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劉備馬躍檀溪的故事在襄陽家喻戶曉,流傳久遠。然而,正史關于這一歷史事件的記載往往“語焉不詳”,遺址所在也疑云重重。</p><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趁著晴好天氣,筆者獨自一人探訪了馬躍檀溪遺址。</p> <p class="ql-block"> 馬躍檀溪遺址位于真武山(又名龜山)東麓。從內環南路進入青山路口,便望見一對仿古漢闕。前行五十米,走過襄水河(即南渠)上的橋梁,便到了遺址跟前。果然,碩大的馬蹄印深深地留在巖石斜坡上。石壁上部有石刻篆書“馬躍檀溪遺址”字樣。東側是依坡就勢在巖石上鑿出的臺階,石階旁樹有記事碑,據專家考證是清代留下來的,由于風雨剝蝕,碑文內容已漫漶不清。記事碑背后的石壁上,則有三尺見方的摩崖石刻篆書大字“檀溪”。拾階而上,不遠處立有兩米多高的石柱,上書四個蒼勁有力的魏碑楷體“縱覽漢峴”大字。據專家稱,為襄陽市已故著名書法家王樹人先生所題。</p> <p class="ql-block"> 沿石階上行一百多米,便是兩處已廢棄的房屋,門窗已不復在。轉至屋后山崗,路旁一眼泉水井,井底多雜物,但水質清澈,光映如鏡。環顧水井四周地形逼仄,再無高坡可連,不知此井中之水自何而來,大約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緣故罷。過古井前行,山崗上有不大的一塊平地,雜樹叢生。再往前行,惟懸崖陡坎,道路早已挖斷。崗頂西望真武山主峰,懸崖峭壁之上,廟宇疊起,旌旗飛動,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 無奈,原路折回,于馬躍檀溪遺址處逡巡再三,在綠化帶深處中又發現“真武山”的地名牌,是一九八三年立的。于是撫石壁,覓遺跡,辨碑文,拍照片,日午方歸。</p><p class="ql-block"> 回來后又查閱了相關史料,請教了有關文史專家,試圖撥開層層云霧,找回歷史真實。</p> <p class="ql-block"> 劉備馬躍檀溪的故事發生在1800年前的東漢末年。</p><p class="ql-block">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宦官專權,軍閥割據,群雄逐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然而,荊州牧劉表采取了“從容自保”、“愛民養士”等方略,使得地區經濟繁榮,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外地“學士”、“流民”紛紛流入。當時的荊州(治所襄陽),成為全國戰亂之中的一片“綠洲”。</p><p class="ql-block">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袁紹兩大集團之間的官渡之戰爆發,袁紹戰敗。本為袁紹屬下的劉備敗逃襄陽,投奔同為皇族宗室的荊州刺史劉表。</p> <p class="ql-block"> 陳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載:“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杰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p><p class="ql-block"> “十二年,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表不能用。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p> <p class="ql-block"> 從史料記載可知,曹操打敗袁紹以后,又到南方攻打劉備。劉備敗退至荊州地界,派遣糜竺、孫乾去通知劉表。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用對待上等賓客的禮節接待他,給他補充兵馬,讓他駐扎在新野。荊州的豪杰們來投奔劉備,人數一天天增多。劉表懷疑劉備有二心,就在暗中提防他,于是讓他到博望去抵擋夏侯惇、于禁等人。過了很久,劉備設下伏兵,一天早晨自己燒了軍營假裝逃跑,夏侯惇等人去追,被劉備的伏兵打敗。</p><p class="ql-block">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向北征伐烏丸。劉備勸說劉表乘機襲擊許都,劉表沒有采納。第二年,曹操又南征劉表,恰遇上劉表病逝。劉表的兒子劉琮承襲劉表做了荊州牧,他派使節向曹操投降。</p> <p class="ql-block"> 《三國志》中查不到蔡瑁等人設計“鴻門宴”,追殺劉備,劉備馬躍檀溪,匹馬脫逃一事的記載。《三國志》無此事記載亦是有緣由的。</p><p class="ql-block">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早年入仕蜀漢,蜀漢滅亡后入仕曹魏,晉代魏后又入晉為官。陳壽本具良史之才,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六十五卷,為后世所重,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同時,《三國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其記述過于簡略。此外,還因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而蜀漢無史官一職,故自行采集,《蜀書》僅得十五卷。因此,《三國志》無馬躍檀溪的詳細記載應屬情理之中。</p> <p class="ql-block"> 至于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后漢書》,按編史慣例未將后來稱帝的劉備列入紀傳,關于馬躍檀溪的記載就無從談起了。</p><p class="ql-block"> 清光緒《襄陽府志卷第二山川》載:檀溪,在縣西南。劉先主屯樊城,劉表請先主宴會,蒯越、蔡瑁欲因會取先主,先主潛遁出,所乘馬名的盧,走渡襄陽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先主曰“的盧努力”,乃一躍三丈,遂得過。</p><p class="ql-block"> 《世說》。此段文字不長,對于馬躍檀溪故事敘述得生動清楚。文后注明的記載來源于《世說》。 </p><p class="ql-block"> 《世說》又稱《世說新語》《世說新書》,是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撰寫的文言志人小說集,是魏晉軼事小說的集大成之作。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于傳聞,不盡符合史實。盡管如此,《襄陽府志》將此事正式錄入,應具有史料價值。</p> <p class="ql-block">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馬躍檀溪的歷史故事應是通過明代羅貫中的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來了解的。 </p><p class="ql-block"> 《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聽密語,劉皇叔躍馬過檀溪》講述:劉備自到荊州,劉表待之甚厚,交往日深。劉表將劉備引為知己,軍務及家中重要事項常常征求劉備意見。一日兩人對飲酒酣,表忽潸然淚下。玄德問其故。表曰:“吾有心事,前者欲訴與賢弟,未得其便。”玄德曰:“兄長有何難決之事?倘有用弟之處,弟雖死不辭。”表曰:“前妻陳氏所生長子琦,為人雖賢,而柔懦不足立事;后妻蔡氏所生少子琮,頗聰明。吾欲廢長立幼,恐礙于禮法;欲立長子,爭奈蔡氏族中,皆掌軍務,后必生亂;因此委決不下。”玄德曰:“自古廢長立幼,取亂之道。若憂蔡氏權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愛而立少子也。”表默然。且劉備酒后失言,流露英雄不得志之慨。</p> <p class="ql-block"> 不意此番對話被屏風后的蔡夫人聽聞,心生恨意,鼓動劉表除掉劉備,劉表未答應。蔡夫人又密召其弟蔡瑁入內,意欲在館舍殺掉劉備。幸有伊籍報信,劉備星夜逃出襄陽,回到新野駐地,逃過一劫。</p><p class="ql-block"> 不久,蔡瑁等人又策劃以宴請眾官之名,請劉備赴宴,欲在宴會時除掉劉備。危難時刻,又是伊籍暗示,劉備會意,假托入廁,急解的盧馬,自后園門出,并按伊籍所示,匹馬往西門而逃。奔至檀溪,溪闊數丈,水流甚急,回頭追兵將近。慌亂之中,縱馬下溪,行不數步,深陷淤泥之中。情急之下,劉備加鞭大呼曰:“的盧,的盧!今日妨吾!”言畢,那馬從水中涌身而起,一躍三丈,飛上西岸,撥馬向西南而去。后在南漳水鏡莊遇水鏡先生司馬徽,遂有先生薦賢臥龍鳳雛,三顧茅廬,隆中晤對,三分天下等一系列后續故事的發生。</p> <p class="ql-block"> 當然,《三國演義》屬歷史小說,不屬史書,其人物和事件有歷史依據,其故事情節則有來源于歷史傳說的,亦有文學創作需要作者杜撰的。如作史料,有些則不可采信。</p><p class="ql-block"> 不過,關于馬躍檀溪的故事傳說早就存在了。除了前面提到的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的記載外,另據杜寶《大業拾遺錄》記載,隋煬帝時已有劉備檀溪躍馬的水上雜戲。馬躍檀溪故事的傳奇性,使得很多古代詩人從不同角度進行詠誦。其中還有不少詩句成為千古佳作。</p> <p class="ql-block"> 唐朝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他的家澗南園就在襄水下游匯漢江入口處附近,自然少不了游覽檀溪,他寫下的一首詠檀溪的詩,題為《檀溪尋故人》,一題作《檀溪尋古》:</p><p class="ql-block"> 花伴成龍竹,池分躍馬溪。</p><p class="ql-block"> 田園人不見,疑向洞中棲。</p><p class="ql-block"> 唐代詩人胡曾,曾為荊南節度使高駢從事,他有一首《詠史詩·檀溪》,膾炙人口:</p><p class="ql-block"> 三月襄陽綠草齊,</p><p class="ql-block"> 王孫相引跳檀溪。</p><p class="ql-block"> 的盧何處埋龍骨,</p><p class="ql-block"> 流水依然繞大堤。</p><p class="ql-block"> 以上兩位詩人一是襄陽本地人,一是曾在襄陽作幕僚,他們詠誦馬躍檀溪的詩作應當是真實可信的。</p> <p class="ql-block">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游歷襄陽期間,寫有詠檀溪古風《盧馬》一首:</p><p class="ql-block"> 老去花殘春日暮,</p><p class="ql-block"> 宦游偶至檀溪路。</p><p class="ql-block"> 停驂遙望獨徘徊,</p><p class="ql-block"> 眼前零落飄紅絮。</p><p class="ql-block"> 暗想咸陽火德衰,</p><p class="ql-block"> 龍爭虎斗交相持。</p><p class="ql-block"> 襄陽會上王孫飲,</p><p class="ql-block"> 坐中玄德身將危。</p><p class="ql-block"> 逃生獨出西門道,</p><p class="ql-block"> 背后追兵復將到。</p><p class="ql-block"> 一川煙水漲檀溪,</p><p class="ql-block"> 急叱征騎往前跳。</p><p class="ql-block"> 馬蹄踏碎青玻璃,</p><p class="ql-block"> 天風響處金鞭揮。</p><p class="ql-block"> 耳畔但聞千騎走,</p><p class="ql-block"> 波中忽見雙龍飛。</p><p class="ql-block"> 西川獨霸真英主,</p><p class="ql-block"> 坐下龍駒兩相遇。</p><p class="ql-block"> 檀溪溪水自東流,</p><p class="ql-block"> 龍駒英主今何處。</p><p class="ql-block"> 臨流三嘆心欲酸,</p><p class="ql-block"> 斜陽寂寂照空山。</p><p class="ql-block"> 三分鼎足渾如夢,</p><p class="ql-block"> 蹤跡空留在世間。</p><p class="ql-block"> 蘇東坡此詩發思古之幽情,寫得極為詳細生動,似是當年驚險情景的再現。亦可見馬躍檀溪故事影響之深遠。</p> <p class="ql-block">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劉備馬躍檀溪故事的發生屬歷史真實。但由于年代久遠,滄海桑田,地理變遷,馬躍檀溪的具體位置已難以確定。后世將馬躍檀溪的具體位置確定在現址,且以巖石印跡為據,難免有穿鑿附會之嫌。但作為保留歷史文化記憶,發展文化旅游業,此舉無可厚非。</p> <p class="ql-block"> 近期,襄陽市為豐富歷史文化名城內涵,完善城市功能,已全面啟動襄水岸線修復生態提升工程,對“母親河”襄水全線15公里進行修復改造。目前已建成的“襄水源”景區已于今年“五一”正式開放,成為網上“熱搜”。“五一”期間,此景區車水馬龍,游人如織,以至出現交通擁堵現象。</p><p class="ql-block"> 根據襄水岸線生態提升工程規劃,將建成五大景區二十八個景點。其中“檀溪景區”又包括“馬躍檀溪”景點。屆時,馬躍檀溪遺址將是一番新的景象。故筆者拍照撰文,意欲留住這一即將的過往。</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9曰記于襄陽怡心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南县|
莱西市|
宜章县|
松原市|
庆元县|
贡觉县|
大埔县|
喜德县|
西林县|
武冈市|
延边|
建湖县|
平远县|
朝阳县|
万全县|
静海县|
龙泉市|
高密市|
英超|
达日县|
梅州市|
榆树市|
石门县|
翼城县|
宁陵县|
固原市|
岳西县|
修文县|
抚顺市|
卢湾区|
西畴县|
钟山县|
大同县|
安福县|
烟台市|
清苑县|
大连市|
沭阳县|
化州市|
浦县|
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