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水韻流影看江閘</p><p class="ql-block">文/蘆薈/攝影/大漠攝影、蘆薈(原創)</p><p class="ql-block">在這個燃燒的季節里,夏天的陽光總是那么慷慨,火辣辣的,讓人想尋覓一個宣泄的出口。同一群影友、來到松花江上的一閘采風,頓時讓人思緒涌動,感慨萬千。松花江一閘下用碎石堆積的防波堤,江水順流而下,大有“奔騰急萬馬戰猶酣”的氣勢;站在巨石和碎石堆積的防浪堤上,突然使人不覺有了種詩意:滾滾浪花打碎了紅塵萬丈的夕陽,拾起生活的洪荒,配上柴米油鹽,嘗遍了人生的荒涼。多想一直走在遠方的路上,遙望一江松水遠遠流長,夕陽西下,收起了豪情萬丈,看萬家燈火明亮,心事褪盡素手抿紅妝。多少事,漸漸繪在墨色里蘊藏。歲月輾轉,早已改寫了永舒榆灌區原來的模樣。</p><p class="ql-block">據史料記載,永舒榆灌區,是一個大型灌溉工程。早在1942年,日偽開拓團時即開始修建,在永吉縣艾屯處修建引水閘和引水渠道,1945年4月2日試放水時,因工程被沖毀而告失敗。</p><p class="ql-block">1958年大躍進時期,經省政府批準,組織永舒榆三縣人民再次修建“永舒榆灌區”,干了三年,在永吉縣萬屯靠江處,修了第一個進水閘,能引70個流量。在小河屯處又修了第二個進水閘,同時在其上端修一個攔河閘,但只打了一個基礎,全區的土方工程也只按設計挖了一個輪廓。到1961年,因國家經濟建設處于困難時期,全區工程停建。1971年開始再次進行西部灌區建設,并命名為“大寨灌區”。</p><p class="ql-block">好不夸張的說:“大寨灌區”是我們舒蘭的“紅旗渠”。它和“紅旗渠”精神,異曲同工,一脈相承。紅旗渠精神的內涵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形成的。而我們舒蘭的“大寨灌區”動工于1971年,勤勞勇敢的10萬家鄉人民,苦戰5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鍬,一鏟,兩只手,在松花江上建成了兩道攔江大閘,一閘、二閘,同時在松花江右岸修成了11條干渠,全長56公里;支渠101條,全長166公里,進入田間的農渠1000條。</p><p class="ql-block">悠悠松花江,依依向北流,承載著家鄉的風土人情。水天一際,猶若絲帶,村里村外絲絲相扣,河中溝中帶帶相連,畫面插秧的農人相逐。天空留下一池春色,藍天朗朗水墨丹青。</p><p class="ql-block">坐在五月的風里,看江閘下白浪滔天,夕陽耀眼,江水斑斕好看,瞬間就勾走了我們的魂魄,似幻似真,美妙無比。清風習習,美景馥馥,碧水、流云、夕陽,閱讀著松花江一閘美妙的景致,令心懷舒暢,物我兩忘。其實,這輩子不求歸野田園,只求偶爾看落花流水的人間,也就足矣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川县|
枣阳市|
砚山县|
博爱县|
大足县|
汉源县|
湟源县|
滨州市|
古丈县|
德保县|
水城县|
万山特区|
洪雅县|
舟曲县|
岗巴县|
那曲县|
巫溪县|
光山县|
婺源县|
江孜县|
南漳县|
依兰县|
航空|
祁连县|
伊川县|
苏尼特右旗|
常熟市|
探索|
永善县|
海城市|
科技|
施秉县|
大余县|
新竹县|
宜川县|
蚌埠市|
东乡|
丹棱县|
东城区|
琼海市|
河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