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12日,我乘高鐵去了余姚,這次主要想去寧波看看,我的童年和少年在寧波渡過,因為浙江只有余姚沒去過,所以想先到余姚,再去寧波,現在有高鐵很方便,到了余姚,出示行程碼就0k了。</p> <p class="ql-block">上攜程網上查下,發現這里有處古村落叫冠佩村,離余姚城很近,下了高鐵乘124到余姚南汽車站,這里有輛522路直到,因為現在淡季,這個公交車差不多一個多小時一班。因為離開車時間長,在附近走走看看,見到郵局和這家商店。</p><p class="ql-block">冠佩村由金岙、里冠珮和外冠珮3個自然村合并而成。村落依山而建,沿溪而居,溪村相融,溪山相映。自北宋熙寧年間兵部尚書朱廷碧來姚定居冠珮開始,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余姚南站522路公交車的終點站就是冠佩村。路上公交司機問我,住宿嗎?我說肯定要住,他介紹了我一家,是他叔叔開的,因為淡季沒游客。我就在這家農家樂住上了,很干凈,就我一個人住。</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四明山麓的一條山谷中隱藏著一個古村,村子里有古樹、古橋、古宅、古寺、古道,群山疊翠、溪水潺潺、飛瀑成潭,僻靜而優美,因而被人們評為余姚市十大最美古村之一,獲得好評無數。這個古村就是冠佩村。它到底有多美呢?帶著這個疑問,筆者走進了這個仿佛隱于世外的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冠佩村是浙東是十大古村落之一。</p><p class="ql-block">冠佩村該村位于余姚郊區,處余姚南部的四明山區,始建于北宋年代,現已被名列為“寧波首批歷史文化名村”。</p><p class="ql-block">農家樂對面就是一條古道,我放下行李,就獨自去爬山了。</p> <p class="ql-block">曲徑通幽,沿山拾級,古村里還有二處</p><p class="ql-block">茭湖古道和上王崗古道,有體力的小伙伴可以徒步,我走了一段就回來了。因為進古道己近黃昏了,所以僅走了一個小時就折回了,聽說翻過此山是另一個村莊。</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農家樂點了幾個當地人菜,吃了瓶他們自己做的米酒。</p> <p class="ql-block">冠佩村和同在余姚四明山區的蘭山村和石門村一樣,都是處在一個狹長的山谷之中,只有一個出口。山谷之中有一條狹長而清澈的溪流,村路就依溪而建,路面不寬,第二天早上我開始了在古村落游玩。</p> <p class="ql-block">村周圍竹海綠岙,峰高潭深,古風猶存,清溪淙然。村中古橋、古廟、古道與自然景觀相互交融。</p><p class="ql-block">當天下了車就可以看到一個興隆廟,它的門前就是清溪,第二天又特地去看看,這也是新建的古廟。</p> <p class="ql-block">這里也有一家農家樂,比較大,也是老宅改建的。</p> <p class="ql-block">全村的建筑多為石塊堆砌墻體,村里的古橋一座接一座,最有名的要數“雙喜橋”,石板鋪設,歷經滄桑。</p> <p class="ql-block">整個古村翠竹遍野,溪流淙淙。竹海前的老屋,老屋前的曲徑,曲徑旁的清溪,清溪上的石橋。一幅看不到盡頭古村風貌圖,鋪陳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進村不大,到達能夠相對游覽的村里,大概有1.5公里,中間一條溪流自上而下,整了村子都是咕咚咕咚的水聲,沿岸是民宅,跟北方農村不相上下,除了少點山泉水,很多人依山自建房,也有好多無人居住的故居,多為老人留守,除了水聲和少量尋訪的游客,很安靜!</p> <p class="ql-block">遍野翠竹,潺潺流水,沒有喧囂,只是古樸風貌。</p> <p class="ql-block">村里也不見一個游客,我獨自來張自拍,旁邊的溪上有一棵古樹,溪畔還有一棵古樹,兩棵樹中間夾著一條很窄的進村小路。這兩棵樹的枝葉都斜伸向溪面,早晨的陽光從樹隙透過來,讓樹葉泛著明亮的光,散發著勃勃生機。</p> <p class="ql-block">相對而言,淳樸原始的背后就是些許的落后。</p> <p class="ql-block">這兩棵樹也是村子里比較有故事的樹。據說從冠佩村的先祖朱公遷居于此到明代這幾百年里,朱家的家風就是尊師崇孔,詩書之風盛行,其間有一個朱姓青年十年寒窗之后決定進京趕考,可是路途遙遠不能與妻同行,于是夫妻二人共同在村頭種下兩棵小樹苗以示愛情,然而青年屢試不中,直到第三次科考才金榜題名。待到青年衣錦還鄉時,他的妻子因思念成疾,早已經命喪黃泉,他們當年栽下的小樹已經長成大樹,枝葉糾纏在一起,后人把它們稱為愛情樹。</p><p class="ql-block">相傳男女同摟愛情樹可以家庭和睦、夫妻長壽、婚姻美滿、白頭偕老。然而這兩棵樹之中靠近溪邊的樹叫糙葉樹,僅有165年樹齡。從樹齡推算,它應該栽種于清朝咸豐年間,和傳說中的明朝時期不符。不知道這個故事是不是后人杜撰的。從這里繼續往里走,你會發現更多精彩。</p><p class="ql-block">這里是這個古村落打卡點。</p> <p class="ql-block">在溪邊見到一只白鷺。</p> <p class="ql-block">村周圍竹海綠岙,峰高潭深,古風猶存,清溪淙然。村中古橋、古廟、古道與自然景觀相互交融。</p> <p class="ql-block">冠珮村不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同時又是“紅色山村”,紅色遺跡還保留完好。</p> <p class="ql-block">古村很寧靜也很淳樸。</p> <p class="ql-block">古村、古廟構成了一幅田園詩歌畫。</p> <p class="ql-block">游完了古村落我在13日中午離開這里去余姚市里。</p> <p class="ql-block">到了余姚南汽車站,我再換車去了余姚另一個古城-梁弄。</p><p class="ql-block">下了車就見到古城游覽圖指南。</p> <p class="ql-block">梁弄鎮,據說是姓梁和姓馮的兩位祖先最先到此定居,原名梁馮,以后不知何故就變成梁弄了。是個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的古鎮。梁弄,弄堂彎彎、流水潺潺、青瓦褐檐、九十九條小巷條條都通,她就象陳年佳釀,須細細品味,方能知其醇香。</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變化很大,老房子也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地名人住宅</p> <p class="ql-block">還能見到老宅門窗上石雕花紋。</p> <p class="ql-block">洞門井,也是老物,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老宅很少了,這處算好的。</p> <p class="ql-block">上百度查了下古城五桂樓。</p> <p class="ql-block">五桂樓位于寧波市梁弄鎮學堂弄。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是諸生黃澄量的藏書樓,聚書五萬余卷,有“浙東第二藏書樓”之稱。黃氏上代有兄弟五人,同科中舉,故稱“五桂樓”。建筑占地面積107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間二層樓,通面寬10.30米。勾連搭屋頂,呈眾字形,有暗間起防漏作用。風火山墻。樓前有庭院,深8.6米。四周圍以高墻。五桂樓建筑藍圖詳記在一根固定在眾字形屋頂內的長竹竿上。1981年部分屋頂塌落,按原樣修復。</p> <p class="ql-block">五桂樓位于寧波市梁弄鎮學堂弄。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是諸生黃澄量的藏書樓,聚書五萬余卷,有“浙東第二藏書樓”之稱。黃氏上代有兄弟五人,同科中舉,故稱“五桂樓”。</p> <p class="ql-block">門庭大梁</p> <p class="ql-block">有老木雕實物也有新的。</p> <p class="ql-block">推開門又是一個天地。</p> <p class="ql-block">庭內院子。</p> <p class="ql-block">石雕也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五桂樓有五馬山墻以防風火,前后有四米高的圍墻,圍墻東西兩側有大門,西側為正門。進門便是卵石砌成的庭院,石刻木雕,花草竹木使庭院綠蔭婆娑,花香襲人,灰塵不蒙,市聲不喧,顯得幽靜,古樸、清雅。樓下為三楹統間前后分隔,前廳為講學會文之所,后廳是樓梯,樓上有書櫥二十四架,藏有5萬多卷古書善本,名畫碑貼和手抄本,有木雕板近百塊,屋頂呈“眾”字形,有暗閣,明看二層,實為三層。</p> <p class="ql-block">磚雕是它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介紹欄</p> <p class="ql-block">五桂樓內磚雕很精美。</p> <p class="ql-block">木雕也一樣。</p> <p class="ql-block">五桂樓占地面積107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間二層樓,通面寬10.30米。勾連搭屋頂,呈眾字形,有暗間起防漏作用。風火山墻。樓前有庭院,深8.6米。四周圍以高墻。五桂樓建筑藍圖詳記在一根固定在眾字形屋頂內的長竹竿上。1981年部分屋頂塌落,按原樣修復。</p> <p class="ql-block">2005年3月中共浙東區委成立舊址((位于慈溪)與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余姚梁弄中國共產黨浙東區委舊址等合并,更名為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位于梁弄鎮橫坎頭村。</p> <p class="ql-block">梁弄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抗戰時期是四明山革0據地的心臟,歷史上還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驛站,李白、皮日休等渚多詩人駐足于此。鎮內有五桂樓、宋墓石雕、馬蹄形街等歷史古跡和浙東根據地紀念館、新四軍浙東縱隊司令部舊址、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等革命勝跡,自然人文,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浙東區委舊址,位于梁弄鎮南2千米的橫坎頭村,該處曾是浙東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心臟,內設浙東銀行、浙東新報社。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4月,隨著姚南梁弄重鎮的收復,中共浙東區委即遷址梁弄橫坎頭,梁弄成為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建國后,為紀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浙東革命根據地人民的歷史業績,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原浙東區委舊址建立“浙東抗日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原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王芳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鐫該有原國防部長張愛萍“中國共產黨浙東區委會舊址”的題字。紀念館為木結構清末民居,正樓座東面西,七樓七底,左右廂房各兩樓兩底,中間為庭院,舊址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p> <p class="ql-block">內景</p> <p class="ql-block">展示館。</p> <p class="ql-block">仿建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基本上都是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地上見到老實物。</p> <p class="ql-block">離開時見到過去的旅店。</p> <p class="ql-block">當地的郵局</p> <p class="ql-block">過去書店舊址</p> <p class="ql-block">古城另一個進口處。</p> <p class="ql-block">離開梁弄古城見到樹上柿子。從梁弄古城到余姚市車較多。</p> <p class="ql-block">回到了余姚南汽車站見到有輛公交車可以去河姆遺址,就跳上車了,這里公交車很便宜,都是一元,不管路程,到了河姆渡遺址,當地人說,過去這里有渡口,現在停了,過不去,需重新回余姚市再轉車,那邊沒公交車直到,需叫車,想想也太煩了,就在這個河姆村看看,也沒什么老房子,又回余姚市了。</p> <p class="ql-block">從余姚南汽車站到余姚老城很近,沒幾站就到了陽明古城。下車就見到古城上古橋。</p> <p class="ql-block">從古橋上看余姚夕陽下美景。</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查了攜程上找了當地這家賓館浴室,很便宜,里面也不錯,主要是圖方便,離古城很近,當晚就住下了。</p><p class="ql-block">推開房間窗見到一大片老宅,查了百度,才發現這里就是余姚老街。</p> <p class="ql-block">放好行李,出門就見到余姚老街。</p> <p class="ql-block">在夕陽下竄竄老街,很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王陽明紀念廣場。</p> <p class="ql-block">從廣場到陽明古城也很近。因為是旅游淡季,游客并不多。</p> <p class="ql-block">跟全國仿建古城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好聽的店名</p> <p class="ql-block">古城上書店</p> <p class="ql-block">秋雨書屋</p><p class="ql-block">余秋雨是余姚人,余姚博物館也是他寫的館名。</p> <p class="ql-block">古城上三味書店。</p> <p class="ql-block">古城上酒吧</p> <p class="ql-block">古城上一處保持完好老宅。</p> <p class="ql-block">路邊演唱者。</p> <p class="ql-block">14日早上我再次來到老街。</p><p class="ql-block">曾經有人說,老余姚的底蘊就藏在街頭巷尾。對于余姚這座城市來說,老街一直都是特別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白墻黑瓦青石板,也有悠長的歷史。今天,讓我們一起跟著鏡頭穿梭在安靜或喧囂的舊街巷,體驗時光的打磨</p> <p class="ql-block">武勝門路位于余姚市古城西北片的虞宦街以西、龍泉山以北、武勝門以南。</p><p class="ql-block">街巷里弄有武勝門路、太守房路等。以東晉隆安四年(400年)十一月,高雅之敗孫恩于此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其中倪家民居、太守房、史家舊宅、霍宅、武勝橋、古井等為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護點,保存較好</p> <p class="ql-block">這里分布有明、清官宦人家傳統住宅建筑和大量的民居建筑,街巷里弄空間尺度和整體歷史風貌保存比較完整</p> <p class="ql-block">滿載著歲月痕跡的斑駁街區,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色,它串起了這座城市的現在和過往,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與變遷。</p> <p class="ql-block">枝葉在季節里變化,褐色的枝蔓如龍蛇般蜿蜒,淺唱輕吟</p> <p class="ql-block">武勝門還真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往里走竟還藏了一座清代晚期的民居建筑——翁家墻門(翁氏民居),該建筑坐北朝南,由穿堂、正廳、后廳組成兩個小院落。</p> <p class="ql-block">在這樣一座發展中的城市,日新月異,每一天都在發生著變化。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我們熟悉的房子或街道,會完全消失。</p><p class="ql-block">明禮部侍郎倪宗正故居位于武勝門路78號、82號,由武勝門路78號的倪宅和82號的清暉佳氣樓組成。清暉佳氣樓于清康熙元年(1662)毀于大火,現存的建筑是倪宗正七世孫遂安縣訓導倪繼宗在原址上重建的。該樓坐北朝南,結構尚完整,部分構件損壞、腐朽較多。尚存的“清暉佳氣樓”木匾,相傳為王陽明書贈。樓前的庭院中立有一碑,上鐫:“明萬歷三年,禮部侍郎倪文節故里,知余姚縣李時成立。”</p> <p class="ql-block">在這樣一座發展中的城市,日新月異,每一天都在發生著變化。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我們熟悉的房子或街道,會完全消失。</p> <p class="ql-block">如同這一條歷經風雨的老街,雖寒磣,但質樸;雖陳舊,卻親切。</p> <p class="ql-block">很快就見到王陽明故居。</p> <p class="ql-block">王陽明故居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重點文保單位。</p> <p class="ql-block">廚房</p> <p class="ql-block">展示館</p> <p class="ql-block">在建筑設計和營造上反映出明代浙東官宦建筑的一些典型特點,用材粗壯、氣勢恢宏,各幢建筑結構嚴謹,按中軸線對稱分布,主次建筑分布有序,飾件素雅。整個故居既給人以庭院深深之感,又不失端莊和典雅之氣度。</p> <p class="ql-block">當年書房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客廳</p> <p class="ql-block">現存王陽明故居并非明代故居,乃是后世在壽山堂(清朝中期建筑,橋梁專家葉樊(字季衛)所建)基礎上重修的。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著名思想家王陽明就誕生于故居內的瑞云樓,并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故居規模宏大,格局完整。</p> <p class="ql-block">其中王陽明的故居“瑞云樓”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護點,保存較好</p> <p class="ql-block">藍天白云下王陽明廣場。</p> <p class="ql-block">陽明古城上保持完好周家老宅。</p> <p class="ql-block">周家介紹牌子</p> <p class="ql-block">古城上不少老宅改為不少展示館。</p> <p class="ql-block">藍天白云下古城更美了。</p> <p class="ql-block">古城郵局和改建中老宅</p> <p class="ql-block">離開陽明古城,結束了我的余姚古城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华阴市|
楚雄市|
响水县|
新河县|
怀化市|
姜堰市|
翁源县|
邳州市|
宾阳县|
宁海县|
临洮县|
新丰县|
北碚区|
科尔|
扎鲁特旗|
平江县|
禄丰县|
筠连县|
靖远县|
浦东新区|
新蔡县|
雅江县|
延长县|
页游|
碌曲县|
和硕县|
西宁市|
楚雄市|
西林县|
宣威市|
元阳县|
垫江县|
田林县|
永春县|
濉溪县|
手游|
德格县|
万安县|
梅河口市|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