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俄羅斯有三個節日和我們一樣:新年(元旦);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p><p class="ql-block"> 另外,還有幾個關于二戰的節日:2月23日衛國戰士日,又稱男人節;5月9日勝利日;6月22日衛國戰士紀念日。</p><p class="ql-block"> 最為隆重的“勝利日”,是蘇聯為紀念戰勝德國法西斯而設立的紀念性節日。這一天,德國投降書生效,蘇聯衛國戰爭勝利。俄羅斯獨立之后保留了這個節日,也稱為“勝利節”,全國放假一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7年5月9日“勝利日”上午,我趕到了伊爾庫茨克市中心廣場,男人、女人、孩子,軍人、學生及老人們,胸前戴著8字形黃黑相間的喬治絲帶,面帶笑容地相互祝愿,握手問好,熱情洋溢,喜形于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兩天后我又趕到了莫斯科,“勝利日”的氣氛仍在延續。</p><p class="ql-block"> 這位舉著斯大林肖像的老奶奶,腋下夾著掛著幾枚勛章的牌子,或許當年曾冒著槍林彈雨,出生入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位先生舉著父輩的照片,神情凝重,上面記載著父輩犧牲的時間是1941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兩位大嫂排在長長的隊伍后面,等候著參觀克里姆林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們胸前佩戴的喬治絲帶,實際上源自沙皇俄國軍功章圣喬治勛章的裝飾帶。從葉卡捷琳娜二世起,喬治絲帶成為了沙皇俄國的軍功最高等級獎勵,還有喬治旗,喬治喇叭,喬治刀以及各種勛章,這些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喬治絲帶作為裝飾帶!</p><p class="ql-block"> 1917年十月革命后,喬治勛章被取消,而這種雙色絲帶更名為近衛軍絲帶,后來用以表彰衛國戰爭時期的功績。1994年俄羅斯總統令中提到,國家獎勵體系中要保留軍事獎勵喬治勛章,喬治絲帶也得以延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5年起,俄羅斯大學生社團為了吸引更多民眾關注衛國戰爭,發起了喬治絲帶的發放活動,從此俄羅斯“勝利日”前夕及期間,俄羅斯各大城市的公共場所都能領得到,形成了特有的傳統。</p><p class="ql-block"> 喬治絲帶的特殊意義,使免費發放活動從一開始就成為了俄羅斯愛國主義教育的典范,人們佩戴喬治絲帶除了追憶為勝利付出生命的人們,還成為了國家精神團結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俄羅斯是二戰紀念場所和活動最多的國家,很多城市都有勝利廣場、勝利公園,佇立著石碑,擺放著槍炮。</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來到了新西伯利亞鄂畢河左岸的二戰勝利公園。</p><p class="ql-block"> “西伯利亞”的名稱來自“西伯利亞汗國”,幾種說法:古突厥語中是“寧靜的土地”;鮮卑族說是“鮮卑利亞”;蒙古語稱“西波爾”,意為“泥土、泥濘的地方”;俄羅斯人來時,將此音譯為“西伯利亞”。總之,名稱源自中國。</p><p class="ql-block"> 公園敞開式的大門氣勢恢宏,一列9塊巨碑上鐫刻著二戰的時間跨度和這場戰爭中犧牲的新西伯利亞籍的官兵名稱。迎面,一隊身披二戰蘇軍披風的孩子,迎風肅立。</p><p class="ql-block"> “戰斗民族”就是這樣,從每年5月9日的莫斯科紅場閱兵,到全民的紀念活動,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強化危機意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碑身后面便是無名烈士墓,長明火提醒人們“勿忘國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俄羅斯的戰斗意識,一直都是“從娃娃抓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雖然西伯利亞并未遭受二戰戰火,但卻在戰后成了日軍的夢魘之地。</p><p class="ql-block"> 美國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以及之前的東京大轟炸,都造成了數以十萬計的貧民傷亡,日本至今對此耿耿于懷。但是有一件事,它的傷害人數不亞于原子彈和大轟炸,甚至讓日本感到萬分丟臉卻很少提及,那就是戰后被押送到西伯利亞的60萬日本戰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許多城市都有“勝利公園”,陳列著一些二戰蘇軍重型裝備。</p><p class="ql-block"> 二戰末期,蘇聯以150萬精銳部隊進攻盤踞在中國東北的70萬日本關東軍。短短一周,蘇軍便將日軍瓦解,俘虜了60萬戰俘。蘇聯及沙俄與日本在近代史上曾多次發生過戰爭,除了二戰中在中蒙邊境的諾門罕戰役大勝外,1904年發生在中國旅順地區的日俄戰爭,最終沙俄戰敗,被迫將庫頁群島的南部割讓給日本。</p><p class="ql-block"> 由于蘇聯與日本一直存在著宿怨,戰后蘇聯統帥部決定將日軍戰俘送到西伯利亞,修建公路和鐵路,開采礦產資源。從1945年9月末開始,蘇軍通過火車和步行押送,將60萬日軍戰俘全部押運至西伯利亞上千個戰俘集中營。從此,這些人開始了地獄之旅。</p><p class="ql-block"> 西伯利亞以寒冷著稱,氣溫經常達到零下三四十度。戰俘們常常穿著一件棉襖從事采礦、修路、建房、建廠、伐木等體力工作,即使暴風雪來臨,也不能休息。同時住的是臨時搭建的簡易房或者窩棚,結果第一年冬天就有5萬戰俘因此死亡。</p><p class="ql-block"> 據后來回到日本的戰俘回憶:曾有一次,西伯利亞那邊的蘇軍要接收200名俘虜,但是送過來的卻是500名,這樣一來,糧食就不夠吃了,于是,蘇軍就直接將多出的300人槍斃了。剩下的200名戰俘目睹這一幕,深感絕望,為了活命,只能老老實實地服苦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位娃娃站在“勝利公園”記述蘇軍二戰歷史的牌子前。</p><p class="ql-block"> 日本多次提出歸還戰俘的要求,直到兩年后的1947年,蘇聯才將活下來日本戰俘的歸還。但在歸還戰俘的人員數字方面,雙方有著巨大差異:蘇聯方面稱是51萬,日本方面稱是37萬。</p><p class="ql-block"> 令我感到詫異的是,屢屢提及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和東京大轟炸的日本,卻對西伯利亞戰俘的遭遇很少談到。記得蘇軍元帥朱可夫曾對美軍統帥艾森豪威爾說過一句話:“像日本這樣的民族,你如何能保證他們以后不再發動戰爭?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從肉體上感受到疼痛”。</p><p class="ql-block"> 70多年過去了,不管是過去的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都時時刻刻不忘衛國戰爭。我從圖中這個娃娃以及前面那些穿著軍服的孩子身上,深深感受到了這個“戰斗民族”的精神儲備是多么的豐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文背景音樂為俄羅斯歌曲《Берёзы (白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文完——節選自李小寧七卷系列散文集之第一卷《海洋沒那么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寧七卷系列散文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洋沒那么寬》-散文集一卷</p><p class="ql-block">《建筑沒那么美》-散文集二卷</p><p class="ql-block">《歲月沒那么久》-散文集三卷</p><p class="ql-block">《樓市沒那么善》-散文集四卷</p><p class="ql-block">《傳媒沒那么真》-散文集五卷</p><p class="ql-block">《山水沒那么奇》-散文集六卷</p><p class="ql-block">《舞臺沒那么炫》-散文集七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小寧近三年創作的七卷系列攝影散文集(計1500幅攝影作品、50萬字散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域外眾生相(1)朝鮮、越南、老撾》</p><p class="ql-block">《域外眾生相(2)緬甸、泰國、柬埔寨》</p><p class="ql-block">《域外眾生相(3)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p><p class="ql-block">《域外眾生相(4)以色列、土耳其》</p><p class="ql-block">《域外眾生相(5)南非、摩洛哥、埃及》</p><p class="ql-block">《域外眾生相(6)俄羅斯、英國、愛爾蘭》</p><p class="ql-block">《域外眾生相(7)匈、捷、奧、巴爾干四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李小寧,建筑專家、作家、攝影家、文藝評論家、旅行家。設計建筑近百棟,計50余萬平方米。出訪近百國,達數百座城市和地區。已在國家級出版社出版圖書31卷,全部被國家圖書館館藏,累計發表著述1000萬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册亨县|
肥东县|
廊坊市|
二连浩特市|
连山|
安新县|
健康|
鹤峰县|
吉林市|
来宾市|
偏关县|
普宁市|
板桥市|
东莞市|
静宁县|
通河县|
大英县|
平谷区|
宿迁市|
山东省|
拜城县|
辉南县|
利辛县|
新安县|
噶尔县|
巴林左旗|
中江县|
顺平县|
河间市|
莱阳市|
茌平县|
洛宁县|
成武县|
六安市|
青田县|
西乌珠穆沁旗|
广宁县|
息烽县|
丹棱县|
大厂|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