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福州西湖公園,位于福州市鼓樓區湖濱路71號,是一座有著1700多年歷史、且完整保留下來的古典園林。西湖公園的菊展始于1958年,至1965年文革期間中斷,1975年恢復,至今已舉辦了五十屆。每逢金秋到西湖公園賞菊是老福州人的情結,也是我這個外地游人所喜愛的活動。菊花在我國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而在福州菊花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至今也有1100多年。這次來到福州,正值福州西湖公園菊展期間,雖然走下于山時已是下午4點多了,但離太陽落山尚有一段時間,于是便乘車前往,一覽菊展盛況。</div> 自湖濱路進入福州西湖公園,一道長堤通向西湖深處。整個西湖總面積約45公頃,水面面積約30公頃,湖中有開化嶼、謝坪嶼與窯角嶼三個小島,由柳堤橋、步云橋、玉帶橋、飛虹橋將其連接組成整個西湖景區。 圖中的景點名為“更衣亭”,位于開化嶼東南,始建于五代,相傳閩王王延鈞每與王后金鳳及宮娥乘船游湖時,在此更衣休息。為了抓緊時間觀賞和拍攝菊花,顧不得細細欣賞湖中的美景。 據介紹,西湖公園今年的菊展共設柳堤、宛在堂、藕香榭、榭坪嶼、夢山、十二生肖、開化寺前噴水池七處觀賞區。共展出菊花500個品種,展出總量約15000盆,其中大菊10000盆,小菊(千頭菊)5000盆。<br> 福州由于栽培菊花的歷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下來許多古老的品種,西湖公園就有35個原生培育特色的菊花品種。唐代詩人杜荀鶴所作《閩中秋思》就描寫過福州(閩中)的紫菊花:“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 《憶福州舊居菊花》(宋)呂本中:問訊階前菊,如今屬阿誰。祗應風露底,猶記摘殘枝。 《詠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菊花》(唐)元?。呵飬怖@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趙昌寒菊》(宋)蘇軾: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重陽席上賦白菊》(唐)白居易: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br> 《詠菊》(宋)楊萬里: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詠菊》(明)丘浚:淺紅淡白間深黃,簇簇新妝陣陣香。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 《九月十二日折菊》(宋)陸游: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br> 《寒菊》(宋)史鑄:不畏霜風質自殊,不招蜂蝶艷何孤。梅花松竹如相見,便合添為四友唿。<br> 《黃菊》(宋)許月卿:黃菊飄零滿地金,詩人枉用一生心。木犀滿地金英落,消得詩人曉夕吟。 鑒湖慕魚,照壁位于謝坪嶼臨湖的平臺上,面湖一面上刻著“鑒湖慕魚”,背面則刻“西禪曉鐘”、“澄瀾曙鶯”、“湖天競渡”等舊西湖八景和魚躍龍門等浮雕。 謝坪嶼臨湖平臺兩側水面上的仿荷葉汀步。汀步兩側則是“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來到“宛在堂”時,天色已晚。宛在堂,位于西湖公園開化寺東,系閩中詩人紀念堂。明正德年間,詩人傅汝舟營建木構三楹,堂名取自詩句“孤山宛在水中央”。曾在堂中設立詩龕,作為福州詩壇同人吟詩聚會之地。堂前的漢白玉雕像是以唐宋的詩人為原型塑造的。 走出西湖公園時,已是夕陽西下,紅霞滿天,天光水色,別樣景致,使得晚霞中的西湖公園更加瑰麗。 攝影與編輯:老李lyt<br> 時間:2017年10月29日<br> 相機:佳能7D<br> 鏡頭:騰龍18~270㎜<br> 感謝朋友們關注!歡迎轉發和分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辛集市|
青海省|
竹溪县|
瑞安市|
兖州市|
叶城县|
壤塘县|
丹东市|
平邑县|
阳东县|
邯郸市|
阿鲁科尔沁旗|
分宜县|
昭通市|
绵竹市|
宁远县|
台南县|
股票|
汾阳市|
应用必备|
遵化市|
临洮县|
始兴县|
阜平县|
湘阴县|
镇赉县|
武功县|
莒南县|
泸西县|
莆田市|
民勤县|
新建县|
阿拉尔市|
临颍县|
四子王旗|
武定县|
陵水|
德州市|
江油市|
华池县|
闸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