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埃及旅游,有一種時光穿越的感覺——以<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金字塔</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阿布辛貝神廟</b>等為代表性的,3000多年前古埃及文物、遺址林立尼羅河兩岸,以及尼羅河沿岸風光和民族風情,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國的旅游觀光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客們除了解悠久厚重的古埃及歷史和文化以外,游覽近代和現代工業革命在埃及的產物,便是應去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阿斯旺水壩(Aswan Dam / EGYPT)</b> 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埃及首都開羅出發向南飛行800千米,到達埃及南部城市阿斯旺時,從空中就能看見巍巍阿斯旺水壩(Aswan Dam / EGYPT)一一這里是湛藍與橙黃的交融之地。</p>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從空中遠眺阿斯旺水壩(Aswan Dam/EGYPT)(攝影:樊岳林)</i></font></h5><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b>阿斯旺水壩(Aswan Dam / EGYPT)</b></font>位于埃及首都開羅以南800千米的尼羅(Nile)河畔<font color="#167efb"><i>(23°58′14″N; 32°52′40″E)</i></font>,是一座大型的,具有綜合性利用功能的水利樞紐工程,具有灌溉、發電、防洪、航運、旅游、水產養殖等多種效益。</div><div><br>阿斯旺水壩分為<font color="#ff8a00"><b>阿斯旺低壩</b></font>(又稱:阿斯旺舊壩、小阿斯旺壩),和<font color="#ff8a00"><b>阿斯旺高壩</b></font>(又稱:阿斯旺大壩)橫亙在尼羅河上。由于早先建成的阿斯旺低壩不足以控制洪水,則興建新的高壩用于保護沿河居住的人口、城市及農田。<br></div>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水壩(Aswan Dam / EGYPT)地理位置圖(據Google 地球資料編繪)。</i></font><div><br></div></h5><h3>尼羅河<font color="#167efb"><i>(Nile River)</i></font>全長6,670千米,為世界第一長河(按河流長度排序),河流流域面積為334萬平方千米。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尼羅河既是饋贈予埃及的生命之源,也給兩岸帶來數不清的洪澇災害。阿斯旺高壩的建成,在防洪、灌溉、航運和發電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h3> <h5></h5><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水壩地理位置圖(據Google 地球資料編繪)。</i></font></h5><div><br></div><h3>1898年,在英國人的援助下,埃及在尼羅河上興建阿斯旺低壩?!暗蛪巍遍L1,900米、高54米,于1902年完工,屬于中型重力壩。</h3><h3><br>由于原設計的不足,低壩已于1907~1912年和1929~1933年兩次加高。但在1946年時洪水卻幾乎漫壩,使得人們決定在低壩上游7千米處建造新壩,而非再次加高。<i></i></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水壩地理位置圖(據Google 地球資料編繪)。</i></font><div><br></div></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i style=""><font color="#ff8a00">納賽爾湖</font><font color="#167efb">(Lake Nasser)和</font><font color="#ff8a00">阿斯旺水壩(低壩/高壩)</font><font color="#167efb">地理位置圖(據Google 地球資料編繪)。</font></i><i></i></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水壩(低壩/高壩)地理位置圖(據Google 地球資料編繪)。</i></font></h5> <h5><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阿斯旺低壩樞紐布置圖(據Google 地球資料編繪)。</i></h5><h5><br></h5><p class="ql-block">建筑低壩時所形成的<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阿斯旺1號水電站</b>安裝有7臺主機組和兩臺輔助機組,總<b style="color:rgb(237, 35, 8);">裝機容量35萬千瓦</b>。35萬千瓦的水電裝機在1902年的埃及已經是一項了不得的工業成就,這也是埃及的國家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值得一提的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12年,由云南省民間資本集資建成的</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水電站,裝機容量只有480千瓦</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此除與阿斯旺水電站的建設相比整整完了10年時間外,電站的裝機規模也遠遠不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直到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時,全國水電總裝機容量僅為36萬千瓦。舊中國的閉關鎖國和戰亂,使中國的水電發展與埃及相比整整落后了47年。</b></p>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1898年,在英國人的援助下,埃及在尼羅河上興建阿斯旺低壩時的情景。</i></font><div><br></div></h5><h3>在埃及總統納賽爾革命后,于1952年開始了阿斯旺水壩新壩的設計。起初,美國答應就此貸款2.7億美元。但由于埃及在1956年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取消了這項資助。埃及政府因此計劃用蘇伊士運河的收入來繼續這項工程。</h3><h3><br>阿斯旺水壩(新壩)壩址位于阿斯旺老壩上游7千米處的水庫回水區末端,由主壩、溢洪道和發電站三部分組成。</h3><div><br><h3>1960年,在前蘇聯的援助下,阿斯旺大壩動工興建。前蘇聯提供了大約三分之一工程造價的資助,以及工程師和重型機械,于1970年7月21日完工,歷時10年多,耗資約10億美元。</h3></div>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高壩樞紐布置圖(據Google 地球資料編繪)。</i></font><div><br></div></h5><h3>阿斯旺水壩為粘土心墻堆石壩,全長3,830米,最大壩高111米,底層寬度980米,頂層寬度40米,高111米,體積4,300萬立方米,屬于大型重力壩,其體積相當于開羅西郊胡夫大金字塔的17倍。</h3><h3><br></h3><h3>阿斯旺水壩的建設,其攔河而成的水庫,形成寬15千米、長500多千米的水面。其中:在埃及境內長約300千米,稱為<font color="#ff8a00"><b>納賽爾湖(Lake Nasser)</b></font>;在蘇丹境內長約200千米,稱為<font color="#ff8a00"><b>努比亞湖(Lake Nubia)</b></font>,總水域總面積5,248平方千米,蓄水量達1,689億立方米,為世界第七大人工湖(按水庫水域面積/庫容量排序均居世界第七位)。<br></h3><h3><br></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高壩樞紐布置圖(據Google 地球資料編繪)。</i></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水壩(高壩)發電廠壩段典型剖面圖。</i></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1960年,阿斯旺高壩建設期,尼羅河截流時的情景。</i></font><div><br></div></h5><h3>工程于1960年1月9日開工,1967年10月15日第一臺機組投入運行,1970年7月15日全部機組安裝完畢并投入運行,同年全部竣工。工程歷時10年,耗資9億美元。</h3><h3><br></h3><h3>電站裝有12臺混流式水輪機組,單機容量17.5萬kW,總裝機容量21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00億千瓦時。1998年,阿斯旺水電站發電量占埃及總發電量的15%,最高峰時發電量占埃及全國的一半,甚至可向鄰國輸出電力。</h3> <h5><br></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1960~1967年,阿斯旺高壩建設期的施工情景。</i></font></h5><div><br></div><div>尼羅河從南至北縱貫埃及全境,兩岸形成寬約3千米至16千米的狹長河谷。埃及氣候炎熱、干燥少雨,開羅以南的上埃及地區實際上是無雨區,由于沿途蒸發滲漏和灌溉等多種原因,尼羅河到埃及后多年平均徑流量為909億立方米;阿斯旺站最大年水量與最小年水量相差很大;年內分配亦很不均勻,8~10月水量最豐,占全年水量70%,2~4月為枯水期;洪枯水量差更大,最高洪峰流量為14,000 立方米每秒,枯水時約350 立方米每秒,相差40倍。<br></div>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1967年,阿斯旺高壩建設期的施工情景(攝影/Photography:Костенецкий Александ)。</i></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1967年,阿斯旺高壩建設期的施工情景(攝影/Photography:Костенецкий Александ)。</i></font><div><br></div></h5><h3>相應于水位183m,<b><font color="#ff8a00">納賽爾水庫</font></b>總庫容為1,689億立方米,其中死庫容約310億立方米;水電站運行的最低設計水位為147米,相應于水位147~175米,水庫的調節庫容為900億立方米;相應于水位175~183米,水庫最大防洪庫容為479億立方米。</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阿斯旺水電站大壩。</i></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1967年,阿斯旺水電站水輪發電機組轉輪吊裝。(攝影/Photography:Костенецкий Александ)。</i></font><div><br></div></h5><h3><font color="#ed2308"><b>納賽爾水庫</b></font>防洪標準采用千年一遇洪水設計,洪峰流量15,100 立方米每秒,相應洪量為1,340億立方米;萬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17,000 立方米每秒,相應洪量為1,520億立方米。納賽爾水庫的建成,增加灌溉面積324,000公頃,并把大面積洪泛區改造成灌溉區。</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1967年10月15日,阿斯旺水電站第一臺機組投入運行時的情景。</i></font><br><br></h5><h3>埃及有9,455萬(2013年)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聚居在僅占國土面積百分之四的尼羅河谷和三角洲。全國的主要農業區也集中在這里。因此,在如此稠密的人口聚居地區和糧棉主產區,一旦發生洪災,其危害之大是可想而知的。</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水電站外景。</i></font><br><br></h5><h3>阿斯旺高壩建成后,納賽爾水庫調蓄尼羅河的全年徑流,實現河水多年調節,使1964年的洪水、1972年的干旱、1975年的特大洪峰,和1982年以來的持續低水位都化險為夷。在幾乎全非洲都在鬧饑荒的時候,埃及的糧食基本自給自足。</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水電站外景(攝影/Photography:Dieter M?ller)。</i></font><br><br></h5><h3>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線。根據國際協議,埃及每年可從尼羅河獲取555億立方米的水源,其中有80%被用于農業灌溉,為埃及合理利用水源提供了保障。</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水電站下游段外景(攝影/Photography: Dieter M?ller)。</i></font><div><br></div></h5><h3>如眾多的水利工程一樣,從建設之初至今,埃及國內對阿斯旺大壩的爭論從沒停止過,最大的爭論點就是阿斯旺大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由于大壩設計的時候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和評價不足,大壩建成后在對埃及的經濟起了巨大推動作用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高壩景像(攝影/Photography:Marcin Przczewski,攝于2007年7月)。</i></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水電站發電廠外景。</i></font><div><br></div></h5><h3>歷史上,尼羅河水每年泛濫所攜帶而下的泥沙無形中為沿岸土地提供了豐富的天然肥料,而阿斯旺大壩在攔截河水的同時,也截住了河水攜帶而來的淤泥,下游的耕地失去了這些天然肥料而變得貧瘠,加之沿尼羅河兩岸的土壤因缺少河水的沖刷,鹽堿化日益嚴重,可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因而抵銷了因修建大壩而增加的農田。</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水電站發電廠房下游側外景(攝影/Photography:Yasser El-Rasoul)。</i></font><div><br></div></h5><h3>與此同時,由于沒有了上游流入淤泥的堆積,自大壩建成后,尼羅河三角洲正在以每年約5毫米的速度下沉。專家估計,如果以這個速度下沉,再過幾十年,埃及將損失百分之十五的耕地,1,000萬人口將不得不背井離鄉。此外,由于納賽爾湖庫區沉淀了大量富含微生物的淤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庫及水庫下游的尼羅河水水質惡化,以河水為生活用水的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h3><h3><br>修建阿斯旺大壩的初衷,基于傳統的防洪促農的水利理念,這是農業社會的主流思想。但當初決策者們也許并沒有想到大壩在帶給埃及人民福祉的同時,還存在令后人不得不正視的弊端。以歷史和辯證的眼光來看,阿斯旺大壩的建立為埃及的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隨著時代的前進,在農業社會顯得極為重要的灌溉工程,到了工業和服務業產值比重大大增加的時代,它的負面作用也日益彰顯。</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大壩前的納賽爾水庫(攝影/Photography:jacarrata)。</i></font><div><br></div></h5><h3>近些年來,埃及政府也積極地采取措施,盡可能地把阿斯旺大壩的負面影響減小到最低。為此,埃及專門設立了“阿斯旺大壩副作用研究所”。此外,埃及還成立了一個由水資源部、環境事務部以及內政部組成的部長委員會,對尼羅河的水質監管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保護尼羅河的主河道環境。</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大壩下游側的尼羅河(攝影/Photography:Ryba.)。</i></font><div><br></div></h5><h3>與此同時,有關專家一致認為,傳統意義上的水利治理已不再適應埃及經濟和社會發展,只有通過興建新的適合人類居住的田園、改變人口分布過于集中的現狀,才能正緩解阿斯旺大壩帶來的生態環境壓力。在水資源的利用開發方面要放棄“固守尼羅河河谷和三角洲”的舊思路,把目光投向尼羅河兩邊的東西地區,“向沙漠進軍”。埃及政府也通過修建兩個大型引水和調水工程:“和平渠工程”和“新河谷工程”,將尼羅河水引到西奈半島少有人煙的沙漠地帶,在那里開辟新的家園。</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大壩上游側的納賽爾水庫全景(上圖)/阿斯旺大壩下游側的尼羅河全景圖(下圖)。</i></font><div><br></div></h5><h3>阿斯旺水力發電廠發出的電能由兩條500千伏輸電線路送往埃及首都開羅。1967年開始發電,1998年發電量占埃及總發電量的15%,最高峰時發電量占埃及全國的一半,甚至可向鄰國輸出電力。</h3><h3><br>2020年,裝機容量210萬千瓦的阿斯旺水力發電廠占全國水電總裝機容量287.6萬千瓦的73.02%;年發電量80億千瓦時,占全國水電發電量120.9億千瓦的66.17%,發電量幾乎占埃及全國總發電量的1/5。</h3><h3><br>巨大而廉價的電能使埃及全國的4000個村莊相繼實現了電氣化,不僅改善了人民的物質生活,而且解決了埃及能源的極大困難。阿斯旺至開羅的500千伏輸電線路,將埃及全國的電網連成一體,水電、火電相濟,開創了埃及電力工業的新局面。</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水電站的500千伏輸電線路。</i></font><br><br></h5><h3>尼羅河美麗的自然景觀,舒適的熱帶氣候,豐富的文物古跡和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壩,使阿斯旺的旅游業特別發達。遠處是蓮花狀的<font color="#ff8a00"><b>阿斯旺大壩建成紀念碑</b></font>,伴著平靜的湖水,我們已無法感受到當年水利工程施工時的浩大場面了。</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大壩建成紀念碑。(攝影/Photography:kluke,攝于2006年)。</i></font><div><br></div></h5><h3> 阿斯旺大壩建成紀念碑上記載著俄羅斯(前蘇聯)/埃及的文字和國徽。</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大壩建成紀念碑(拍攝于2020年1月10日 攝影/Photography:樊岳林)。</i></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大壩建成紀念碑(拍攝于2020年1月10日 攝影/Photography:樊岳林)。</i></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阿斯旺大壩建成紀念碑(拍攝于2020年1月10日 攝影/Photography:樊岳林)。</i></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夕陽輝映下的阿斯旺大壩建成紀念碑(攝影/Photography:Pascual Asensio Sánc)</i></font><div><br></div></h5><h3>1964年,阿斯旺大壩一期工程結束后便開始蓄水,計劃1976年水庫達到設計水位。</h3><h3><br>為搶救水庫庫區內的古埃及文物及遺址,196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示下,展開了大規模的<font color="#ff8a00"><b>考古搶救</b></font>工作,24項古跡被遷移或贈送他國。</h3><h3><br>在阿斯旺大壩修建過程中實施的<font color="#ff8a00"><b>考古搶救</b></font>工作,其中最為偉大的工程莫過于對<font color="#ff8a00"><b>阿布辛貝神廟的搶救性搬遷</b></font>——即在納賽爾水庫蓄水前,將會被淹沒在水庫正常蓄水位以下的阿布辛貝神廟移至水庫正常蓄水位以上。這是一項偉大的拯救性工程。</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納賽爾水庫尚未蓄水前的阿布辛波神廟。</i></font><div><br></div></h5><h3><font color="#ff8a00"><b>阿布辛貝神廟(阿拉伯語:??? ?????或??? ?????)</b></font>位于埃及阿斯旺以南290千米處,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h3><div><br><h3>阿布辛貝神廟由勘察者伯克哈特于1813 年發現,后來由貝爾佐尼挖掘。據說“<font color="#ff8a00"><b>阿布辛貝</b></font>”名字來源于最早帶西方人到現場的向導(一個小男孩)的名字。</h3><br><h3>阿布辛貝神廟坐落于納賽爾湖(Lake Nasser)西岸,修建于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在位時期。最大的一座神廟伸入山崖巖體60米。<font color="#ff8a00"><b>阿布辛貝主廟外有4尊高20米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石質坐像</b></font>,每尊高近20米(65英尺),重1200余噸,坐像旁還精心策劃且有序散落著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無不栩栩如生。</h3></div><div><br></div><h3>雕像歷經3000多年的風風雨雨,仍完好無損,可見其石質之堅硬,以及古埃及人3000多年前所具有的建筑水平,都會令世代后人驚嘆不已。</h3><div><br><h3>阿布辛貝和它下游至菲萊島的許多遺跡一起作為努比亞遺址,被<font color="#ff8a00"><b>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b></font>。</h3></div>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在納賽爾水庫尚未蓄水前,將阿布辛貝神廟遷移至水庫正常蓄水位以上示意圖。</i></font><div><br></div></h5><h3>埃及的阿布辛貝神廟被稱為<font color="#ff8a00"><b>偉大的世界奇跡</b></font>。令人驚嘆的不僅在于如此宏偉的建筑是在沒有任何機械幫助的條件下建造而成的,而且還在于它的湮沒、發現和搬遷的整個過程。</h3><div><br><h3>1813年以前,阿布辛貝神廟曾因被黃沙掩埋,一度無人知曉。1817年,神廟被發掘出來,此后便一直是旅游者向往的勝地。</h3><br><h3><font color="#ff8a00"><b>阿布辛貝神廟由兩部分組成,一座為主廟,另一座為奉獻給那芙塔莉王后的側殿。</b></font></h3></div>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考古搶救性搬遷阿布辛貝神廟工程的實施中。</i></font></h5><h5><br></h5><h3>196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示下,阿布辛貝神廟被整體遷移至高出水庫正常蓄水水位20余米的后山上。這是世界文物建筑保護方式的最為成功嘗試。</h3><h3><br>在搶救性的搬遷中,埃及政府除不惜花費巨資遷建了著名的阿布辛貝神廟外,還遷移了9萬埃及農民和蘇丹努比亞牧民。</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考古搶救性搬遷阿布辛波神廟工程的實施中。</i></font><div><br></div></h5><h3>在1965~1969年間的搶救性搬遷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助下,埃及動員了近3000名工匠、工人和重型機械操作員,將阿布辛貝神廟主體切割成1050塊,并向上向后搬移200m。然后小心翼翼地將它搬運到舊址上方60多米更高的地方。經過4年的施工,投資4000萬美元。在那里,這些石塊均按原樣原位重新拼裝,就像一幅巨大的七巧板,只是這次借助了機器的幫忙。</h3>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遠眺完成搬遷后的阿布辛貝神廟主廟外景(拍攝于2020年1月10日 攝影/Photography:樊岳林)。</i></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完成搬遷后的阿布辛貝神廟主廟外景(拍攝于2020年1月10日 攝影/Photography:樊岳林)。</i></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完成搬遷后的阿布辛貝神廟主廟內景(拍攝于2020年1月10日 攝影/Photography:樊岳林)。</i></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完成搬遷后的阿布辛貝神廟主廟內景(拍攝于2020年1月10日 攝影/Photography:樊岳林)。</i></font><div><br></div></h5><h3>3000多年前的神廟設計者和建筑師們,精確地運用天文學、星象學、地理學等知識,按照要求把神廟設計成為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1日,類似中國的“春分”)和奠基日(10月21日,類似中國的“秋分”),旭日的霞光金輝才能從神廟大門射入,穿過60米深的廟廊,披灑在神廟盡頭的拉美西斯二世石雕巨像的全身上下,而左右的其他巨型石雕都享受不到太陽神賜予的這種厚愛,人們把這一奇觀發生的時日稱作“<font color="#ff8a00"><b>太陽節</b></font>”。</h3><div><br><h3>圣壇里供著神并不神奇,神奇的是這是一個幽深的巖洞,濃重的色彩就在于3000多年前的神廟設計者精確地運用天文、星象、地理學、數學、物理學相關的知識,按照拉美西斯二世的要求,把神廟設計成為只有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2日和奠基日10月22日,旭日的金光才能從神廟大門射入,兩次穿過60米深的廟廊,依次披撒在神廟盡頭四座雕像的全身上下,長達20分鐘之久,讓神殿熠熠生輝,而最左邊的冥界之神卻永遠躲在黑暗里?!疤柟澠嬗^”是古埃及人智慧的象征。</h3><h3><br>每逢“太陽節”這一天,來自世界各國的旅游者都會聚集在阿布辛波神廟,目睹其神圣而奇妙的天文奇觀。</h3><br><h3>為了保留“<font color="#ff8a00"><b>太陽節</b></font>”的奇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募捐,派出當今國際第一流的科學技術人員,運用最先進的科技測算手段,將阿布辛貝神廟原樣向上移位60米,以確保神廟不會被水淹沒。令人遺憾的是:盡管煞費苦心,竭盡一切力量,太陽節的時辰還是被錯位而誤差了一天。</h3></div>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每年“春分”及“秋分”這兩天,陽光直射洞內最深處四神像的情景,形成的天象奇觀。</i></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完成搬遷后的阿布辛貝神廟的“奉獻給那芙塔莉王后的側殿”外景(拍攝于2020年1月10日 攝影/Photography:樊岳林)。</i></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完成搬遷后的阿布辛貝神廟全景(拍攝于2020年1月10日 攝影/Photography:樊岳林)。</i></font></h5><h5><br></h5><h5></h5><h3><font color="#ff8a00"><b>尼羅河——埃及的母親河。</b></font></h3><br><h3>在尼羅河上建成的阿斯旺大壩,使40萬公頃沙漠變成了良田,埃及的農業產值因此翻了一番。阿斯旺大壩橫截尼羅河水,形成“高峽出平湖”的景觀。</h3><br><h3>同眾多的水利工程一樣,也存在著對阿斯旺大壩的修建也有較多、較長時間的爭議。</h3><div><br></div>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水流平緩、碧波蕩漾的尼羅河(拍攝于2020年1月10日 攝影/Photography:樊岳林)</i></font><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月色下的尼羅河更顯幽雅和平靜(拍攝于2020年1月10日 攝影/Photography:樊岳林)。</i></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在霞光下泛舟</i></font>(<font color="#167efb"><i>拍攝于2020年1月10日 攝影/Photography:樊岳林)。</i></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i>月色下的尼羅河波光粼粼,景色迷人</i></font><i><font color="#167efb">(拍攝于2020年1月10日 攝影/Photography:樊岳林)</font></i><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h5> <h5><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167efb"><i>尼羅河兩岸的迷人景色。</i></font></h5> <h5><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埃及政府先后于1968年(左)和1973年(右)發行硬幣,紀念阿斯旺水壩(高壩)的建設(背景圖片攝影/Photography:picsonthemove)。</i></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斯旺大壩對生態和環境的正面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大壩建成前,隨著每年干濕季節的交替,沿河兩岸的植被呈周期性的枯榮;水庫建成后,水庫周圍5300~7800千米的沙漠沿湖帶出現了常年繁盛的植被區,這不僅吸引了許多野生動物,而且有利于穩固湖岸、保持水土,對這個沙漠環繞的水庫起了一定的保護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斯旺大壩的修建最大的功效是防洪。大壩的修建對洪水的調蓄,有效地減少了洪水對尼羅河兩岸城市、農田的侵襲,有效地促進了城市和農業的發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時,阿斯旺大壩的修建改善了尼羅河的水上運輸條件,也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對阿斯旺大壩建設其利弊的評價仍在持續的進行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編 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世界著名水電工程】為筆者于2005~2019年期間創辦(主編)的“四川水力發電.cn”網中所開辟的欄目。因“四川水力發電.cn”網已不復存在,此將欄目資料重新編繪整理,分享給大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繼三峽水電站后,將陸續推薦巴西/巴拉圭·伊泰普水電站、埃及·阿斯旺水電站、美國·胡佛水電站等世界著名水電工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根據網絡圖片、文字資料,和Google·地球圖片資料編繪。資料收集、編輯,和圖片編繪同屬再創作。未經編者許可,請勿轉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和县|
康定县|
临沭县|
乌什县|
平昌县|
香河县|
北碚区|
庆阳市|
乐平市|
恩平市|
天等县|
长武县|
五家渠市|
芮城县|
阜新市|
鹰潭市|
潍坊市|
荣成市|
南昌市|
潞城市|
收藏|
南投县|
台北市|
屯昌县|
嘉兴市|
铁力市|
涞水县|
彭州市|
鹤壁市|
徐州市|
航空|
衡阳县|
龙海市|
平遥县|
蒲城县|
凤阳县|
麻阳|
砚山县|
上犹县|
呼伦贝尔市|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