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國云南中部溝壑縱橫的大山深處,居住著彝族支系—阿細族。他們在每年農歷二月初三,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典活動—云南彌勒“祭火節”。祭火神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古老傳統,相傳已有近千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阿細人崇尚火,他們認為,是火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傳說遠古的阿細部落沒有火,阿細的祖先過著沒有光明的生活,不僅吃的是生肉,還時常遭受野獸的侵襲。后來,一位名叫木鄧的先民用木棒又鉆又磨,終于在農歷二月初三這天鉆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種。自此,結束了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p> <p class="ql-block">阿細人把傳說中鉆木取火的發明者“木鄧賽魯”當作“火神”祭祀,一代又一代沿襲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祭火當天(農歷二月初三)的清晨,阿細人都會前往紅萬村參加這場盛會。</p> <p class="ql-block">當天,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男人,他們幾乎全身赤裸,只在下身圍了些棕皮或青草,頭上戴著面具,身上涂著五彩的圖案,手舞足蹈,做著各種各樣的舞蹈動作,連走帶跳,嘴里發出“呵呵”的聲音,見到村里的婦女,他們就上前做一些平時不會做的挑逗動作,扭腰擺臀,夸張而熱烈。他們身上涂滿圓形的圖案,看起來和村里做的火神非常相似。古老的神靈似乎在紅萬村的男人們身上復活了。</p><p class="ql-block">成千上萬的人護送著火神鹿場。</p> <p class="ql-block">活動開始前用活兔、活雞祭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男女老少大人小孩赤身上陣,身上畫滿了彩色的線條,膝蓋、大腿、肩膀、前胸、后背都畫滿了大大小小的圓圈,弧形的線條夸張而流暢,后背上畫著沸騰的火焰。</p> <p class="ql-block">成年男人們下身的裝飾則更為夸張,他們把葫蘆拴在胯間,以顯示自己的碩大,或者用長長的帶花苞的荷花莖做裝飾,甚至有些直接將一根長木棍直愣愣地粘在胯間。這些大膽和直露,在今天看來可能非常出位,但紅萬村的村民有他們自己的文化基因。在紅萬村的祭火儀式上,人們正是用夸張的飾物、挑逗的動作,來表達對生育能力的崇拜,表達火與生命同樣重要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儀式開始,作為祭祀的避魔開始念誦經文,許多涂著油彩,幾乎赤身裸體的人出現在火神樹下,縱情歌舞。只見幾個五彩大漢用一根細桿在一截木頭上不斷的轉動,做的正是鉆木取火的動作,其余的五彩人在四周不停的歡呼雀躍。</p> <p class="ql-block">活動進入高潮全場跳起“阿細跳躍”狂歡舞</p> <p class="ql-block">廣場上的篝火點燃,火苗一下子就騰地竄起好幾米高,勇敢的阿細人,尤其是那些把自己打扮得像各種神靈的阿細漢子們騰空躍起,從火堆上越過。男人們一個接一個地跳過火堆還不算,幾個男子將藤蔓圍成一串燃燒著的火圈,其他人赤身從火圈中越過。火苗吞噬著他們的身體,他們卻毫發無損,因為火神厚愛他們。</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場盛大的祭火儀式,似乎正是阿細人對遠古人類生活場景的再現。跳動的火焰,對于彝族人來說是一切美好愿望的寄托。</p><p class="ql-block">在遠古時代,古人類正是因為學會使用了火才走出了最初的蠻荒,步入最高級別的文明。阿細人用這樣的方式再現這一遙遠文明的狂歡,來喚醒人們對祖先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這一天,上萬名少數民族聚集在紅萬村起來載歌載舞,舉行摔跤或者是歌舞等競賽。最后大家在火神周圍狂舞縱歡,希望火神會保佑來年獲得好的收成。這就是古老而神秘的阿細祭火節。</p> <p class="ql-block">拍攝2017年2月初三云南紅山州</p><p class="ql-block">圖文:于沿波,現為遼寧省紀實攝影協會副主席,遼河油田攝影家協會理事。《軍旅之聲》編輯部編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阳县|
庄浪县|
云和县|
和林格尔县|
兖州市|
玛纳斯县|
临朐县|
太和县|
越西县|
木里|
游戏|
安国市|
澜沧|
江华|
武功县|
津市市|
鸡东县|
炎陵县|
棋牌|
永嘉县|
东阿县|
炎陵县|
晋中市|
庆城县|
鱼台县|
集贤县|
SHOW|
龙口市|
天津市|
南投市|
涟源市|
长乐市|
临夏市|
庆云县|
太保市|
天台县|
沾益县|
汪清县|
潞西市|
广灵县|
巴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