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媽媽的自行車

陳慧

<p class="ql-block">自行車的龍頭下面有個紅色的“滿”字商標。</p> <p class="ql-block">  在鹽城的新四軍紀念館里,陳列著一輛有滿字牌商標的老式自行車,這是媽媽李春華和戰友們從日本鬼子手里繳獲來的。在這輛自行車的上方,電視機在滾動播放著錄像,這是紀念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時,中央電視臺和國家檔案館聯合攝制的十集大型文獻電視專題片《新四軍》,第四集“彎弓射日”中,第一個采訪的是我媽媽李春華,第二個采訪的是自行車原來的主人佐田雅仁。</p><p class="ql-block"> 1943年初秋,時任連指導員的媽媽和偵察排長王永昌帶著兩名偵察員在江蘇漣東和淮安交界處執行任務,返回駐地的路上發現有情況,便迅速的隱蔽起來。這時看到有6、7個鬼子從村子里搶了東西正往外走,其中有個鬼子還騎了輛自行車,媽媽和王永昌對視了一眼,說“打”!一開火,鬼子還擊了幾槍,便扔下自行車鉆進高粱地里跑了。考慮到這里離鬼子的據點比較近,媽媽和戰友們沒有再追,這輛自行車就成了他們的戰利品。后來據佐田雅仁回憶,他在蘇北地區是侵華日軍的情報士官,那天和他一起的日本兵是來中國掠奪棉花的,他們習慣叫棉花兵。戰后佐田雅仁積極參加反戰活動,成為了著名的中日友好人士。說起來他與中國的緣分還真是不淺。1983年中央電視臺首播的二十五集大型電視專題片《話說長江》,因為是第一次拍攝這類片子,缺乏經驗,就邀請日方合作,佐田雅仁正是當時的日方總編導。</p> <p class="ql-block">鹽城新四軍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1988年佐田雅仁來鹽城參觀新四軍紀念館,這輛自行車引起了他的注意。站在車前,他前后左右的看,然后從兜里掏出了個小本子,找到了一行數字與自行車上的鋼印號碼核對,120424,數字完全一致。他驚喜的叫起來“這車是我的,這車是我的!”他認真的向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詢問了車的來歷,還找到館長,請求用世界上最好的車來交換。館長說,這是中國人民的戰利品,而戰利品是不能交換的。這輛自行車是偽滿洲國滿鐵株式會社制造,黑色,車的龍頭下面有個紅色的“滿”字商標。車體不高但很結實,相當于現在的24寸自行車。上級考慮到18歲的連指導員李春華作戰勇敢,又是連里唯一的女同志,就把自行車獎勵給了她。有了車,媽媽行軍打仗、偵察敵情、運送物資方便多了。有一次,從戰場上下來了60多個傷員,正在安排他們上船轉移去后方,騎兵飛馬來報,說河道已經被敵人封鎖了,只能改走陸路。媽媽迅速騎車飛奔回村子,組織了一支擔架隊,及時轉移了傷員。還有一次,媽媽在黨校聽完報告回來,發現凡是住了黨校學員的老鄉家的墻上都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符號,她向領導匯報后,立刻騎車挨家挨戶通知全體轉移,兩個小時后駐地遭到了敵人的猛烈偷襲,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傷亡。印象最深的是媽媽用自行車救過一位戰友。那是一場激烈的戰斗,敵我雙方都傷亡很大,敵人在集結新的力量反撲,部隊迅速的清理完戰場開始轉移。媽媽不放心,說我再去看一眼,我騎車快,你們先走。就是這一眼,發現有個人還有呼吸,再想喊人來幫忙已經來不及了。</p> <p class="ql-block">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的講解員在講自行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媽媽身高1.55米,體重不足80斤,傷員是個機槍手,1.8米的大個子。媽媽抽出兩人的腰帶把他綁在車上推著走,不遠處傳來敵人說話的聲音,部隊在前面已經走遠了,媽媽說負傷的人失去了意識身體特別沉重。天漸漸黑了,敵人沒有再追上來,媽媽走走停停,摔倒了爬起來,就這樣拼盡了全身的力氣,終于在天亮的時候趕上了正要開拔的部隊。見到戰友們的那一瞬間媽媽就暈倒了,接著就大口大口的吐著鮮血,說是“炸肺”了。再次見到大個子是在丹東,當時部隊正在鴨綠江畔集結,馬上要入朝參戰,媽媽聽見有人喊她的名字,回頭一看竟然是那位機槍手。時間緊迫,匆匆告別,說好了只要活著,就在鴨綠江邊再見。但是很遺憾,戰后媽媽始終沒有打聽到機槍手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媽媽單獨執行緊急任務。在翻越山坡的時候,天黑坡陡,車剎不住地往下沖,撞在了一塊大石頭上,媽媽被高高拋起,又重重地摔下,整個人嘰里咕嚕的滾下去,最后被一棵樹攔住了。爬起來的她,第一個反應是車在哪?她跌跌撞撞地一路跑到山根底下,看到自行車正乖乖的躺在那呢,拉起來正了下龍頭還能騎,把媽媽給樂的。我問她,你沒看看自己傷到哪了?她說不用看,反正渾身都疼,能站起來就是骨頭沒斷。傷會好的,自行車壞了可是要誤大事的。在媽媽的心里,車比她自己重要得多。軍區參謀長鐘玉祥要用他的小青馬換媽媽的自行車,媽媽說不換,馬要吃草,還是車好。行軍打仗遇到下雨或者路況不好時,車就會被戰友們搶去扛著走,第二天集合的時候,車準被擦得干干凈凈的,放在隊列的前面。</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時期,身著雙排扣列寧服軍裝的媽媽。</p> <p class="ql-block">  曾經有幾次環境惡劣不方便帶車,車就存放在老鄉家里,幾經周折,車總是會回來的。時間最長的一次是抗美援朝,車寄存在丹東的一位老鄉家里,媽媽說那時候有個規定,存放三年以上的物品無人認領,就可以自行處理了,畢竟戰爭殘酷,人員傷亡太大。令她沒想到的是,從1951年入朝到1957年回國,丹東的這位老鄉還幫她保存著這輛車呢,看到靜靜地臥在老鄉家柴房里的自行車的那一刻,她興奮的眼淚都流出來了。幾十年來,這輛自行車陪伴著媽媽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我們全家1957年從朝鮮的楠亭里回國,(我和哥哥1955年隨軍)丹東、沈陽、錦州、大連,直到1965年定居北京,每次舉家遷徙都要扔掉很多東西,但自行車始終留在媽媽身邊。鹽城成立新四軍紀念館,剛剛離休的新四軍老戰士成少伯叔叔接受了征集文物的工作。1986年的一天,成叔叔來到我家,動員我媽媽把自行車捐贈給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媽媽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她說這應該是這輛自行車的最好歸宿。從此我們家也和紀念館結下了不解之緣。媽媽離休后回鹽城老家的次數多了,每次都要去看看她的無聲戰友—自行車。</p><p class="ql-block"> 1990年,我從部隊休假回到北京,和媽媽一路南下,在鹽城參觀了新四軍紀念館,又去南京看望了她在新四軍三師的老戰友,叔叔阿姨們“小張、小李”地叫著,回憶著當年的戰斗生活,高興得像群孩子。我為他們拍了許多照片,按照媽媽的囑咐沖洗好,分別寄給他們。</p> <p class="ql-block">1990年我和媽媽在鹽城響水的灌河大橋上。上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回老家是1957年從朝鮮回國之后,這次是在她離休之后。</p> <p class="ql-block">  1995年,我特地從杭州接了女兒凡凡,一起陪媽媽去鹽城參觀新四軍紀念館,讓下一代也感受一下革命的傳統教育。2016年,我和哥哥把爸爸陳廷憲和媽媽李春華的38件遺物,裝在爸爸1955年授銜時的禮服箱子里,其中有媽媽在三個革命戰爭時期所授的勛章和她保管了幾十年的珍貴文物,一起捐贈給紀念館。這是媽媽去世時,紀念館的幾位領導來北京參加告別儀式時和我們商量好的。</p><p class="ql-block"> 媽媽是在2015年10月4日,90歲時離開我們的。從15歲走進新四軍的行列,她的信念始終不渝。離休后,她參加了新四軍老戰士合唱團,參加了新四軍研究會,經常出席宣講活動,她以弘揚革命傳統為己任,用生命詮釋著鐵軍精神。媽媽走后,南京的張薇導演受組織部的委托,和她的同事輾轉鹽城、北京、杭州采訪,為媽媽拍攝了電視專題片《無聲的戰友》。我知道媽媽沒有離開,依然在她的故鄉鹽城,在她的居住地北京,在她戰斗、生活、工作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2021年,為慶祝建黨10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了百集文獻紀錄片《山河歲月》。第31集《新四軍》走進鹽城,1941年1月6日,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重建新四軍軍部,繼續堅持長江南北的抗戰,在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在這一集里,我又看到了媽媽的自行車。在建軍95周年紀念日即將來臨之際,媽媽的自行車,正在講述著那個充滿著濃濃家國情懷的老故事呢。</p><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27日</p><p class="ql-block"> 修改于2022年5月8日</p> <p class="ql-block">北京新四軍老戰士合唱團成立于1979年,團長李一氓,指揮何世德。這是國慶30周年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總政軍樂團伴奏。一排左四是媽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要市| 沭阳县| 吴堡县| 福清市| 丹寨县| 静乐县| 临沧市| 靖州| 梁平县| 克拉玛依市| 大姚县| 江西省| 长乐市| 天祝| 曲水县| 昌黎县| 平阳县| 黄骅市| 安仁县| 天长市| 乐至县| 普定县| 十堰市| 玛多县| 邵阳市| 盐津县| 贵州省| 原阳县| 梧州市| 绥棱县| 镇雄县| 徐闻县| 东海县| 星子县| 松溪县| 绥化市| 辉南县| 东乌珠穆沁旗| 佛坪县| 衡东县| 双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