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景攝圖 ?擷史織文 <p class="ql-block">今年“五一”,響應就地休假不跨省出行的倡議,幾位友人商定乘高鐵到廣元短途自助游。</p><p class="ql-block">“廣元”作為地名起始于元朝,意曰“廣配乾坤,元歸宗主”之意。廣元旅游資源豐富,最聞名遐邇的當然是“劍門關”,而“昭化古城”和“明月峽”也是當地著名景點。本計劃2日游,實則3日,游覽了明月峽、皇澤寺、昭化古鎮和攔馬墻金牛古道。</p><p class="ql-block">本文以史料故事為線,將游覽行程、景區景物和體悟心得結串成章。本文重點在于描述金牛古道的景致和游覽時的所見及感想。</p> <h3>昭化古城和明月峽</h3> <p class="ql-block">昭化古城</p><p class="ql-block">古蜀開明王朝九世國王將其弟杜葭萌(jia meng)封為苴(ju)國侯,置此地為國都;開明王朝十二世時巴、蜀、苴均被秦所滅,苴國成為秦在蜀內設置的第一個郡縣。三國時稱“漢壽”,50年代改“昭化”。</p> <h3>所以這里號稱“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這里也是蜀漢興起的大本營和發祥之地。三國古跡遺址頗多,傳說故事悠遠綿長。</h3> <h3>明月峽是古時從中原入蜀的必經關口,亦稱“葭萌關”。唐時稱“朝天峽”,明清后改“明月峽”。</h3> <h3>明月峽古棧道最早建于先秦,后繁于三國,盛于唐宋,修于元代,廢于清初。這里雖然狹窄,但卻聚古代、近代、現代的棧道、水道、纖夫道、公路、鐵路于一處的自然狀態交通展覽館。</h3> <h3>昭化古城與明月峽,均屬古蜀道上避無可避的重要卡口要地。</h3> <h3>皇澤寺</h3> <h3>唐女皇武則天出生在廣元,城內有皇澤寺,取“皇恩浩蕩,澤及故里”之意。這里有關于武則天父母禮佛的故事和精美佛教摩崖石刻,因非本篇重點,不再贅及。</h3> <h3>攔馬墻金牛古道</h3> <p class="ql-block">其它不表,話題回歸古蜀道。</p><p class="ql-block">所謂古蜀道,是指從從春秋戰國、先秦-古蜀開明王朝時代的交通通道,廣義講有很多條。以成都為目的地,有從甘肅方向過來的陰平道、祁山道;有從陜西過來的陳倉道和子午道等。而由漢中過來入川徑直到成都的就只有米倉道和金牛道。</p> <h3>現在保存最好和最著名的是金牛道。金牛道很長,約600公里。多已不存,在劍閣縣境內現存比較好的是劍門關蜀道、天雄關蜀道和攔馬墻金牛古蜀道。</h3> <h3>這幾段不連續的古蜀道中,未商業化且最古樸、最自然、最具有滄桑感的應是先秦古蜀攔馬墻金牛道。</h3> <h3>提到金牛古道,人們耳熟能詳的就是“五丁金牛”或金牛便金的故事。說的是秦國欲吞巴蜀,苦于不識入蜀路徑,于是設計謀說秦有石牛,便屎拉金子,愿送蜀人以結秦蜀之好。蜀王甚喜,便令“五丁”開路,運石牛入蜀,隨后秦兵沿路入蜀滅了巴國和蜀國。</h3> <h3>古蜀國好歹也歷經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個王朝,賢人薈萃,何況更有三星堆文明,怎會相信石牛拉屎便出金子來的鬼話?蜀國滅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開明王朝十二世時宗主國與藩屬國交惡,時任藩屬國王聯巴、投秦、叛蜀將秦“引狼入室”,招致秦兵入蜀一并吞吃了巴蜀苴。</h3> <h3>實際上,金牛道在夏商周時期已經初步成形。古蜀曾北上助周滅商,沒準走的也是這條道。</h3> <p class="ql-block">在成都有個金牛區,金牛區還有個金牛壩,傳說這里是置放便金石牛的地方。一個虛假故事不會涉及這么多地域,沒準先秦真給古蜀開明國王送過石牛做為國禮呢。只不過后人為了諷刺當朝昏道無能、貪圖享樂的蜀王而編撰成了便金石牛。</p><p class="ql-block">此圖片拍攝于成都市區的金牛壩故址。</p> <h3>攔馬墻古蜀道位于四川省劍閣縣劍州古城西8公里處,地處涼山鄉。這里交通不太方便,致使多數人知道劍門關的翠云廊古道,但不知這一段,其實這兩處都屬于“翠云廊”古道的一部分。正是這里的景觀自然質樸和小眾游人少的特點,才更具野趣興致。</h3> <h3>古道入口</h3> <h3>攔馬墻古道的“古”體現在道古、樹古、交通附屬設施古。“秦川道,翠柏天,商旅兵家密如煙”。一走進古蜀道,如同踏入歷史,重回古代,身置異境,人吆蹄嘚,似乎眼前一派商旅如織的繁忙景象……</h3> <h3>走進歷史</h3> <h3>參天古柏</h3> <h3>從樹中探頭的獵狗和山羊。</h3> <h3>空中勁飛的蒼龍。</h3> <h3>這里屬于古代官道,相當于現在的國道快速路,不僅促進了地區間的經濟繁榮和文化交流,同樣也經歷了金戈鐵馬和刀光劍影……古蜀時留下了張儀、司馬錯滅蜀大軍的鐵騎踏痕;三國時影印下諸葛亮五伐中原的悲壯場景;唐朝時碾轉過唐玄宗幸蜀的滾滾車輪......</h3> <h3>防止車馬掉落山澗的攔馬墻</h3> <h3>石條板上的減速帶</h3> <h3>這里有藝術家們的寫生基地</h3> <h3>古道側有寥寥幾戶人家。其中一戶為開客棧的老夫妻,慈眉善目,健談客氣,時常被作為寫生景中模特,男者講自己擁有700萬粉絲。</h3> <p class="ql-block">老太講,他們做景物的畫還得了國際獎。</p> <h3>古道旁人家</h3> <h3>該戶人家仍為土坯房,院內外有農用車輛和生活器具。</h3> <p class="ql-block">中午12點時到達望鄉臺,這里只有一戶人家。一家人正吃午飯。</p><p class="ql-block">望鄉臺上的大石板</p> <h3>過了望鄉臺,部分路段古道上不見了參天古柏,但石板路還在。繼而沿臺階下行。</h3> <h3>轉角繼續下行,過朱家河和清涼橋。</h3> <h3>朱家河</h3> <h3>清涼橋簡陋狹窄,但看似踏實,橋上神獸被破環。</h3> <h3>過橋不久,古石板路被水泥路截斷,端頭上有一方石柱,上刻“要斗私批修”。</h3> <h3>對面是清涼寺,廟門不大,屬于鄉村級那種。走近小廟,稍加休息,守著廟門簡單吃了點東西。從有關網文看,一般人到此就結束了。</h3> <h3>周圍片片田地,人煙稀少。我們也有點茫然了……</h3> <h3>不知該往何處走了!此乃第一次茫然。</h3> <h3>已經走出4-5公里,不忍走回頭路,回到起點那里也是荒僻沒車。查看地圖并商議后決定奔赴普安鎮,起碼鎮里能打到車。向遠處一戶人家打聽了路徑,拜別鄉廟,沿著寺廟旁的石板坡路繼續上行。</h3> <h3>沿石板路沒多遠又是水泥路。沿此路繼續前行,就來到清涼村。</h3> <p class="ql-block">從清涼村出來后的道路一直是持續向上的水泥坡道,感覺走了很久似的,人困體乏。駐足回望才明白,原來一直是在上山!此時午后的陽光當頭輻射,烈日炎炎,別說有樹木遮天,路旁連顆帶陰涼的小樹都沒有!</p> <h3>迎面跑來兩只小狗,近前惑望,疑似好奇:客從何來?</h3> <p class="ql-block">就這樣酷暑難耐地爬坡半個多小時,來到岔路口。這半小時啊,更理解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相對性了。熱、燥、疲、困、乏,這半小時感覺走了好久好久……</p><p class="ql-block">問題是又不知咋走了!此乃第二次茫然。</p> <h3>經向路旁人家打聽,需離開水泥路,進入雜草叢生不是路的路。恰恰是這條路,又接續上了前秦古蜀金牛道!這純屬意外中的偶然,不在攻略之內。這里是艱難上坡后的最高點,至此開始下行……</h3> <h3>進入古道,忽入視線的是一塊苔跡斑斑的石碑。細觀之,上刻“毛主席語錄: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心中一陣釋然!一種力量透胸而出。</h3> <h3>穿過廢棄的拱橋,踏上古石鋪就的臺階。</h3> <h3>這條路上雖沒有攔馬墻古道如云華蓋的古樹翠柏,也沒有攔馬墻古道似鐵厚載的寬闊平緩。但這條路上,彩蝶飛舞、綠樹成蔭、灌木蔥蘢、微風拂面、溫涼宜人,以至于不忍前行、令人駐足……</h3> <h3>也難為了清涼寺之后的弓背曲足,拂眉拭汗。人生之路也是這樣,前路有多艱辛,后路就有多甘爽。</h3> <h3>路旁的飲馬槽。</h3> <h3>此路段階梯不斷,一路下行,輕松愜意。不知馱人載物的騾馬是否也是這般心境。</h3> <h3>20多分鐘后,走出了這段景色靜謐、秀麗誘人的古道。</h3> <h3>似夢非夢,又猶如夢境。走近城鎮,猛然看見遠處宛若飛虹的高速公路,真如同穿越時空一般,驚醒中思緒從古代被喚回了現代……。</h3> <h3>李白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說的就是從漢中通往成都的金牛道。但從攔馬墻金牛道的地勢險要程度看,應該不是這一段,或許明月峽古棧道含在其中。</h3> <h3>至此整個古道旅程,外加走到普安鎮主干道打車離開普安鎮,計行4-5小時。<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苑县|
台山市|
鄂州市|
浦北县|
乌苏市|
武城县|
铜陵市|
工布江达县|
荣昌县|
石景山区|
雷州市|
龙川县|
奇台县|
额尔古纳市|
灵寿县|
青冈县|
岳普湖县|
嵊泗县|
皋兰县|
济源市|
图木舒克市|
南澳县|
筠连县|
韩城市|
融水|
葫芦岛市|
治县。|
兴海县|
芮城县|
漠河县|
鹤壁市|
邵阳县|
个旧市|
墨脱县|
边坝县|
平安县|
西乡县|
登封市|
大冶市|
行唐县|
九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