好轉。</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與其“前夫”度過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歲月,公元1129年趙明誠離世時,李清照年已四十有五。李清照與趙明誠二人的婚姻生活在表面上看來,長達二十七年。李清照這般女子,本是不會與別人共侍一夫的性格,只因封建禮教將趙明誠無后這罪過強加于她的身上。她的忍耐,換來丈夫尋花問柳,其絕望不言而喻。 </p><p class="ql-block"> 閱后我感到一代女詞人因國破、家亡而帶來的生活變遷、層層煩惱。透過字里行間,看到的是一個封建社會弱女子追求幸福、追求愛情的過程,從中也見證了歷史車輪的印轍。李清照的一生打上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烙印。盡管家世顯赫、身份特殊,但也避免不了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劇。</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第二段與張汝舟的婚姻</p><p class="ql-block"> 這時候張汝舟出現所圖的是什么?,他比李清照年少很多,對她來說還是個小鮮肉,他看上她什么了?在她寂寞空閨的時候,表現出的關心和好感,李清照輕率地認為,上天在眷顧她,這個人會給予她與趙明誠同樣的愛與呵護,她是高估了自己的魅力?還是空虛難耐?她再嫁了!</p><p class="ql-block"> 張汝舟開始時百般討好李清照,并接近她,乘機把手伸向趙明誠留下的古籍文玩,被李清照干預后,他本相畢露開始虐待李清照,想盡一切手段想把這些財產占為己有。可見他對李清照這個老女人,是沒有半分憐惜和真愛的,被逼無奈的李清照把他告進牢房。自己也不怕牢獄之災。</p><p class="ql-block"> 這段荒唐的婚姻只維持了短短三個月,卻也成壓垮李清照的最后稻草。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再婚的男人不是真愛,而是圖她的錢財。 這說明輕率的選擇讓曾經的美好褪色,殘酷的現實會很扎心的痛。所以詞情極其不堪入目的凄涼悲苦之極;全詞一長三嘆,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p> <p class="ql-block"> 一 曲《武陵春》盡顯她內心蒼涼: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b></p><p class="ql-block"> 縱觀李清照一生和她的詩文、詞句,可知她真正的快樂的婚姻生活,不過一年光景。權勢更迭之下夫妻二人決不對等的付出,注定了她婚姻的不幸。至于張汝舟,不談也罷——數月而歿的婚姻,無有幸福可言。</p><p class="ql-block"> 看完李清照的兩次坎坷婚姻,金兵入侵,家鄉淪陷,而且丈夫突然病死,使她身心都受到極大的打擊。可是,她支撐著、抗爭著,活過了古稀之年。我們就知道為什么她的詩那么悲傷、又那么悲悲切切了……這是她用詩句來發泄內心的苦悶,緩解心中的壓抑,以此調節自己的心態。一千多年前的她能活到71歲已經是 長壽了,可見一個人的心態是多么重要。</p> <p class="ql-block"> 聲聲慢</p><p class="ql-block"> [宋] 李清照</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b></p><p class="ql-block"> 《聲聲慢》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表現了李清照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哀婉凄苦,動蕩不安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所作, 那時她獨自一人在異鄉漂泊,流離失所,于是就更加懷念往昔的生活,而回憶本身會增加人對現實的苦楚感受, 這樣 回憶和現實的悲傷重疊了,就變成了這首詞的獨特韻味。疊字的連貫使用,它們被巧妙融合在一起, 細微地傳達出詞人此時感傷心境。</p><p class="ql-block"> 丈夫突然病死時她45歲,使她身心都受到極大的打擊。可是,她支撐著、抗爭著,活過了古稀之年。李清照的養生、長壽得助于她自幼喜歡郊游,是多種技藝的愛好者。由于喜歡戶外活動,常常接觸大自然,除了筋骨得到鍛煉以外,也養成一種豁達、豪放的性格。晚年的李清照,雖生活在國破家亡的境況中,但由于她自幼養成的豁達大方的素質,使她以一弱女子而能經受風霜雨雪、天災人禍的打擊,而意志卻更堅強,得到古稀之壽。</p> <p class="ql-block"> 殘花</p><p class="ql-block"> 宋代:李清照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花謝為花開,花飛為花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花悲為花淚,花淚為花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花舞花落淚,花哭花瓣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b></p><p class="ql-block"> 殘花指將謝的花;未落盡的花。亦形容女人上了年齡,外貌或美色已失。</p><p class="ql-block">本詩句句帶花字 。我們都知道,花是一種美麗的事物,但與此同時 ,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它是易逝的、脆弱的。詩人以殘花為意象,表達了她對光陰失去,青春不再的愁緒 。</p> <p class="ql-block"> 在那樣的封建禮教下,平凡的女人們并不需要多好的文采。做一個賢妻良母便是女人一生的歸宿了。吟詩作對那都是男人干的事。直到現在不是還有人這樣認為嗎。而李清照卻能留下那么多的詩詞,婚姻的不如意,一生的起伏動蕩,使得她的感慨和愁怨太多,以至于不得不用詩詞代替語言宣泄出來。她的詞,初讀給人的感覺只有兩個字“傷感”。可越深讀,就會發現,其實她的詞中不但帶著深深的傷感,更多的則是自己對生活的堅強不屈以及對丈夫的深厚情誼。從中不難看出李清照是個十分至情至性柔中帶剛的女子。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風雪,猶如那火紅的楓葉,在一片枯寂深秋中吐出一團團燃燒的火焰,美麗與堅韌并存。如果我們都像李清照那樣迎難而上,堅韌不屈的話,就不會有那些自甘墮落,走向歧途的人了。</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被后世人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又贊為“詞國皇后”,其個人才學自然無需多說。那么除了有才,李清照身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和了解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她是個“賢妻”。</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是一個忠貞的女子,除才學極高之外,李清照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賢良妻子。靖康二年,金軍攻破汴京,李清照隨丈夫南下避難。因世道混亂,當時的他們早已經衰落,身上的錢銀也并不多。在南方定居之后,趙明誠仍然沉迷于金石的收集整理中。即使生活艱難,李清照也并不反對丈夫的這一愛好,相反還處處幫襯。 她節衣縮食,將省下來的錢銀都留給丈夫收藏金石上。不僅如此,她還與丈夫一起整理研究,每每發現稀罕玩意兒,夫婦兩人都會研究很久。</p> <p class="ql-block"> 第二,“堅貞”。</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雖然與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感情甚篤,但是在獨自一人生活的孤凄下,她后來選擇改嫁張汝舟。然而張汝舟并不是自己的良人,只是因為錢財才與她在一起的。李清照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他。人生短暫,愛到來時,就轟轟烈烈的愛。不愛時,就一刀兩斷。</p><p class="ql-block"> 古代的女子嫁人之后,一般很少會出現主動請離的情況,畢竟當時對女子的約束還是很多的。而李清照不僅選擇了與自己的丈夫分開,還走了最為困難的一條道路來實現。她將 自己的丈夫告上了官府,依據當時的制度,無論對錯如何,無論是否成功,李清照都要坐兩年的牢房。如此毅力,縱使現在女子也多有不如。</p> <p class="ql-block"> 第三,“愛國”。</p><p class="ql-block"> 金軍的入侵,宋朝政府的避讓,國破家亡,戰火紛飛的場景,讓這位女詩人愛國熱情高漲。她關心國事、熱愛祖國,這在她的作品中都多有體現。愛國不分男女,她這種追求男 女平等,憂患國家存亡的思想,讓我們看見了這位女詞人的另一面。“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一首《夏日絕句》,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 創作的先河,為后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范。</p><p class="ql-block"> 第四,“悲劇”。</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的悲劇并不僅僅只是說她的生活悲劇,同樣的也有她人生的悲劇。國家的苦難,心愛丈夫的去世,獨自流離南方的苦痛,都是李清照人生的一個部分。但除了這些,還有 一種很傷她心的悲劇。</p> <p class="ql-block"> 眾人皆知,李清照是聞名當世與后世的大才女,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若是她放在現代,絕對是女子崇拜的對象。但是在封建社會,倡導女子“無才便是德”,李清照的滿腔才學既不能得到實施,同樣的也不能被理解。就是現在,有的女人寫點東西,也遭到別人恥笑和不理解!</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有一位孫姓女友有一個極為可愛的孫女兒。李清照自己沒有孩子,對這個孩子便極為喜愛。小女十歲,極為聰穎。一日孩子來玩時,李清照對她說,你該學點東西,我老了,愿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p><p class="ql-block"> “才藻非女子事也。”,這么一句話,絕對是傷人的利劍。既然才學不是女子該有的,那么滿腹才情的她又算什么呢?報國無門,情無所托,學無所專,有才情的女子在這個社會是多余的。李清照也許在當時不被人接受,但是其本身在詞壇的地位卻不容抹去。</p> <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才是婚姻生活幸福的真諦。只有夫妻之間擁有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志向,相同的人生目標,彼此能夠成為知己,能夠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這才是婚姻長久的根本。李清照告訴我們,特別是女人應該怎樣來經營自己的婚姻和家庭!</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對于婚姻關系的維護,是智慧的。即使在趙明誠納妾室,養歌姬那段時期,她也用獨特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內心的情緒。她是優雅而理性的女子,她用一支生花妙筆記錄著生活中的點滴。她是安靜的女子,內心沉靜得像波瀾不驚的湖面。她的喜悅,她的悲傷都是極有分寸的,都有著大家閨秀的優雅。這樣有才情有修養的又貌美如花的女子,是深得人們喜歡和愛戴的,因此古人的愛情觀值得現代人品讀和學習!</p><p class="ql-block"> 宋代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她是很多人的人生偶像。有才華的人總是能夠得到無數人的羨慕和祝福。李清照寫的詞人們都很喜歡看,喜歡欣賞和閱讀。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女詞人”,是當之無愧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淄博市|
洪湖市|
泰宁县|
石家庄市|
柳江县|
平邑县|
铜梁县|
岑溪市|
克东县|
兴和县|
涟水县|
东阳市|
洪洞县|
锦屏县|
清丰县|
红河县|
吴桥县|
治县。|
漳平市|
屏东市|
郓城县|
革吉县|
石家庄市|
宁海县|
光山县|
凭祥市|
当阳市|
紫金县|
诸城市|
乐山市|
张掖市|
务川|
富锦市|
安远县|
永川市|
蓬安县|
邵东县|
垦利县|
商丘市|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