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姓嵇,新華字典讀音為ji一聲(基)釋義:姓。多少年來出門辦事,有很多人不認識這個字,遇見認識的人就感到很稀奇。如果能遇上認識并主動講出嵇康的人,一般是喜歡歷史文化或受過高等教育,感到很親切。如果能遇見姓嵇的人更感覺到很親近,總要多攀談幾句,可能是由于嵇姓太稀少或同一嵇姓的情結吧,還有的問我你姓哪個嵇,我便說禾尤山,或嵇康的嵇。</p><p class="ql-block"> 童年時,我曾問過父親怎么姓這個姓,父親說是姓嵇的嵇,還介紹說,雖然老家在內蒙赤峰,但祖籍在山東濰坊。后來接觸到內蒙赤峰老家的親人,他們把嵇姓發音為xi二聲(習),據孝華和明軍介紹江蘇灌南地區讀音為yi二聲(移),又聽如廣老師介紹山東濰坊嵇氏是從山西遷徙而來。兩千年來,先輩們的傳奇故事給嵇姓增加了許多神秘色彩,讓我開始更多地了解嵇姓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嵇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94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300名以外。據資料介紹嵇姓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出自姒姓,出自夏朝君主少康之子季杼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夏朝君主少康即位后,將其子季杼封于會稽,稱會稽氏。到漢朝初年,會稽氏的后裔遷到礁郡的嵇山,便又改為嵇姓。此后,會稽氏的后裔就以“嵇”作為姓氏了。二是據《魏書·官氏志》上記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遷徙定居中原后,改為漢姓嵇。大力推行漢化改革的過程中,皆改為漢字單姓為嵇氏,世代相傳至今。</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來,嵇氏家族涌現了許多仁人志士,野鶴超群,造福于民,報效家國,功標青史。嵇康是古今嵇氏家族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當然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名人,是三國曹魏時期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才華橫溢,書法工于草書、通繪畫、善詩文、擅打鐵,注重養生,繼承了老莊的玄學和養生思想,他的《養生論》提出導養得理可壽,是中國養生學史上第一篇較全面、系統的養生專論,可稱為我國最早的養生專家。嵇康也是中國古代十大美男之一,為“竹林七賢”之首和精神領袖,與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游于竹林,稱“竹林七賢”。他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成為千古名篇,《廣陵散》更是成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曲和千古絕唱,在歷史時空留下了他迷人的氣節和風骨,獨特的人格魅力,高貴的靈魂,無窮的回味,體現了超脫的人生境界。</p><p class="ql-block"> 在歷史長河中,嵇氏人才輩出,功勛卓著。嵇紹,嵇康之子,以身侍衛,忠于職守,堅信捍衛儒家的道德,受到后世敬仰;嵇穎,官至翰林學士,謹厚篤學;嵇含,西晉時期的文學家及植物學家、尚書郎,所著的《南方草木狀》是世界上最早的區系植物志,比西方植物學專著要早一千多年,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第一位植物學家;嵇安,南宋沿海巡檢使,保衛鄉里、興修水利、賑濟流民、品德高尚,令人崇仰;嵇璜,清代乾隆年間文淵閣大學士,宦海生涯五十余年,因功升禮部尚書,后歷任東河河道總督、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四庫全書》正總裁、翰林院掌院學士、吏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備受乾隆恩寵,多次隨從南巡,提出開浚引河、引流培修河岸,使黃、淮兩大河流入運河與高寶湖的水就近宣泄入江以防水患而利灌溉的建議,得到乾隆皇帝的同意。于是他立即規劃興辦,是年秋水大漲,所建工程發揮了作用,湖、河安然無恙。</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嵇姓依然為國家建功立業,涌現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鄭州大學校長、河南大學校長嵇文甫,著有《先秦諸子政治社會思想述要》、《先秦諸子與古代社會》、《中國社會史》、《嵇文甫文集》等;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藥物化學家嵇汝運,在抗血吸蟲病新藥、金屬解毒藥物、抗瘧疾新藥、抗心律失常藥物和抗感染新藥等方面成果卓著,獲得多項國家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被授予“全國優秀歸僑知識分子”稱號,先后榮獲中國藥學發展獎特別貢獻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在國際上運用和發展現代構造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探索地殼和巖石圈構造變形的動力學過程等研究領域,享有學術聲譽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教授嵇少丞博士;從事晶體材料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的關系、x射線衍射應力分析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的法國巴黎南大工學院材料系主任嵇寧博士;取得“由鈦-氧粉材制備TiO2納米管線材及在污水處理上的應用”等5項專利的北京工商大學教授、中國化學學會會員、中國科技部“973”和“863”及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評估評審組專家成員嵇天浩博士;科學松鼠會創始人、北果殼互動科技傳媒CEO、神經生物學博士嵇曉華;曾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副團長,大校軍銜,國家一級編劇嵇道青;以及工農商學兵、黨政企各條戰線還有許多取得優異成績的嵇氏家族成員。</p><p class="ql-block"> 嵇字的結構由三部分構成,禾、尤、山。禾是谷類植物的統稱,“五谷”說是黍、稷、麥、菽、稻。谷類作物也稱莊稼,秋收成糧,糧食是人類生存之本,老祖宗告訴我們民以食為天,五谷豐登,才能生生不息,人才輩出,世代相傳。尤是特異、突出、更加、格外的意思。山即山川,依山造田,土地是財富之母,養育萬物之基。仁者愛山,仁愛之人像山一樣身高不言高,體厚不稱厚,志存高遠。</p><p class="ql-block"> 嵇姓子孫要以禾為先,豐衣足食,世代相傳。以尤為上,卓有成就,格外杰出。以山為基,依山傍水,豐年稔歲,林木蒼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培養山竹一樣的氣節,夯實“立志”、“立德”、“立功”、“立言”的根基,我想這可能就是嵇姓的含義,先祖選擇嵇姓的目的,也是我們嵇家人的精神所在。嵇姓多書香云集,以文名世,人才濟濟,先輩們始終在踐行這些嵇姓內涵才蘊育了無數優秀的仁人志士,才創造了可歌可泣功績,才激發后輩們報效家國的信心,才更加充滿對中國夢的美好向往。</p><p class="ql-block"> 嵇家人要崇尚學習、崇尚敬業、崇尚優秀、追求卓越。就是要做到與眾不同,標新立異,不斷創新,勇于超越。就是要有境界、有格局、有擔當,積極進取,做受人尊敬的人。</p><p class="ql-block">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得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傳承,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家風是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p><p class="ql-block"> 我們嵇姓家庭、家族要珍惜姓嵇之緣。要與時俱進推進家風建設,修身齊家,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打造孝親、敬長、崇儉、睦族,和尊老愛幼、勤儉持家、自立自強、謙虛禮讓、團結互助、追求卓越的家風,要重家教、守家訓、振家風,報效家國,成為受人尊敬的家族。</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78f2zvy?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22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心靈的高山流水</a><a href="https://www.epian1.com/mp/426yppno?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山色有緣花日永,之煙無意鏡光明。</a><a href="https://www.epian1.com/mp/3vryzxeh?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家鄉秋色</a><a href="https://www.epian1.com/mp/42y42ato?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做好人生的加減法</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城县|
澳门|
西安市|
深州市|
卢龙县|
定兴县|
阜新市|
丰镇市|
丰台区|
阿图什市|
昂仁县|
壤塘县|
河源市|
上饶市|
姜堰市|
长治县|
五家渠市|
金川县|
上虞市|
吉木萨尔县|
贵南县|
兴宁市|
拜泉县|
林周县|
吉水县|
塔城市|
兰考县|
江城|
大冶市|
太仆寺旗|
怀集县|
昌黎县|
安乡县|
鸡泽县|
沙洋县|
山西省|
从江县|
开鲁县|
景东|
称多县|
容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