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法國印象派與咖啡館(上篇)

Raymond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咖啡的起源</b></p><p class="ql-block">關于咖啡的起源有多種不同傳說,而牧羊人與咖啡的故事則是最為大眾所津津樂道的版本。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名叫卡爾迪Kaldi的牧羊人,看到一只羊吃了一棵灌木的紅色漿果后亢奮地活蹦亂跳,他把此發現告訴一位牧師,牧師推斷咖啡可能有提神醒腦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咖啡這個名字源于阿拉伯語 Qahwah,意為“植物飲料”,后來咖啡流傳到世界各地,人們就用咖啡的誕生地 - 埃塞俄比亞的卡發Kaffa命名,直到十八世紀才正式統一取名為咖啡 Coffee。</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從咖發到咖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咖啡館的形成和普及</b></p><p class="ql-block">1629年,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通過與威尼斯共和國做貿易將咖啡館帶到了歐洲。1645年威尼斯開設了第一家咖啡館,1652年英格蘭的第一家咖啡館在牛津開業,法蘭西的第一家咖啡館于1672年在巴黎開門迎客。</p><p class="ql-block">隨著歐洲民主化的進程,最初由皇家宮廷和貴族客廳享用咖啡的高雅習俗,逐漸蔓延到公共場所,后來,甚至連裁縫和女仆都說必須在早上喝咖啡或熱巧克力,否則就無法穿針引線。</p><p class="ql-block">咖啡館逐漸成為巴黎重要的文化場所以及信息傳播的源泉。從而,咖啡館也成為藝術家筆下的新穎題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端熱巧克力的女仆》1745 艾蒂安 德累斯頓國家美術館</span></p> <p class="ql-block">十八世紀咖啡館在法國得到蓬勃發展。1720年,巴黎有近300家咖啡館,到1790年,這個數字猛增為1800家。典型的巴黎咖啡館不僅僅是名義上的"咖啡館",它通常配有一個完整的廚房,提供餐廳菜單,全天用餐,而且還有一個完整的酒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普羅科佩咖啡館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巴黎最著名的普羅科佩咖啡館 Café Procope 位于第六區的老喜劇院街,于1686年開張營業。意大利出生的普羅科佩先生把咖啡館打造得如同一個貴族沙龍,鍍金鏡子、大理石餐桌、銀制餐具、彩繪天花板和枝形吊燈,盡顯豪華氣派。普羅科普咖啡館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歷史的地方,作家盧梭Rousseau、哲學家狄德羅Diderot、詩人韋萊恩Verlaine 都是其座上客。</p><p class="ql-block">據說,年輕軍官時的拿破侖·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1) 有喜歡戴雙角帽的嗜好。有一次在普羅科佩咖啡館結賬時忘了帶錢,他就用一頂帽子作抵資,帽子作為一個特殊符號代表了一位特殊的歷史人物。如今這頂被拿破侖戴紅的雙角帽成為這家咖啡館的“鎮館之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拿破侖翻越阿爾卑斯山》局部 1801 戴維 盧浮宮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自十八世紀以來,知識分子喜歡聚在咖啡館,他們在這里交流思想和信息、反思和參與時政辯論,試圖重塑世界。</p><p class="ql-block">從一張座無虛席的咖啡館明信片可以看出巴黎人是多么愛泡咖啡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巴黎歐彤德咖啡館明信片</span></p> <p class="ql-block">十九世紀中葉,巴黎的咖啡館是藝術家產生靈感的重要場所,蓋爾布瓦咖啡館Café Guerbois、新雅典娜咖啡館Café de la Nouvelle Athene 和大使咖啡館Café des Ambassadeurs對先鋒派畫家產生極大的磁性,他們聚在咖啡館暢談藝術夢想,孕育出改變學院派繪畫風格以及引領現代藝術潮流的印象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蓋爾布瓦咖啡館</b></p><p class="ql-block">弗朗索瓦-奧古斯特·蓋爾布瓦Francois-Auguste Guerbois (1824-1891) 是蓋爾布瓦咖啡館的創始人。位于蒙馬特的蓋爾布瓦咖啡館離馬奈的畫室不遠,因此被馬奈選為藝術家聚會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蓋爾布瓦肖像》1885 亨利·米歇爾-列維 奧賽美術館</span></p> <p class="ql-block">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1832-1883)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現實主義畫家。馬奈一生追求官方沙龍的認可,他認為官方沙龍是向公眾展示繪畫藝術的最佳場所,沙龍是藝術家與評論家直接對話的地方,馬奈的現實主義作品經常被藝術評論家冷嘲熱諷,不受待見。他在1882年的沙龍展上終于獲得遲到的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聊以安慰,遲到總比不到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手持調色板的自畫像》1878 馬奈 私人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蓋爾布瓦咖啡館位于巴蒂諾爾勒大道Grand Rue-des-Batignolles (如今是克利希大道Avenue de Clichy),許多藝術家都在這個低租金的巴蒂諾爾勒社區租有畫室,他們自稱“巴蒂諾爾勒畫派”。咖啡館熱鬧而嘈雜,幾乎每張桌子都有演講者。馬奈成為那些經常見面的藝術家、作家和評論家中最受尊敬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德加在蓋爾布瓦咖啡館》 1869 馬奈 華盛頓國家美術館</span></p> <p class="ql-block">在1869-70年期間,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收藏家、畫家以及攝影師都聚集在馬奈周圍,畫家是主角,他們分別是詹姆斯·惠斯勒James Whistler,亨利·范汀-拉圖Henri Fantin-Latour,弗雷德里克·巴齊耶Frédéric Bazille,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 Auguste Renoir, 阿爾弗雷德·西斯萊 Alfred Sisley,卡米爾·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和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年輕的醫學院學生保羅·嘉歇Paul Gachet,還有攝影師納達爾Nadar,偶爾也來聆聽藝術家之間的交流。他們喝著咖啡,一起討論藝術界的熱點問題,坦率和直白是當時的社會風尚。這些未來印象派畫家們仰視馬奈為他們的精神領袖,他是年輕畫家聚集在蓋爾布瓦咖啡館的核心人物,當然的群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巴蒂諾爾勒畫室》 1870 方坦-拉圖 奧賽美術館</span></p><p class="ql-block">在蓋爾布瓦咖啡館的聚會中,馬奈向年輕藝術家展示了反映現代生活主題的繪畫作品,而莫奈、畢沙羅和雷諾阿則帶來了他們在戶外寫生的實驗作品,藝術家之間互相交流,取長補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馬奈創作的咖啡館主題作品欣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在咖啡館》 1878 馬奈 瑞士奧斯卡·萊因哈特基金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咖啡館酒吧女侍》 1879 馬奈 倫敦國家美術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喝酒的人》1878 馬奈 巴爾的摩沃爾特藝術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新雅典娜咖啡館</b></p><p class="ql-block">藝術家們后來發現一個更接近皮加勒廣場Place Pigalle 的聚會地方:新雅典娜咖啡館 Café de la Nouvelle Athene。這家咖啡館迅速成為藝術家新的聚集地。正是在這家咖啡館,前衛的年輕畫家們決定于1874年在納達爾 Nadar 的攝影工作室舉辦獨立于官方沙龍體制外的集體畫展。獨立于官方沙龍的想法很激進,當時沒有任何藝術家在官方沙龍之外公開組織自我推銷的集體畫展。他們從1874年至1886年期間先后舉辦了八屆印象派畫展。第一屆印象派展覽還標志著現代藝術營銷的轉折點。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新雅典娜咖啡館明信片》1906 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span></p><p class="ql-block">印象派畫家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經常來新雅典娜咖啡館。德加的朋友,畫家兼雕刻家馬塞林·德布托Marcellin Desboutin 和女演員艾倫·安德莉 Ellen Andrée為他的作品《喝苦艾酒的人》擺姿勢,場景就設在新雅典娜咖啡館。由于苦艾酒價格從眾,成為那個時代窮藝術家的最愛。德加描繪了一對情緒低落、面無表情的情侶。但是此畫造成兩位模特被公眾誤解為酗酒者,德加不得不為之說明和道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在咖啡館》 1876 德加 奧賽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拿破侖三世 Napoleon III 于1864年1月6日頒布法令,賦予劇院獨立經營權,允許他們不需要經過國家授權就可以建立劇院,自行選擇上演的劇目,這是一個革命性的法令。巴黎迅速成為歐洲的娛樂之都。渾身珠光寶氣的公爵夫人和伯爵夫人在紳士們的陪伴之下,紛紛出現在劇院的包廂,炫耀她們的財富與魅力,“看與被看”成為時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劇院包廂》1878 卡薩特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咖啡館音樂會于1869年首次出現,提供令人眼花繚亂娛樂節目的咖啡館音樂會,擠滿了慕名而來的捧場觀眾。</p><p class="ql-block">馬奈在《女神游樂廳的吧臺》作品中揭示一位男士與酒吧女招待在吧臺做交易的場景,女招待胸前佩戴的一束三角形紅花暗示她是可以像飲料一樣出售的“商品”,馬奈把他們的鏡像夸張地安排在右面,而在左面的鏡像描繪了看演出的觀眾百態:看與被看。馬奈的這幅作品是對巴黎人享受紙醉金迷夜生活的生動寫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女神游樂廳的吧臺》 1882 馬奈 倫敦拷陶爾德美術館</span></p><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亞著名藝術家約翰·布拉克John Brack(1920-1999)的《酒吧》直接借用了馬奈作品《女神游樂廳的酒吧》的構圖形式,描繪了一位酒吧女和通過酒吧后面的鏡子折射出在"六點鐘打烊"時顧客擠爆吧臺的場景。布拉克的《酒吧》作品是對墨爾本早期酒吧在六點鐘關閉之前造成人們痛飲最后一杯酒現象的諷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酒吧》 1954 布拉克 澳洲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span></p> <p class="ql-block">馬奈的《喝李子酒的女子》描繪了一個年輕的女子坐在咖啡館的場景。她穿著一件帶有刺繡袖口的粉色連衣裙,頭戴一頂蕾絲裝飾的黑色帽子,坐在紅色軟墊長椅上,點了一杯浸透白蘭地的李子酒,左手拿著一根未點燃的香煙,用沉思的眼神望向前方。當時巴黎女人吸煙很時髦,有人說吸煙的女人會轉動男人的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喝李子酒的女子》 1878 馬奈 華盛頓國家美術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大使咖啡館音樂會</b></p><p class="ql-block">德加對咖啡館音樂會情有獨鐘,19 世紀 70 年代后期,德加經常光顧這家“大使咖啡館”,并獲得創作靈感。大使咖啡館Café des Ambassadeurs 是巴黎最時尚和最著名的夏季聚會場所之一,靠近香榭麗舍大街,附近有一家外國大使居住的克里隆酒店Hotel Crillon,咖啡館老板以大使命名咖啡館,有傍大款之嫌。大使咖啡館成立于1764年,開始只是一個簡單的露天酒吧,后來演變成巴黎最著名的咖啡館音樂會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大使咖啡館明信片 1810</span></p> <p class="ql-block">德加描繪了那時的當紅歌手艾米莉·貝卡特Emilie Bécat 正在大使咖啡館表演喜劇舞蹈的生動場景,展示了巴黎咖啡館音樂會的奇觀與興奮。前景中有三位剪影女性觀眾, 柔和的暗綠色與聚光燈下的粉色歌手形成鮮明的對比,貝卡特舉起雙臂,伸展手指,展露她的招牌舞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貝卡特小姐在大使咖啡館》 粉彩 1885 紐約摩根圖書館</span></p> <p class="ql-block">德加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在強烈的聚光燈照射下,《大使咖啡館音樂會》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熱鬧非凡的場景,他畫筆下的藍衣舞者和紅衣歌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產生了震撼的視覺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大使咖啡館音樂會》 1877 德加 里昂美術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咖啡館的音樂會》 1876 德加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咖啡館露臺上的女人》 1877 粉彩 德加 奧賽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亨利·熱爾韋克斯Henri Gervex (1852-1929) 是法國學院派畫家,師從亞歷山大·卡巴內爾等學院派大師。 他也畫過咖啡館題材的作品。三根柱子的構圖與德加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巴黎的咖啡館場景》1877 韋克斯 底特律藝術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法國現代海報藝術之父朱爾斯·切雷特Jules Chéret (1836-1932) 為“大使咖啡館”創作了26張著名的海報,他筆下的《大使咖啡館海報》成為美好年代海報藝術的經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大使咖啡館海報》1900 切雷特</span></p><p class="ql-block">十九世紀的巴黎咖啡館無論是最豪華的還是最普通的,是社會各階層進行社交活動的地方。咖啡館成為印象派藝術家的聚會場所,是藝術家相互提供建議和鼓勵的聚集點,咖啡館成為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創作的熱門主題之一。</p><p class="ql-block">奧古斯特·雷諾阿Auguste Renoir(1841-1919)筆下的咖啡館生動地反映了巴黎人在咖啡館進行社交的美好瞬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在咖啡館》 1877 雷諾阿 庫勒-穆勒美術館</span></p><p class="ql-block">在巴黎一家咖啡館的涼亭里,一頓豐盛的午餐即將結束。模特艾倫·安德莉已經喝了最后一口餐后飲料,她似乎還在回味揮之不去的美味。坐在她后面的一位黑衣模特,饒有興趣地看著男士點煙。雷諾阿憑借精湛的技藝,把男士側頭點煙的一霎那動作描繪得維妙維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午餐之后》 1879 雷諾阿 斯泰德爾美術館</span></p><p class="ql-block">“祝賀您收藏雷諾阿的這幅《午餐之后》作品。您購買了一幅舉世無雙的杰作。” 柏林著名藝術品交易商保羅·卡西爾Paul Cassirer 于1910年6月29日給斯泰德爾博物館Stadel Museum館長喬治·斯瓦秦斯基Georg Swarzenski的信中這樣說道。卡西爾情商很高,藝術品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如果活在當今社會,卡西爾一定是個骨灰級的營銷大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其他印象派藝術家的咖啡館作品欣賞</b></p><p class="ql-block">奧古斯特·卡耶博特 Gustave Caillebotte(1848-1894)在第五屆印象派畫展上展出了這幅作品,描繪了現代生活的咖啡館場景。一個戴禮帽的男士占據了畫面,一面大鏡子反映了他面前的場景:兩頂帽子掛在衣帽架上,兩個男人在玩紙牌。這位男士穿著寬松的衣服,雙手插在口袋里,臉上帶著一個常客的模糊表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在咖啡館》1880 卡耶博特 魯昂美術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于1888年從巴黎來到南法小鎮阿爾勒,白天出去寫生,晚上在咖啡館繼續繪畫,或看書寫信,咖啡館似乎成為他的畫室兼書房,梵高在阿爾勒創作了幾幅反映咖啡館題材的傳世佳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阿爾勒的露天咖啡館》 1888 梵高 庫勒-穆勒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夜間咖啡館》1888 梵高 耶魯大學美術館</span></p><p class="ql-block">保羅·高更 Paul Gauguin (1848-1903)曾于1888年10-12月,應邀赴阿爾勒與梵高一起短暫生活繪畫,在此期間,他根據想象,同時參考了梵高的《夜間咖啡館》中的背景,創作了這幅《吉諾夫人在咖啡館》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吉諾夫人在咖啡館》 1888 高更 普希金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埃米爾·伯爾納émile Bernard (1868-1941) 是梵高的好友,經常與梵高通信,告知各自的繪畫進程和喜歡的題材,他創作的這幅水彩畫《咖啡館酒吧》是與梵高交換的作品,現收藏在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咖啡館酒吧》 1888 伯爾納 梵高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劉易斯·安奎廷Louis Anquetin (1861-1932) 與埃米爾·伯爾納、文森特·梵高和圖盧茲·勞特雷克都是在柯爾蒙美術學校的同學,他們經常交流繪畫體會,咖啡館成為他們共同愛好的繪畫題材。安奎廷創作的《布魯昂咖啡館》煙霧繚繞,人物眾多,表情豐富,色彩鮮艷,極具體驗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布魯昂咖啡館》 1887 安奎廷 鄧肯·菲利普斯收藏館</span></p><p class="ql-block">圖盧茲·勞特雷克Toulouse Lautrec (1864-1901) 也是一位喜歡咖啡館題材的藝術家,當時的紅磨坊歌舞廳因他的大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紅磨坊咖啡館》</span>而“家喻戶曉”。紅磨坊始建于1889年,以上演其著名的法國“康康舞”而聞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紅磨坊咖啡館》 1892 勞德雷克 芝加哥美術館</span></p><p class="ql-block">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以在他家鄉艾克斯的布芳莊園Bouffant 工作的兩位園丁為模特,在一家咖啡館創作了這幅聞名世界的《紙牌玩家》。園藝工人在花園里勞作后稍事歇息,打牌是當時一種流行的消遣方式。普通的椅子,簡單的一瓶葡萄酒,連咖啡都謙虛地讓位了,這幅畫散發出一種安逸寧靜的氣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紙牌玩家》 1896 塞尚 考陶爾德美術館</span></p><p class="ql-block">咖啡館是印象派藝術家產生靈感的地方,咖啡館是催生藝術家舉辦具有獨創精神的印象派集體畫展的風水寶地。</p><p class="ql-block">一連串輝煌的藝術家名字:馬奈、德加、雷諾阿、卡耶博特、梵高、高更、伯爾納、安奎廷、勞德雷克和塞尚等,他們以咖啡館為主題的作品從一個側面講述了法國印象派一個多世紀的藝術發展史,布爾蓋瓦咖啡館、新雅典娜咖啡館和大使咖啡館在巴黎眾多的著名咖啡館歷史上享有一席之地,這三家咖啡館的主人當年一定以這些印象派大咖曾經是其常客而感到無上榮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作者參觀德累斯頓國家美術館 2018 </span></p><p class="ql-block">如今,當我們欣賞這些跳動著印象派藝術家脈搏的咖啡館畫作時,仿佛聞到了從咖啡館飄逸出的陣陣濃香,竟情不自禁地想入畫與印象派大師們筆下的俊男美女說聲“Bonjou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下篇將介紹旅居法國的藝術家和他們筆下的咖啡館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圖片致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德累斯頓國家美術館、盧浮宮博物館、奧賽美術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瑞士溫特圖爾奧斯卡·萊因哈特基金會、倫敦國家美術館、巴爾的摩沃爾特藝術博物館、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倫敦拷陶爾德美術館、澳洲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里昂美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底特律藝術博物館、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德國斯泰德爾美術館、魯昂美術博物館、耶魯大學美術館、普希金博物館、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菲利普斯收藏館、芝加哥美術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參考書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Impressionism by Bouruet Aubertot, Flammarion, 201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Coffee A Global History by Morris, Reaktion Books Ltd. 2019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Napoleon Revolution to Empire by Eugenie Baulch, NGV 2012</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云县| 遂溪县| 余姚市| 嵊州市| 依兰县| 龙南县| 宝应县| 库车县| 江安县| 隆回县| 元谋县| 河东区| 伊宁市| 朝阳市| 资溪县| 临桂县| 麻栗坡县| 宣化县| 繁昌县| 嘉义县| 崇州市| 万州区| 仙桃市| 明溪县| 正镶白旗| 兴义市| 靖宇县| 龙州县| 富锦市| 泽州县| 宁津县| 华宁县| 隆昌县| 宁南县| 华阴市| 文山县| 策勒县| 呼玛县| 舞钢市| 子洲县|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