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蘇州的新冠肺炎疫情,進入了多輪次區域檢測階段并且行政區劃按街道進行。</p><p class="ql-block"> 每次檢測完以后要發一張檢測卡,初期很簡單是單面并只有“已采”兩字作為記錄與憑證,有時可作為通行證。</p><p class="ql-block"> 現發展到刻意制作成文宣作品進行街道的文化底蘊宣傳。</p><p class="ql-block"> 從單一的,例4月28日的檢測卡。</p> <p class="ql-block"> 背面是做核酸“都挺好”,明玉在同德里門口戴口罩,蘇大強用話筒來喊大家做核酸。</p> <p class="ql-block"> 現已發展成系列的,雙塔街道的數字街巷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p><p class="ql-block"> 當前,蘇州的核酸檢測卡已成了一種熱門收集行為。隨著時間的流逝,由于他的稀缺性,是否會是一種珍貴的收藏品,值得期待。</p><p class="ql-block"> 5月6日,第26輪區域核酸檢測雙塔街道的檢測卡。</p><p class="ql-block"> 正面是輪次,第26輪。不知不覺已做了這么多,何時可了?</p> <p class="ql-block"> 背面,圖片是“十全街”。</p><p class="ql-block"> 一個藝術數字“10”,其是用十全街上的美食組成。</p><p class="ql-block"> 配之以一個篆體仿章:“十全食美”。</p><p class="ql-block"> 文字:“任何事物的轉折與更迭,都需要時間。十全街,我們見證這最為繁華的樣子,也用耐心等來了她慢慢蘇醒的動人模樣”。</p><p class="ql-block"> 由于疫情,當前餐飲是禁止堂食,待之也時間,疫情總會消散,街道蘇醒。</p> <p class="ql-block"> 說到十全街,少不了想起織造府、紅樓夢、瑞云峰等,街上可遇見的是古代的織衣匠。</p> <p class="ql-block"> 十全街上的美食,最為著名的當然是豪華五星給賓館南園賓館</p> <p class="ql-block"> 南林飯店</p> <p class="ql-block"> 平民美食有祥鑫</p> <p class="ql-block"> 年輕人喜愛的“檸檬森林”奶茶店等</p> <p class="ql-block"> 5月8日,第27輪區域核酸檢測。</p><p class="ql-block"> 正面仍是輪次,第27輪。我在微信中曾說,感到有輪次無日期還是印日期的好,便于記憶。</p> <p class="ql-block"> 背面圖片是九如巷。</p><p class="ql-block"> 一個藝術數字“9”,用的是鮮花,一個手捧鮮花的女性“大白”,可能是醫護,也可能是社工,當然也可能是志愿者。</p><p class="ql-block"> 當天是母親節,可能是她獻花給母親,也可能她本身是母親。</p><p class="ql-block"> “感恩母親節”。</p><p class="ql-block"> 母親節是西方的節日,規定是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天,中國尚未設母親節。</p><p class="ql-block"> 篆體仿章“宅院家風”。</p><p class="ql-block"> 文字:“張家的家風文脈無不在《水》中得到體現。九如巷,猶如運河之水,潤澤著江南的精神氣質和厚重底蘊”。</p> <p class="ql-block"> 張家是最能體現蘇州人的精神氣質和厚重底蘊的。</p><p class="ql-block"> 張家是九如巷3號的張冀牗故居,門口有二塊二維碼的全國不知有幾家,蘇州可能是獨一家?</p> <p class="ql-block"> 其中之一塊二維碼是張氏四姐妹的語音講解:</p><p class="ql-block"> 張氏四蘭:</p><p class="ql-block"> 大姐張元和夫顧傳玠(昆劇藝術家) </p><p class="ql-block"> 二姐張允和夫周有光(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p><p class="ql-block"> 三姐張兆和夫沈從文(作家)</p><p class="ql-block"> 小妹張充和夫傅漢思(德裔美國籍猶太人、漢學家)。</p> <p class="ql-block"> 最能體現張家的家風文脈是一本家庭雜志《水》。</p><p class="ql-block"> 水的起名是張家有一口老井,青石的井欄圈上其深深的井繩印,說明了家的淵源歷史痕跡。</p><p class="ql-block"> 張氏四蘭成立了一個“水社”,1929年創刊了家庭雜志“水”,后張家六兄弟也加入,成為了張家的百年史記。</p><p class="ql-block"> 正如張家三姑爺著名作家沈從文所說:“水的德性為兼容并包,從不排斥拒絕不同方式侵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玷污影響。水的性格似乎特別脆弱,且極易就范,其實柔弱中有強韌,如集中一點,則涓涓細流,也能滴水穿石,無堅不摧。</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水性的“蘇州人”。</p> <p class="ql-block"> 5月11日,第一次三天一檢。</p><p class="ql-block"> 在做結束核酸后發檢測卡時,我多了聲嘴,說:“今天應該是八寶街了”,發卡的她很詫異說:“你還沒拿,怎么知道的”?一看,果然是八寶街。看來雙塔街道要將核酸檢測卡制作成“文化街巷”系列。</p><p class="ql-block"> 正面,印的是5月11日。取消了輪次的表述,恢復了日期,是領導意見還是順應名意,不得而知,也不便妄加揣測。</p> <p class="ql-block"> 背面圖片是八寶街,八寶街位于定慧寺巷內。</p><p class="ql-block"> 篆體仿章“詩意街巷”。</p><p class="ql-block"> 文字:“抬望眼便是雙塔,時序長河隱藏在小巷內。八寶街,曾經的藏寶地,如今的寶藏街,人間味暖了凡人胃,書巷馨撫了過客心”。</p><p class="ql-block"> 我們任何一個人在歷史長河中均是匆匆過客。</p> <p class="ql-block"> 元末,張士誠在蘇州稱王,名吳王,兵敗,被朱元璋俘,曾藏寶于此街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千年唐代古寺定慧寺,幾經毀建,大雄寶殿前的兩棵古銀杏見證了歷史。</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八寶街向北望即是北宋時的羅漢院雙塔,現布置在畫面的右上角,很貼切地應景地加了“排隊的一米線”。</p> <p class="ql-block"> 八寶街南與張家弄相連,出張家弄是葉家弄,弄內有壽星橋,布置在畫面的左上角,橋洞與倒影形成了數字“8”。</p> <p class="ql-block">5月14日。</p> <p class="ql-block"> 背面圖片橫向布局,由二部分組成,用藝術數字“7”分隔,左面是七公堂弄(筆者在走訪時畫面中的地方稱之為后公),右面是幅版畫“葑門橫街”。</p><p class="ql-block"> 篆體仿章“市井葑門”。</p><p class="ql-block"> 文字:“秋風京洛,馳想莼鱸,首丘一賦,達士楷模。七公堂,葑溪畔,生長出了人間的百種美味。市井煙火如同炊煙升起,滿滿的姑蘇情結”。</p> <p class="ql-block"> 從前在此弄的北端曾建有“張翰祠”,又稱“七公堂”,現已廢,弄而得名七公堂弄。</p><p class="ql-block"> 文字的前半段是一典故“莼鱸之思”,意是懷念故鄉。晉時蘇州人張翰,在洛陽為官,官至大司馬東曹椽,因思鄉之莼菜、鱸魚美味而辭官歸鄉,重鄉情輕名利。李白曾賦詩封其為“達生”,至今仍祭祀在滄浪亭“五百名賢祠”中,葑溪一帶鄉民仍燒香焚燭祭祀。</p> <p class="ql-block"> 七公堂弄被葑門橫街攔腰二斷。</p> <p class="ql-block"> 葑門橫街,沿葑門塘而建,面街背河,人家盡枕河,河街并行,各類商鋪林立,生活起居物資琳瑯滿目,特別是有每日新鮮的食品(果蔬與魚蝦,當然有莼鱸。)與他處已不常見的風味小吃,終日熙熙攘攘人聲鼎沸。</p><p class="ql-block"> 在現代化的蘇州能如此返璞歸真,體現市井風情、人間煙火的街巷已為數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 5朋15日,星期日,由于明天小學低年級開學要求學生與同住人做核酸,居民也一起多做一次。</p> <p class="ql-block"> 卡背面的圖片看不清是什么?估計是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p><p class="ql-block"> 因為標出的巷名:“六宅頭”,一處已消失的地名。</p><p class="ql-block"> 篆體仿章“人杰地靈”。</p><p class="ql-block"> 文字:“葑溪之西,胥江之東,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六宅頭,人文與歷史在此交匯,山負海涵,春華秋實,聲教暨寰中”。</p><p class="ql-block"> 最早在蘇州提出街巷數字趣談之作者不知是誰?“6”用的是“六宅頭”,后來有人用“陸步橋”、“菉葭巷”,雙塔街道這次還是要用的“六宅頭”。</p><p class="ql-block"> 六宅頭,據說是在葑門城河西岸邊有兩幢二樓六底的小樓,住的是東吳大學的六位教授,故名為六宅頭。現早已物是人非,時過境遷,樓不復存在,變成了蘇州大學校園的一部份。</p> <p class="ql-block"> 葑門橋目前要拆除重建,現在是公示階段。用一張綠地內的古代構筑葑門橋的青銅像作為期盼。</p> <p class="ql-block"> 此處的蘇州大學,實質上是原來的東吳大學,從百步街可到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p> <p class="ql-block"> 蘇州大學天賜莊校區西南門</p> <p class="ql-block"> 六宅頭處現在是王健法學院。</p><p class="ql-block"> 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是孫中山先生的題詞,由東吳大學第一任華人校長楊永清先生用來作校訓。</p><p class="ql-block"> 卡的文字采用了東吳大學1935年前的校歌歌詞。山負海涵,春華秋實,聲教暨寰中。</p><p class="ql-block"> 百年多的蘇州大學永遠是蘇州人的驕傲!</p> <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界市|
探索|
梁平县|
连云港市|
忻州市|
当涂县|
龙海市|
措勤县|
玉田县|
肇州县|
玉屏|
娱乐|
太湖县|
盐山县|
雷波县|
大石桥市|
诸暨市|
阿瓦提县|
东丽区|
靖西县|
罗源县|
太白县|
开化县|
华容县|
禄丰县|
家居|
靖安县|
太白县|
邢台县|
翁牛特旗|
舞钢市|
孟津县|
七台河市|
大新县|
双桥区|
洛南县|
柯坪县|
固原市|
延边|
沙田区|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