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對文化大革命這一歷史階段的定義,通常是以中共中央1966年5月16日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和8月召開的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先后通過的《中共中央通知》(簡稱“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決定》,作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的標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1971年9月13日發生的“九一三事件”又稱“林彪叛逃事件”,是文化大革命運動重大的轉折點。隨后,一場聲勢浩大的“批林批孔”群眾運動在全國全面展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1976年9月毛澤東主席逝世,同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一舉粉碎“四人幫”企圖篡奪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從而終止了這場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和嚴重束縛,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會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決定將全黨的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提出了改革開放的任務。會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正式形成。</p><p class="ql-block"> 如今,文化大革命年代已離我們漸行漸遠,但我們仍可從這一時期各地出版的連環畫中了解到這一特殊時期我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非常值得人們去總結和反思。而連環畫作為這一特殊年代不可再生的見證物,也非常值得我們去收集、研究和收藏。</p><p class="ql-block">附注: </p><p class="ql-block">連環畫收藏愛好者通常將</p><p class="ql-block">1966年5月16日至1971年9月13日期間出版的連環畫稱為“大文革版連環畫”;</p><p class="ql-block">1971年9月13日至1976年10月期間出版的連環畫稱為“小文革版連環畫”;</p><p class="ql-block">1976年10月至1978年12月期間出版的連環畫稱為“后文革版連環畫”。</p> <p class="ql-block">階級斗爭教育</p> <p class="ql-block">憶苦思甜</p> <p class="ql-block">工宣隊進駐學校</p> <p class="ql-block">工農兵上大學</p> <p class="ql-block"> 滿載工農兵學員的卡車駛進了大城市廣州,途經海珠廣場。該頁畫面背景是廣州賓館,該賓館于1968年4月15日落成開業,主樓27層,高86.51米,是當時全國最高的樓房,也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最早的一批涉外接待酒店之一。</p> <p class="ql-block">復課鬧革命</p> <p class="ql-block">1968年9月30日,我國自行設計、施工的第一座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順利通車。</p> <p class="ql-block">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引發中國和蘇聯之間的武裝軍事對抗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蘇邊界沖突。</span></p> <p class="ql-block">1969年3月2日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爆發,史上又稱“珍寶島事件”。</p> <p class="ql-block">備戰備荒為人民</p> <p class="ql-block">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1年3月18日</span>是巴黎公社一百周年紀念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發表社論,中國共產黨人和全國人民,懷著深厚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感情,同全世界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一道,熱烈慶祝這個偉大的“無產階級的節日”。</p> <p class="ql-block">1974年1月,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打響,史上又稱“西沙海戰”。</p> <p class="ql-block">體育運動事業</p><p class="ql-block">中斷了十年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三屆全國運動會于1</span>975年9月12日--9月28日在北京市舉行,包括臺灣省在內的31個代表隊共12497名運動員參加了本次全運會。</p> <p class="ql-block">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8名男隊員和1名女隊員潘多成功登頂珠峰。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p> <p class="ql-block">乒乓外交</p> <p class="ql-block">醫療衛生事業</p> <p class="ql-block">赤腳醫生</p> <p class="ql-block">三支兩軍</p> <p class="ql-block">革命現代樣版戲及文藝創作</p> <p class="ql-block">工業學大慶</p> <p class="ql-block">1971年10月30日,我國第一條長距離大口徑輸油管道大慶至?大連和?秦皇島輸油管道工程(又稱“?八三工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經過七萬多參戰人員一年多的努力,建設完成</span>并開始輸油。</p> <p class="ql-block">“三八”帶電作業班</p> <p class="ql-block">農業學大寨</p> <p class="ql-block">全國學解放軍</p> <p class="ql-block">知識青年上山下鄉</p> <p class="ql-block">科研技術</p> <p class="ql-block">批林批孔運動</p> <p class="ql-block">1976年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總理、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總理的逝世引起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無限悲痛。同年4月清明節前后,在北京、南京和全國許多城市爆發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的強大群眾運動,受到“四人幫”極力壓制。這個運動實質上是擁護以鄧小平為代表的黨的正確領導。</p><p class="ql-block"> 4月5日,廣大群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采取了更大的抗議行動,史上稱為“四五運動”,又稱“天安門事件”。</p> <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p> <p class="ql-block">唐山大地震</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豐南一帶發生了強度里氏7.8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p> <p class="ql-block">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p> <p class="ql-block">1976年10月6日,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斷然措施,對“四人幫”成員實行隔離審查。</p><p class="ql-block"> 此次行動得到了全國億萬群眾衷心擁護,隨即舉行盛大的集會游行,熱烈慶祝粉碎“四人幫”的歷史性勝利。“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至此結束。本冊連環畫再現了當年激烈的路線斗爭。</p> <p class="ql-block">中國邁進改革開放新時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绍兴县|
庄浪县|
息烽县|
新昌县|
嘉定区|
泰宁县|
新兴县|
阿坝县|
会东县|
盐亭县|
秭归县|
英德市|
隆安县|
屏南县|
东宁县|
河北区|
天水市|
满洲里市|
隆尧县|
广州市|
吉林市|
甘肃省|
铜鼓县|
延长县|
满洲里市|
永州市|
博乐市|
宁化县|
江油市|
岗巴县|
平定县|
东至县|
县级市|
乐安县|
邹平县|
从江县|
湾仔区|
沧州市|
阿城市|
漳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