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緬懷烈士,牢記使命砥礪前行</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23日,沅江市紅日國學院、孔子學堂在李劍光、郭光凡、吳紹坤、歐昌平黨支部負責人一行四人,參觀了益陽市馬跡塘戰史研究會陳列館。受到桃江馬跡塘戰史陳列館館長劉炳賢團隊人員熱情接待并聯系他們創辦陳列館的踐行發展史作了詳細講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益陽市馬跡塘戰史研究會于2015年12月成立,現有會員55人,中共黨員26名,屬于實體型黨支部,2016年7月,自籌資金創建了桃江馬跡塘戰史陳列館,全體會員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通過健全一個組織、整理一本書、建好一個館、打造一個基地、發揮一個作用,潛心挖掘紅色資源,全面弘揚紅色文化,全力傳承紅色基因,全員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激揚發展動能,有效推動了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p><p class="ql-block">一、健全一個組織</p><p class="ql-block">益陽市馬跡塘戰史研究會,是一個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傳承紅色基因,促進紅色旅游事業發展,帶動地方高質量發展的公益性社會組織,會員大部分是根正苗紅的離退休老干部和優秀的人民教師、退役軍人、共產黨員。大家窮其余熱,盯住馬跡塘戰役這個紅色文化亮點,力所能及、無私奉獻在傳承紅色基因上,黨支部一班人,真正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了黨支部26名黨員一起共同奮斗,大家齊心協力,貼錢貼時間貼精力,全力以赴講好紅色故事,推動紅色文化的發展,真正發揮好了地方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p><p class="ql-block">我們始終將黨建融入到研究會每個環節,推動各項工作高效發展,做到了工作延伸到哪里,黨徽就在哪里熠熠發光。</p><p class="ql-block">融入組織管理,在研究會管理決策層中,推進黨會“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制度,由會長任支部書記,建立支部與決策層聯席會議制度,在人才培養上,注重將優秀的會員骨干培養成黨員,把優秀的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建立和儲備符合研究會發展的人才梯隊。</p><p class="ql-block">融入業務管理,我們將黨組織的活動延伸到各工作場點,近3年來,黨員向省、市、縣報刊、雜志投稿25篇,出版專著一部,發行3000冊。會員魏錫欽(原桃江縣電視臺臺長)、曾介華(原桃江縣民政局副局長)、彭暢華(原桃江縣移民局副局長)三人退休發揮余熱,積極承擔編寫桃江黨史、地志史的任務,受到桃江有關部門的高度贊揚。黨員始終爭當表率,產生了市級優秀黨員3名,市級先進個人3名。</p><p class="ql-block">融入會員管理,建立微信學習群,利用微信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帶領黨員“走出去”學習,開眼界、長見識,提高黨員綜合素養。每年對困難黨員和會員進行黨內關懷幫扶,將會員牢牢凝聚在黨組織周圍,這樣,以高質量黨建帶動高質量會建,進而帶動其他事業與其它人一起高質量發展。</p><p class="ql-block">二、整理一本書</p><p class="ql-block">為了將馬跡塘戰役這一紅色文化“學術化”“標準化”“故事化”“藝術化”,支部一班人,耗用近百個日日夜夜,投入10多萬元,行程近10萬公里,采訪近100名當年戰爭的幸存者或者后人,三次去吉林尋找烈士親人,收集戰時歷史資料及照片,為了信仰,不顧嚴寒酷暑,克服困苦,前后增刪10稿,用智慧心血和汗水凝聚成了40萬字的《血戰馬跡塘》一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書中既全景式反映了戰爭的全過程,更講述了一個個感動人心的故事,如半袋干糧的故事、一頂鋼盔的故事就一直流傳在益陽的青山綠水之間。</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49軍147師440、441、439團與國民黨97、103軍三個師兩萬余人,在桃江馬跡塘古鎮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戰,成功演繹了我軍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戰斗從8月3日凌晨4點打響,至8月4日下午5點結束,歷時兩晝夜浴血奮戰,殲敵1000余人,仇萬順等300多名解放軍官兵在戰斗中英勇犧牲,馬跡塘戰役是衡寶戰役前哨戰,粉碎了白崇禧余部企圖從馬跡塘西逃桂林的陰謀,為衡寶戰役的勝利贏得了先機,促成了程潛、陳明仁在長沙和平起義,實現了湖南的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戰爭進行之中,我的爺爺在家里給解放軍燒水做飯,我父親給解放軍帶路,剛登上山頂,一發炮彈落在他身邊,連長的通訊員一把將他摁倒,用身體掩護他,而這位戰士卻獻出了年青的生命,永遠地留在這片熱土上,當父親完成任務返回時,那位連長將通訊員身上的半袋干糧送給他,順手背在他身上,囑咐他帶回去給孩子、老人充饑。這半袋干糧的故事,我的父母講了幾十年,在馬跡塘流傳至今,深深感染著我,使我從懂事的那天起,立志要報效祖國,感恩黨,永遠跟黨走,激勵著我前行的道路,也促使我帶領大家潛心研究馬跡塘戰爭。</p><p class="ql-block">三、建好一個館</p><p class="ql-block">支部一班人認為,傳承紅色文化光有書還不行,還需要有物化的紅色實景,于是,大家湊資50多萬元,利用我家的七間老屋,創建了桃江馬跡塘戰史陳列館,六年來,在無固定濟來源的的情況下,陳列館保持正常運轉,免費接待黨建活動單位1325個,黨員26552人次,大專院校、中小學師生6129人次,社會參觀人員30多萬人次,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p><p class="ql-block">四、打造一個基地</p><p class="ql-block">習近平主席在考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指出“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我們積極響應,發動會員、動員縣、鎮、村共同打造一個基地,開辟紅色旅游景區,促進當地經濟迅速發展,我們先后尋找烈士遺骸,整理或恢復戰場遺址,打造了烈士陵園等一系列瞻仰地,成功創建了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0年11月,我們參加了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蒞臨展位指導,達哲書記對發展益陽、桃江紅色旅游充滿信心,并高度贊揚。通過參展,提高了馬跡塘紅色旅游的知名度、影響力,也先后接待了電視劇《亮劍》的主人公李云龍的生活原型之一的鐘偉將軍的兒子鐘戈輝、鐘戈平等“紅二代”多次前來祭奠或瞻仰。</p><p class="ql-block">五、發揮一個作用</p><p class="ql-block">今后的競爭,是人才質量的競爭,文化軟實力,是今后發展的重要競爭力。近些年來,通過戰史研究會的艱辛努力,很好地發揮了馬跡塘戰役紅色文化“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的巨大作用。社會需求在哪里,責任就在哪里,馬跡塘戰史研究會及陳列館作為益陽市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接待任務重、要求高,在講解員缺少的情況下,號召黨員發揮余熱擔使命,無私奉獻鑄忠誠。支部精挑細選了4位老黨員作為黨課教員,他們都是德高望重的優秀黨務工作者,主動要求擔任義務教員,結合多年工作經驗,聯系實際,給黨建活動單位授課56次,馬跡塘鎮老書記劉鄭才同志給益陽市應急管理局上黨課時,半個小時鼓掌9次,受到黨建活動單位的敬重和贊揚。</p><p class="ql-block">研究會支部一班人始終飲水思源,不忘初心,2019年,研究會以紀念建國70周年為契機,牽頭籌資60萬元,修繕了烈士紀念園,新建了無名烈士墓,現在每天有黨建活動單位和旅游團參觀,黨旗天天在烈士塔高高飄揚。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在解放軍激烈戰斗的舊址,拋灑熱血的地方,支部一班人帶頭捐款6.8萬元,修建了4個戰斗遺址的紀念碑園,在昔日炮火連天的伍家侖、黃栗洑戰場舊址,游客不斷、黨旗飄揚、紅歌嘹亮。</p><p class="ql-block">我們堅持用共產黨員的忠誠與熱血,鑄就了新時代的豐碑,為益陽,特別是桃江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推動了當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p><p class="ql-block">戰史研究會及陳列館先后被批準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益陽市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先后榮獲全國社會組織先進單位,湖南省兩新工會先進黨組織,益陽市“標桿引領”先進黨支部、益陽市民政局社會組織先進單位、益陽市社科聯社會組織先進單位,連續兩年被益陽市社科聯社會組織行業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p><p class="ql-block">讓我們在新的長征路上,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溪县|
精河县|
通辽市|
孟津县|
临沧市|
新乡市|
出国|
尼勒克县|
正安县|
济南市|
固始县|
赤城县|
青阳县|
忻州市|
新津县|
怀安县|
桐城市|
天全县|
永康市|
于田县|
昌邑市|
运城市|
恩施市|
香港
|
湖州市|
灵台县|
句容市|
新干县|
阿合奇县|
大安市|
田东县|
磐石市|
宁德市|
华容县|
扎囊县|
阜南县|
上林县|
儋州市|
平罗县|
墨玉县|
夹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