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14日至17日,我們姐弟倆前往洛陽,開封。觀賞國色天香的牡丹,拜謁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參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開封,在小宋城品嘗開封特色小吃。</p> 牡 丹 白 馬 寺 開 封 府 衙 小 宋 城 <p class="ql-block"> 洛陽市,簡稱“洛”,別稱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級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陽市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人口717萬人。洛陽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p><p class="ql-block"> 洛陽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世界“四大圣城”之一 , 自古就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譽 。洛陽是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都城,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朝以洛為都,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p> <p class="ql-block"> 洛陽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時甲于天下。它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富麗堂皇,寓意吉祥富貴、繁榮昌盛,是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陽牡丹花朵碩大,品種繁多,花色奇絕,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及復色9大色系、10種花型、1000多個品種。</p> <p class="ql-block"> 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前身為洛陽牡丹花會,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11月,經國務院、國家文化部正式批準升格為國家級節會,更名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由國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 每年4月15日至25日舉辦洛陽牡丹花會。從1983年起,洛陽已連續成功地舉辦了三十多屆牡丹花會。</p> 從古今中外牡丹發展的歷史來看,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國運昌時花運昌”,歷史證明了這一深刻的哲理。 牡丹圖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壽因德之聚,福為善所積”</p> 身殘志堅的洛陽女在腳書牡丹扇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唐代劉禹錫的詩將牡丹的超群姿色表現出來,令人玩味無窮。 白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位于洛陽洛龍區白馬寺鎮內?,F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div> 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古剎,世界伽藍,也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div> </div></div> <p class="ql-block"> "白馬"之名,據說是取自馱經的白馬。公元64年(東漢永平七年)的一天夜里,漢明帝劉莊夢見金色神人,身帶日光,飛行于皇宮殿庭,令人心悅。次日,劉莊就此詢問群臣。一位博學多識的大臣說:西方天竺國(古印度)有叫"佛"的神人,皇上可能是夢見佛了。劉莊于是派人西去討求。這一行人過天山、越蔥嶺,在西域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內)遇到天竺沙門攝摩騰與竺法蘭,就邀請二位來中國,用白馬馱著佛經佛像,于六七年(東漢永平十年)一起回到京都洛陽。第二年,敕令按天竺式樣為摩騰、法蘭建精舍居住,稱為白馬寺。</p> 齊云塔,金代建造,高五十三米多,磚砌密檐,四方形,十三層。首層塔檐下有仿木式斗拱,頂覆寶瓶式塔剎,陽光照耀下,十分秀麗。塔空心,扶梯而上,登高遙望洛陽城郭山水。 清涼臺由青磚砌成,高近七米,長約九米,寬約三米。毗盧閣內供釋迦牟尼的清凈法身毗盧佛,旁立文殊、普賢菩薩。閣后壁鑲有石碑,上刻《四十二章經》。該經簡明介紹佛教基本思想,一般認為是最早的漢譯佛經,由攝摩騰、竺法蘭翻譯。 <p class="ql-block"> 鼓 樓</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 生活化的佛教,石碑文字淺顯易懂又富含哲理。</p> 開封市,作為“八朝古都”,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和金相繼在此定都。 960年,后周節度使趙匡胤在開封城北40里的陳橋驛發動“陳橋兵變”,以“宋”為國號,建立宋朝,建都東京開封府,歷經9帝、168年。大宋王朝是開封歷史上和中國封建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經濟文化發達、社會生活繁榮,開封城內人口達一百五十萬。大宋東京城富麗甲天下,繁榮興旺達到鼎盛,成為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史書更以“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來描述當時大宋都城開封的繁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生動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東京開封城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我在傍晚的包公湖留影。 <p class="ql-block"> 開封府布局規整,莊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細的彩繪,處處體現了宋代的建筑風格。它以府門、儀門、正廳、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寅賓館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樓宇,占地60余畝,建筑面積1.36萬平方米。</p> 樹立在正廳院里的巨石,就是“戒石銘”。其南面鐫刻“公生明”,提醒官員只有公正,一心為公,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清正廉明;其北面的“爾奉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在告誡官員們要潔身自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p class="ql-block"> 開封府的正廳,是北宋開封府長官發布政令,處理政務以及府衙舉行重大活動,公開審理要案的地方。大堂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大堂前就是大家熟知的“龍頭”“虎頭”“狗頭”三口銅鍘。龍頭鍘可斬公孫王侯、帝王將相;虎頭鍘可斬奸佞之臣、貪官污吏;狗頭鍘可斬作奸犯科、惡霸無賴。三口銅鍘可與尚方寶劍相媲美,有先斬后奏的權力。</p> <p class="ql-block"> 開封府印</p> <p class="ql-block"> 正冠銅鏡</p> <p class="ql-block"> 議事廳里眾官商討案情。</p> <p class="ql-block"> 低矮,潮濕,鋪著枯草,僅一、二平方的囚牢</p> <p class="ql-block"> 井口只容一小桶水可吊,防止人犯投井自盡。</p> 清心樓 <p class="ql-block">英武樓</p> 潛龍宮,是宋仁宗為紀念他的父親宋真宗曾任開封府尹而建造的。而后的大殿是潛龍殿,殿內是三位皇帝的雕塑,他們在沒做皇帝之前都曾做過開封府府尹或開封府府牧,所以有人說開封府藏龍臥虎之地。 <p class="ql-block"> 包拯接圣旨</p> <p class="ql-block"> 包拯,北宋廬州合肥人,仁宗天圣年間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天章閣侍制、龍圖閣直學士,官至樞密副使。他為官清正,剛直不阿,執法嚴峻,不徇私情,被舊的史書和小說渲染為少有的“清官”、“包青天”,表達了老百姓對清明政治的期盼。</p> 秦香蓮告狀 傳陳世美 這首詩是包拯身體力行的座右銘。詩作持重剛健,嚴謹有力,質樸無華,擲地作金石聲,充滿堂堂正正之氣,磊磊落落之情。 <p class="ql-block"> 開封府城墻,登上后可北看府內全景,南眺包公湖。</p> <p class="ql-block"> 我在開封府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開封鐵塔</p> <p class="ql-block"> 汴梁小宋城,建筑面積約50000平方米,綜合營業區設置在地下一樓,一樓也上演全新的《千回大宋》劇目。利用舞臺特效、全息技術等各種創意手段和現代高科技,以恢弘的氣勢、絢麗的色彩,再現汴京繁華。主要經營開封特色小吃及全國各地風味。</p> “小宋城”,具有北宋時期城市建筑風格的古樸典雅,小橋流水回廊,商鋪酒肆林立,小吃美食匯聚,處處洋溢著濃郁的宋韻風情。 <p class="ql-block"> 開封的小籠包現在都是一籠十個,外形非常好看,至少要有十八個以上的褶子。吃法也很講究,“外觀像菊花,夾起來像燈籠”,吃的時候要“輕輕提(夾著上面封口處把包子提起)、慢慢移(包子皮太薄,幾乎可以看到里面的餡料和湯汁)、先開窗(先夾起來,在包子的上面一側咬一個小口)、后喝湯(從小口中啜吸)、一口光(一口把小籠包子吃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池县|
吉首市|
扶余县|
睢宁县|
韶山市|
陈巴尔虎旗|
丽江市|
蒙自县|
建昌县|
会东县|
深州市|
铜川市|
锡林郭勒盟|
清河县|
金乡县|
延庆县|
兖州市|
平顶山市|
荣成市|
唐河县|
南投市|
筠连县|
礼泉县|
湟源县|
读书|
迁安市|
莎车县|
阿荣旗|
建昌县|
西盟|
定州市|
临泽县|
东乡|
科技|
石阡县|
边坝县|
革吉县|
江陵县|
调兵山市|
上犹县|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