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余月新</h3> 母親----是古往今來人們不惜一切贊美之詞為之歌功頌德的永恒主題。因為——母愛大于天。<br> 再過一個月就是母親去世一周年的忌日了。濃濃的思母之情愈烈。想念著已故的母親,往事不由自主的涌上心頭。 母親的肖像 我出生在極其貧窮、饑寒交迫的蘇北農村。兒時家里雖有房三間,可頂無片瓦,墻無塊磚,是由幾根木料撐起的土坯草屋。我八歲那年,一場暴雨狂風,刮飛了屋頂上的草。橫掃的雨水澆在土墻上,至使北墻轟然倒塌。此時我父帶著鄉親們在抗洪一線拼搏無法顧家。只有母親無助地摟著我們四兄妹在滿屋浸泡的雨水里哭成一團。面對隨時可能屋塌被埋的險情。她用瘦弱的身體將我們幾個幼小的孩子護在了身下,把危險完全留給了自己,生怕我們有任何閃失。也許是母愛感動了上天,雨停了,風息了,我們全家的命保住了。經過這次生死劫難,母親決然為我們重新打造一個無憂的家。她請來娘家人幫忙翻蓋了屋面。又獨自一人用凍僵的手和草泥墻,并用麥桿披貼在墻外,既防寒,更防雨,我們自此又有了一個防雨避寒而溫暖的家。她直面災難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激勵了我的一生. 母親 生前照 媽媽出身也算是大家閨秀,可那個年代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影響,女孩子是不能上學的。母親大字不識幾個,后經掃盲班才認識了自己的名字和人民幣。她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苦,深知學問的重要,發誓要讓我們上學讀書。在那個年代,因子女多而窮困潦倒的家庭孩子上學談何容易。學是上了,可學費從何來,父母起早貪晚在隊里干活,一個工才八分錢,每年分配得不到錢還要倒找隊里口糧款20多元。那時學費和書費一學期2元1角。好在當時有個好政策,無錢也可上學,可欠的學費還是要補繳的。我們班幾個繳不起學費的同學三天兩頭會被老師留下來很晚才能回家。我就一個信念,留就留吧,反正家里沒有錢。媽媽問我為何這么晚才回來,開始我總編些理由搪塞她,心想反正家里沒有錢,開口也沒有用,還讓媽媽著急。后來老師找上門要錢了,媽很生氣的埋怨我為什么不說實話。我很委屈,哭著跟媽說:“我不上學了,我可以干活苦錢”。話音剛落,媽媽氣得臉色鐵青,用顫抖粗糙的手狠狠打了我一巴掌。這是媽媽一生中唯一一次打我,并哭著發狠對我說:“你不上學好呀,那就一輩子在家捧牛屁股吧”。這下我才真正認識到媽媽為了兒女的前途,哪怕自己吃再多的苦,也不讓我們在學習上分心的苦衷。就是這樣在極度貧困的條件下,她讓我們兄妹六人都讀完了高中。其中有3人吃上了皇糧(國家城鎮戶口),還有3人當上了個體老板。家家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十里八村無不夸贊,每每提及此事,媽媽都笑得合不攏嘴。沒有多少文化的母親對于知識改變命運的認知和執著,一直鼓舞著我勤奮學習,努力成才,為母親爭光。 全家福 百善孝為先。說媽媽的愛不能不說媽媽的孝。她孝敬長輩之舉被鄰里親朋傳為美談。也為我們樹立了楷模。我的爺爺膝下有一兒一女,他總希望能多子多福。當時父母已生了我們兄妹六個,那個饑荒年代孩子多了是無法養活的,母親又懷孕后不想再生了,就瞞著爺爺偷偷請人打了胎。不知怎么被爺爺知道了。他認為這是傷風敗俗,有辱顏面的事情。于是在家大發雷霆,大吵大罵,一氣之下分家搬到牛棚去住了。爺爺生活自理能力差,多年來是媽媽一直照顧著他。媽媽放心不下,忍氣吞聲,含悲忍淚,拖著小產后纖弱的身體,天天給爺爺定做飯菜,那怕家里揭不開鍋,也是如此,做好后讓我們送給爺爺。后來爺爺晚年病重,都是她接屎端尿,為爺爺擦洗身子。在那個公媳授受不親、閑言雜語的封閉落后的農村,媽媽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承受這一切而做出如此動天地,泣鬼神的壯舉。讓我們敬佩之極。媽媽的愛心孝心一直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我們,多年來我們兄妹相處和睦,相敬如賓,相互關照。無論在家庭財產分割,還是瞻養老人,大事小事,都有良好的家風,從未出現過不愉快。 母親與三個兒子合影 媽媽的愛比天高。比海深,訴不完,道不盡。媽媽雖然已去了天堂,但她給我們留下了大愛無疆的傳家寶,讓我們銘記終生,世代傳承。<br>今天兒子在此祝愿媽媽的在天之靈幸福快樂。愛您想您——我親愛的媽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清市|
广德县|
怀化市|
甘谷县|
余姚市|
赫章县|
马龙县|
新闻|
来宾市|
台南市|
文山县|
平远县|
南木林县|
五河县|
隆德县|
新民市|
海原县|
滦南县|
凤凰县|
班玛县|
榕江县|
北京市|
吴旗县|
南昌县|
杭锦后旗|
霍林郭勒市|
大关县|
陇南市|
宝坻区|
舒城县|
收藏|
甘孜|
石景山区|
伊宁市|
富源县|
霍邱县|
英超|
大新县|
长兴县|
六枝特区|
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