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洛陽尋邵夫子

圣境山居士

<p class="ql-block">  邵夫子,算得上中國歷史上的真名士。李太白若晚生三百年,“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一定是寫給他而不是孟浩然。</p><p class="ql-block"> 這次洛陽訪古,我先到了北邊的孟州,那是韓愈出生和歸宿之地。當我看到那壯闊的韓愈墓園,不由想到他生前科考的艱辛,仕途的蹭蹬,甚至險些被斬于獨柳樹下,以至發出“寧耕十畝地,不取萬乘相”的喟嘆,我想,或許那正是古代讀書人真實的人生況味吧!</p><p class="ql-block"> 相較于韓愈,邵雍選擇的是另一種人生。他幼時隨父母從祖籍遷居衡漳(今河南林縣),12歲時,即北宋真宗乾興元年又到了共城(今河南輝縣),在蘇門山下的百源湖(今名百泉湖)畔結廬而居。因天資聰穎,又發憤讀書,15歲即能詩善文。16歲外出游歷,對前人所言的道有所頓悟,決計放棄科舉,不求仕途,而埋頭研究歷史。恰巧,數術家李之才到共城任縣令,邵雍拜其為師,成為陳摶的四傳弟子。李之才臨終前傳以《先天圖》,自此,邵雍“冬不爐,夏不扇”,“晝夜危坐以思”,開始了對河圖、洛書、伏羲八卦和易經六十四卦圖像長期而深入的研究。</p><p class="ql-block"> 因鐘情于洛陽山水,或許還因為洛陽一帶是河圖洛書的源出地,于是,在仁宗皇祐元年(1049)舉家遷居于此,時為39歲。</p><p class="ql-block"> 初到洛陽,他住在城東北云溪觀的土窯洞內。生活拮據,一邊打柴做飯侍奉雙親,一邊設館教學。資料上說,舊時的云溪觀,在如今東新安街第十一中學校園內。驅車前往,果然在瀍河西岸,見到了這所學校,而云溪觀早無蹤影。原來,抗戰時期云溪觀遭日機炸毀。云溪觀又名三井洞,現在瀍河上有座三井洞大橋,也算歷史的印記。</p><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間,因天宮寺住持寶月大師請邵雍入寺授徒,邵雍遂移居寺內。隨著聲名日隆,學生增多,43歲時,娶門生之妹為妻,生子伯溫。</p><p class="ql-block"> 天宮寺位于洛河上的天津橋南端,緊鄰隋唐時的里坊區,之前是唐高祖李淵登基前的故居。到嘉祐七年(1062),王拱辰任西京留守,見邵雍居所簡陋,就在寺西道德坊的荒地上,為其建房30間。后由富弼、司馬光等一眾名臣,集資買下產權相贈,邵雍取名為安樂窩。他對兒子說,“名利不可兼也”,表示可以接受大家的好意,但不愿得到宅園的所有權。</p><p class="ql-block"> 我根據隋唐洛南里坊圖,經比對,得知邵雍故居原址早已被洛河淹沒。站在河邊,腦海里仿佛浮現出一千多年前,邵夫子被人用小車推著,悠閑地行走在樹下和坊間,時而與人攀談,時而為人卜卦。又似乎聽到鄰家的少年在高聲吟誦,吟誦的是那首“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p><p class="ql-block"> 邵雍在洛陽生活了28年。他幾次婉拒旁人的舉薦和朝廷的征用,埋首書齋,潛心研究和寫作。先后完成了《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等著作,成為著名的易學家、哲學家、數學家和宋代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運用易學原理,編制出世界歷史年譜。總結五代以前三千年的社會政治變化,編制出中國歷史年鑒。其研究成果的哲學意義,以及在中國思想史上的開創性貢獻,都是不可忽視的。</p><p class="ql-block"> 邵雍還是一位頗有特點的詩人。他的詩隨感而發,隨性而詠,不限聲律,不落俗套。其《伊川擊壤集》輯詩1500余首,大多近于口語,近乎民歌,風格頗似貫休和尚,卻多了幾分道家氣,人稱“康節體”。從其詩中,我們分明看到了一位睿智、灑脫又風趣的老夫子。難怪辛稼軒說:“飲酒已輸陶靖節,作詩猶愛邵堯夫”。</p><p class="ql-block"> 為了尋找現存的邵雍遺跡,經當地人指引,我從洛河邊徑直往南走,在龍門大道東側路邊,果然見到了后人所建的邵雍故居。說是故居,其實是祠堂。史料記載,邵雍去世后,其故居在北宋末年被金兵焚毀。后人為祭祀他,在原址附近修建了祠堂,卻于清道光年間被洪水沖毀,后由洛陽知縣馬恕另選新址,即往南約一千多米的現址重建,民國時期再由軍閥吳佩孚擴建。</p><p class="ql-block"> 故居南側小廣場立有牌坊,上書“宋儒邵康節夫子天津故居”,前有雕像。進到故居,是寬不及20米的四進長方形院落,殿宇簡樸,后有硬山式“皇極書閣”,并有數方明清和民國碑石。最惹人注目的,要算北門外緊貼院墻的一棵古槐,應有幾百年了,枝干如盤虬臥龍,頂上的新葉卻茂密蒼翠。</p><p class="ql-block"> 站在古槐下,輕風拂過,枝葉颯颯作響,邵雍雕像那垂眉斂目、若有所思的樣子閃現在面前,我不禁又想起老夫子當年在天津橋畔的身影,心中生出幾分感慨。古代中國,以韓愈為代表的儒士占了大多數,他們以科舉入仕,面對至高無上的皇權,在頻繁的黨爭權斗和隨時可遇的遷謫中,掙扎一生;在人格尊嚴與功名利祿、精神自由與人身依附之間糾結一生。此外,也有一些人選擇隱退避世。其中,既有欲仕故隱、沽名釣譽、待時而動的“假隱”,也有倦于爭斗、心灰意冷、先仕后隱的“逃隱”。邵雍則是另外的一類,他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甘于清貧,甘愿一隱到底;他固守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平視權貴,達觀知命;他身居市井,卻毅然放棄科舉放棄仕途,潛心學術,“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此為真隱士也!</p><p class="ql-block"> 邵雍深諳易理,善觀世變,臨終有囑:“丁未歲子孫可入蜀”。果然,就在丁未(1127)的前一年,靖康亂起,北宋滅亡。其子伯溫已于兩年前入蜀,得享安寧,后定居嘉州犍為(今四川樂山市犍為縣)。長孫溥于南宋赴臨安為官,定居浙江,有后人顯名于當世,即邵雍之33世孫邵逸夫。</p><p class="ql-block"> 至于所謂暗含十大預測的《梅花詩》,恐與《黃帝內經》假借黃帝之名一樣,是后人的托名之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肃省| 波密县| 锦屏县| 旺苍县| 宁都县| 鄯善县| 德令哈市| 会昌县| 电白县| 咸阳市| 林芝县| 柳林县| 常德市| 安阳县| 蓝田县| 红桥区| 福清市| 赤水市| 景谷| 定南县| 射阳县| 洛宁县| 禹州市| 宁乡县| 辰溪县| 宾阳县| 灵川县| 北安市| 武义县| 阿拉善左旗| 张家界市| 永安市| 黔南| 宾川县| 东莞市| 夏津县| 依兰县| 绥德县| 丰都县| 壶关县|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