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期主題詞:</p><p class="ql-block">天馬山、馬頭、馬眼、溫涼河、高湖水庫、蓮花座</p> <p class="ql-block"> 岸堤鎮境內有一座山 ,學名為天馬山,老百姓看這座山像一匹馬,都稱其為馬子山。她位于高湖水庫上游,和水庫大壩兩側的出佛山、白云山隔水相望 。</p> <p class="ql-block"> 天馬山雖不算高,卻很有特色,也有很多故事傳說。</p><p class="ql-block"> 天馬山橫空出世后,她不依托其他任何山脈,獨立存在于四周群山環繞之中。從高空看,四周群山連接組合起來,很像一朵盛開的蓮花,而天馬山就處在蓮花的花芯之中。</p> <p class="ql-block"> 天馬山外型很像一匹烈馬,前面的山頭像馬頭,后面像是馬的身體,二者之間低矮部分像馬脖子。馬頭前方有兩個小山包,人們說是馬眼皮,山下邊有兩個大山泉,人們說,那是馬眼。這馬眼在當地是很有名氣的,是這兩只馬眼成就了溫涼河。</p> <p class="ql-block"> 天馬山東有溫涼河,河水注入水庫中,高湖水庫庫容滿的時候,水漲到上高湖,山前一片汪洋. 像大海那樣寬闊。水庫大壩兩側有出佛山、白云山跨壩對峙,處于天馬山正南。天馬山東臨鳳凰山,北依五樣 山,西望西樓頂。她像一個驕子,屹立于群山之中。</p> <p class="ql-block"> 天馬山周邊,有好些居民居住,形成了多個自然村。西邊有明峪和黃山坡兩個村子,前有馬頭村和大萬村,東有上高湖村、杏山村,這幾個村子依山而居,上高湖、杏山村東臨溫涼河,大萬、馬頭、黃山坡 、朋峪前臨高湖水庫,都依山靠水,用風水先生的話,這幾個村子都依山靠水,都是風水寶地。</p> <p class="ql-block"> 天馬山給當地百姓帶來吉祥,帶來智慧,她用心血滋潤著這里的人民。從這里走出了許多仁人志士</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 :過去,整個岸堤出人才最多的村子,河南(指汶河)最多的是興旺莊,河北最多的是上高湖。這個說法是有依據的。</p> <p class="ql-block"> 高湖河為什么以前叫溫涼河?當地人作出解釋是:兩只馬眼是天馬山滲透出來的大山泉,這泉水四季旺盛,長年不會干涸,并且處于常溫狀態,即給我們的感覺是冬暖夏涼。而上游流下的水是地表水和地表泉水,冬寒夏溫。當上游水流到馬眼時,和馬眼泉水混合后,那水冬天不會很涼,夏天也不會很熱,人以舒適的感覺。故此為溫涼河。因為這河水經過上、中、下三個高湖,俗稱高湖河。</p> <p class="ql-block"> 高湖人民是勤勞而又偉大的人民,他們充分利用當地的水資源 ,在馬眼修建了揚水站,現在又安裝了壓力罐,把泉水送到高山峻嶺,澆灌果樹與莊稼,保證了農業生產大豐收,為糧足果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p> <p class="ql-block"> 天馬山的后東側山麓裸露出兩堆石柱群,相距十幾米遠,因為這兩堆石柱群凸出山麓地面,遠看像兩朵盛開的蓮花,人們都說這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恩賜,這是兩個蓮花座,她在保佑著我們,不受災難。</p> <p class="ql-block"> 這兩個蓮花座的確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幸福和安康。</p><p class="ql-block"> 清初,曾任陜西省華陰縣知縣、直隸真定府同知、后任直隸大明府知府的劉翰明的兒子劉琈舉家遷徙到此處,在高人的指點下,從北蓮花座下取石蓋樓,從此 ,家庭發達,子嗣興旺,人才輩出,成為當地名門望族。成為著名的“八樓劉”之第八樓。</p><p class="ql-block"> 現在舊址仍在,已成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因天馬山的 問世,又誕生了溫涼河,這山,這水,孕育了這一方人。</p><p class="ql-block"> 以人才輩出的上高湖村為例, 清朝中期,劉琈任寧陽縣教諭;劉廣濟任州同知;劉廣涵任侯補教諭。</p><p class="ql-block"> 清末(1909年)劉心甫加入孫中山創立的同盟會,1919年辛亥革命爆發后,他到東昌府聯合其他會員到北京請愿,為推翻封建帝制做出了貢獻。</p><p class="ql-block"> 劉干如,1938年參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共產黨,先后擔任區、縣委書記,解放后,擔任黑龍江省衛生廳長、黨組書記、省秘書長。</p><p class="ql-block"> 劉禹田,1938年參加革命,并加入黨組織。后擔任伊春市副市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上高湖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就有十幾位,在此不再一一列舉。</p> <p class="ql-block"> 天馬山是眾多群山中一座普通的山,也是一座神奇的山,更是一座見證中國革命歷史的山。</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23日 ,孟良崮戰役前夕,為了阻止張靈甫的國民黨74師的猖狂進犯,我八路軍某部三連奉命在馬頭阻擊北上的國民黨軍隊。敵人先是派飛機轟炸陣地,后又用大炮轟擊,最后又用步兵輪番進攻。在八路軍連長的帶領下 ,敵人硬是沒有越過寸步,有十幾位戰士血灑天馬山,在奉命撤退時,為掩護戰友 ,連長不幸中彈光榮犧牲。</p><p class="ql-block"> 戰斗結束后,馬頭村的村民在山頭上掩埋了烈士的遺體。1965年,烈士遺體全部遷往泉橋烈士陵園(今孟良崮烈士陵園)。</p> <p class="ql-block"> 2022年第38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流县|
沽源县|
桐柏县|
衡东县|
叶城县|
宁明县|
新郑市|
宽城|
建瓯市|
剑河县|
进贤县|
盐源县|
额敏县|
金溪县|
凤阳县|
湖南省|
中卫市|
麻阳|
墨玉县|
镇原县|
离岛区|
清水河县|
砀山县|
来宾市|
万山特区|
乌拉特中旗|
拜泉县|
黎川县|
福鼎市|
田林县|
公安县|
灵台县|
泾源县|
江城|
庆阳市|
龙川县|
龙口市|
宿迁市|
成安县|
彭州市|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