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往事隨便聊,客觀不戲說。</p><p class="ql-block"> 一一題 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以食為天。</p><p class="ql-block"> 今天來聊聊吃飯這件天大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是1950年生人,1958夏秋之交父親歷盡艱辛才將娭毑、嗯媽和我們兄弟倆的戶口遷入古城岳陽,此前我們一直在長沙鄉(xiāng)下生活。</p><p class="ql-block"> 聽娭毑說,1958年我們家所在地的通信地址,由長沙縣蒿塘坳鄉(xiāng)王家灣沖,變成了長沙縣北山人民公社福云大隊草鞋橋生產(chǎn)隊王家灣小隊。雖然我不清楚鄉(xiāng)變公社意味著什么,但對人民公社辦的公共食堂還是蠻有記憶的。</p><p class="ql-block"> 王家灣生產(chǎn)隊的食堂就辦在生產(chǎn)隊長王四嗲的家里。他家的廚房本來就不小,既要做十來口人的飯,還要煮幾頭豬的潲,為全隊幾十人做飯菜,稍作改造就行。于是王四嗲指揮社員們在他家里架甑蒸飯,置鍋炒菜,擺桌就餐,好不熱鬧。</p><p class="ql-block"> 講老實話,公共食堂剛開始還是搞得不錯的,各家各戶的稻谷白米、咸魚臘肉、雞鴨菜蔬、剁紅辣椒、老壇酸菜都公共到了食堂里,大家確實吃了一陣好飯菜。有好飯菜吃大家都蠻歡喜,王四嗲更是志得意滿,逢人滿臉堆笑,只差沒說:這些好事都是我領(lǐng)著搞出來的!</p><p class="ql-block"> 然而好景不長,大概吃了兩三個月公共食堂后,雞鴨魚肉吃完了,米所剩不多了,腌菜壇子也空了,地里的菜又長不贏,伙食越來越差,飯也吃不飽了,村民們開始叫苦了,開始說風(fēng)涼話了:什么恰飯不要錢,幸福萬萬年啰,還冒幸福得三個月就冇得飯恰噠!</p><p class="ql-block"> 王四嗲也是唉聲嘆氣,顯得有些六神無主了,對村民的怪話他裝聾作啞不予回應(yīng)。其實背地里他還是在尋找著解難之策。</p><p class="ql-block"> 米不夠吃,不知道他從哪里取來了"雙蒸飯"的經(jīng),在食堂里蒸起了“雙蒸飯”。 </p><p class="ql-block"> 所謂"雙蒸飯",就是將飯蒸熟后,再在飯上灑上一些水又蒸一次,這樣蒸出來的飯比先前體積會膨脹許多,顯得很有份量。這種飯吃時容易飽,飯后容易餓,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辦法。</p><p class="ql-block"> 菜少了,他會讓食堂里的大師傅打上一鍋豆豉辣椒湯來湊合,豆豉辣椒湯聞上去還是香噴噴的,泡飯還蠻好恰。如此這般又對付了一陣。</p><p class="ql-block"> 我對這樣的伙食不滿了,我反問娭毑:嗯不是說公共食堂爛(讀四聲)好的吶,鵝式該(讀二聲)號鬼樣范啰?</p><p class="ql-block"> 娭毑無言以對。</p><p class="ql-block"> 終究沒有辦法撐下去了,公共食堂最后只能解散,村民們?nèi)耘f回到自古以來各家各戶一灶一鍋搞飯吃的傳統(tǒng)模式中去了。</p><p class="ql-block"> 只是難為了那些對辦公共食堂情有獨鐘的積極分子們,公共食堂辦起來以后,他們就將爐鍋鐵鍋鍋鏟一股腦兒地都送去支援“大煉鋼鐵”了,再要置辦齊這些家什還真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夏秋之交時節(jié)我們遷到了岳陽,住在印刷廠為安排職工、家屬住宿而從房管所租來的一座四合院里,吃飯則是與廠印刷產(chǎn)品門市部的人一起吃,早中晚三餐都是吃的大米飯。每到飯點,就有人到街斜對面廠里的食堂將飯菜打來。飯裝在一只大瓦缽里,吃多少盛多少,不限量;常吃的菜是油炸小魚、剁魚、榨菜皮炒肉,蓑衣蘿卜、時令蔬菜、酸菜辣椒、雞蛋湯等。我吃得津津有味,感覺比我們鄉(xiāng)下的飯菜好吃得多。這種感覺肯定是對的,因為彼時“三大差別”是嚴(yán)重存在著的,城里人的生活肯定比鄉(xiāng)里人好。</p><p class="ql-block"> 門市部有個小青年叫陳迪泉,湘潭人,我叫他陳叔叔。他見我愛吃咸辣,就對我說:下回帶你到湘潭切(讀四聲)玩,給你恰紫油姜開胃,恰龍牌醬油加豬油拌飯,讓你把肚皮恰得圓鼓鼓的,跍(KU)都跍不下切(讀四聲)。</p><p class="ql-block"> 后來陳叔叔調(diào)回了湘潭,多年以后從《建設(shè)報》上得知,他在一次火災(zāi)事故中救人受傷,被當(dāng)?shù)卣畼錇槟7叮o予了表彰獎勵。如果陳叔叔還健在,應(yīng)已年近九旬了,願他康泰。</p><p class="ql-block"> 我們遷來岳陽時,岳陽時稱城廂鎮(zhèn)。1958年10月,城廂鎮(zhèn)與城陵磯鎮(zhèn)合并,成立岳州人民公社。岳州人民公社按行業(yè)系統(tǒng)分為:郊區(qū)(農(nóng)業(yè))、工業(yè)、財貿(mào)、文衛(wèi)、居民、城陵磯六個分社。</p><p class="ql-block"> 人民公社成立之初,按照組織軍事化,行動戰(zhàn)斗化,生活集體化原則進(jìn)行生產(chǎn)(工作)、生活。吃飯都在公共食堂。聽人說,每到飯點,有人站在南正街十字路中間吹軍號。軍號一響,人們就會涌向各自所屬的食堂去吃飯。軍號聲聲,人流滾滾皆為飯,那種空前絕后的場景想必十分壯觀。</p><p class="ql-block"> 還有人說,軍號一吹整個岳陽城都聽得到。此話雖然說得有點夸張,但還是比較形象地說明當(dāng)時岳陽古城確實很小。</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始自1958年左右的“大躍進(jìn)”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貫徹的是一條嚴(yán)重錯誤的“左”傾路線,其直接惡果是導(dǎo)致出現(xiàn)了1959年至1961年全國性的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機(jī),造成了全國性的大饑荒。這三年被稱為“三年困難時期”或“三年苦日子”或“三年大饑荒”或“三年自然災(zāi)害”。</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已有十歲許,對“苦日子”有所記憶。記得最清楚的是那時候街上常有人擺一些不知用什么東西做成的粑粑買,粑粑的顏色黑不溜秋,我們叫它“牛屎粑粑”,因為它樣子太扎眼,不敢買它吃。但是有一次肚子實在太餓了,我花兩角錢買了一個“牛屎粑粑”吃了。“牛屎粑粑”樣子看著惡心,其實吃下去還蠻充饑的,我對它有點令眼相看了。 </p><p class="ql-block"> 幾天后我突然出現(xiàn)了發(fā)高燒、腹痛腹瀉、乏力等癥狀,父親帶我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仔細(xì)詢問了我發(fā)病前的一些情況,最后診斷我是因為吃了“牛屎粑粑”感染了傷寒病。最終以花錢吃藥打針,一個禮拜沒有去上課的代價治好了傷寒病,這些付出也使我獲得了對傷寒病有終身免疫力的回報。</p><p class="ql-block"> 娭毑說我在過“苦日子”的時候,放學(xué)回家書包還未放下就到碗櫥里去找東西吃,找不到吃的東西還“癩蛤蟆鼓肚子一一發(fā)混脹氣”。</p><p class="ql-block"> 我也記得自己常會到街上婆婆佬佬擺的地攤上去買“灰茭芭”吃,“灰茭芭”的形狀跟我們現(xiàn)在吃的茭白一樣,只是是灰黑色,個頭小許多罷了。感覺“灰茭芭”蠻好吃,味道鮮美,一口咬下去,會冒出一些黑灰來。吃“灰茭芭”時不能說話,不然的話會嗆得咳嗽不止。吃完“灰茭芭”,嘴巴周圍一圈黑。有次吃“灰茭芭”吃出了一條大肉蟲,嚇?biāo)牢伊耍泵⒊赃M(jìn)口中的“灰茭芭”吐出來,吐了一地的黑。</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總感覺肚子餓,有錢沒錢都喜歡往南貨大樓跑。南貨大樓的柜臺里除憑票供應(yīng)的八分錢一包的奶糕和一種比法餅稍大,不憑票但要買五元錢一個的餅子及一些蟶干、墨魚等干貨外,并沒有多少東西可買。我有時會花上幾毛錢,買上幾粒(一毛錢三粒)“狗屎糖”帶到學(xué)校去吃。“狗屎糖”是一種沒有包糖紙的糖,它甜中帶點焦糊味,沒有薄荷糖好吃;也不如薄荷糖漂亮,薄荷糖上有好看的花紋,狗屎糖”黑不黑黃不黃,還不成形,故我們以“狗屎糖”稱之。不管它丑也好有焦糊味也好,恰它還是能解饞啰!</p><p class="ql-block"> 有時候會和同學(xué)到南津港白水村去挖“湖筋”,挖到“湖筋”后,大家將它放在一起,也不顧手上沾滿了湖泥,圍在一起就吃開了。剝?nèi)ァ昂睢蓖饷娴钠ぃ吐冻隽死锩姘啄鄣娜飧蠹掖罂诘鼐捉乐⑻鸬母o滋潤著我們的口腔,填充著我們饑餓的肚子,覺得很享受,大家一臉的滿足。</p><p class="ql-block"> 如果看到“三八連”女將們板車上拖的細(xì)糠餅,我們會悄悄地跑上去弄上一點拿回家在煤爐子上燒著吃。燒糠餅時發(fā)出的香氣好誘人,吃糠餅時卻好難下嚥,但又舍不得扔掉,還是一點一點慢慢地嚼食著。</p><p class="ql-block"> 那時和小伙伴們一起玩時,比我小的叫我“雄哥”,比我大的叫我“雄伢子”,廠里的叔叔伯伯們也叫我“雄伢子”。在長沙工作的姑父是廣東人,他也叫我“雄伢子”。因了他的廣東口音,將“雄”唸成了“宋”(唸二聲);也因了我為填飽肚子到處找吃的,于是我成了大家眼中的“宋(唸二聲)伢子”。</p><p class="ql-block"> “宋(唸二聲)”在湖南方言中有“好吃懶做”之“好吃”的意思。我今天要為自己辯白一下:我不好吃,一不吸煙二不喝酒,只喜歡牛飲綠茶;大魚大肉我也愛吃,但從不惦記;有一調(diào)匙壇子辣椒,或者一碟油淋豆豉辣椒,我就能美美地吃上兩碗飯。我真的不是好吃之人。</p><p class="ql-block"> 過“苦日子”時正是我們長身體的時候,攝入需求自然大些,肚子餓了肯定要去找吃的。不管是餓肚子后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也好,還是吃像確實不雅也好,給人留下好吃的印象,全拜“苦日子”所賜。</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毛和小毛兄弟倆是我兒時的玩伴,盡管我們沒有住在同一個院子里,但不影響我們在一起玩,因此也知曉他們的一些事情。</p><p class="ql-block"> 小毛在天岳山小學(xué)讀書,離家近,大毛在洞庭路小學(xué)讀書,離家遠(yuǎn),放學(xué)回家后他們都會到印刷廠的食堂去吃飯,</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吃飯憑飯票,為防止寅吃卯糧,飯票上還印有早、中、晚。父母怕他們丟失飯票吃不到飯,就將飯票放在食堂蒸飯的張漢凡師傅手里,他們到時候去取飯菜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放學(xué)了,小毛自然先去食堂吃飯,吃完自己那份飯菜,感覺意猶未盡,肚子還在咕咕作響,怎么辦?聰明的小毛眉頭一皺 計上心來,他找到張師傅,說哥哥馬上就要到了,哥哥不喜歡吃太熱的飯菜,他幫他把飯菜端出來涼一涼。張師傅是個忠厚老實之人,心里沒那些彎彎繞繞,立馬就將飯菜端給了小毛。</p><p class="ql-block"> 小毛將飯菜端到八仙桌上坐下來,用筷子沿著飯缽邊沿輕輕地將飯劃松,然后將正中間的飯挖出一砣放在自己剛吃完飯的缽子里,再將挖空了的那缽飯反扣在吃過的菜碗里,看上去菜碗里裝著的是完整的一份缽子飯。小毛精細(xì)地做好這一切后,匆匆地將那砣飯吃了,然后將兩個空缽子送給張師傅,還不忘叮囑張師傅一聲:我哥哥來了你要他快點去吃飯啰,我都跟他涼好了。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p><p class="ql-block"> 大毛也不是好惹的主,弟弟偷吃他飯的事他吃了幾口飯后就發(fā)現(xiàn)了,氣得他七竅冒煙,連聲罵小毛是個壞傢伙。他知道小毛做了壞事肯定已逃之夭夭了,一時是找不到他的,于是他徑直找到父母,將弟弟告了。此時此刻父母又有什么辦法咧,只有拿出自已的那張飯票讓他去端飯吃。</p><p class="ql-block"> 本立和我住在一個院子里,我們都在天岳山小學(xué)讀書,讀高小時還同在一個班;讀初中時我們都考入了岳陽二中,都分在72班,可惜只同了一個學(xué)期的學(xué)后,他就到印刷廠當(dāng)學(xué)徒去了。因為他們子妹六人,一家八口靠父親的微薄工資和母親打零工的收入來維持生活,不得已,他只能輟學(xué)去當(dāng)學(xué)徒分擔(dān)父母的生活重?fù)?dān)。</p><p class="ql-block"> 本立很聽話很懂事,從小就幫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事。他媽媽說,過“苦日子”時他們家吃缽子飯,本立蒸飯時常會從自己的缽子里抓出一些米放到其他人的缽子里。她是在稱贊本立,大家明顯地感受到了她的一份心酸。</p> <p class="ql-block"> 我嗯媽說,過苦日子時看到家里人吃不飽,她將自己結(jié)婚時戴的一對金耳環(huán)換了一擔(dān)白蘿卜,晚上用清水煮蘿卜來充饑。坐在一邊的從長沙鄉(xiāng)下來岳陽走人家的,快人快語的表姐接過話頭說:嗯聯(lián)晚上餓噠還有清水煮白蘿卜恰,我聯(lián)餓噠就只能用端子(岳陽叫交筒)搲(wa)水缸里的冷水恰。說完后她哈哈幾聲大笑,對著我們說:真的是奈樣子咧,莫不信啰!</p> <p class="ql-block"> 我也聽同事說過他們家過“苦日子”的時候有關(guān)吃飯的一些事情:</p><p class="ql-block"> 他們家那時也在食堂吃飯,到食堂端飯要穿街過巷,走蠻長一截路。有天去端飯,天刮大風(fēng),行走都很吃力。待進(jìn)到食堂端飯,張開手一看,手里揑著的飯票不知什么時候被風(fēng)吹走了。沒了飯票當(dāng)然就端不了飯,他只好哭喪著臉回了家,害得一家人吃不上飯,他心中好自責(zé)。</p><p class="ql-block"> 這位同事是個有心人,他知道起風(fēng)時風(fēng)會把一些渣子紙屑卷到墻頭角腦去,第二天他去端飯時就特別留意那些地方。真是功夫不負(fù)有心人,果不果然,他真還在渣子堆里找回了他昨天丟失的幾張飯票,令他欣喜若狂。要知道,飯票那時在人們心目中的份量真的很重很重啊,丟了它就要餓肚子。</p> <p class="ql-block"> 又一次,他端飯回來的路上,突然有個叫化子從他端著的飯盆里搶走了一砣飯。這一突發(fā)情況嚇得他不知所措,只是本能地抱緊了飯盆。慌亂中定睛一看,只見叫化子正用黑漆漆的手往口里慌亂地塞著飯團(tuán)。他知道叫化子是餓慌了才搶他的飯的,他想,自己回家少吃幾口就是,只當(dāng)做了善事。</p><p class="ql-block">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隔壁住著的鄰居是位老木匠,見他端飯被搶,趕緊做了個有蓋的小木桶給他裝飯。用有蓋的小木桶裝飯,可以防雨防塵防搶加保溫,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裝飯的器具升級換代了。</p> <p class="ql-block"> 說來他家涉飯的事情真還不少,他媽媽發(fā)現(xiàn),每天她放在貓壺里的當(dāng)天的飯票有時會少一份,剛開始她以為是自己弄丟了,后來少飯票的事又出現(xiàn)過,她覺得有情況。她媽媽那時拖板車幫人拉零活補貼家用,有天下雨不能出去拉活,他媽媽就去自家對門的街坊家閑坐。說是無意,實是有心,坐在街坊家里,她看見有一青年抽開了她家門上的栓子,進(jìn)到了屋里。她連忙起身去察看,進(jìn)到家里,見那青年正伸手掏貓壺里的飯票。他媽媽喝住青年,問他為什么要偷他們的飯票。這青年就住在往下幾家的巷子里,還算得上是熟人,他囁嚅著說:自己吃不飽,看到你們家人多,拿走一個人的飯票后你們還可勻著吃,不會餓著哪個。他媽媽是個仁慈之人,也沒為難青年,只叫他今后再也不要做這種損人利己的事了。青年諾諾連聲,低著頭走了。</p> <p class="ql-block"> 針對“大躍進(jìn)”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左傾”錯誤造成的糧食和副食品嚴(yán)重短缺的危機(jī),黨和政府釆取整頓人民公社,調(diào)整高指標(biāo)來進(jìn)行亡羊?牢式的?救,慢慢扭轉(zhuǎn)了頹勢,糧食和副食品供應(yīng)情況逐漸好轉(zhuǎn),國民經(jīng)濟(jì)開始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除了保證計劃物資供應(yīng)外,商場里有高價商品供應(yīng)了,飯店里有高價飯菜供應(yīng)了。</p><p class="ql-block"> 這里要說明一下,盡管當(dāng)時糧食和副食品產(chǎn)量增長了,但國家并沒有增加人民的糧食和副食品定量,而是將增長的糧食和副食品用來賣高價(前面說到的南貨商場買五元一個的餅子就是高價餅),以回籠這幾年超額發(fā)行的貨幣。國家超額發(fā)行貨幣,但工薪階層的工資并沒有增長,而那些拿定息的資本家和高收入的高級民主人士、高級知識分子,手中持有不少貨幣,他們是回籠貨幣的重點對象。那時候有民謠唱道:高級點心高級糖,高級老頭上飯?zhí)??就是指的這些人持幣去購買高價物品。那時候是計劃經(jīng)濟(jì)時代,而我們不承認(rèn)計劃經(jīng)濟(jì)條件下有通貨膨脹,但通貨膨賬卻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只是苦了工薪階層,因地區(qū)不同,他們的工資分別縮水了10%~50%。</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不知什么事去了開始供應(yīng)高價飯菜的“味腴”,店里的肉絲面賣兩元錢一碗,吃面條的人不少,乞討的人也不少。可以想見,大家剛從饑餓狀態(tài)中走出來,能有什么去施舍別人?!于是,我看到了令人驚奇的一幕,一個餓極了的乞丐,看上了一個正低頭吃面的人的那碗面,他走上前去,對著那碗面條吐了一口涶沫。吃面的人驚訝地抬起頭,看見面前站著一個蓬頭垢面,瘦骨嶙峋的人,他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對那人大吼一聲:"你搞么哩鬼!"然后無奈地走開了。待那人走后,乞丐急忙端起那碗面狼吞虎咽,風(fēng)掃殘云般地將添加了自己涶沫的面吃了個底朝天。</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過“苦日子”時,“低標(biāo)準(zhǔn),瓜菜代。”這幾個字是當(dāng)年《人民日報》作標(biāo)題用過的。透過這幾個字,可以看出政府已經(jīng)知道人民生活的困苦了,也在為解決人民的困苦出謀劃策了。</p><p class="ql-block"> 對“瓜菜代”最初的印象是買米不僅要背米袋子,還要用扁擔(dān)挑上箢箕上糧店。因為買米還要搭紅薯,紅薯當(dāng)然只能用箢箕挑回去啰。搭紅薯就搭紅薯吧,反正那時候少有東西可吃,紅薯還算頂不錯的東西。問題是搭紅薯要扣米指標(biāo),金貴的米指標(biāo)被扣確實讓人心痛。</p><p class="ql-block"> 過苦日子不僅用瓜菜代,還有一些野生植物也加入了替代食物陣營。記得曾看見有人在南正街十字路口演示如何培養(yǎng)小球藻。</p><p class="ql-block"> 小球藻是一種單細(xì)胞的低等植物,分布很廣,從熱帶到溫帶、從春季到秋季,無論河流、溝渠、沼澤、湖泊,甚至水塘、水缸,它都可以生長。小球藻被稱作“人造豬肉”,人服用后可防治水腫病,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人民群眾的營養(yǎng)問題。過“苦日子”時期,小球藻一直是政府相當(dāng)看好的代食品。1960年 7月 6日,《人民日報》的社論《大量生產(chǎn)小球藻》明確提出小球藻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該社論還舉例說有些地方用小球藻試制糕點、面包、糖果、菜肴等食品,清香可口;有人用小球藻粉哺育嬰兒,效果跟奶粉不相上下。政府大力倡導(dǎo)小球藻的生產(chǎn)和利用。估計自己那時一定吃過含有小球藻的食品。</p><p class="ql-block"> 還記得當(dāng)時印刷廠食堂旁邊有一間小房子,房子里堆著好多像野蒿子大小,像枯樹枝一樣的植物,聽食堂里的人說,這些東西將會被切碎磨成粉做粑粑吃。我們也不管它是不是做粑粑吃的,覺得里面好玩,就在里面爬上跳下一頓瘋玩,還一次又一次地去里面玩,總覺得玩不厭。最后這一房子不明之物是否被吃進(jìn)了肚子里,我們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由于糧食和副食品供應(yīng)不足,“苦日子”導(dǎo)致許多人因營養(yǎng)不良而患上了水腫病(育齡婦女有的還患上了另外一種病一一閉經(jīng))。得了水腫病的人頭昏乏力、心慌氣喘、精神不振、身體浮腫,用手指按小腿肌肉,會出現(xiàn)一個小窩,久久難以恢復(fù)原狀。</p><p class="ql-block"> 記得上面曾派人到廠里來診斷和救治水腫病患者,工人們排著長長的隊伍,一個一個讓穿著白大掛的醫(yī)生進(jìn)行診斷。醫(yī)生先用胸前掛著的聽診器聽你的胸腔,然后叫你提起褲腿讓他按壓你的小腿。被診斷患了水腫病的人會收到一筒營養(yǎng)餅干。這筒餅干既是治水腫病的藥物,也是發(fā)給水腫病人的慰問品。廠里絕大多數(shù)同志都領(lǐng)到了營養(yǎng)餅干,那些沒有領(lǐng)到營養(yǎng)餅干的同志不知他們心里是失落還是慶幸?</p> <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毛主席發(fā)動了史無前例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記不得是這年的七月底還是八月初,我與十幾個同學(xué)一起參加了學(xué)校組織的第一個紅衛(wèi)兵大串聯(lián)隊伍,到株洲、抗州、上海、北京串聯(lián),歷時二十天許。8月19日抵達(dá)北京,未能趕上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接見紅衛(wèi)兵,甚為遺憾。</p><p class="ql-block"> 我們串聯(lián)過程中的交通、食宿費用全部免費。串聯(lián)途中,火車停靠車站時,站臺上食物供應(yīng)充足。供應(yīng)的品種有水果、??豬蹄、燒雞、茶葉蛋、包子、饃頭、粽子(糧食制品不收糧票)等。這些情況表明,我們國家通過 從1961年實行調(diào)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到1965年調(diào)整工作基本完成,短短幾年時間國民經(jīng)濟(jì)已得到了恢復(fù)和發(fā)展。我們吃著從站臺上買來的面點、肉食、水果,為國家經(jīng)濟(jì)形勢的好轉(zhuǎn)感到由衷地高興。</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正當(dāng)我們滿懷激情地投身史無前例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時,帶給我們的卻將是一場“十年浩劫”。真可謂一波方平 一浪又起,國運多舛啊!</p><p class="ql-block"> 前波已述,后浪緩評,收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8日</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冷水江市|
揭西县|
锡林郭勒盟|
呼和浩特市|
莆田市|
平昌县|
重庆市|
措美县|
郁南县|
南平市|
喀喇沁旗|
嘉鱼县|
古交市|
扎兰屯市|
肥西县|
静宁县|
进贤县|
南昌市|
丹棱县|
白玉县|
固原市|
延长县|
思茅市|
牡丹江市|
东至县|
天水市|
游戏|
花莲市|
古交市|
丹棱县|
红桥区|
枣阳市|
遂昌县|
南丹县|
上虞市|
黄骅市|
普陀区|
攀枝花市|
永和县|
冀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