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三年夏,我小升初考上了無錫縣中學。縣中在無錫市西北郊的楊墅園,我家在無錫縣的藕塘橋,一九家離學校有十多公里,從前鄉村沒有公路,別說是汽車,就連自行車都沒有。由于家離學校路遠,走讀不可能,我們藕塘的同學們都只能住校。</p><p class="ql-block">那年的八月三十一日,也就是開學前的一天。那時的鄉村里沒有公路,都是羊腸小道,別說是汽車,就連自行車也沒有,家到學校有十多公里路程,只能靠雙腳步行走去。中午吃完午飯,休息了片刻,三姐挑起父母為我打點好的行裝,送我去學校。行裝大致有:一只舊官箱,箱子里放些換洗衣物及洗漱用品、書本等雜物,另外還有床上用品席條、蚊帳等,還帶了十多斤大米。因為我是住校生,戶口能遷到學校,就是可以農轉非,但每月須交八元伙食費,戶口不遷學校,在學校搭伙,自帶口糧只須每月交四元菜金。家住市鎮的同學們戶口都遷學校了,我們農村人,家庭經濟都很拮據,因此都是自帶糧食,必竟每月少交四元錢,但卻損失了一個農轉非名額,在那時農轉非可比登天還難。</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三姐挑著沉重的行李,我們邊走邊聊,不知不覺中,我們走過了藕塘北街頭,前面就到張漕巷了,我們停下歇歇腳。片刻之后啟程,我堅持要挑行李,可三姐就是不讓,她挑起行李穩步前進,由于路窄不能并排走,我只能緊緊地跟在她的后面。過了張漕巷,前面路邊有一大片水塘,這片水塘人稱小太湖,據說水塘里經常淹死人有落水鬼,因次父母早就關照過,今后在來去學校的路上,經過小太湖時要當心點,最好是兩人同行。過了小太湖,是藕塘最后一個村莊了,那村叫三壩頭,村子不太大,一些人家住的是茅草屋,據說那些人家都是從外地移民而來。過了三壩頭就到了楊墅園地界,八月底天氣仍很炎熱,肩挑擔子的三姐已熱得汗流夾背,我雖空身行走,也已熱得滿頭大汗,我們打算再往前走一段路,到上舍村就休息一下。我們穿行在廣袤的鄉村田野里,稻田象綠色的海洋一望無邊,我們就象一葉小舟,漂蕩在萬頃碧波之上。我們多么希望,天上的云彩能擋住太陽的暴曬,給我們送來陣陣清涼。一到上舍村的樹蔭下,三姐放下肩上的擔子坐在地上,我趕忙打開水壺遞給她,讓她喝水解渴。我說走過前面的村莊就快到學校了,因為小升初考試時去過縣中學,收到錄取通知后,七月份二哥陪我去縣中學報到時,又去過一次,這條路我已經走熟了。前村叫邵壩村,從上舍到學校,這段路最長。歇歇腳我們繼續前進,我搶過行李挑起就走,一路上都是三姐挑重擔,我實在有點過意不去,三姐才比我大兩歲,那年我十六歲她才十八歲。她邊走邊說,挑不動時我來挑,我輕松地挑著行李,我說到了前面邵壩村你來挑。這段路足有二里多,我一鼓足氣就走下來了,而且連肩都沒有換。過邵壩村到學校路段也很長,起碼還有三里地,三姐接過擔子,我們接著趕路。前面濃蔭蔽日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無錫先中學了,我們心里別說有多么高興了。</p> <p class="ql-block">那時一窮二白,就連手表都沒有,也就談不上看時間了。我們覺得已經走了很長時間了,毛估估也有近兩個小時了。我們終于走到了學校的大門口,我們從東大門走進去,校園里綠樹成蔭花香鳥語,那幢辦公大樓特別顯眼,還有那座座北朝南,古色古香的兩層紅樓,那是女生宿舍。看到這一切,三姐十分驚訝,她說這學校比公園都漂亮,無錫縣中學真是名不虛傳。因為我們新生已提前報到了,我是在初一(1)班,我們直奔男生宿舍,找到初一男生住的地方,一班和三班的寄宿男生同住一室。同學們都睡雙人床,床上都貼著名字,我找到了自己的床位是上鋪,三姐立刻就給我架蚊帳,攤席條整理床鋪,一會兒就收拾完。我陪著三姐在校園里游玩了一圈,如此美好的學習環境,確實令人贊嘆。三姐一再鼓勵我要好好學習,切莫辜負父母及哥姐的期望。</p><p class="ql-block">目送三姐走出校門回家,轉眼已過了半個多世紀,我們都老了,那一幕仿佛仍在眼前,還是那么令人回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宁市|
阿合奇县|
南城县|
新乡县|
墨竹工卡县|
望都县|
松滋市|
龙南县|
浦北县|
慈溪市|
临漳县|
霍邱县|
巴林左旗|
青州市|
永仁县|
黎城县|
沙河市|
从化市|
安新县|
共和县|
西青区|
紫金县|
资兴市|
寿宁县|
南雄市|
鱼台县|
龙山县|
曲沃县|
洛川县|
龙山县|
清原|
桃源县|
华宁县|
伊川县|
三江|
泗阳县|
墨脱县|
江西省|
博白县|
遂宁市|
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