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間四月芳菲盡,千山杜鵑競盛開。千山的天空織綿繡,千山的山梁鋪彩綢;千山的杜鵑似繁星,千山的樹芽最近人。一幅幅春的山水畫卷,一幀幀春的潑墨丹青。北方四月的春天,就這樣纖塵不染的融進了大美千山,融進了你,融進了我,融進了我們“八會村”所有人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抹抹綠意置于枝梢,在縷縷清風的吹拂下,在北方鋼城鞍山剛剛恢復景區開放的第二天,即4月24日,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們“八會村”全體村民,在張村長的帶領下,相約一起來到素有“南有黃山,北有千山”的“古道關”,看那南北兩側山梁上的杜鵑花開。</p> <p class="ql-block"> 清晨, 我們徒步從千山南側的上石橋村走近千山,沿著驢友踏出的小路,環繞而上,十多里的登山小道,從山腳到山腰、再到千山“白馬寺”,即“唐代古城”。經過兩個小時的攀登,我們從千山西南的山坡上登上了千山“唐代古城”。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千山古代唐城,再現了唐太宗李世民,一代驍將薛仁貴征東的故事,據介紹,唐代古城位于千山北部景區西端,海拔500多米,圍繞臥獅峰修筑而成。相傳唐代薛仁貴征東就屯兵于此,考古發現大量文化古跡。1991年,千山風景區管委會集中恢復了古城墻、城堡、中軍大帳、軼事館、半坡亭、古兵營等歷史古跡。唐城依山勢而建,建筑風格均為唐宋遺風,城峰一體、錯落有致、自然大氣,展示唐太宗、大將薛仁貴征東的戰時情形。所謂白馬,大概就是峰頂唐代大將薛仁貴“躍馬東征”的石雕像,十分搶眼的白馬,但就我目前所看到的關于千山的史料書籍中,都沒有這座山有寺廟的記載,倒是有唐代古城遺址的記載。正確的說:這座山應該叫做“古城峰”。古城峰是千山一奇峰,“山中有城,城中有峰”,景色奇特,令人懷古。</p><p class="ql-block"> 每次去千山唐代古城,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這次去唐代古城卻令人遺憾與可惜,由于自然的原因,具有千年的蛟龍松已不復存在。千山唐代古城雖小,卻有十八個景觀,每個景觀都是一段歷史,都是千山唐代古城的真實呈現。翻開千山唐代古城的每一塊磚、一塊石,都仿佛置身于一座寧靜的古城。是墻角的一簇幽草,是薛王躍馬征東的一聲號令,是映月的穿龍洞,是滄桑的古石城……那被私藏的韻味,縈繞在我們周圍。城墻土黃色花崗巖石板經過千年的沖刷、磨礪,已光可鑒人,如鏡面般泛著土黃色的光芒,給古城帶來一種獨特的時空感與神秘感。城墻都是層層片石壘起的院墻,路窄而幽靜,沿山勢起伏,行走其中,如同走進了歷史的回廊,穿越回了那遙遠的古代。</p> <p class="ql-block"> 在千山說得最多的,就是李世民的故事,在那遙遠的唐朝,從中原內地到北國邊陲。大唐王朝對高句麗的討伐,李世民身先士卒,親力親為。歷史記載公元645年,第一次戰役開始,戰火波及遼陽、鞍山、海城等地。在著名的“駐蹕之戰”中,一代驍將薛仁貴脫穎而出,以白袍白馬形象,沖峰陷陣,威震敵膽得到皇帝的欣賞,成為千古名將。這場戰役并沒有完全摧毀高句麗取得最后勝利,而是以李世民主動撤退結束的。位居戰場附近的千山,卻因為一代皇帝的東征,把關于唐朝皇帝李世民和名將薛仁貴的傳說鋪了個漫山遍野。李世民“振衣岡”上抖戰袍、李世民駐蹕“大安寺”、山頂上放著“薛將軍印”、薛仁貴箭射“通明峰”、薛將軍神力“扳倒井”、李世民暢飲“龍泉水”、李世民漫游“佛頭山”、茂林深藏唐城垣……</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來,華夏大地,有山就有故事,有水就有傳說,千山也不例外。山水之美,人文之異,自然也把那些傳說襯托得活靈活現。</p><p class="ql-block"> 至于薛仁貴千山屯兵,修筑古代唐城,似乎也是一廂情愿的解說,山中的那些石碾到底是干什么使用的,好像說起來也并不那么硬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那些證據或許就埋在深山中的某個地方,因為歷史的包漿太過厚重,遮掩了它本身的面目,人們還沒有發現它的蹤跡。</p> <p class="ql-block"> 從千山唐代古城下來,我們來到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古道關,走進千山杜鵑花的春天,一抹抹新綠鋪滿整片山,一片片粉紅在新綠中等來了春的芳菲,一樹又一樹的杜鵑花朵沾染了相遇的歡顏。在遠處觀望著一片粉紅嫣然,是那如云般嬌柔的粉紅色杜鵑花在云霧繚繞的山巔幽然綻放。山間一片粉紅色,都成粉紅云霞了,片片粉紅,搶走了綠意,多么美啊!果然不負杜鵑花又名“映山紅”的別稱!</p> <p class="ql-block"> 伴隨著春風的款款深情,一步一步身臨在杜鵑花海中。如此近距離的看著處處嫣然,朵朵繁花漣漪,此時此刻我們內心是抑制不住的激動和欣喜??粗⌒〉募鉅钊~子,上面還有小小的絨毛,十分可愛。再細觀花朵,像一個小喇叭,中間有著數根花蕊,十分的嬌艷美麗,像是傾城佳人在向我們展示著閉月羞花的容顏……</p> <p class="ql-block"> 經過一冬的沉淀、積聚,千山的春天輕輕的不知不覺地來了,凜寒的杜鵑花充當了報春的使者。站在翠綠松的海洋里,立于春風的懷抱中,我們思念冬的平和寧靜。因為沒有冬的積聚與沉淀,就沒有千山春的爛漫與旺盛。</p> <p class="ql-block"> 在大美的春天懷念冬天,其實就是我們不忘初心,不忘歷史,不棄過往,記住我們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如此做人,才能懂得感恩;也才能更好地向著熱烈的夏天,陽光般前行。</p> <p class="ql-block"> 杜鵑被贊譽為“花中西施”。每當春天來臨時,杜鵑花便在千山漫山遍野怒放開來,遠遠望去,山林猶如染了和涂了胭脂色。我眼前這一樹樹杜鵑花,凝聚著天地精華,吐納著日月的靈氣,向人們展示著它們的高雅與靈動,它們內心蘊藏著的激情,是春天賦予的力量和美麗。</p> <p class="ql-block"> “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走進千山古道關野生杜鵑基地,走進千山古道關北側道東山梁、走進千山深處,一枝枝,一簇簇,綻放在春天里,開滿山崗上,披著清晨的霞光,翹望五彩繽紛的山坡,一團團,一片片,像晨霧里的火炬,似彩云中的霞光。就在我們回過神來的那一瞬間,滿山的杜鵑花已粉到了極致。五彩繽紛的杜鵑花,仿佛是一群淳樸的山里姑娘,去趕赴一個大喜的日子。好奇地簇擁著,在推推搡搡之間,鼓突著心事,竊竊私語,爭奇斗艷,竟相開放,多姿多彩的杜鵑花,開在綠色的山崗上,開在清泉溪水旁,開在云天相接處。</p> <p class="ql-block"> 據千山“泰和宮”陶師傅介紹,千山杜鵑花歷史悠久,分布廣泛,以花大、型俏、瓣重、色艷、花期長揚名天下。體態風姿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干枝百千,有的郁郁蔥蔥,俊秀挺拔,有粉紅的、淺粉的、紅中帶白的、白中帶粉的,有的淡雅清純,有的丹唇皓齒,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風姿,儀態萬千。我們靜靜置身于杜鵑花的世界,淡淡的幽香彌漫于空氣里,悄悄綻放的杜鵑花在春風中搖曳著她們的身姿,于是這個沒有塵世紛擾的世界就這么靜謐、就這么清幽、就這么凈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整個世界仿佛都籠罩在這清新淡雅的感覺里了。我們沿著山崗的小路越走越深,一直走進山的血脈。雖然已是滿身疲憊,因為杜鵑花的開放,我們依然昂首仰望杜鵑花盛開的山坡,看那漸行漸遠的彩云,陷入久久的遐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經意間的回首,那被風舞動起來的杜鵑花,從不嫌棄山貧土薄,只要有土,她們就會落地生根,風霜雨雪,她們凝聚起堅韌的精神,把根穿透石塊崖壁,頑強地長出不屈的筋骨,艷麗起千山溝壑、山梁,也將把紅色記憶代代相傳。我想,這應該是千山杜鵑的花之韻吧。</p> <p class="ql-block"> 走在花叢之中,仿佛行走在畫卷里,“八會村”的村民儼然變成了畫中仙子。而枝頭,亮閃閃的綠已漸次沉穩,透過綠葉的光影也正漸次歡愉,清風在山梁上逶迤,小鳥嘰喳林間枝頭,尋常日子多了幾許閑趣。</p> <p class="ql-block"> 雖然一路辛苦,但從上山到下山,卻無一絲疲憊,有的是無窮的開心和快樂……</p> <p class="ql-block"> 杜鵑花沒有桃花的芬芳、櫻花的爛漫、荷花的嬌艷、梅花的傲骨,只是千萬春花中最為普通的一種,給不了人們太過強烈的視覺美感,也沒有過于深刻的寓意。所以,它只是靜靜地開在那里,任憑風吹雨打,只是一直在默默的用它頑強的生命力蔓延著領地,直至占領整片山坡。就像抗戰時期的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依靠著頑強的斗志和高昂的信念,以星火燎原之勢,進行著拼搏和奮斗,直到取得最后的勝利!</p> <p class="ql-block"> “八會村”全體村民每天都心懷陽光,是因為他們每一個人內心溫暖,懂得生活,淺喜深愛千山的每一處角落。每周日登山把盞浮云,在深春花開花落的閑暇日子,聆聽每一朵杜鵑花開花落的聲音,將內心的溫暖滲入平淡的日子,對生命而言,這是一種不辜負生命時光,對歲月來說,這是悠悠不盡的芬芳花香。</p> <p class="ql-block"> 余秋雨說:“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就在歲月的年輪中漸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躍動的、抑或沉思的靈魂,就在繁華與喧囂中,被刻上深深淺淺、或濃或淡的印痕”。光陰淡淡,花香也淡淡,染指流年,有說不盡的心里話,就像這個季節的花事,半開半落。</p> <p class="ql-block"> 我們愛千山的杜鵑花,因為它與松柏為鄰,與柞樹、椴樹為友,雖然杜鵑沒有松柏的枝?,沒有柞樹、椴樹那柔美的枝條,可它勇于拼搏,勇于奮?,敢于張揚的品質絕對可以換來她應有的榮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6日于耕讀齋)</p> <p class="ql-block"> 總編:張振舉</p><p class="ql-block"> 副總編:曲德家、劉明忱、</p><p class="ql-block"> 總監: 孫冶</p><p class="ql-block"> 主編: 孫飛</p><p class="ql-block"> 編審:聶金萍</p><p class="ql-block"> 執行編輯:孟文英</p><p class="ql-block"> 責任編輯:聶金萍</p><p class="ql-block"> 美術編輯:丹青</p><p class="ql-block"> 攝影:陳紅梅、李素宏、聶金萍、何玉敏、郭亞芬</p><p class="ql-block"> 校對:金萍</p><p class="ql-block"> 音樂:云飛</p><p class="ql-block"> 撰文:耕讀齋</p><p class="ql-block"> 版式設計: 慎思</p><p class="ql-block"> 后期制作:遼河</p><p class="ql-block"> 地點:千山唐代古城、古道關</p><p class="ql-block"> 時間:2022年4月24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绿春县|
滦平县|
凤翔县|
清水县|
齐齐哈尔市|
丁青县|
万载县|
广元市|
平定县|
甘泉县|
讷河市|
灵宝市|
潞城市|
南开区|
锡林浩特市|
区。|
旅游|
辽阳市|
峡江县|
石城县|
邢台县|
奈曼旗|
海门市|
普陀区|
新丰县|
泰州市|
平顺县|
南和县|
南昌市|
洛阳市|
贵州省|
白沙|
大连市|
莆田市|
普兰店市|
扶余县|
武宁县|
大方县|
霞浦县|
南平市|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