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九寨"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官塘驛鎮大竹山村白沙洲境內,大竹山挽幕埠山余脈,海拔728米,東臨咸安星星竹海,南倚崇陽金沙,西連老虎崖村,北與洋泉畈村毗鄰,大竹山扼赤壁東、南之門戶,赤壁、咸寧、崇陽三市縣交界中心位置,古有"雞鳴三縣"之稱,相傳大竹山是古代瑤族人聚居地,有詩曰“瑤人岀身武昌府,滿目青山四處游,大竹山上風光好,老少樂業世無憂"</p><p class="ql-block"> 大竹山村境內白沙洲(今謂之赤壁小九寨)河水發源于崇陽縣路口鎮板坑村三十六人泉,四季奔流不息的河水,自崇陽流入赤壁白沙袁家、經中畈,雷鄭、葉家井至洋泉畈盧家節水閘處分流,往北又轉東流入雷破洞、赤膊林畈入觀音泉岀咸安鳴水泉;往西經洋泉畈黃家咀入海源隧洞匯入雙石水庫,全段流域十余公里。</p><p class="ql-block"> 相傳古時一條白龍盤據崇陽板坑洞中,時常出洞興風作浪禍害四方,白龍出游山崩地裂,洪水濤天,所經之處形成深溝峽谷,因此觸犯天條,玉皇大帝降旨,遣三十六名天兵天將入洞斬龍,血戰三天三夜但不敵白龍,葬身洞中(后人稱之三十六人泉)白龍受傷往北方向逃竄至赤壁境內大竹山一處山洞中躲藏(現白龍洞)太白金星在此施法剝掉龍鱗、斬斷龍角,白龍鱗化作粒粒白沙,經長年累月水流沖積,堆積成多處沙洲,每逢月圓之夜子丑時分,白光閃閃,古人稱之謂白沙洲,白龍角斷之處稱之謂龍角泉,白龍一路逃竄至洋泉畈龍里汪家山下,天上雷公三聲雷響,白龍鉆入山洞中,赤身而出,觀音娘娘在此折柳枝變鐵鏈,終鎖白龍,(今大竹山村雷破洞、赤膊林、觀音泉地名來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白沙洲因水而興,自唐、宋以來就是卾贛兩省一條重要交通驛道,白沙洲地勢險要,歷來兵家必爭之軍事要道,明朝未年,李自成兵敗通山縣九宮山,殘兵至此遭遇清軍伏擊,清嘉慶年間,洋泉團(現洋泉畈村、大竹山村、隨陽村張家坪在明、清時期稱洋泉團)爆發白蓮教農民起義,起義軍在此遭清庭政府軍鎮壓,起義失敗,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第十師師長陳銘樞率部從崇陽板坑經白沙袁家、葉家井,洋泉畈泉洪嶺直插汀泗橋;抗戰時期,駐崇陽縣日軍進攻蒲圻,洋泉團地方抗日武裝力量在此多次與日軍發生阻擊戰。 </p><p class="ql-block"> 大竹山,顧名思義,以盛產粗大楠竹而名,古人每年在谷雨過后將山上剛剛落篷不久的新竹砍下,放在挖好的大水池中用生石灰浸泡后(土名竹麻),利用水流動力制造成的水車將竹麻搗碎成漿,裝入用松木板制成的坑池中,經數道工序造成紙,(崇陽板坑村地名來歷)白沙河上游崇陽板坑、下游蒲圻葉家井在明、清、中華民國期間,曾建有多家紙槽,(造紙作坊)鼎盛時期曾有上千人從事造紙、販紙、挑紙、砍竹行業,沿河兩岸商鋪、客棧林立,來自江西、通山、崇陽等地的竹木、土紙、茶麻、山貨等物人挑馬馱,經此源源不斷運往咸寧汀泗橋古鎮,“沙洲燒紙"名揚武漢三鎮,暢銷全國各地。</p><p class="ql-block"> 為來往行人過河安全方便,赤壁、崇陽兩地沿河富商鄉紳、過往行人共同捐資,沿河共修建8座古石橋(5座石拱橋,三座青石板橋)如今保留較完好的只有六座古橋,分別建于明、清時期古橋,其中位于古村落白沙袁家的白沙橋保存最為完整雄偉,已列為歷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公私合營,數家紙槽合并成沙洲躍進造紙廠,原鄂南森工局、原隨陽公社在此設立指揮部,創辦隨陽林中、沙洲米面加工廠,沙洲釀酒廠,沙洲副食品廠。</p><p class="ql-block">1966年原蒲圻縣水利局雙黃引水工程開工,這里作為重要引水源地,全縣數萬民工在此開山鑿石,攔河筑堰,修建盤山水渠、新開河道、開挖隧洞引水至雙石水庫,在此依次修建了第一座水力發電站 一一 沙洲一級水電站,至下游共建九座水電站,合稱九級站,從此隨陽、黃沙、官塘片區人民用上了電,走進新時代,開創新生活。</p><p class="ql-block"> 白沙洲河水悠悠、流經千古,毛公雄才大略,先輩發揚愚公移山精神,興修水利,引水發電、灌溉農田,造福了四方百姓,福澤萬代。</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七十年代未期,蒲圻縣水利局為加大蓄水、防汛抗旱功能,再次規劃拆除沙洲一級水電站,在沙洲一級站下游四百米處新建一座砌石攔水拱壩筑成小型水庫。從此壩內沙洲一級水電站、造紙廠,連通上游崇陽板坑的千年驛道淹沒在水庫之中。</p><p class="ql-block">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國家電網發展迅速,而微小型水電站效益下滑,位于下游雷鄭灣的沙洲三級水電站、四級水電站相繼拆除關閉,白沙洲水庫不再蓄水發電,從此庫內水草野柳叢生,曾經一度淹沒在庫區的古橋、古道、古瑤舊址遺跡、泉眼,溶洞,巨石、小峽谷、小瀑布重見天日,飛瀑流泉水聲潺潺,百鳥高歌,魚蝦嬉戲,處處皆成美景,美不勝數,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 大竹山村萬畝竹海萬畝野櫻花相映成景、白龍游沙洲的神話故事流傳至今,三處名泉,八座古橋、十多個溶洞天坑,赤膊林畈野生“刀掛果",清湖廣總督張之洞題贈雷鄭灣高埠雷家牌匾,古民居、古樹這些豐富可挖掘的旅游資源,原生態的自然風光,近年來吸引無數游客來此探秘、旅游觀光,曾有游客至此,留下一首“中畈上游白沙洲,風景秀麗在峽口,兩峰相對南通北,獨自靜聽百鳥鳴”詩句。</p><p class="ql-block"> 互聯網時代,經游客在抖音平臺不斷發布,多人將大竹山村白沙洲稱之為"赤壁小九寨"經網絡傳播,自此眾人皆知,曾經藏在深谷人不識的地方,儼然成為旅游風景區,赤壁大竹山村這塊未經開發的處女地,山環水繞,人杰地靈,大自然的天然氧吧,赤壁的后花園、東大門,她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美玉,如今她神秘的面紗已被掀開。</p><p class="ql-block"> 赤壁崇陽山水相連一家親,白沙河流域上、下游風光不同,兩地各有特色,感恩上天賜給我們的這一塊寶地,愿兩地能借黨和國實施鄉村振興的強勁東風,堅持習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兩地共同保護,資源共享,合理開發,造福子孫</p><p class="ql-block"> </p> <h1> 白沙洲位于白沙袁家上游,這里曾經是個繁華地方,在歷史上有過興盛時期,從明清兩朝至民國時期,這里是崇陽、赤壁兩地造紙重要生產地,這里一帶盛產楠竹,過去楠竹最大的用途是造紙,古人利用水動力,用水帶動原始工具,搗爛竹子制漿,造成一種俗稱迷信紙的黃紙,鼎盛時期沙洲有上百架槽,上千人從事造紙業,歷史以來,這里是江西,崇陽、通山、通城等地通往汀泗的一條重要驛路,每天人馬絡繹不絕,十分繁華,沿河邊商鋪林立,一直到解放后才慢慢沒落了,后來筑起一級電站壩,發起了電,一個興盛幾百年的商業旺地,隨著修筑沙洲水庫才徹底消失了</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 這條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前,這一帶經常洪水泛濫,每年山洪暴發,整個易家井、洋泉畈、赤膊林成為一片澤國,十年九澇,過去有句民謠"洋泉畈、好大丘,十年九不收,收了一年糧,狗都不吃粥"。</h1><h1> 一九六六年,蒲圻縣雙黃引水程動工,在原隨陽公社副社長李光華同志(洋泉畈人、已故)的帶領下,歷時幾年,開挖了海源隧洞,全縣調動數萬勞力,歷經數年,改造河道,將原來九曲十八彎流往咸寧的河道,人工開挖拉直,將水引到雙石水庫,從沙洲開始修起發電站,沿流域修了九座電站,從此洋泉畈、易家井結束了十年九澇的歷史,開辟出了數千畝良田,旱澇無憂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未,為了防洪、蓄水發電,這里筑起了沙洲水庫、修起了一座砌石拱壩,將千年古道、古拱橋淹沒在庫區中。</h1><h1> 可是隨著九級電站的沒落、這座水庫現在無人管理了、閘門毀壞,里面的石橋也露出水面了,這些年由于人跡罕至,樹木保護完好,終于形成了一道漂亮的風景線</h1><p class="ql-block"><br></p> <h3>探洞</h3> <h1> 在這條河上,共建有古代石橋六座,其中拱橋兩座,(易家橋,白沙橋),白沙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是湖北省重點歷史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單孔石拱橋,是鄂東南地區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建筑,是赤壁市唯一一座受政府保護古代石拱橋。(在水庫中這座易家橋由于在庫區淹沒,文物普查時未登記,這座橋年代更早)</h1><h1> 在橋南岸是至今已有七八百余年的歷史古村白沙袁家,袁氏先祖宋時自江西遷居洋泉畈大屋袁家,白沙袁氏從大屋袁家分遷于此繁衍生息,袁氏一族歷史以來人丁興旺,人才輩出,是隨陽一大旺族。</h1><h1> 相傳這橋當時由易家井鄉民與江西,通城,通山,崇陽過往客商捐資修建,歷時五年建成,(經歷幾百年風雨,至今依然屹立不動)</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白沙橋是古時連接江西至漢口的茶馬古道上的一座重要橋梁,當年江西崇陽一帶將茶葉,竹木產品全用騾馬在此馱運,經過一段幽長延綿數百里的青石板路運至咸寧汀泗,轉運漢口、全國各地,這座橋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交通作用</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代造紙遺址</h1> <h3>源頭風光</h3> <h3>造紙遺址</h3> <h3>古代造紙工具</h3> <p class="ql-block">赤壁小九寨旅游聯系人電話18972813378</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洪市|
温泉县|
邢台市|
浑源县|
松滋市|
来凤县|
兴仁县|
浪卡子县|
阿鲁科尔沁旗|
天等县|
图木舒克市|
福鼎市|
达孜县|
五家渠市|
黄骅市|
辽源市|
普兰店市|
龙江县|
东乌珠穆沁旗|
琼海市|
华安县|
永春县|
洮南市|
太保市|
静宁县|
师宗县|
新丰县|
莱州市|
霍林郭勒市|
新干县|
香河县|
墨脱县|
桐乡市|
恭城|
姚安县|
兴安县|
灌南县|
石景山区|
鹤庆县|
二连浩特市|
师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