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來海南住了五個多月,最近來到東方市,住進了港城地質家園。出地質家園沿感恩路往東2公里,就到了號稱海南城市“活化石”的北黎古村。</p><p class="ql-block"> 北黎村始于漢,起于明,興于清末民初??h志記載,漢朝時即有俚族人居住,稱長興村。因“俚”與“黎”同音,唐宋年間,俚族人逐漸稱為“黎族人”,長興村也改稱北黎村。明代開通了海南環島的驛道,設立了北黎鋪?!碍h島驛”是千百年來海南島的交通動脈,北黎村也因為人口流動大,“五里一墟,十里一鋪”,成為商業,手工業的繁榮之地。清末民初,北黎村達到鼎盛,航運發達,商賈云集,商號、茶樓、酒肆、戲院,一應俱全?!皷|走西走,不如北黎海口”,此時的北黎村已與海口齊名,是海南西部沿海最繁華的商業重鎮。同時,北黎村也是地區的政治中心:清朝廷在此駐軍,史載:康熙二十年(1681年),北黎汛駐兵27名。民國五年(1916年),感恩縣治遷入北黎村。日寇侵瓊,橫須賀陸戰隊強行把村民和商戶趕往新北村,把司令部大本營設在了北黎村,并在這里建慰安所和勞工商行等。解放后,昌感縣人民政府也設在北黎村,直到1957年才遷出。 </p> <p class="ql-block">決定北黎村的盛衰的北黎港遺址,現為國家文物保護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黎村的繁榮終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因為港口外圍珊瑚礁被濫采殆盡,天然屏障消失,海水上浸,加上上游泥沙淤積,北黎河河床抬升,河道變窄變淺,船只無法進港,北黎港逐漸被八所港取代,加上縣政府遷走,北黎村開始衰落。許多人離開了古村,古村越來越小,逐漸荒涼。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日前,我再次探訪了北黎古村。天空下著毛毛細雨,從村口走進去,道路兩側是一棟棟南洋風格的舊建筑。這些騎樓墻體斑駁,木梁腐化斷落,門窗破損,相比三年前我第一次來,更加破爛不堪。騎樓被圍上,拉起了一條條寫有“溫馨提示”的紅色緞帶,提示人們:“危房修繕,禁止入內”。 </p> <p class="ql-block">侵瓊日軍的“慰安所”</p> <p class="ql-block">民國時期的商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目前北黎村內相對外墻比較完好的騎樓有77棟,其中抗日前修建的騎樓有9棟。 行走在這斷壁殘桓之間,仿佛時光倒流,走進另一個時代。騎樓雖然岌岌可危,仍不失其古樸滄桑的美感,如風燭殘年的老人,在蒙蒙細雨中,以其殘缺的身軀,向世人宣示它曾經的輝煌。但其深邃的歷史,卻無法重來。 </p> <p class="ql-block">東方第一樓“顏氏民宅”</p><p class="ql-block"> 這些騎樓中,最有名的是精美高大的“顏氏民宅”,已被列為國家保護文物。顏成利商號是民國時期北黎最大的商號,此樓高兩層,寬約十米,縱深約三十米,“中西合璧”建筑,大門為歐式風格的拱形門,古羅馬券廊式,仿巴 洛克式屋頂,被稱為東方第一樓。日偽時期此樓被日本公司強占。1950年曾作為新中國昌感縣政府的辦公樓。1957年縣政府遷往新街后,就成為中共昌感縣委黨校的校址,直到1986年遷出。</p> <p class="ql-block">林桂利、沈全利民宅</p><p class="ql-block"> 林桂利、沈全利兩座騎樓是北黎現存相聯騎樓。一個是采用外飄式陽臺,另一個是內嵌式陽臺,兩樓相連,相得益彰,美感更強。騎樓臨街是店鋪,樓后面的院子直通臨河碼頭,貨物從碼頭上直接搬運到店內。日侵瓊時,日軍一個分遣隊的駐扎在此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往村里走去,各個時期建設的民宅多了起來。一座座騎樓見證了往日的榮光,一塊塊殘磚斷瓦訴說著歷史的變遷,一些老北黎村人在這里堅守著他們的傳統生活和昔日的故事。近幾年建起的新式樓房,祠堂,廟宇,也滲入到古村人的生活中去。 </p> <p class="ql-block">新修建的“鐘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新修建的“關帝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中心一棟貼有白色瓷磚的樓房,在低矮的老房子中,格外醒目。大樓右邊掛了一塊牌子:“北黎村歷史博物館”,大樓左邊則掛了八塊各式各樣公司的招牌。走進一看,一樓兩邊都是辦公室,沒有任何文物展覽的東西。估計這是村委會辦公樓,博物館也是籌劃之中的事,那些公司也是來參與古村改造投資的。村委會大樓的兩旁,改了兩個店面,做了銅像立在門口,一家賣茶,一家賣布,算是走出了古村改造的第一步。 </p> <p class="ql-block"> 站在北黎河畔,遙想當年,感嘆萬千。昔日瓊西農副產品集散地與水陸交通咽喉要道,北黎河上大小船只進出絡繹不絕,市面上“鋪店林立,南北商賈云集”。如今,曾經“舟楫滿港”的北黎河,已變成了無法行船的淺水河灘。</p><p class="ql-block"> 北黎村今天雖然門庭冷落,但老祖宗創造的輝煌仍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萬幸的是北黎村沒有大開發,才保留下這“活化石”般的文物。在今天自貿港建設中,北黎村的古文化,一定能給自然生態的海南旅游增加豐富的內涵,給大海以生命,給大山以靈氣。要讓每一個到東方來的人,不僅要看魚鱗洲,還要看北黎村;不僅知道這里有大海的波濤,還有厚重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一個新的“烏鎮”“周莊”,將出現在海南的東方! </p> <h3><a href="http://h5.qzone.qq.com/feed/visitor/376442480_2_1652970784__1652970784/feedvisitor?hostUin=376442480&from=other&qua=" target="_blank">瀏覽10次</a></h3></br> <a href="https://h5.qzone.qq.com/ugc/share?sid=&sharetag=D6DE4BE1DE4D51125727A22BAF7252D3&bp7=&bp2=&bp1=&_wv=1&res_uin=376442480&appid=2&cellid=1652970784&no_topbar=1&subid=&g_ut=3&from=mp#wechat_qqauth&wechat_redirect"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h5.qzone.qq.com,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平县|
独山县|
瑞昌市|
惠来县|
云霄县|
京山县|
会泽县|
嘉义市|
南澳县|
修文县|
河间市|
通化市|
灵璧县|
芦溪县|
孙吴县|
东海县|
临泉县|
岱山县|
杨浦区|
珲春市|
宁化县|
隆化县|
秦皇岛市|
黎城县|
宝清县|
高台县|
德钦县|
马山县|
伊春市|
洛隆县|
祁门县|
清徐县|
和平县|
建瓯市|
留坝县|
资兴市|
南京市|
米易县|
江陵县|
临城县|
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