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居家防疫,閑來無事,讀到一西方學者的研究:西方今天發(fā)達的基礎,獲得的第一桶金,是依仗著當年英國女王恩準賦予特權的東印度公司販賣鴉片得來的。這個禍害世界人民特別是中國人民的鴉片,引發(fā)了兩次鴉片戰(zhàn)爭,徹底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這讓我想起曾經(jīng)與東印度公司齊名的“哈德遜灣公司”(Hudson’Buy Compan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哈德遜灣公司是北美最早的商業(yè)股份公司,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公司之一,始建于17世紀,是英國在北美的第一家商業(yè)公司,世界級的皮毛商業(yè)王國。</span>說“王國”一點也不錯,此時的哈德遜灣公司擁有今天加拿大領土的1/3和美國領土的一部分,總面積超過400萬平方公里,是貨真價實的“準世界大國”,號稱世界第五大國。現(xiàn)如今賣鴉片的東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都不存在了,只有這個哈德遜灣公司Hudson’Buy Company還活著,從世界第五大國,演變成為今天加拿大????的一家百貨公司。</p> <p class="ql-block">哈德遜灣公司(Hudson’Bay Company)曾經(jīng)擁有自己的國旗、國徽、貨幣,還有自己的軍隊看家護院。</p> <p class="ql-block">“哈德遜灣公司”(Hudson’Bay Company)的版圖面積曾經(jīng)是今天世界第二大面積國加拿大????的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這是位于溫哥華本拿比(Burnaby)市與我女兒家一街之隔的北美最大商圈之一,被翻譯成鐵道鎮(zhèn)(Metrotown)里的哈德遜灣百貨公司。</p> <p class="ql-block">這天是2019年8月2日,BC 省日(<span style="font-size: 18px;">BC day )</span>,多放假一天的長周末。寶寶三個月了,大家都辛苦了,女兒提議出來放松一下,驅車東行不足一小時來參觀蘭里古堡。</p> <p class="ql-block">蘭里( Langley)位于菲沙河南岸,西鄰素里,北面隔河與匹特草原和楓樹嶺對望,東臨阿博斯福,南接美加邊境,并從三方包圍蘭里市。蘭里市和蘭里區(qū)為各自獨立的地方行政區(qū)。蘭里區(qū)和蘭里市共有約12萬名居民,其中90%以上居民以英語為母語。</p><p class="ql-block">蘭里位于溫哥華以東45公里,距溫哥華國際機場僅50分鐘車程,是一個安全且友善的社區(qū),具有小城市的氣氛和濃厚的社區(qū)文化。從蘭里去美國非常方便,既可以從176街一直向南到太平洋公路關卡,也可以走264街一直向南到Aldergrove關卡到美國。這兩個地方的通關時間相對較快速。</p> <p class="ql-block">蘭里屬于大溫哥華地區(qū),所以可以理解為蘭里是溫哥華市的“遠郊區(qū)”,具體位置在溫哥華東面,從溫哥華市中心到蘭里市中心,公路距離是47公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蘭里堡</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Fort Langley</span>)是加拿大BC省(溫哥華所在的省)的誕生地,因為那是白人殖民者在那一地區(qū)建立的第一個定居點。</p><p class="ql-block">1827年,英國在北美的“哈德遜灣公司”(Hudson’Bay Company)為了與當?shù)氐挠〉诎踩俗銎っ灰祝谶@里建立了一個皮毛貿易站。因為那個年代白人與北美的土著民族常有沖突,另外也要提防南邊的美國人的侵擾(那時美英剛打完仗不久),所以這類交易站除了貿易、居住功能外,在建筑方面亦要考慮一定的防御功能,所以都叫做Fort(堡壘、要塞)。</p><p class="ql-block">蘭里堡是以當時哈德遜灣公司的一位董事Thomas Langley(托馬斯·蘭里)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叫Fort Langley。</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哈德遜灣公司原本并非是“賣百貨的”,這在</span>加拿大以外是鮮為人知的(其實很多年輕一點的加拿大人也不知道),曾幾何時,它是全球面積最大的“準國家”之一。</p><p class="ql-block">話說17世紀,北美大陸的北部人煙稀少,冰雪遍地,原住民從遙遠的“西北方”將最好的毛皮運到當時歐洲人的殖民點——法屬魁北克的魁北克城,或英屬殖民地港口波士頓。久而久之,歐洲人知道“最好的毛皮在西北方、靠近一片巨大‘冰凍海洋’的地方”,他們中許多人想通過地理大冒險打通從殖民地港口到“冰凍海洋”的路線,從而將皮毛貿易的主導權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知道當時“買貂”不僅風靡“舊大陸”歐洲,也是北美對華出口的最大宗貿易。當時中國大小官員的官服、官帽上所用的皮草(主要是海豹皮),絕大多數(shù)是從北美進口的,“一寸皮草一寸金”在那個年代絕非夸張。</p><p class="ql-block">正所謂富貴險中求,有兩個法國商人拉蒂森(Pierre-Esprit Radisson)和格羅塞耶(Médard des Groseilliers)一次次組織毛皮探險隊,從魁北克出發(fā),沿陸路向西去探索“皮草之路”,他們的冒險收獲不菲:道路打通了,皮草也撈到手,興致勃勃的他們甚至打算從魁北克省開一條運河通到“皮草地”,以降低物流成本,因為皮草的大買家是中國,這條運河的起點被起名為“Lachine”(法語“中國”寫法是La Chine,所以不妨叫它“中國市”,雖然這座城市古往今來都沒有太多華人居住)。</p><p class="ql-block">然而好景不長,法屬魁北克當局覺得這些私商未免太“無組織無紀律”,且這不是搶“國家隊”飯碗么?1660年,正當拉蒂森等人經(jīng)過1年辛苦跋涉,從“皮草地”滿載而歸時,當局以“無證經(jīng)營”為由將兩人逮捕,人雖然很快釋放了,但所有皮毛均被充公。</p><p class="ql-block">1669年,兩條船滿載皮毛回到英國,當時倫敦最大皮草商格洛弗(Thomas Glover)以1233英鎊(這在當年是一筆巨款)買下了全部貨物,整個英倫為之轟動。</p><p class="ql-block">1670年,“哈德遜灣公司”獲得英國國王查爾斯二世(King Charles II.)敕命,首任總督不是別人,正是當初曾經(jīng)只花了點小錢的魯珀特王子。</p><p class="ql-block">自1668至1717年,簡稱為HBC的哈德遜灣公司在哈德遜灣南岸先后建立了6個據(jù)點,并逐漸將重心從更靠近魁北克的魯珀特之家,移到更西邊的丘吉爾港(Fort Churchill)和約克工廠(York Factory)。丘吉爾港港闊水深,能停靠大船,離丘吉爾港東南200多公里的約克工廠是內陸皮毛產(chǎn)地和海港間的中轉集散地,1684年英國人在這里建立貨棧,皮毛販子(大多數(shù)是原住民)駕駛獨木舟,將內陸獲得的皮毛運到這里,賣給英國坐商,后者再將皮毛送到丘吉爾裝船,運往“舊大陸”和中國。</p> <p class="ql-block">1821年,在英國政府強制下合并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兩家皮貨公司</span>,仍叫“哈德遜灣公司”,并隨手將另一些當時被視作不毛之地的北美北部占領地塞了進來,此時的哈德遜灣公司,領土北至大西洋,南至加美邊界,東抵英屬魁北克邊界,西越落基山脈直到太平洋,包括今天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阿爾伯特、曼尼托巴、薩斯喀徹溫省和西北、育空兩特區(qū)全部,魁北克、安大略省和努納烏特特區(qū)一部,總面積777萬平方公里,如果放到今天,它將是僅次于俄羅斯、中國、美國、巴西,世界面積第五大的國家(如今面積第二大的加拿大當然就不會像今天那么大了)。這個“準國家”有自己的政府(總督以下有首席顧問、首席交易員和委任專員三級,都是從大小皮毛商中遴選的),軍隊(以騎兵為主,后來的加拿大皇家騎警RCMP借鑒了其組織形式)和貨幣。</p><p class="ql-block">然而正所謂盛極而衰,美國的獨立和西部大開發(fā),讓皮毛貿易的重心逐漸南移,畢竟相對于半年冰封的哈德遜灣,南方的溫暖草原和河流更讓人感到安全和便捷。1849年,哈德遜灣公司在著名的“賽耶斯仲裁”(The Guillaume Sayer Trial)中敗訴,從此不再享有北美大陸西北皮毛貿易獨家壟斷權。</p><p class="ql-block">哈德遜灣公司更大的敗筆,是頑固認為“落基山脈以西不宜居住”,這一粗暴結論在19世紀中后期被一次次打破,新的探險家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金礦和豐富的林木資源,而這些原本可以成為哈德遜灣公司的財富。</p><p class="ql-block">歷史經(jīng)驗證明,這些商人從政所謂商業(yè)王國,盡管存在了近兩個世紀,充其量也就是個大地主,但終究是干不過真正的帝國的。</p> <p class="ql-block">1867年,加拿大聯(lián)邦宣布成立,原本的英屬加拿大分成安大略、魁北克、新斯科舍和新不倫瑞克四個省加入了聯(lián)邦,而哈德遜灣公司此時卻債臺高筑,虧損達30萬英鎊。</p><p class="ql-block">美國政府此時拋出橄欖枝,想用1000萬加元買下被稱作“魯珀特地”的全部哈德遜灣土地。但此時哈德遜灣公司的決策層卻表現(xiàn)出“約翰牛”的倔強:他們拒絕了這一誘人的條件,寧愿以“抵損30萬英鎊”的低價,將全部領土歸還給英國,1870年7月15日,被傷心的哈德遜灣皮草商稱作“投降契約”(The Deed of Surrender)的領土移交協(xié)議生效,哈德遜灣公司作為“準國家”的歷史宣告結束,它的領土后來陸續(xù)成為加拿大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歷史上歐洲殖民者建立過許多這類“準國家式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印度公司”和“東印度公司”,但這些“公司”大多在“準國家形態(tài)”消失后就此謝幕。哈德遜灣公司卻是個特例:它并沒有消亡,只是轉型成為一家“萌萌的”百貨公司。</p><p class="ql-block">1911年,哈德遜灣公司將總部從約克工廠搬到安大略省的布蘭普頓,1978年又搬進多倫多“地標”——辛普森大廈。這家公司在百貨商場領域春風得意,分店開遍加拿大全國,并輻射到美國、德國和比利時,是多倫多證交所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p><p class="ql-block">除了百貨零售業(yè),哈德遜灣公司還在石油業(yè)、房地產(chǎn)業(yè)和金融業(yè)擴張,盡管百貨零售業(yè)在北美已是公認的夕陽產(chǎn)業(yè),但HBC的日子還過得挺滋潤。不過事過境遷,如今百貨商店已是唯一仍然懸掛“哈德遜灣”名號的旗下產(chǎn)業(yè),且如前所述,已經(jīng)簡化為謙遜的“The Bay”了。</p> <p class="ql-block">城堡的菜地里居然還有一支罌粟,是東印度公司留下來的?</p><p class="ql-block">160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倫敦商人東印度貿易公司(簡稱東印度公司)皇家特許狀,專事經(jīng)略印度次大陸。東印度公司名義上是貿易公司,是私人擁有的股份制公司,卻擁有艦隊和武裝,實際上是英國等西方國家開拓殖民地的一種組織形式。</p><p class="ql-block">為開拓亞洲殖民地,荷蘭、葡萄牙、丹麥、法國等也都曾設立過類似的“東印度公司”。旁白一句: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前后,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的,就是英國的東印度公司。</p><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100多年的經(jīng)營,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陸的殖民地開拓上收獲日豐。1773年,英國國會通過“東印度公司法案”,將東印度公司的主權和最終控制權收歸國會,并賦予公司職責,由英國內閣負責管理,明確規(guī)定東印度公司“為皇室代行皇室之主權,而不是為公司自己獲得主權”。此舉相當于將東印度公司國有化,成為英國直接控制印度次大陸的一個重要步驟。</p><p class="ql-block">當年的東印度公司和哈德遜灣公司有錢、有槍、有艦隊、有騎兵,真是富可敵國啊!</p> <p class="ql-block">這是個有百多年歷史的堡壘商埠,背靠飛沙河,依托太平洋鐵路的交通優(yōu)勢,曾經(jīng)有過往日的輝煌,如今是Fort Langley博物館。聽穿著當年服裝的講解員說:這里是皮貨交易中心,曾經(jīng)受到過因為富人們更喜愛中國絲綢的影響衰落過,直到后來發(fā)現(xiàn)中國人喜歡皮毛便直接與中國的絲綢交易又再度繁榮。原來如此,絲綢之路是這樣形成的?工作人員著當年的服裝仿佛穿越了時空。</p> <p class="ql-block">菜地里居然見到一支罌粟?</p> <p class="ql-block">這是太平洋鐵路的小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三個月大的小麥子。</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家叫書店的餐廳,人氣挺旺,正宗西餐。怕踩雷,我點了漢堡,同行的其他家人英語都好,點得餐就比我豐富一些,我也趁機嘗一下。哈。</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文明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在小街上走著,聽到一陣鋼琴聲,見一路過的工人工作服都沒換,嫻熟地彈奏著熟悉的曲子《給愛麗絲》,近一步看到這是一架海茲曼鋼琴,居然是和我家一樣品牌的鋼琴??,想起是當年北京星海鋼琴廠和加拿大????的海茲曼鋼琴公司合資生產(chǎn)的品牌。真巧!</p> <p class="ql-block">飛沙河邊。</p> <p class="ql-block">這家的下午茶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市政府。</p> <p class="ql-block">過百年的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太平洋鐵路</p> <p class="ql-block">加拿大城市里商、住區(qū)域分得很清楚,絕大多數(shù)商業(yè)設施都集中在所謂“商圈”里。</p><p class="ql-block">所謂“商圈”,說白了就是商業(yè)區(qū),一幢或連在一起的幾幢建筑里集中了五花八門的商家,許多都是大大小小的連鎖商店。“商圈”有大有小,在加拿大,最大的那些“商圈”里,常常可以找到醒目的淡黃色“The Bay”標志,熟悉當?shù)厣畹呐笥褧嬖V您,這是一間很有名的加拿大大型商場連鎖品牌,據(jù)說幾乎每個住在城市里的加拿大人,一生中都必定會到這家商場的連鎖店里購物,許多年輕人平生打的第一份工也是在“The Bay”勤工儉學……可以說,“The Bay”在加拿大零售商業(yè)領域的“江湖地位”,只有加國另一個大名鼎鼎的零售咖啡連鎖品牌Tim Horton's堪與比擬。</p><p class="ql-block">其實“The Bay”是個簡稱,這間公司的全名,是“哈德遜灣公司”(The Hudson's Bay Company,法語是Compagnie de la Baie d'Hudson,所以在說法語的魁北克省,“The Bay”會寫作“La Baie”,意思是一模一樣的“海灣”)</p> <p class="ql-block">哈德遜灣公司:從“世界第五大國”到百貨公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蓬溪县|
阳高县|
上栗县|
郴州市|
屯昌县|
黄平县|
五原县|
迁安市|
鄂托克旗|
惠州市|
普格县|
潍坊市|
龙海市|
和顺县|
吴堡县|
丹江口市|
宁化县|
新河县|
城固县|
荆州市|
集安市|
山阳县|
开封县|
彩票|
怀化市|
苏尼特右旗|
海南省|
五华县|
迁西县|
芜湖市|
尼玛县|
绍兴县|
桐梓县|
临安市|
永德县|
南和县|
绥芬河市|
盐边县|
恭城|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