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些天追劇看了大明風華 被劇中的大明各代皇帝深深吸引 尤其是演員們功力深厚 王學圻飾演的朱棣 梁冠華飾演的朱高熾 朱亞文飾演的朱瞻基 張藝興飾演的朱祁鎮(zhèn) 還有湯唯飾演的孫太后傳奇的一生 以及一些其他非常知名的演員們的鼎力相助 把一部大明歷史劇呈現(xiàn)的極具吸引力 本人以前只是對清朝歷史有些膚淺了解 對明朝歷史確是文盲一樣 看過這部電視劇 決心惡補一下大明祖宗的文化 所以今天決定騎行十三陵 好好探索一番</p> <p class="ql-block">一早從家出發(fā) 其實從路程的角度出發(fā) 我先去的是思陵 但按路程介紹 很容易把朝代搞混 所以還是按朝代介紹吧 那明朝在北京第一個建陵的 當然是非朱棣莫屬</p> <p class="ql-block">長陵</p> <p class="ql-block">長陵 現(xiàn)在是開放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被封為燕王,鎮(zhèn)守北平,以防蒙古族人入侵。朱元璋去世后繼位的建文帝朱永炆為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下令削藩。這種措施嚴重威脅到了燕王朱棣的利益遂起兵發(fā)動“靖難之役”,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他在位期間的功績令后人難以企及。他曾五次率兵出塞,親征出塞,親征漠北,追擊蒙古殘部,使長城以內(nèi)環(huán)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yè);再次,他組織學者編纂長達3.7億的文化巨著【永樂大典】,更令他聞名世界是鄭和下西洋,足跡遍及亞,非30余國,溝通了中國同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的國家聯(lián)系,由于明成祖年號稱為《永樂》后世稱這一期為《永樂盛世》,朱棣最后在親征漠北返回途中病死,年終65歲,葬于長陵。</p> <p class="ql-block">獻陵</p> <p class="ql-block">獻陵</p> <p class="ql-block">獻陵 現(xiàn)在不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明仁宗朱高熾(13781425年),是明十三陵成祖朱棣的長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47歲的朱高熾即皇帝位,第二年五月就死了,在位還不到一年時間。雖然朱高熾在位時間很短,但是頗有作為。他隨父征戰(zhàn)多年,深知創(chuàng)業(yè)不易,因此繼位后比較注重節(jié)省用度,體察民情。他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辦珠寶,廢除了古代的宮刑。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修明綱紀,他減賦賑災,愛民如子。這一切都使得當時的生產(chǎn)力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yǎng)生息。明朝進入了一個穩(wěn)定,強盛的時期,為【宣統(tǒng)之治】的出現(xiàn)奠定了較好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景陵</p> <p class="ql-block">景陵</p> <p class="ql-block">朱瞻基也我最喜愛的明代皇帝 不僅僅是朱亞文飾演的出神入化 在明朝十三代皇帝里 最具文采武功的 也就是最文武全才的皇帝 就是朱瞻基</p> <p class="ql-block">明宣宗朱瞻基【1398-1453年】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十二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宣德。在位十年。朱瞻基在位不久,他就面臨一次奪王位的的威脅,當時的漢王朱高煦也就是他的叔父,設法通過武裝來推翻他,早已準備的朱瞻基御駕親征,此次戰(zhàn)役以明軍大獲全勝,生擒朱高煦而告終,而得勝之師班師回朝后,也解決了明朝初期近半個世紀的削藩王問題。朱瞻基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喜愛,成祖為朱瞻基挑選了品學兼優(yōu)的翰林官講授經(jīng)史,所以他寫的詩文很有文采,在明代皇帝造詣最深的。他經(jīng)過了良好的武裝訓練,是一位能文能武,多才多藝的明君。有著祖父的的關懷栽培,朱瞻基統(tǒng)治時期政權穩(wěn)定,軍臣關系融洽,經(jīng)濟也穩(wěn)步發(fā)展。與明仁宗并稱【宣統(tǒng)之治】。明宣宗時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逝于乾清宮,享年38歲。葬于景陵。</p> <p class="ql-block">裕陵</p> <p class="ql-block">裕陵</p> <p class="ql-block">朱祁鎮(zhèn)的一生 是皇帝里最具坎坷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明英宗朱祁鎮(zhèn)(1427—1464年),明宣宗長子。他的一生多災多難難。朱祁鎮(zhèn)9歲即位。剛開始大事權歸皇太后張氏。張氏死后,朱祁鎮(zhèn)寵信太監(jiān)王振,開啟了明代宦官專權之端。1449年,蒙古族瓦剌首領也先率軍入侵明朝。明英宗在太監(jiān)王振的挾持下御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俘。被俘后他尚能保持氣節(jié),拒絕寫下招降書。朱祁鎮(zhèn)在蒙古草原上度過了一年的囚徒生活,據(jù)說他每晚仰望天空默默垂淚,然后躺在草地上昏昏睡去,天長日久患了風寒,一條手臂中風麻痹。明英宗被俘后,其弟朱祁鈺繼位,即為景泰帝。后明英宗被釋回京,被尊為太上皇,但短暫的儀式之后卻被軟禁在南宮,長達7年。直到武清侯石亨等人,趁著景泰帝病重發(fā)動兵變,明英宗才復位又做了皇帝。經(jīng)歷了土木堡之變及7年的軟禁后,明英宗釋放了從永樂朝就開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文圭,靖難后被幽禁宮中50年】。這位皇子出獄時竟不辨牛馬,另外,明英宗下旨停止帝王后嬪妃的殉葬,明史贊曰,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十六日,明英宗駕崩,兩次共在位22年,享年38歲,葬于裕陵。</p> <p class="ql-block">茂陵</p> <p class="ql-block">茂陵</p> <p class="ql-block">茂陵</p> <p class="ql-block">明憲宗朱見深(1447—1487年),原名朱見浚,明英宗的長子。景泰三年(1452年)明代宗即位后,被廢為沂王。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復辟時又被立為皇太子,將他的名字改為朱見深。朱見深登基后,以德報怨恢復了代宗朱祁鈺的帝號,重修代宗朱祁鈺陵寢,博得朝野一片稱頌;體諒民情,勵精圖治,使得成化朝初期政治上比較清明。爾后,終日沉溺于后宮與比他大17歲的萬貴妃享樂,而萬貴妃恃寵提拔私臣擔當朝廷重任,奸佞當權,朝綱敗壞。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萬貴妃去世,八月,憲宗過于悲痛而駕崩,時年41歲。死后葬于茂陵。</p> <p class="ql-block">泰陵</p> <p class="ql-block">泰陵</p> <p class="ql-block">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明憲宗朱見深第三子,被譽為“中興令主”。朱祐樘童年坎坷不幸。其生母紀氏被俘入宮,被明憲宗私幸后懷孕。紀氏在萬貴妃的陰影下,于冷宮中偷偷生下朱祐樘。朱祐樘在好心的太監(jiān)、宮女們的幫助下偷偷地在冷宮中生活了6年,才被憲宗知道。朱祐樘是明朝難得的英主明君。在位18年,勤于務政,勵精圖治,恭儉有制;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業(yè),多次減免災區(qū)糧賦。他執(zhí)政期間,是明朝經(jīng)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和平時期,被稱為“弘治中興”。明孝宗朱祐樘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一位不沉迷于女色的皇帝。他與張皇后過著民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冊立過一個妃嬪,也無宮女侍寢。他寬厚、善良,孝敬父皇,維持傳統(tǒng),處事以寬仁忠孝為主。所以即使面對當初迫害其生母的萬貴妃,也表現(xiàn)出來了極大的寬容。正因為此,他死后被定廟號為“明孝宗”。一向以嚴謹真實著稱的《二十四史·明史》對明孝宗以“恭儉仁至、勤政愛民”八個字來形容。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七,36歲的明孝宗朱祐樘去世,舉國悲傷!朱祐樘給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囑咐是“任用賢臣”,死后葬于泰陵。</p> <p class="ql-block">康陵</p> <p class="ql-block">康陵是今年五一才第一次對外開放 也是我今天來十三陵的主要目的 門票100元 必須要提前一天在網(wǎng)上預約才可進入?yún)⒂^</p> <p class="ql-block">明樓</p> <p class="ql-block">明樓下的門洞</p> <p class="ql-block">啞巴院</p> <p class="ql-block">上面帶有文字記載 這才是真正的明代墻磚</p> <p class="ql-block">這些墻磚經(jīng)過考證 不僅不是同一地點制造的 還是產(chǎn)自不同朝代的 但具有同一特點的是 制造地點都在京杭大運河的沿岸 這是為了方便運輸</p> <p class="ql-block">讓講解的小姐姐幫忙拍了一張 整個景區(qū)就我一個游客 太爽了</p> <p class="ql-block">歷史遺物</p> <p class="ql-block">它們都有大概500多年的歷史了</p> <p class="ql-block">這都是在修繕時 拆下來的明代真品</p> <p class="ql-block">夏氏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是明孝宗朱祐樘的獨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即位,年號正德(1506-1521年),在位時間16年。明武宗是歷史上很有爭議的一位皇帝。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他寵信宦官劉瑾等奸佞專權,專事游樂,喜好聲色,建豹房以享樂;狂放不羈,喜愛弄兵;多次到宣府(今河北宣化)塞北、江南等地巡游,導致民間怨聲載道。在位期間,民變紛起,宗室相繼反叛。但也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為人卻又平易近人,極具個性色彩。他聰明勇敢,如蒙古小王子部叩關來襲時,明武宗率兵抗擊蒙古軍,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史稱“應州大捷”。這也體現(xiàn)了其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成為明武宗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時刻。正德十四年(1519年)八月,明武宗借口平定叛亂,親率大軍南下。一年后他駕船捕魚翻落水。救起后還是受驚感染風寒,回京不久,就死于豹房,葬于康陵。</p> <p class="ql-block">永陵</p> <p class="ql-block">永陵 現(xiàn)在也是不開放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永陵</p> <p class="ql-block">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年),興獻王朱祐熜長子。明武宗病死后,由于沒有留下子嗣,便由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朱厚熜初承大統(tǒng)時,對國事尚有所作為,除了減貢、賑災等措施外,還扭轉了正統(tǒng)以來形成的內(nèi)監(jiān)擅權、敗壞朝政的局面。后世譽之謂“中興時期”。但這種善政并沒有保持多久,一年以后,朱厚炮希望尊自己的生父為皇考,甚至想追封興獻王為皇帝。朱厚熜與楊廷和等朝臣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了一場史稱“大禮儀”的激烈爭論,延續(xù)近20年。這也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此后他日漸腐朽,不僅濫用民力大事營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他風流成性,經(jīng)常廣選美女。這些少女一部分供他享樂,另外大部分供他煉丹使用。宮女們不堪忍受朱厚熜的殘暴,發(fā)動“壬寅宮變”卻失敗了。僥幸生還的朱厚熜被嚇得失魂落魄,躲在西苑,20年不敢回大內(nèi)。使首輔嚴嵩橫行亂政,吞沒軍餉。導致邊事廢弛,倭寇平頻繁侵擾東南亞沿海地區(qū)。而在長城以北,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不斷寇邊,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甚至兵臨城下,大肆掠奪。另外農(nóng)民起義頻繁,社會危機日益加深。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死于乾清宮,時年60歲。葬于永陵。</p> <p class="ql-block">昭陵</p> <p class="ql-block">昭陵現(xiàn)在是對外開放的 門票30元 到景區(qū)門口掃碼購票就可以入內(nèi)參觀</p> <p class="ql-block">石五供及后面的明樓</p> <p class="ql-block">啞巴院里的影壁 地宮的入口就在這下面</p> <p class="ql-block">明穆宗朱載垕(1537-1572年),是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登基后,改年號隆慶。明世宗晚年,國家千瘡百孔,另有外患包括南倭北虜”。朱載垕即位后,重用大臣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并且釋放了海瑞。他政治上,革除嘉靖時期部分弊政,平反冤假錯案,整頓吏治;經(jīng)濟上抑制土地兼并,恢復社會經(jīng)濟;軍事上整頓邊防,加強邊疆管理,使當時的社會矛盾有所緩解,故史稱“令主”。朱載垕登基6個月后便不愿過問政務了。沉湎酒色,導致早逝。他雖不關心政務,但對大臣們的建議與做法也不反對,如歷史上著名的“隆慶議和”,就是他采納了內(nèi)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的建議而促成的。隆慶和議”的達成,使北方漢、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加強了漢蒙兩族人民的團結。自此以后近百年中,雙方在未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大明隆慶六年(1572年)四月二十六日朱載垕死于乾清宮,終年36歲。葬于昭陵。</p> <p class="ql-block">定陵</p> <p class="ql-block">定陵是十三陵唯一一座被主動開發(fā)了地宮的陵墓 當時科學不嚴謹 沒有先進的保護措施 所以很多出土文物接觸到空氣和陽光后都損毀了 今人痛心</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定陵也是開放狀態(tài) 因為以前去地宮參觀過 這次又時間緊張 所以就沒進去</p> <p class="ql-block">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年),明穆宗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十日即位年10歲,次年改元萬歷。明神宗在位48年,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明神宗統(tǒng)治前期,是他承業(yè)治國的輝煌時期。政事主要依靠內(nèi)閣大學士張居正。張居正當政期間,嚴懲官吏,清丈土地,推行“一條鞭法”,整飭邊備,治理黃河,使明朝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都有所振興。另外,他還支持援朝戰(zhàn)爭,平定寧夏之亂,平定播州楊應龍之亂。可是自從明神宗萬歷二十年(1592年)始,明神宗幾乎全面停止了視朝,不理朝政了。這期間,他身居大內(nèi),貪圖酒色,不見群臣,不批奏章,處理政務的內(nèi)閣機構幾乎處于癱瘓狀態(tài)。此時的明朝政治腐敗,財源枯竭,危機四伏,民不聊生。《明史》指出:“明之亡,實亡于神宗。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享年五十八歲,廟號神宗,謚號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p> <p class="ql-block">慶陵</p> <p class="ql-block">朱常洛是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p> <p class="ql-block">古橋</p> <p class="ql-block">慶陵 目前不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明光中宗朱常洛(1582-1620年)明神宗朱翊鈞長子,年號泰昌,在位時間極短,不滿一月。朱常洛是明代傳奇色彩最濃的一位帝王,明朝三大疑案都與他有關,朱翊鈞一直有意立鄭貴妃所生的三皇子朱常洵為太子,鄭貴妃一直恃寵,在暗中策劃謀取太子之位,甚至不擇手段的加害朱常洛。在擔驚受怕苦熬39年之后,朱常洛終于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他在繼位的前幾十天,朱常洛進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賞賜在遼東及北方的前線防軍,鞏固邊疆。同時,朱常洛撤回萬歷末年引起官怨民憤的礦監(jiān)和稅監(jiān),并赦免在萬歷一朝引起上疏言事而遭到處罰的大臣。朱常洛自幼缺乏關愛,身體虛弱。他在繼位沒幾天,就囑咐手下籌備棺木,準備后事。后來果真因縱欲過多而病倒,在服用了官員的進獻的紅藥丸后,便一命嗚呼。史稱“紅丸案”,年僅三十八歲,廟號為光宗,謚號為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慶陵。</p> <p class="ql-block">德陵 石橋還保存的很完好</p> <p class="ql-block">德陵</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是不開放狀態(tài) 只能看看外觀</p> <p class="ql-block">后面圓形的建筑就是寶頂</p> <p class="ql-block">德陵門口的古樹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明光宗長子。年號天啟,故又稱天啟帝。朱由校經(jīng)過“移宮案”的風波,為群臣擁立繼位。明熹宗朱由校極具個性色彩,他心靈手巧,對制造木器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他手造的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并且做了拆,拆了做,不厭其煩。其公務一概交給了宦官魏忠賢,魏忠賢借機排斥異己,專權誤國,而明熹宗卻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專心致志地造他的木器活兒。天啟年間,明朝內(nèi)有女真叛亂政權步步進逼,遼東戰(zhàn)局及其沿海防御陷于重重危機;外有荷蘭人奪去了寶島臺灣。其后就在明熹宗死后僅十多年,明朝就滅亡了。朱由校在位7年,因嬉樂過度成病(一說曾落水,留下病根),于天啟七年(1627年)服用仙藥”而死,終年23歲。葬于德陵,是明朝營建的最后一座皇陵。</p> <p class="ql-block">思陵</p> <p class="ql-block">目前也是不開放的狀態(tài)</p> <p class="ql-block">思陵埋葬的 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 在景山上吊自殺的那位-崇禎皇帝</p> <p class="ql-block">明思宗朱由檢(1610-1644年),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之弟。于天啟二年(1622年)被冊封為信王。由于明熹宗朱由校沒有子嗣,所以朱由檢于天啟七年(1627年)受遺命于同月丁巳日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崇禎朱由檢繼位時的明王朝,外有后金連連追擊,內(nèi)有農(nóng)民起義軍的烽火愈燃愈烈。朱由檢急于求成,但是性格剛愎自用,急躁多疑,所以在朝政中屢鑄大錯。尤其在與后金戰(zhàn)爭的緊要關頭,冤殺袁崇煥,使遼東防衛(wèi)幾近崩潰。大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義軍殺入北京城。朱由檢無奈登上煤山,自縊而亡,終年34歲。至此,存在了276年的明王朝結束了統(tǒng)治。李自成命令埋葬朱由檢于其明十三陵貴妃田氏的墓中。謚號欽天守道敏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追上謚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廟號思宗,后改為毅宗。 隆武帝改廟號為威宗。后稱為思陵。</p> <p class="ql-block">一天全部匆匆看完 內(nèi)心無比的充實感 一邊回味著明代的歷史文化 一邊疲憊的騎行回家 全程110公里 非常值得的一天 希望國家加大一些投入 把十三陵全部修繕呈現(xiàn)的世人面前 再現(xiàn)大明風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乐县|
周宁县|
十堰市|
张家川|
天津市|
汕头市|
卓资县|
义乌市|
益阳市|
屏东市|
邵武市|
固安县|
泌阳县|
定西市|
澄迈县|
嘉峪关市|
阿城市|
宝兴县|
秦皇岛市|
南乐县|
防城港市|
九江县|
禹州市|
尼玛县|
枝江市|
黔江区|
高邑县|
滦平县|
江山市|
龙江县|
宁阳县|
友谊县|
南宫市|
永年县|
通辽市|
尚志市|
根河市|
观塘区|
吴堡县|
万州区|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