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米開朗基羅和《大衛》雕塑,如同達芬奇和《蒙娜麗莎》一樣,都是世人皆知的藝術巨匠和蜚聲世界的曠世巨作。這兩位大師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佛羅倫薩人,只是《大衛》真跡留存在佛羅倫薩,而《蒙娜麗莎》落戶在法國盧浮宮。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佛羅倫薩被譽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世界藝術之都”和“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了。</span></p><p class="ql-block"> 佛羅倫薩,<span style="font-size: 18px;">音譯自</span>英文Florence,意大利語Firenze的意思為“百花之城”。而我們的著名詩人徐志摩把它翻譯成更具詩意、更富色彩的名字:"翡冷翠"。或許,“翡冷翠”這一譯法更符合這座文化古城和藝術天堂的浪漫氣質和深厚底蘊。</p> <p class="ql-block"> 2018年2月中旬,我來到這座藝術之都,度過了兩天一夜的美好時光。下面,我選取99張照片,再現那段美妙的旅程,特別是拜訪佛羅倫薩的“代言人”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真跡的一個個瞬間。</p> 翡冷翠之夜 <p class="ql-block">酒店位于佛羅倫薩老城區,放下行李,稍作休息,我們就急不可待地走出酒店,感受佛羅倫薩的藝術氣質與浪漫氣息。夜幕降臨前的藍調時刻,佛羅倫薩的街頭,整潔、幽靜,人們在悠閑地逛街、散步,兩旁的文藝復興歷史建筑和高聳的紀念石柱充滿和諧與優美、莊嚴與秩序。</p> <p class="ql-block">步行來到佛羅倫薩的母親河阿爾諾河畔,此時的阿爾諾河恬靜、祥和,兩岸燈火闌珊,遠處的托斯卡納群山隱藏在夜色中。公元前59年,羅馬執政官愷撒,來到這里,看到這塊阿爾諾河谷的平川四周丘陵環抱,風景宜人,決定在這里建城安頓退役老兵和傷殘軍人。他們選擇在“花祭日”(Iudiflorales)舉行了慶祝儀式,因此被稱為“Florentia”,這也是佛羅倫薩意大利語(Firenze)“百花之城”的來源。</p> <p class="ql-block">維琪奧橋橫跨阿爾諾河,它是佛羅倫薩最古老、最著名的一座橋梁。盡管其貌不揚,它卻見證了佛羅倫薩整個城市的歷史滄桑。</p> <p class="ql-block">站在維琪奧橋上向下游望去,佛羅倫薩第二座重要的橋梁圣三一橋靜靜地橫臥阿爾諾河上。</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維琪奧王宮巍峨屹立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佛羅倫薩市政廣場上。正是它的主人美第奇(Medici)家族,一個</span>從銀行起家到統治整個佛羅倫薩的牛叉家族,<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促進了意大利的文藝復興,讓一大批諸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但丁、伽利略等文學藝術科學巨匠綻放出奪目的光彩,給</span>佛羅倫薩和今天的我們留下了數不勝數的藝術瑰寶和歷史記憶。</p> <p class="ql-block">佛羅倫薩市政廣場附近是佛羅倫薩的主要商業街,這里人頭攢動,<span style="font-size: 18px;">繁華熱鬧,</span>道路兩旁品牌專賣店、珠寶店、賓館、飯店及咖啡館等鱗次櫛比。</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佛羅倫薩共和廣場上的凱旋門燈火輝煌,人流如織。這里曾是佛羅倫薩的核心區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佛羅倫薩有著近千年的歷史,至今仍然保持著古羅馬時期的格局。</span>老城區街巷狹窄曲折,路燈高吊昏暗,兩旁都是中世紀的歷史建筑,給人一種強烈的空間局促感。</p> <p class="ql-block">特別是老城區的路面,非常富有特色,它由大塊的條狀石板按人字形有規則地鋪就,凹凸不平,油光錚亮,不僅富有歷史感,還頗具藝術感,與兩旁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建筑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佛羅倫薩的景點主要包括:《大衛》真跡所在—“佛羅倫薩國立美術學院畫廊”、佛羅倫薩的標志—“圣母百花大教堂、有“露天雕塑博物館”之稱的市政廣場“傭兵冷廊”以及眺望佛羅倫薩的最佳地點“米開朗基羅廣場”。除米開朗基羅廣場位于阿爾諾河南岸外,其它景點均在河北岸的老城區。</p> 美術學院畫廊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們來到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目的是拜訪《大衛》真跡。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的入口在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巷子里。絕對不能小看這所巷子里美術學院,它始創于1339年,是歐洲最早的美術學院之一,位列全球四大美術學院之首,孕育了文藝復興美術三杰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及拉斐爾等大師巨匠,相當于美術界的哈佛牛津。</p> <p class="ql-block">美術學院畫廊(Galleria dell’Accademia),又稱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著大量珍貴的藝術作品,其中最吸引人、最著名的就是這尊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David)真跡。如今,已成為佛羅倫薩美術館的鎮館之寶,也成為佛羅倫薩的“代言人”。</p> <p class="ql-block">走進畫廊,擺放大衛真跡的大廳里,已人頭攢動。來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畫廊的人,大都是奔著大衛真跡慕名而來。</p> <p class="ql-block">展廳墻壁上掛著許多米開朗基羅的油畫作品,并擺放著一些米開朗琪羅未完成的雕塑作品,包括四座未完成的“奴隸像”和二座“圣殤”。</p> <p class="ql-block">未完成的雕塑“奴隸像”。這些雕像的面部表情扭曲而痛苦,好像要奮力從大理石中掙脫出來一樣。或許作者故意沒有完成,表現一種掙脫束縛,向往自由的思想內涵。</p> <p class="ql-block">未完成的雕塑“圣殤”。1564年, 米開朗基羅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直到逝世前幾天, 他還在用力敲打著最后一件作品--《圣殤》。他24歲以《圣殤》在梵蒂岡一炮而紅,88歲逝世前留下另一件同名遺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畫廊盡頭的拱形廳中,一尊高大的人體雕塑</span>佇立在玻璃穹頂之下,這就是佛羅倫薩美術館鎮館之寶、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David),注意:這是真跡。</p> <p class="ql-block">此雕塑為大理石雕像,高3.96米,連基座高5.5米。該雕像展現了一個年輕有力的裸體男子形象,體態健美、神情堅定、肌肉飽滿、富有生命力。《大衛》取材于《舊約》中的神話故事。大衛是一個圣經中的人物,公元前1010年至970年是以色列王。大衛雕塑創作于1501-1504年,當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米開朗基羅26歲,</span>用了三年時間將其雕塑成為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雕塑之一。</p> <p class="ql-block">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可謂世界“名模”,幾乎到處都以見到他的替身。今天,終于站在他的真跡面前,可以360度無死角地觀賞他的真容。</p> <p class="ql-block">正面欣賞后,從右側欣賞。</p> <p class="ql-block">再從左側欣賞。</p> <p class="ql-block">再從背后欣賞,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衛的背部有兩條深深的傷痕。或許,米開朗基羅是由此更加突顯出大衛的堅強。j</p> <p class="ql-block">再拉近了看。近距離觀察,可以清晰地看到大衛身上的肌肉線條、手臂上的血管及筋脈被雕刻得栩栩如生,顯得生動豐富、生機勃勃,可見米大師的高超技藝。</p> <p class="ql-block">相傳“大衛”有“兩面性”,從一個角度看,是略露喜悅的表情;但換另一個角度,卻又是一副略帶悲傷的面容。或許這才是“大衛”真正迷人的地方,正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一樣,給人以遐想的空間。</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衛”真跡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除大衛雕塑外,美術館的另一巨作就是這這尊三人纏繞在一起的雕塑 - 《搶奪薩賓婦女》。這是由雕塑家詹波隆那創作于1583年,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頂級作品之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座雕像最初是安放在烏菲茲美術館,后來移至</span>學院美術館被放置在美術館大廳中央。</p> <p class="ql-block">它塑造了羅馬士兵劫奪鄰邦薩賓婦女為妻的情節,三個人物,士兵、薩賓婦女和她無奈的丈夫。</p> <p class="ql-block">它的精美之處在于將三個形體的動作纏繞在一起,成螺旋式上升,使得無論從哪個角度觀看都能不失平衡。</p> <p class="ql-block">除大衛真跡外,<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美術館的另外一廳,</span>還有大量雕塑、油畫等藝術品供游客參觀。</p> <p class="ql-block">這些都是十九世紀學院部分學員的作品,也是十分精美的。</p> <p class="ql-block">美術館二層為畫廊。</p> <p class="ql-block">畫廊里展覽著大量文藝復興早期繪畫和藝術作品。</p> <p class="ql-block">懂繪畫藝術的可以駐足欣賞、細細品味,我們門外漢只是看個熱鬧,走馬觀花,主要興趣都集中大衛身上。</p> <p class="ql-block">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美術館里,還有一個樂器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墻上懸掛許多與音樂樂器有關的油畫。</p> <p class="ql-block">除現代樂器外,還收藏了許多古典、古老的樂器,講述文藝復興時期樂器的豐富與發展。對樂器迷來說,頗有看頭。</p> 圣母百花大教堂 <p class="ql-block">圣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稱佛羅倫薩大教堂。它是佛羅倫薩的標志,也是佛羅倫薩市內最高的建筑,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世界第四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它主要有二個看點,一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個教堂的外立面都</span>以綠、白、紅三色大理石拼成幾何圖形,從任何一個地方觀察它都非常肅穆和精美。</p> <p class="ql-block">除幾何裝飾外,教堂的外立面上,裝飾有大量<span style="font-size: 18px;">精美絕倫的</span>浮雕,一尊尊人物雕塑鑲嵌在壁龕里。</p> <p class="ql-block">二是它那巨大的磚紅色穹頂,是在不使用腳架的情況下,應用建筑學、幾何學原理設計修建而成,是古代歐洲的三大穹頂之一。</p> <p class="ql-block">因此,完全可以用震撼、壯觀、精致加以概括。圣母百花大教堂與比薩斜塔、古羅馬斗獸場并稱為意大利三大景觀,成為佛羅倫薩的代名詞。</p> <p class="ql-block">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羅倫薩最主要的游覽景點,當我們來到大教堂廣場時,看到排隊等候進入參觀的游客繞著教堂排成長龍。</p> <p class="ql-block">教堂主祭臺。</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有許多這樣的歷史人物雕塑。</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主祭臺上方的大穹頂內部這幅畫,這是16世紀佛羅倫薩畫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所繪巨幅天頂畫《末日審判》。<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喬爾喬?瓦薩里是米開朗基羅的得意門生。</span></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部與其他教堂一樣,奢華、氣派。然而,與眾不同的是它的地面。</p> <p class="ql-block">地面以用綠、白、紅三色大理石拼成精美的幾何圖形,堪稱藝術品。</p> 喬托鐘樓 <p class="ql-block">喬托鐘樓(Giotto's Campanile),位于大教堂旁邊。</p> <p class="ql-block">這座鐘樓的樣式屬于哥特式,平面為周長14.45米的正方形,四角為高84.7米的四個多邊形扶壁,四條垂直線又被四條水平線所分割,整座建筑布滿豐富的雕刻,鑲嵌著多種色彩的大理石,純凈、高雅。</p> <p class="ql-block">高高聳立的鐘樓,在佛羅倫薩的城區街道上都能抬頭看到。</p> 圣若望洗禮堂 <p class="ql-block">圣母百花大教堂正對面的是它的附屬建筑圣若望洗禮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p> <p class="ql-block">這個八角形的建筑最著名的是它的金門,雖說是金門,但實際是黃銅材質。</p> <p class="ql-block">金門上有十幅浮雕均是以圣經故事。米開朗基羅稱贊它為“天堂之門”。為了保護文物,管理部門把原件藏于大教堂內,現在人們在洗禮堂看到的這個是1:1的復制品。</p> 市政廣場 <p class="ql-block">市政廣場(Palazzo Vecchio)。 市政廣場又稱領主廣場,是該城數個世紀以來政治生活中心。</p> <p class="ql-block">廣場上坐落著維琪奧宮(舊宮)、大衛的復制品以及眾多著名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科西莫一世騎馬塑像。市政廣場上矗立的這座騎馬像是美帝奇家族的科西莫一世。了解佛羅倫薩歷史,必須認識美第奇家族。美第奇家族是佛羅倫薩13世紀至17世紀時期在歐洲擁有強大勢力的名門望族,在佛羅倫薩幾乎到處都有美第奇的家族影子。該家族極其重視藝術創作,極力收攏藝術天才。可以講,沒有美第奇家族就沒有意大利的文藝復興。</p> 舊宮 <p class="ql-block">佛羅倫薩舊宮又被稱為維琪奧王宮,曾是美帝奇家族的住所,后來成為佛羅倫薩的市政廳,至今還在使用,里面有一個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佛羅倫薩的市徽高懸在舊宮門楣之上, 并用拉丁語刻著“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兩旁的獅子是佛羅倫薩的保護神,百合花是佛羅倫薩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舊宮門口立著兩尊雕像,左邊的是大名鼎鼎的米開朗基羅的著名雕塑作品《大衛》。原來放在這里是米開朗琪羅大衛真跡,因為他太受歡迎,為了保護真跡,1873年被移到佛羅倫薩美術學院收藏,<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里換成復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右邊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力神》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入口兩側各屹立著一尊女性雕塑。</p> <p class="ql-block">舊宮旁邊的《海神噴泉》雕塑。</p> <p class="ql-block">走進舊宮,眼前是一個前庭。</p> <p class="ql-block">前庭中間矗立著一個小天使雕塑。</p> <p class="ql-block">前庭回廊頂部都是精美的壁畫。</p> 傭兵涼廊 <p class="ql-block">走出舊宮,前面就是“傭兵涼廊”。</p> <p class="ql-block">傭兵涼廊,也叫蘭奇涼廊,建于14世紀,<span style="font-size: 18px;">16世紀德國雇傭軍曾駐扎于此,所以俗稱傭兵涼廊。</span>曾是用來舉行<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行政長官宣誓就職等</span>公共儀式地方。</p> <p class="ql-block">而最吸引人的是,涼廊里矗立著不少藝術大師的精品杰作,因此,這里被稱作“露天雕塑美術館”。</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佛羅倫薩游覽必到之處,吸引世界各地游客駐足欣賞。</p> <p class="ql-block">傭兵涼廊中間的臺階兩側,有兩尊獅子大理石雕像,右面的一尊源于古羅馬時代,左面的一尊由弗拉米?奧瓦卡雕刻于1598年。</p> <p class="ql-block">在佛羅倫薩人眼中,獅子是威嚴的象征,它是佛羅倫薩的守護使,守護著佛羅倫薩的和平與人們的自由。</p> <p class="ql-block">傭兵涼廊里著名作品之一是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的《珀耳修斯與美杜薩》青銅塑像。希臘英雄珀爾修斯正驕傲地站著,左手舉起剛剛看下的魔女美杜莎的首級。這尊由克萊門特·帕皮(Clemente Papi)制作的青銅雕塑,是意大利雕塑家切里尼(Cellini)的知名作品。</p> <p class="ql-block">傭兵涼廊里著名作品之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文藝復興后期雕塑家</span>詹波隆那(Giambologna)的《強搶掠薩賓婦女》,這些大理石和青銅雕塑自1583年就安放在這座涼廊,后來,真跡收藏到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美術館。</p> <p class="ql-block">在它的旁邊,是詹波隆那另一件不太有名的大理石雕塑《赫剌克勒斯與半人馬涅索斯戰斗》(1599年),1841年安放于此處。</p> <p class="ql-block">皮歐?費迪1866年的作品《強奪波呂克塞娜》</p> <p class="ql-block">《墨涅拉俄斯扶起帕特洛克羅斯的身體》雕塑。看著眼前這些精美的雕塑,不由感嘆佛羅倫薩的氣魄與氣度,如此珍貴的歷史文物、大師精品居然就這樣擺放在公共空間供大家欣賞,甚至不加防護地讓人觸摸;也不由贊嘆佛羅倫薩真不愧為是一個藝術的天堂。</p> 烏菲茲美術館 <p class="ql-block">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烏菲茲美術館就在舊宮旁邊。烏菲齊美術館堪稱世界名畫大觀園,<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整個美術館館藏10萬多件展品,按照創作時間和創作流派分為46個展廳,其中最著名的有波提切利的《春》、《維納斯誕生》,達芬奇的《東方三圣來朝》,米開朗基羅的《圣家族》、提香的《烏爾比諾維納斯》,</span>吸引著眾多全球藝術愛好者,每天這里都是大排長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與烏菲齊美術館毗鄰的是</span>伽利略博物館(Museo Galileo),原名科學史學會及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市政廣場一帶是佛羅倫薩最熱鬧的商業區,這里商店鱗次櫛比,游客如織。</p> <p class="ql-block">當然少不了意大利巧克力。</p> <p class="ql-block">巧克力店櫥窗里懸掛著各色的巧克力,吸引游客品嘗。</p> 維琪奧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維琪奧橋</span>(Ponte Vecchio),又叫舊橋,橫跨阿爾諾河。它<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于1345年,</span>被認作是意大利現存最古老的石造封閉拱肩圓弧拱橋。雖然,看上去是一座非常普通的石拱橋,然而,它卻見證著佛羅倫薩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這里曾都是販賣豬肉的商鋪,現在聚集著大量金銀珠寶的商鋪。傳說老橋還是但丁和他夫人相遇的地點,所以,現在仍有許多情侶在橋的欄桿上鎖上同心鎖以表真愛。</p> <p class="ql-block">阿爾諾河(Arno)是意大利托斯卡尼地區的河流。除了臺伯河以外,阿諾河是意大利中部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它貫穿佛羅倫薩老城,是佛羅倫薩的母親河。河上有四座上百年歷史的老橋,具有濃濃的文藝復興氣息。</p> 圣三一橋 <p class="ql-block">圣三一橋(Ponte Santa Trinita)位于維琪奧橋下游,這里是觀賞維琪奧橋的最佳角度,也就是在這個地方,我領教了意大利神偷的厲害。新買的太陽鏡放在雙肩包里,半小時不到,就不見了。出國前就聽說意大利小偷厲害,真的是名不虛傳。</p> 佛羅倫薩Mall <p class="ql-block">佛羅倫薩奧特萊斯位于佛羅倫薩郊區,據說是歐洲最有名氣的奧特萊斯。佛羅倫薩市區有固定班車提供往返接送服務。</p> <p class="ql-block">不過,客源主要是亞洲人,最多的還是中國人。</p> 米開朗琪羅廣場 <p class="ql-block">米開朗基羅廣場(Piazzale Michelangelo)位于佛羅倫薩市區南端的高地上,是1869為了紀念米開朗基羅而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廣場中央廣場上,矗立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衛雕塑的仿制品。“大衛”</span>作為這座城市的標志,如同守護者一般,日日夜夜俯瞰著這座城市的興衰。</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俯瞰佛羅倫薩全景的最佳地方。先給佛羅倫薩來個全景掃描吧!</p> <p class="ql-block">站在廣場上,可以俯瞰圣母百花大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眺望佛羅倫薩,山巒起伏,星羅棋布的建筑和鄉間別墅點綴在平緩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前方的圣十字大教堂近在眼前。這座教堂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這里安葬了許多托斯卡納地區乃至意大利的名人,包括但丁、伽利略、米開朗基羅、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馬可尼等等。</p> <p class="ql-block">朝西北方向望去,阿爾諾河上的幾座橋梁依稀可見。</p> <p class="ql-block"> 阿爾諾河上四座各具特色的橋梁 :由左至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卡拉亞橋、圣三一橋、維吉奧橋和</span>格里茲橋。</p> <p class="ql-block">朝東北方向望去,阿爾諾河與遠處起伏的山巒,環抱佛羅倫薩。</p> <p class="ql-block">站在米開朗琪廣場上,俯瞰徐志摩口中的"翡冷翠",母親河阿爾諾河貫穿佛羅倫薩全城,錯落有致的紅磚屋頂簇擁著這座城市的地標圣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薩、百花之都,與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詩情畫意!</p><p class="ql-block"> 再見,佛羅倫薩!拜拜,意大利!</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站在米開朗琪羅廣場上,感謝朋友的支持與鼓勵!祝大家健康快樂、平安幸福!期待能早日繼續我們的詩與遠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乐市|
固始县|
肇东市|
淮安市|
磐安县|
亚东县|
正蓝旗|
浦江县|
南城县|
阳信县|
祁门县|
独山县|
于都县|
新巴尔虎左旗|
南岸区|
永顺县|
云林县|
稷山县|
武鸣县|
调兵山市|
澜沧|
镇江市|
上饶县|
长白|
文山县|
兴海县|
溧水县|
自治县|
密山市|
亳州市|
巴彦淖尔市|
吉林市|
留坝县|
临沭县|
喀喇|
进贤县|
平舆县|
辽阳市|
锡林浩特市|
太原市|
大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