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一年來,他在天堂,我們卻時常懷念他。</p><p class="ql-block">有位哲人說;“有的人活著,似乎死了:有的人死了,卻仍然活著”。袁隆平院士就是一位永遠活著的人。他活在我們心里。</p><p class="ql-block">袁隆平院士長相普通,穿著樸素,待人和善,看起來象是農民不象院士。他的禾下乘涼夢,說起來是夢想,聽起來象是童話,當初跟誰說誰也不信。但他為了實現這個夢想,象一介農夫,專注田疇,心甘情愿的當一個耕耘者。用畢生精力孜孜不倦的去追求,去研究,去超越,不計名利,埋頭苦干,成功的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硬是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稱他為當代嘗百草的神農氏也毫不為過。</p><p class="ql-block">我和袁隆平院士并不認識,但我每天吃飯就會想起他,飲水思源。因為我是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人,知道沒飯吃餓肚子的滋味難受,也深知糧食的重要性。中國地少人多,無糧不穩。解決了糧食問題,除了感謝共產黨,還要感謝的人就是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農業科學家。所以,袁隆平院士去世了我們要懷念他。</p><p class="ql-block">我們懷念袁隆平院士并不是因為他是什么偉大,英明的人物,而在于他的平凡和執著,無私和貢獻,他偉大的人格深深的打動了我。解放初期,我國水稻畝產只有209公斤,到了2021年,試驗畝產已達到1600公斤,是解放初期的7.6倍。但袁老并不滿足這個成果,他最后的愿望是實現畝產4000斤。如果中國院士都能象袁隆平一樣,把國家利益,人民的需要放在心上,中國不強大都難。可惜中國乃至世界只有一個袁隆平。</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說,“一個人做點好亊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亊”。袁隆平院士就是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一輩子為人民做好亊的人。他的貢獻世界公認,他的成果人民受益。面對榮譽,他淡然處之,從不居功,從不懈怠,不斷給自已的研究提出新的奮斗標準,總是在田間地頭探索著新的高度,力求糧食產量一高再高,直至禾下乘涼夢的實現。</p><p class="ql-block">去年今天,當傳來袁隆平院土逝世的消息時,我難抑悲痛之情,匆忙寫了幾句話來紀念他。現原文轉錄如下:</p><p class="ql-block">今日,驚聞敬愛的袁隆平院士仙逝,悲從中來。一顆巨星從此隕落。這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重大損失。</p><p class="ql-block">袁老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致力于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終于大幅度提高了雜交水稻的產量,擴大了水稻種植范圍,不僅在農田中,還可在沙灘,海灘,鹽鹼地甚至還可用海水灌溉等。</p><p class="ql-block">他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深受老百姓愛戴的偉大科學家。他研究的成果惠及全人類,也因此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p><p class="ql-block">嗚呼袁隆平,你永遠活在我們心里!</p><p class="ql-block">袁公駕鶴赴瑤臺,</p><p class="ql-block">撼天動地神州哀。</p><p class="ql-block">平生矢志稻菽夢,</p><p class="ql-block">只為蒼生送福來。</p><p class="ql-block">昔有神農嘗百草,</p><p class="ql-block">隆平大愛滿人間。</p><p class="ql-block">德配天地真國士,</p><p class="ql-block">雖死猶榮人民愛。</p><p class="ql-block">謹以此文追思遠在天堂的袁隆平院士,并表示深切的緬懷和崇敬!是為祭!</p><p class="ql-block">2021.5.22</p><p class="ql-block">文字本人原創</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一瓣心香,十分哀傷。</p><p class="ql-block">百般不舎,袁公難忘。</p><p class="ql-block">禾下乘涼,天下糧倉。</p><p class="ql-block">不朽隆平,國士無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第42個世界糧食日。遺憾的是袁隆平院士再也無法參加這個盛會。</p><p class="ql-block">1961年7月,從他發現第一株稻株籽粒多達230粒的株苗起,到1964年又發現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開始,他便進行了長達60年的雜交水稻研究,播撒智慧,造福人類,風吹稻香,饑荒不再。</p><p class="ql-block">他因此成為2020年第一屆全國科技大會的獲獎者,成了譽滿天下的科學家。</p><p class="ql-block">值得告慰袁老的是,在他2021年5月23日仙逝后,他研究的雜交巨型稻試驗品種畝產已突破1600公斤,株高2米左右,他的禾下乘涼夢正在一步一步成為現實,而且后繼有人,研究還在繼續。</p><p class="ql-block">我們永遠要記住袁隆平院士的功德!讓他的在天之靈安息。</p><p class="ql-block">袁隆平院士永垂不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光县|
青州市|
阿坝县|
潼关县|
博白县|
固镇县|
柘城县|
通道|
马边|
木兰县|
鹰潭市|
栾川县|
竹山县|
辽中县|
德惠市|
于都县|
沾化县|
景宁|
社旗县|
县级市|
苗栗县|
顺义区|
建水县|
永嘉县|
盈江县|
南溪县|
芷江|
龙南县|
家居|
政和县|
灵山县|
高州市|
荣成市|
华蓥市|
正蓝旗|
屏东市|
梁河县|
宝山区|
克什克腾旗|
松阳县|
镇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