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隨筆:記住鄉愁(普通話版四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摜包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顧從林 江蘇響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摜包子一般全是十一二歲以下的小孩玩的游戲,再大一點小孩都去打梭子、砸瓦片去了。摜包子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是相當流行的,恐怕已經流行了幾代人,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被拍卡片逐漸代替。那時候小孩基本上就是摜包子,學校發的作業本、念過的書基本上都被疊包子摜掉了,小孩的書包里除了語文書、算術書、鉛筆盒以外,剩下的全是疊好的包子。在家摜、出去也摜;好天摜、陰雨天也摜;放學路上摜、在校下課也摜;挑豬菜摜、割牛草也摜,可以說無處不摜包子。</p> <p class="ql-block"> 摜包子首先要會疊包子,疊包子本身沒有什么絕竅,選疊包子的紙很重要,硬一點的紙疊出的包就硬一點,軟一點的紙疊出的包子就軟一點,如果拿書面紙疊包子肯定是硬棒棒的,如果拿很薄很薄的紙疊包子肯定是搞軟綿綿一樣。如果誰能找到一張畫報疊出來的包子,一下摜下去那響聲跟小鋼炮一樣“轟咚轟咚”地響。如果拿會計記帳的“油光光”的紙疊包子,也是硬棒棒的,實在沒有硬紙的,可以把兩張紙摞起來疊,包子也會硬棒棒的,實在不行,會在摜包子時,臨時把小包子插到大包子里。</p> <p class="ql-block"> 摜包子需要膀勁、需要巧勁、還需要動腦子,死摜、硬摜、蠻摜都不行,肯定會輸掉了。摜包子一般都是兩兩對摜,即兩個小孩一對一摜,也有三個小孩對摜的。現在介紹一下兩個小孩對摜的情況:摜包子前,兩個小孩要先來一個剪刀石頭布,哪個贏了先摜,哪個輸了就把包子放在地上給對方摜。當對方把包子放到地上后,要先觀察包子的形狀、大小、軟硬和在地上是否歪邪?好采取下一步摜包的技巧。如果包子形狀是不平整的,可以對準翹起來的地方摜下去,把地上的包子砸翻過;如果是小包子,自己的包子大,可以對準小包子的一個角用勁摜下去,這樣小包子一會就被摜翻過來了。</p> <p class="ql-block"> 如果對方的包子比自己的包子大,拿自己的小包子對準大包子中心使勁摜下去,大包子也一會兒就被振動翻過來;如果是硬棒棒的包子,自己的包子也是硬的,直接對準對方包子正面摜下去,產生共振,容易被振翻過來;如果對方的包子是軟綿綿的大包子,自己千萬不要用硬包子摜,用硬包子怎么也摜不過來,而是也用軟包子在對方軟包旁邊摜下去,在往下摜的同時,右手帶有向左邊掀的動作,因為掀會產生風,讓風把對方的包子掀翻過來;如果遇到對方的包子既大又硬,自己的包子比較軟,可以臨時再掏一個比手上拿的包子相對小一點的包子,把它揣進大包子里,這樣,自己手上的包子也既大又硬了,這樣就可以把對方的包子摜翻過來。</p> <p class="ql-block"> 摜包子既是一項體力活,又是一項腦力活,要想每次都能摜贏對方,就要仔細研究對方的摜包方法和包子形狀、大小、厚薄,而采取對應的方法,不然,每次摜包子絕大多數會輸掉了。當然,摜包子主要以娛樂為主,輸贏那是次要的,因為它沒有任何場地、環境、材料等限制,受到所有小朋友的歡迎。真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經到處找材料,為疊摜包書不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臂力縱能贏幾局,智謀才是勝高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积石山|
澄迈县|
拉孜县|
枞阳县|
汝州市|
威宁|
益阳市|
阿拉善盟|
大渡口区|
慈溪市|
武川县|
阿坝县|
洛隆县|
乌拉特中旗|
库尔勒市|
铜鼓县|
犍为县|
邯郸市|
枞阳县|
屏山县|
娱乐|
铜陵市|
汤阴县|
利津县|
龙州县|
峨眉山市|
石景山区|
丹东市|
灵璧县|
无棣县|
广东省|
若尔盖县|
四会市|
博乐市|
临西县|
永年县|
若羌县|
克拉玛依市|
乌拉特前旗|
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