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宅家小記

劉佩群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上海,這個集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為一體的繁華大都市,一夜之間,竟被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搞得疲憊不堪。據上海本地寶疫情數據統計表顯示,自2022年3月1日0時至4月30日24時,上海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53364例、無癥狀感染者537726例。</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往日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嘈雜喧囂的都市已經停下腳步,變得異常安靜。</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從3月中旬的“九宮格”(全市網格化篩查)到3月下旬的“鴛鴦鍋”(浦東浦西分別封控篩查),上海終于不得已被按下了暫停鍵。奧密克戎病毒像烏云一般籠罩在都市上空。</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所居住的小區在3月13日至20日封控管理了8天,全體居民做了4次核酸檢測,結果全部陰性,皆大歡喜。21日解封,憑臨時出入證進出小區,這就意味著,我們這個“干凈”的小區是不允許外人進入的。</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從3月28日起,浦東實施封控管理;4月1日起,浦西開始封控管理。在這之前,我就外出采購食品為禁足在家做準備,遺憾的是聯華超市的蔬菜專柜只剩下土豆,小區對面的盒馬生鮮超市每天排長隊限量進入,等到沒人排隊時,貨架上早已空空蕩蕩。碰巧的是,26日下午,盒馬門口沒有人排隊,我就進去隨便轉轉,沒想到服務人員正在往貨架上擺蔬菜,雖然品種不多,還是趕緊買了萵筍、番茄、絲瓜、茄子、黃瓜、青甘藍、綠豆芽、洋蔥等,還買了饅頭花卷,足夠吃上一個禮拜。</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從28日開始,居委和業委會就開始組建小區特供團購買各種食品。我花138元購買了2斤豬大排、4斤帶皮腿肉、1斤五花肉,另外花54元購買了一份蔬菜:</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其實,封控管理的第一天,即4月1日,街道就給每戶人家發放了蔬菜和海鮮,非常暖心。看著冰箱的冷藏柜里滿滿當當地塞著各種蔬菜,心里相當篤定。</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街道發的蔬菜和海鮮</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4日,全市第一次幾千萬人同日核酸檢測,轟轟烈烈,史無前例。清晨,迎著朝霞,志愿者們就開始忙碌起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居住在小區里的匈牙利籍貝思文先生也當上了志愿者,每次做核酸時,都能見到他兢兢業業的身影。</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做核酸的醫務人員來自南京江北醫院,從早上6點開始,一直忙到中午12點多鐘才全部完成。</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核酸工作結束后,志愿者們與南京江北醫院的醫務人員合影留念。</b></h1> <h1><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2px;">由于新冠陽性感染者數量居于高位,從4月5日起,全市繼續實施封控管理。封控期間,居委會和物業工作人員一直留守在工作崗位上。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每人一個睡袋在辦公室過夜;物業的宿舍只夠幾個人睡的,保安人員和保潔工只能席地而寢。</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當下面這張照片在小區業主中流傳開來以后,“愛建園寶貝之家”群的群主在群內發起了募捐接龍。</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短短48小時內就募捐到13萬多元,全部用于補貼小區保安和保潔人員,平均每人補貼2900元。</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從我們小區誕生的第一份“抗疫日報”中可以看到,從4月1日至4月4日,小區累計確診18人,其中7人是物業保潔人員。</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一下子少了7位保潔員,小區內滿地落葉來不及清掃。下樓做核酸時,我順便用手機拍了幾張,這樣的情景在小區里還是第一回,不過也很美。</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天,志愿者們就擔當起了保潔工作,收集垃圾、消殺保潔、清掃道路······,小區又恢復了往日的整潔。</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0日晚,小區里的一位“橘子團長”(為居民團了1噸多橘子)組織了一場“戰疫之光”陽臺音樂會。首先是鍋碗瓢盆前奏曲:</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接著進入主題。語言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靈魂到不了的地方,音樂可以。</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們要為自己歌唱,為每一位身處困境而面帶微笑、頑強不屈的我們歌唱。</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最后,大家齊呼“加油”。為上海加油!為中國加油!</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足不出戶的日子久了,人們就特別關注“柴米油鹽醬醋茶”啦。</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2日,街道發來了一袋大米。</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4日,街道發放了清美的大禮包:</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5日,又發放了豬肉和雞蛋:</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9日和15日,二次收到的中藥包和口罩:</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6日,山東聊城送來了大禮包:</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8日,街道繼續發放禮包:</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當天晚上,又收到土豆和茄子:</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9日,外省市送來的大禮包,有面包、德州扒雞······</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20日,收到了各種蔬菜:</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22日,街道發放了各種日用品:洗發水、沐浴露、洗衣液、肥皂、牙膏、卷筒紙等。</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23日,又收到大禮包:鮮豬肉、面粉、新鮮蔬菜、調味品等,還有1只德州扒雞。</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29日,再次收到大禮包:牛肉、現殺的童子雞、牛奶等。</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還有各種蔬菜和5個大蘋果</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朋友的鄰居別出心裁,擺放出五花八門的蔬菜寶寶,頗具藝術性和觀賞性。</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有些人家蔬菜吃不完,就放到樓下門廳共享,樓組長拍個照發到樓群里,需要的可以下樓自取。這樣既避免了浪費,又滿足了人口多的住戶。我幾次下樓,看到擺放的蔬菜都被取走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有一天晚上,居委送來10箱土豆,是上海鷹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2px;">馳援的,要樓組長按戶分發,樓組長直接在群里通知大家各取所需。</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有人在群里曬出了做薯條的方法。那天晚上,好多人家都在做薯條,我家也不例外。做薯條需要很多生粉,好心的鄰居給了我一大包。用空氣炸鍋炸薯條、做土豆泥,再配上一碗南瓜糊,就是一頓簡便的晚餐。</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天上午,我下樓看到還剩3箱土豆沒人要,扔掉真是太可惜了。我就在群里告訴大家怎樣做土豆泥,結果好多人家又做起了土豆泥,這3箱土豆就這樣被各取所需所剩無一了。</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除了街道發放了那么多的物資,還收到二次新西蘭中心的國際援助(外甥女在新西蘭公司工作),冰箱里的食品豐富多樣啦。</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0日收到的水果、南瓜和肉類:</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7日收到的水果、雞蛋和肉類:</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樓棟里一些鄰居拿出家里的紅酒、咖啡、燕麥奶、白糖、料酒、消毒用品等,拍照曬在群里,誰需要只要說一聲,物品即刻送到家門口。有人說胃不舒服,馬上有人送去嗎丁啉。一次下樓做核酸檢測,我無意中說家里酒精不多了,做完核酸后,對門鄰居立即送來2瓶,真是遠親不如近鄰啊。</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這次疫情,居家辦公的年輕人似乎更懂得顧家了,學會了一些勤儉節約,動手能力也增強了。</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外甥女用空氣炸鍋做的羊排、烤腸和牛排:</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兒子揉面切肉,外甥女做的新疆味羊肉烤包子和西葫蘆盒子:</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兒子腌的酸辣卷心菜、做的各種烙餅和用橙子、蘋果、胡蘿卜榨的鮮果汁。</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外甥女用空氣炸鍋炸各種蔬菜,金針菇、牛心菜、松茸等,還嘗試著做酸奶蛋糕,可惜溫度調得過高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這相對寂寞的日子里,樓里的鄰居們將種植的各種花卉曬在群里,讓大家賞心悅目、心情舒暢,多感受一些春天的芬芳。</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從3月份開始,今天是封控在家的第39天,總共做了19次核酸檢測,20幾次抗原自測。在這期間,還隆重步入了古稀之年。</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小區保供團(原叫特供團)的綠葉菜和蠶豆很誘人,買了一份,預計明日送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從今天的小區日報上可以看到,目前小區內累計確診51人,其中居民39人,分布于18棟樓。還有物業保潔確診11人,工程部確診1人,這就意味著志愿者們的工作更加繁重了。小區內有56棟樓,1千7百多戶居民,5千來人。這么多人的各種生活保障、環衛消殺、物資發放、核酸檢測、數據統計、突發事件、</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inherit;">上傳下達等海量工作就靠居委4名工作人員(其余人員被封控在家)、物業30幾位保安保潔人員(除去確診12人)和志愿者們來完成。除此之外,他們還要代為配藥、就醫服務、照顧孤老、組織團購、快遞消殺、快遞運送、快遞員抗原檢測等,甚至私家車都在小區里幫忙運送物資,實屬不易,可敬可佩!歷史將會永遠記住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們。</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疫情雖然可怕,未來依然美好;不要把負面當成全部,就像我不能代表上海一樣。上海一定會苦盡甘來,更加輝煌。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祝福大家平安快樂!</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剛剛接到樓長通知,明天上午自測抗原并下樓做核酸檢測。</b></h1><h1><b>寫于2022年5月1日夜</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inherit;">續</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日,早上自測抗原,然后做第20次核酸檢測。今天,一位朋友的住宅區被劃為防范區,他在封控的第32天終于可以走出家門,不過,一些路口拉著警戒線,這是不能越過去的,只能在小范圍內走動。朋友在淮海路及附近拍了一段視頻,寬闊的大街上冷冷清清空無一人。</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收到街道發放的禮包。1個多月來,吃得最多的蔬菜就是老八樣,茄子、黃瓜、青椒、土豆、洋蔥、胡蘿卜、卷心菜、西葫蘆。說實在的,每天有充足的蔬菜就心滿意足了,有啥吃啥,決不挑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收到昨天在保供團購買的蔬菜,蔬菜很干爽,可以多存放幾天。有人反映蠶豆和藕不太新鮮,結果團長給每單退還38元,這份蔬菜實付只有40元,比平日都便宜了許多。</b></p><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h1><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3日,上午自測抗原。窗戶外機器聲嗡嗡,是物業人員在修剪綠化。夜深人靜時,小區里的電頻車一直在忙于清除垃圾。今天收到江蘇省支援的一袋射陽大米。</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四天前,2樓一位80多歲的大姐因失足摔斷了右側肋骨,疼痛難忍,怕麻煩不愿去醫院(居委出個證明可外出就醫,或者直接叫120救護車)。鄰居們紛紛出主意想辦法、送止痛藥。一位鄰居咨詢了他的醫生朋友,得知可用長圍巾捆綁胸部,這是一個既科學又有效的方法。</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上周三上午,8樓一位90歲的老人不幸離世。老人患有疾病,每天輸氧,臥床不起,最后幾天只能進食一些白木耳。老人與孝順的兒子同住,由于白木耳斷檔,兒子在群里急尋,鄰居們即刻響應,不一會兒就浮現出許許多多的白木耳。今天是老人的頭七,兒子深情悲切地追思母親:兄妹思母夢魂牽,母子天隔淚潸潸;夜深月冷千緒涌,追昔撫今更悔漸;風搖樹動影婆娑,恍如與母復續緣;焚香泣跪寄哀思,慈母桖子靜釋然。愿老人一路走好,天堂沒有病毒。</b></h1><h1><b style="-webkit-text-size-adjust: 100%; font-size: 22px;">5月4日,清晨醒來,得到的第一個消息是好消息,朋友的女兒以優異的成績在美國大學畢業,從視頻上看,畢業典禮人山人海,隆重熱烈,接下來她將去法國讀研,可喜可賀。第二個是壞消息,昨天小區內24號樓又確診一名新冠陽性患者,已轉運至方艙醫院,真是沒完沒了了。現在是草木皆兵,人人自危。根據昨天的三區劃分,我居住的樓棟屬于防范樓,但是整個小區依然屬于管控范圍,雙足不能出戶。快遞物品在小區大門口由物業人員對其消殺,靜置30分鐘后再分送給居民。上午自測抗原。</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小區附近的第六人民醫院集結200余名專家、35個學科,借助互聯網醫院平臺開展線上免費義診和咨詢活動,相關藥品配送到社區,再由志愿者送藥上門。鄰居為2樓的大姐網上掛號,遺憾的是骨科早已約滿。</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看到朋友發的幾張照片,空蕩蕩的大街上,野狗野貓成群結隊,它們正在集合“開會”呢。</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接到居委會告居民書,當前因快遞、外賣引起的疫情多次發生,在小區目前管控期內,自覺做到非必要不團購、不點外賣。還要求每天自測2次抗原,期間相隔8小時以上,并將測試結果拍照上傳給樓組長統一匯總。關于每天二次抗原檢測,小區里有人提出異議,覺得一次足矣,否則就是浪費資源。居委會的答復是早發現、早管控,降低傳播風險。</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收到健身老師發來的一段視頻。由于封控,每周日在青松城的健身活動暫停。77歲的毛老師曾經是上海市體操隊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如今還是像年輕人一樣充滿著青春活力。</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5日,自測抗原,然后下樓做核酸。微信上看到一位好友說,正在她家幾乎彈盡糧絕的時候,單位送來了每人300元的食物,葷素搭配,還有主食水果醬菜,解決了她家的燃眉之急。說實在的,上海各區縣的生活物資發放是不均衡的,有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感覺。加之物流受阻、運力不足,甚至有人利令智昏,導致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甚至痛心疾首的事情。一些居民不得不團購高價食品度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又訊,一戶沿江而居的大爺,今天在陽臺上釣到了一條8斤多重的大魚。哈,江邊的住房在這管控的日子里凸顯出獨特的優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是立夏,春盡夏來,萬物繁茂,綠意盎然。禁足在家,只能在陽臺上稍作溜達,隨手拍了張照片,郁郁蔥蔥的一片,不出家門也能讓人心曠神怡。</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6日,昨天小區里46號樓又新增一名新冠陽性患者,已轉運至方艙。居委會發了一個公約,從5月7日至5月15日,除核酸檢測外,全體居民足不出戶等。晚上7點鐘,上海發布說,要把清零攻堅任務堅決果斷執行到位。晚上8點多鐘,就有警察來小區巡檢。目前,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只有保護好自己不被感染,才是對社會做出的最大貢獻。</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小區里居住著一位滬上篆刻名人彭大磬先生,居家期間,他創作了一套“社區抗疫瞬間系列”篆刻作品,共8枚,分別是:志愿者、居委干部、引導者、呵護長者、請亮碼、測核酸、累倒了、清零時刻,定格下小區里一個個感人難忘的瞬間。</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其中的4枚</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7日,今天通過“隨申辦”查到關于小區里常態化核酸采樣點的信息,從時間上看,非常人性化,便利于上班族。</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8日,繼續每天2次抗原自測。樓長說,根據徐匯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要求,每日2次抗原檢測一直要做到5月10日,并且對全區的防范區進行提級管控,即參照“管控區”的要求進行管理。</b></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b style="font-size: 22px;">5月9日。上周五聽鄰居說,街道馬上要發送禮包了,還在群里曬出了一份禮包清單。此時,家里的蔬菜還夠吃幾天的,所以,當天保供團的蔬菜未購買。可是直到今天,不但沒有收到禮包,保供團也沒有再開團賣菜。今日,只剩下一些白玉菇,過了中午,家里的蔬菜就清零啦。</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還好,樓里的鄰居開團賣蔬菜,我立即買了一份,這樣,明天的蔬菜就能續上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上午,又收到毛老師發來的視頻。做完核酸后,在回家的路上,感受春天的氣息和五月的美麗。</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午后,接到居委會通知:即日起至5月11日,全體居民靜默3天。在此期間,小區不接收任何快遞、外賣和團購;居民足不出戶;急需就醫的聯系居委進行閉環轉運。唉,上午團購的蔬菜是拿不到了,希望晚上睡覺前能收到政府的大禮包。</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傍晚,又有警察來小區巡檢。從下午起,外來物品一律不準卸貨,所有快遞外賣團購的物品統統被拉回去。晚上7點多鐘,大禮包送來了,真是及時雨啊,心存感激。</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0日,小區里一整天都很安靜,平日忙于運送快遞的車輪聲聽不到了,只聞物業人員清掃樹葉的唰唰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有朋友在微信群里調侃說:這次疫情提醒了阿拉退休的,今后也要堅決貫徹落實“四應四盡”和“動態清零”的方針,即“應吃盡吃、應喝盡喝、應聚盡聚、應玩盡玩”,每月養老金堅持“動態清零”。呵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位家住徐匯區里弄房的朋友說,由于靜默,弄堂唯一的進出大門又一次用鏈條上鎖(之前封控期間也上鎖,鑰匙由居委會保管,后來轉防范區即解鎖),因居委會人員全部被隔離,鑰匙暫由弄堂里臨時負責人保管。我覺得這種做法有點極端,弄堂唯一的出口被上鎖,遇到緊急情況真要急煞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接到居委會通知,即日起至5月15日,每天繼續2次抗原檢測。明天上午,下樓做核酸檢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1日,上午單人單管檢測核酸。2樓骨折的大姐今日忍痛主動下樓做核酸檢測,她終于熬了過來,為她高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我所在的徐匯區達到社會面基本清零,但愿能持久下去。只有社會面清零了,管控區才有可能解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居住在昆明和成都的大學同學們都十分關心我的宅家生活,擔心長期宅家會呼吸不到新鮮空氣,我立即在陽臺上拍了一段視頻,告慰他們住宅的四周空氣清新,鳥鳴啾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收到居委會通知,小區全體居民繼續靜默至5月15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陽臺上拍攝的視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2日。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閱讀小區日報,關注是否有新增陽性。昨天第二次抗原檢測時,16號樓出現一位陽性患者,68歲,伴有感冒癥狀,已被轉運至方艙醫院。上午,又聞悉今天凌晨報告的核酸檢測結果中有一位呈陽性,該樓立即被封控。由于這些原因,小區今日下午突擊全體人員單人單管檢測核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戶人家燃氣泄漏,報備居委會后,準予燃氣公司維修人員上門維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日,街道又發放了保供物資(即原來所說的禮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3日,今天從日報上證實了昨天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患者,住54號樓,已轉運至方艙醫院。上午又是單人單管核酸檢測,已經連續3天單人單管檢測了。由于小區確診了陽性病例,除2棟封控樓外,其余的防范樓全部轉為管控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一位居住在黃浦區的老同事發來微信,說即日起靜默至5月20日,樓下大門貼上了封條,并停止快遞外賣和團購,已經下單的抓緊退貨,無法退貨的收到后由物業保管,無保質問題的待解封后歸還,生鮮等無法保存的由街道統一銷毀,其購物費用由街道承擔。</b></p><h1><b style="font-size: 22px;">又聽一位朋友說,他的妹妹住在老靜安區煤衛獨用的公房里,原屬于防范區。一天,樓里突然確診一名新冠陽性患者,整棟樓幾十戶人家立即成為密接者,前天下午全員運轉隔離。好在隔離點條件蠻好,一人一間,伙食也不錯:</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4日,樓群里有一位母親說,家里的孩子在靜默期間單靠保供物資不能保障營養,鄰居們紛紛伸出援手,牛奶、雞蛋······,還有自家腌制的醬油肉,都要送給她。這位母親說,其實家里還有些存貨,只是有點郁悶。唉,封控久了,埋冤幾句情有可原。</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又收到黃浦區那位老同事的微信,說昨天下午開始靜默,由于沒有收到保供物資,居委會只好重新組織團購,他們那里的靜默因此而泡湯。</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5日,樓里一鄰居說,今天中午的蔬菜只有最后一個茄子了,這個茄子還是從樓下的“共享筐”里拿的,立刻有人問,黃瓜要伐?西葫蘆要伐?······,唉,又盼著發菜啦。另一鄰居做了豆沙花卷,想送給大家嘗嘗,喜歡的可以微她。都是好鄰居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收到居委會通知,明天起恢復小區白名單團購團的團購活動,這真是個好消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午收到街道發送的一只冰凍黃油母雞。家庭人員達6人的送2只雞,其它發送的保供物資也是雙份,這樣的確比較合理。</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6日。上午,上海發布說,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在可控前提下,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雖然還有1個多月的漫長時光,但總算是有個時間節點的盼頭了。今天仍然二次抗原自測。家里的蔬菜只剩2根黃瓜了,中午的茄子炒青椒也是前幾天從樓下“共享筐”里撿來的。好在從今天起可以團購了,同時收到了街道送來的保供物資,牛奶、雞蛋、玉米油、掛面和蔬菜。希望這是最后一次發送保供物資,早日解封。</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傍晚,收到了5月9日團購的蔬菜,一下子,冰箱里的冷藏柜又被蔬菜填滿了。</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7日,上海發布說,全市16個區都已實現社會面清零。目前,封控區涉及人口數86萬、管控區涉及人口數300萬、防范區涉及人口數1944萬。我所在小區屬于86萬封控人口和300萬管控人口范疇,一切都照舊,繼續足不出戶,早上自測抗原,上午單人單管檢測核酸,晚上自測抗原。</b></p><h1><b style="font-size: 22px;">?靜默前在保供團團購的白砂糖、面粉和酸奶都到貨了。以前家里是不買面粉的,嫌麻煩,可是現在不得不自己做些面食解決早餐,要不然吃泡飯連醬菜都沒有了。</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小區對面的盒馬生鮮超市今天突然停止線上銷售,據說該超市的1名快遞員昨天被確診為新冠陽性患者。</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有2位居住在防范區的朋友拿到了小區出入證,明天就可以出門啦。使用這珍貴的出入證要閱讀各種說明,1天內每戶僅限1人出行1次,另對外出時間、活動范圍、車輛管理等都有規定。各區各街道的出門證和規定并不統一,而是五花八門。</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8日,小區內的2棟封控樓降級為管控樓,其余的管控樓全部降級為防范樓,看來,離解封的日子已經不遠了。</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站在陽臺上仰望藍天白云,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想去看看小區的大門是怎樣封鎖的。下樓,做賊似的走向南面的行車大門,這是封控以來唯一可以進出的大門。保安看到我,警惕地大聲問道,你要去哪里?我說,只是拍個大門的照片,說不定過幾天就會拆除了。他反應很快,“誰說的?”,他說,聽他的口氣,似乎并不盼著解封。記得剛開始做核酸時,個別保安人員像吆喝囚犯一樣吆喝著業主,“排好隊,往前走,保持2米距離······”,或許,趾高氣揚的感覺讓人特爽。這又使我想起曾經在網上看到的評論,說有些人穿上了志愿服后,就自以為是正義的化身而忘記了自己是誰。不過,這位保安倒是通情達理,讓我隨便轉悠。</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小區唯一的出入通道戒備森嚴,一道護欄、一道隔離板,還有一道警戒線:</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圍著小區匆匆轉了一圈,南面的正門上了鎖。</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東西北三面的大門也上了鎖,并封上了隔離板。沒弄明白,如此森嚴到底防的是什么。</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走在小區里,頭上陽光明媚、周圍鶯歌燕舞,小區風光無限。人們蝸居在家,只有物業人員在辛勤地修剪綠化、忙碌地運送垃圾。</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依然是2次抗原自測,1次單人單管核酸檢測。</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傍晚,閱讀朋友的解封筆記。朋友所在的小區自3月8日開始封控,今天是解封的第一天,憑1張購物卡按規定的時間可到指定的家樂福購物1小時。朋友早早就騎著自行車出門,想看看附近街區的情況。首先往東騎,一路上所有的店鋪包括連鎖超市都被封著,閔行區與徐匯區交界處的路也被封了,過不去。又往南騎,見聯華超市開著門,因沒有該超市的購物證不得入內。兜了一個大圈子,幾乎所有的商店都貼著封條,只好趕往指定的家樂福。家樂福門口停著警車,大白、保安等嚴陣以待、如臨大敵,來購物的居民似乎人人都有陽性的嫌疑。居民們大包大包地采購,好像不是已經解封,而是準備繼續長期禁足。人們的潛意識已經從歲月靜好進入了居安思危。剛剛讀完朋友的解封筆記,朋友卻來微信說,接到通知,明后兩天全區進行新一輪的核酸檢測,全體居民又不能出戶了。僅發了一次的購物卡:</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9日,上午自測抗原,下午5人合管檢測核酸,晚上自測抗原。樓里一位鄰居今天帶孩子去耳鼻喉科醫院就診,沒有參加核酸檢測,根據有關規定,這位鄰居和孩子回家后5天不能參加小區核酸檢測,5天后有專人上門做核酸檢測。居委會書記說,接街道疾控中心通知,有1名外賣員核酸檢測呈陽性,故再次提醒大家非必要不購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保供團開團賣菜,10樣蔬菜各1斤,有些品種的蔬菜久違了。雖然冰箱里蔬菜不少,還是下單買了一份蔬菜包,其價格越來越便宜了。</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網上流傳2張照片,不太雅觀,也不知是否擺拍,但說明一些現狀,非緊急情況,日常維修服務等都按下了停止鍵。</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0日,接居委會通知,至5月25日,每天仍然早晚2次抗原自測,并將自測結果拍照上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鄰居顧錫鈴先生,用畫筆展現了一個上海小囡因疫情居家的生活片段,共有18幅畫,我挑選了其中的4幅供大家欣賞。</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1日,上海發布了乘坐市內公共交通須知,除體溫正常、隨申碼為綠碼外,還要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掃描“場所碼”。無智能手機的人群,可持保通卡或經身份關聯的交通卡乘車。</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街道發了醫用口罩,之前還發了消毒液。</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3月下旬,外甥女的一位廈門朋友聽說上海要封控管理,立即問我們需要什么。當時我們回答說,上海物資豐富充足,什么都不缺。不過,這位朋友還是在3月底發了一個快遞過來,這個快遞直到今天下午才收到。感謝這位朋友!</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2日,上海發布說,進一步增強疫情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又說,全力優化完善常態化防控的各項機制,讓如常生活和煙火氣逐步回歸!這真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好消息。遺憾的是,今天小區里又新增一名新冠陽性患者,讓人揪心。為此,從明日開始,小區又要進入新一輪的核酸篩查。</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又有朋友可以外出了,在淮海路附近兜兜拍拍。雖然路上行人寥寥無幾,但是部分公交車、地鐵、出租車已經運行,城市開始慢慢復蘇。</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3日,早上自測抗原,上午單人單管檢測核酸,晚上再完成一次抗原自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收到街道發的保供物資。</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第三次收到新西蘭中心的援助物資,一箱肉類、一箱海鮮,雪中送炭,無盡感激!</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4日,2次抗原自測,1次單人單管核酸檢測。超市可以下單了,兒子在華聯超市買了牛奶、沙拉醬、酵母、腐乳、橄欖菜、辛拉面等,與平日不同的是,需另付6元運費。1個多小時后,物品就送到小區大門口了。家里的年輕人要開始學做包子饅頭了。</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5日,2次抗原,1次單人單管核酸。計算了一下,迄今為止,共做了30次核酸檢測,70次抗原自測,加起來正好100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家住普陀區的一位朋友拿著出門證去超市,幾分鐘之前還開著門的華聯超市突然就關門了,里面沒來得及結賬的顧客只好放下貨物空手而歸。據說是街道確診了一例陽性患者,所有商店關門,居民靜默2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的小區日報上說,防范區開放的條件有2條,一是14天沒有新增陽性患者;二是核酸應檢盡檢,不漏一人,所有人都賦綠色隨申碼。我們小區最后新增陽性病例是5月22日,照此計算,如果沒有再新增,6月初可望解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小區大門口,志愿者正在對團購物品進行消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6日,全員核酸檢測,另加2次抗原自測。晚上,保供團采購的蔬菜到了,保安人員和團長一起卸貨,然后消殺,再分發運送至各棟樓,封控樓和管控樓則送到每戶家門口,實在是非常辛苦。</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7日。家住楊浦區的一位好友告訴我,她居住的小區在4月下旬陽性樓達到了64.3%,她所在的樓里確診4例。從4月28日起,小區靜默至今。靜默期間,斷絕一切外購,全體居民一日三頓由街道送盒飯。</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陽性樓達到64.3%:</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朋友已經吃了整整1個月的盒飯了,還要繼續吃下去。伙食看上去不錯,每頓5個菜,葷多素少,不過一個月吃下來,也有點倒胃口。早餐是各式點心、雞蛋、豆漿等。</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接到居委會通知:根據市里計劃,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將在6月份進入常態化管理。為了確保順利轉段,最后一輪全員核酸篩查工作即將展開。我們小區將于5月28日、30日、31日開展三次全員核酸檢測。每天早晚2次抗原自測不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8日,街道又發了保供蔬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9日,市防控辦發布信息說,自6月1日0時起,進入有防疫要求的公共場所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員,原需提供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調整為提供72小時內的核檢陰性證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本輪疫情對上海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以及前所未遇的市場困境,為了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市政府制定了五十條舉措,助企紓困、復工復產復市、穩外資外貿和支撐保障。盼望上海的繁榮昌盛早日再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小區對面的盒馬鮮生恢復了線上盒區團購,但是物品種類稀少,運力嚴重不足,完全滿足不了人們的生活需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街道又發送了豬肉和獅子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30日,下午與朋友們群聊。家住普陀區的朋友昨天憑一張珍貴的邀請卡去指定的菜場,買到了活魚活蝦,還買了一只活殺的雞。說這張邀請卡珍貴,是因為整棟樓24戶人家只有5張邀請卡,每張卡只能一人用一次,且在菜場內的購物時間只有30分鐘;家住靜安區的朋友今天終于理上了發,但是胡須留著,要待到徹底解封時拍照留念,因為這是人生中一段刻骨銘心難以忘卻的經歷;家住虹口區的朋友說,因相鄰小區新增陽性病例,殃及他們小區連續10天單人單管核酸檢測,人們怨聲載道。幾個朋友還統計了各家保供物資的發放次數,家住靜安區的收到10次左右,虹口區的收到22次,普陀區的收到8次,黃浦區的收到13次,浦東新區的收到10次,閔行區的收到11次。各個區發放的保供物資數量上相差甚遠,其質量也高低不同,有人質疑,納稅有統一標準,保供物資的秤砣怎么就不一樣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傍晚,上海發布了振奮人心的喜訊,6月1日0時起,將有序恢復住宅小區出入、公共交通運營和機動車通行。查了一下三區劃分,我們小區已屬防范區,盡管小區內還有1棟管控樓。</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31日,大門口的隔離裝置被拆除。</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inherit;">原定的核酸檢測也被取消,小區內常態化核酸采樣點今天開始運作。</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inherit;">上海發布說,6月1日起,進入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全面實施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期盼已久的這一天終于來臨。</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收到居委會告居民書:明日起,小區恢復正常出入。出入小區需掃描“場所碼”或“數據哨兵”。</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宅家整整2個月,加上3月份封控的8天,總共禁足69天,核酸檢測33次,抗原測試82次,所幸的是全家人及整棟樓沒有陽。據上海本地寶疫情數據統計表顯示,自2022年3月1日0時至5月30日24時,上海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57995例、無癥狀感染者591331例。小區累計確診病例56例。</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封控期間,最辛苦勞累的是居委會工作人員和物業人員。他們有家不能歸,夜以繼日地為小區居民辛勞付出,值得稱頌。小區里的志愿者們和樓組長們不懼風險的無私奉獻以及全體居民的支持配合理解信任團結互助,才得以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共同守護好美麗家園。從棉服換到薄衫,自仲春走進初夏,以愚人節為開端,以兒童節為尾音,感謝、感恩、感懷、感念在這場疫情中默默奉獻的每一個人,我們又將迎向那不滅的人間煙火,明日的上海將會更加繁盛精彩。</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鄰居顧先生今天又作一畫:迎接勝利,向小區的勇士們致敬!</b></h1> <p class="ql-block"><b>完于2022年6月1日凌晨</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丘北县| 建昌县| 泸水县| 乳源| 克东县| 辽宁省| 祥云县| 黄石市| 延寿县| 平顶山市| 旬邑县| 武川县| 隆回县| 通渭县| 孙吴县| 洞头县| 正阳县| 高要市| 百色市| 武义县| 泾川县| 茶陵县| 同德县| 彭州市| 桂平市| 寻乌县| 达州市| 灵川县| 新民市| 乡城县| 兴国县| 通辽市| 隆安县| 德清县| 古浪县| 内黄县| 阿瓦提县| 黄梅县| 博白县| 湘西| 杨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