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一個古鎮,它不張揚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出名,卻</span>透著掩飾不住的貴氣,其內涵已超過許多名古鎮。它就是已有1650年歷史的四川省崇州市元通古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通古鎮歷史上為文井江上一個重要的碼頭,曾經繁華一時,用“古老”來概括元通古鎮再合適不過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建筑保存完好,歷史文化淵源深厚,原生生活充滿韻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鎮核心區建筑主要以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居為主,呈南北走向的帶狀分布,建筑總面積達10萬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鎮內現存古跡頗多:永利橋、羅家大院、黃氏公館、天主堂、惜字宮、王國英故居、鐵桿橋、古當鋪、廣東會館、江西會館遺址,匯江橋等景觀。(遺憾的是疫情時期會館、大院、教堂等室內場所停止對外開放)</p> 半邊街 <p class="ql-block">元通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麒街、雙鳳街、長壽街、半邊街等老街上,一些古建筑保存較好,雕磚,雕花尚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不趕集的日子里,街上很安靜,走在石板路上能清晰的聽到自己的腳步聲。</p> <p class="ql-block">在元通的街巷漫步,心是沉靜的,人是淡然的。如水的生活就在老舊屋檐間緩緩流淌,原始的風貌令人心馳神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半邊街盡頭的老石拱橋邊的吊腳樓小憩,看江水從身邊流過,想象著1600年前元通的繁華,讓人感嘆“逝者如斯夫”。</p> 永利橋 <p class="ql-block">永利橋位于元通鎮上場口,橫跨泊江,為崇州境內僅存石拱橋。初建時期己不可考,1938年被洪水沖垮后重建。橋身三孔,跨長35米。橋身左右堅石欄板,欄板中36根方柱,柱頂有花果、走獸圓雕,造型各異。橋墩魚嘴為鰲頭型,粗獷而巍然。現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橋身北接元通鎮新街,南接長壽街,遠觀如彩虹高懸,透著貴、古之氣。<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長壽街上,高高聳立的長壽塔清晰可見。</span></p> <p class="ql-block">橋墩坡中平鋪石板作車行道,兩旁則是梯步石級供行人上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使元通人慶幸的是:若干珍貴的古跡被毀,唯永利大橋完整的保留下來。</p> 匯江橋 <p class="ql-block">三江匯流之"清明上河圖" 元通依水而筑,場鎮就在匯江邊,鎮上建筑沿河而修,上千戶人家臨河而居,商賈川流不息。古鎮三面環水,一面環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匯江的源頭來自雞冠山的文井江、發源于青城后山的味江、分流于都江堰的泊江 ,三江交匯于元通后稱之為匯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匯江橋位于文井江元通場段,歷史上長期靠船筏過渡,明清以來,已不能適應集市商貿活動的需要。清嘉慶十七年,鎮人陳志琳建鐵索橋,取名“寶勝”。在江中豎立石墩五座,上建木結構橋亭中亭高聳,前后翼亭,飛檐翹角,雕塑生動,蔚為壯觀。道光末年橋被洪水沖壞,光緒二年,舉人劉恒如等募資重修,更名“匯江”,換鐵索為鐵桿,上承木板,人在上面行走,頗有悠悠飄然之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匯江橋融匯元通祖先的智慧,用這么長的鐵桿的鑄造架設、用“飛火接云”技術維修等等,還給今天的人們許多關于冶金學、力學和建筑學方面的探索課題和啟迪。</p> <p class="ql-block">維護中的匯江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昔日,因蜀中交通不便,作為川西動脈的匯江便成就了元通一段水陸碼頭的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崇州屬岷江流域,大小支流縱橫交錯,據方志載,歷史上通航僅兩段,元通即其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百年來,湯湯江水滋潤著元通這片土地,江岸之外良田萬頃,古鎮街頭院落森森。從這座古鎮旁穿過的就是文井江、味江、泊江 這三條默默流淌的小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每當夕陽倒映水中,如蛟潛深宮,襯托平疇遠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橋的上下游眺望,夕照中所見到的極象一幅美麗的圖畫。“匯江夕照”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元通景觀之一。</p> <p class="ql-block">夕陽漸漸收起它的微笑,匯江恢復了它的平靜,在夕陽的照耀下變得如此柔和。江面給人帶來恬靜,游人也漸漸的離去,一切都靜悄悄的,只有江水在嘩啦嘩啦地流著。</p> 天主堂 <p class="ql-block">教堂屹立在該鎮場中。天主教在清代乾隆年間傳入崇州,至今近100年。教堂籌建還是由住法傳教士谷神父與元通場的教友議定建于麒麟街,建堂的經費由谷神父贊助,并在本地教友的大力的配合下而竣工,教堂立名為天主堂,教堂的設計以清代木結構建筑、中西合式的結構,門面形象按天主教的規義制作圖案而精心塑造,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p> 惜字宮 <p class="ql-block">惜字宮是元通鎮的標志性建筑,塔上刻著:一庫巍峙煥文章 三江匯流潤俊杰 茲在杰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自古就有尊重知識,尊重文化的傳統,愛屋及烏,對寫有字的紙片都是很尊重的,不能隨便扔掉,用過的紙要集中銷毀,建惜字宮集中儲存,建惜字塔集中燒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著歷史的演進,惜字宮逐漸成為供奉傳說中的漢字發明者倉頡的廟宇。倉頡為黃帝時代的史官,是文字的創造者,被尊稱為“制字師” 。世人對倉頡的貢獻心存感念,于是衍生出愛惜文字、敬重字紙、不隨意丟棄有文字的字紙等風俗習慣。</p> 廣東會館 <p class="ql-block">清初,元通鎮因物產豐富,水上運輸便利,各省客商紛紛來此建造會館從事商貿。乾隆、嘉慶年間,廣東客商在雙鳳街建廣東會館。辛亥革命以后到二十世紀中期,通各會館不復存在,只余廣東會館三段門墻。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從國家到地方協力重建。2009年重修廣東會館,在殘存門墻的基礎上照原貌恢復,重現當年勝況。</p> 羅家大院 <p class="ql-block">羅家大院的建造者是羅家么寡婦。其公公清代時意外得到一筆錢財,由于三個兒子不務正業,便將錢財分給了兒媳,之后三個兒媳都成了寡婦。三兒媳朱氏擅長經商,在接過家族管理大權后,朱氏很快表現出其擅長商業經營的天賦,羅氏家族在她手中很快的得以恢復,并成為富甲一方的商業大戶。在此過程中,朱氏將兒子羅恒茹也培養成商海博浪的好手,也曾率領二余人參加四川保路運動,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貢獻了力量。羅氏家族也達到了鼎盛,便在現址建造豪宅,保存至今。現已列入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院以當心間作門廊,依次遞進設二門、過廳、正廳、后院,后門臨文井江,中軸線左右為廂房。門廊里的撐弓、掛簏等浮雕十分富麗。(疫情期間未開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在“黃家大院”和“羅家大院”被合并開設了食府和茶座。</p> <p class="ql-block">(以下三張圖來自互聯網)</p> 古當鋪 <p class="ql-block">清代乾隆嘉慶時期,元通的繁榮空前未有。為開辟籌資渠道清代晚期,當鋪業高速發展,先后出現七家。法國傳教士也在此商機中分取一份利益,這家當鋪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鋪哥特式門,門楣隱刻拉丁文,經營用房全為中華傳統木結構。因地制宜成三角形布局,臨街一側是中國常見的當鋪門面,半寶壁裝修,房屋的方格大窗和高柜臺,加上過窄的天井,還依稀能夠想象出當年討要和殺壓價時的冷酷氣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當鋪位于元通鎮半邊街。當鋪建筑一大特點是其頂端有一個瞭望孔。日時街子多土匪,而土匪要到元通搶劫,必經永利橋,瞭望孔實為經營者為從容應對土匪搶劫而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年半邊街臨河一邊無建筑,從當鋪瞭望孔望去,永利橋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時光流轉,江水依舊,石板路上的印記見證著古鎮老街的滄桑歲月,幽幽古巷褪去了往日的繁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溪县|
洞头县|
阜宁县|
尼木县|
吐鲁番市|
鹿邑县|
闽侯县|
舟曲县|
大洼县|
巴马|
禹州市|
汉源县|
囊谦县|
黎川县|
云浮市|
隆安县|
安福县|
长泰县|
福州市|
大城县|
洪洞县|
柳河县|
饶阳县|
八宿县|
东阿县|
茂名市|
怀宁县|
德安县|
瓦房店市|
承德县|
湟中县|
镇雄县|
渑池县|
静乐县|
庆城县|
正安县|
肥城市|
西乌珠穆沁旗|
台湾省|
新竹市|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