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話說西滬黑風口

宋元家

<p class="ql-block">  今年12月26日是一個難以忘懷的日子,既是毛主席誕辰129周年,又是潛艇第SR支隊成立50周年,還是1973年兵入伍50周年的紀念日。</p><p class="ql-block">  光陰荏苒,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初的老兵大都“半生落魄已成翁”。每每回憶起在西滬港服役的日子,我總是忘不了兩個“口”:一個是潛艇升降口,它是上下艇的出入門。再就是黑風口,它是往返營區的必經路。升降口一艇有三個,而黑風口全港僅一座,來時我們從這兒走過,去時我們向它揮別,黑風口堪稱西滬老兵夢牽魂縈的“地標”了。</p><p class="ql-block">  說起黑風口,我們既感遙不可及又覺得近在尺咫,似乎陌生但又很親近。青島嶗山就有一個黑風口,旁有鄧穎超題寫的“虔女峰”。魯西梁山也有個黑風口,當年“黑旋風”李逵常在此飲酒,中國書法大家沙孟海曾為此寫下遒勁的“黑風口”。黑龍江冰趟子林場亦稱黑風口,抗日將領趙尚志曾指揮過“黑風口阻擊戰”……總之,全國稱之黑風口的地方不計其數,特別是電影《地道戰》熱映后,“黑風口”的知名度徒增,讓浙東象山的西滬港又叫響了一個黑風口</p> <p class="ql-block"><b> 七八十年代的黑風口</b></p> <p class="ql-block">  說到西滬黑風口,還得先從《象山縣志》記載聊起。西滬港系象山港末梢,為浙江中部沿海海防重地和門戶。乾隆年間,葉氏始祖遷西滬村卜居,民國28年建西滬鄉,1961年改為下山大隊,1983年又改回西滬村。宣統元年,清廷辟象山港為軍港。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在《建國大綱》中,有將象山港辟為軍港之議。1954年5月,朱德總司令到象山港視察,重議建港大計。1969年,響應毛主席發出的“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號召,海軍工程兵323部隊(工兵二營)進駐西滬港,從此開啟了建港大業,先后建成了“兩大工程”:一是沿港竣工了八座碼頭。二是沿百葉山鑿成“三大防空洞”,即:指揮洞(位于269、270潛艇宿舍樓右上方)、魚水雷洞(位于一號碼頭上方)、油料洞(位于三、四號碼頭之間上方)。</p><p class="ql-block">  據查證,百葉山是西滬港最高山脈,宛延起伏,青山疊翠,平均海拔300多米,東北角(七號碼頭處)稱為蛤蚆嘴。也許百葉山是因葉氏大家族而得名。那時山上有座小寺廟,和尚經常下山來買生活用品,“文革”時被拆掉了。百葉山東北部的兩丘之間有一條隘口,村民們翻山越嶺都走這條羊腸小道。“要想富先修路”,工程兵進住西滬港后,首先開建的是 504縣道,即從軍港碼頭開始,一直通往象山縣丹城。當修至兩丘之間時,工程兵將隘口劈成道口,鋪出了僅能通過一輛卡車的水泥路。從此,這里就成了西滬港的“地標”象征,既是南北營區的分界口,又是營區與碼頭之間的連接點。它往北連著三角地直達碼頭,向南通往營區、家屬區直抵縣城,大有“一口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素有“坡頂有風刮掉頭,港外無風三尺浪”之說。至于黑風口地名是否從此誕生的?筆者無從考證。</p><p class="ql-block">  黑風口地名究竟從何時叫起,誰又是首倡者?據113潛艇聲納班初班長回憶說,1969年9月,林彪下達“第一號令”后,113潛艇奉命進駐西滬港,成為了建港后停泊的第一艘潛艇。那時他就聽說宿舍樓旁的山口叫“黑風口”,后來艇員們在半山腰開辟了一個籃球場。據綜合倉庫聯合班周班長回憶說,1969年12月,他來到西滬港時,已有黑風口這個地名了。筆者曾問過與老周同年入伍的瓦房店兵,他們大都認可這一說法,并說當時基地還組建了臨時工程隊,進行“黑風口大會戰”,將其又拓寬了二三米,坡度也降低了約兩米。據266潛艇陸機電長回憶說,1970年10月初,他被分到131潛艇,黑風口地名是1968年入伍的金、朱兩位班長,在聊天開玩笑時叫出來的,沒想到居然叫出了名。據支隊軍務科張參謀回憶說,1973年12月,為了迎接新年,張副科長和大家商定,下發一份“部隊環境衛生分片包干”文件,就在因叫不出113、114潛艇宿舍樓旁,那個山口的名字而感到為難時,忽見窗外狂風怒吼,黑云翻滾,門窗被攪得呼呼作響。于是,張參謀觸景生情地說,干脆就叫它“黑風口”吧。從此,“黑風口”作為地名,第一次正式出現在支隊下發的文件上。雖然當時的場景有點渲染,不過基本真實可信,況且有“紅頭”文件作為佐證。也聽幾人說過,當年隨著電影《青松嶺》的熱映,黑風口地名就被他叫響了。其實,《青松嶺》公映的時間是1974年,可事實上在1969年9月,西滬港就有了“黑風口”,顯然這個地名與《青松嶺》沒有半毛錢關系。 </p> <p class="ql-block"> <b> 遠眺兩山凹間的黑風口 </b></p> <p class="ql-block">  支隊成立初期,基地設施還不完善,基本是“吃水靠溝、用電靠油、通訊靠吼、交通靠走”,黑風口更顯荒涼。對于它名稱的起因,魚雷所馬教導員曾較為客觀地分析說,黑風口成為西滬港的“地標”經歷了一個過程,有其廣泛的傳播性和受眾力,歸納起來有三點:首先是風大,兩邊山石呈黑褐色。再是由于113、114潛艇宿舍樓近鄰山口,被戲稱為《地道戰》中的黑風口據點。其次,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部隊舉辦大型活動時,已習慣以黑風口為界,將營區分為了南北兩地。</p><p class="ql-block">  可以說西滬黑風口,是既讓人歡笑又令人苦惱的一道坎。長年路過此口,夏天是一身汗,冬天是透心涼。山北面的炊事員每天騎著三輪車,拉菜拉肉拉雞蛋……從這里往返,翻車事故也時有發生。當年113潛艇付長帶人騎三輪車去軍供站拉西瓜,下坡時不慎車翻人落,結果一人摔掉了門牙,一人摔丟了耳朵。平時山南面的艇值更人員一日三餐,都是提著飯盒從此爬坡經過,時常被大風刮得人仰盒翻。40多年前,268潛艇魚雷班邵班長妻子來過西滬港探親,至今她還心有余悸地說:“黑風口那嗚咽的大風,伴隨著松濤低吼和竹林呼嘯的怪叫聲,還有那鋪天蓋地、塵土飛揚的風沙,聽著讓人不寒而栗,頭皮發麻。”</p><p class="ql-block">  從全國范圍來講,西滬黑風口名不見經傳,小的至今上不了縣志,也搜不了百度。可是,它在西滬官兵心中很大,大的眼睛裝不下,即是解甲歸田多年的老兵,仍一直把它牽掛心中。因為不論是將軍還是士兵,不論是男丁還是女兵,不管是艷陽高照,還是風雨交加,只要您從此走過,它始終一視同仁地敞開懷抱,張口相迎,畢竟這里留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和記憶。258潛艇無線電班李軍士長,多年來一直把“黑風口”作為微信的網名,他說這是為了有個念想。那時候的黑風口,雖然沒有啥顏值,卻是軍營“熱詞”,經常出現在官兵口中。例如,要是去會個老鄉了,倆人就會約定說,好嘍,我在黑風口等你。再例如,如果哪個新兵欠敲打了,老兵往往會大聲說道,新兵蛋子,你走過幾次黑風口?甚至有時,“黑風口”竟被用作夜間口令。一次,值碼頭更的新兵忘記了當日口令叫“黑風口”,便去問艇內更老兵。老兵想起了威虎山的一句黑話,便開玩笑道:天王蓋地虎。新兵卻信以為真回答道:寶塔鎮河妖。 </p> <p class="ql-block">中國書法大家沙孟海手書的梁山“黑風口”</p> <p class="ql-block">  關于黑風口地名的由來,曾有幾種版本的說法,究竟最先出自 誰之口?筆者認為這并不重要,即是有了明確的答案,“地名辦”也不會為誰頒發獎金。令人高興的是黑風口這個地名,早已被西滬廣大官兵所認可,且能代代傳承,至今不衰。它不僅真正成為了一座“地標”,而且是屹立在我們心中的一個“坐標”。它似百葉山的一道“書口”,演繹著暴風雨來臨時的奇觀,見證了人民海軍潛艇部隊的成長軌跡。如今,西滬港舊貌換新顏,已建成了花園式軍港。黑風口被拓寬成了雙向車道的柏油路,坡度也降低了不小。兩側砌有防護墻,并栽上綠草和鮮花,已不再那么險要,更為寬敞和平坦了。道南營區的艇員宿舍樓,已全部遷建至道北了。三角地已建起綠茵場,艇員上艇、買菜購物、文體活動等,很少再路過此道了。</p><p class="ql-block"> 滄桑的黑風口已經成為西滬老兵和家屬記憶中難以抹去的符號,是我們夢中回望的"打卡地”,似一位老翁在向后人們嘮叨著“西滬港十二怪”:</p><p class="ql-block">第一怪 茅房朝著馬路開,解決內急動作快;</p><p class="ql-block">第二怪 廁所里面談戀愛,男女邂逅莫見怪;</p><p class="ql-block">第三怪 蟹腿伸出十厘外,好似大刀砍過來;</p><p class="ql-block">第四怪 黑鱟生來鋼盔帶,生烹油炸高檔菜;</p><p class="ql-block">第五怪 三個蚊子炒盤菜,母比公的還厲害;</p><p class="ql-block">第六怪 夏季“小咬”成災害,勿露手腳和腦袋;</p><p class="ql-block">第七怪 “無縫鋼管”是主菜,半生不熟肚中塞;</p><p class="ql-block">第八怪 小娘B也是老太太,千萬不要把她愛;</p><p class="ql-block">第九怪 黑風口外風潮來,年年歲歲要防臺;</p><p class="ql-block">第十怪 兵營建在五里外,長途跋涉七十年代;</p><p class="ql-block">第十一怪 小船跑的比潛艇快,艇長急得很無奈;</p><p class="ql-block">第十二怪 大洋深處顯風采,走出將軍一排排。</p><p class="ql-block">  由于年代久遠,加之條件所限,拙文難以達到“精準”,就算是拋磚引玉吧。在此,愚夫懇請諸位首長和戰友能提出翔實確據,以使黑風口地名的歷史日臻完善,以免出現謬傳。(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黑風口山下的三角地如今建成了綠茵場</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伊吾县| 横峰县| 龙南县| 武威市| 恩施市| 仁寿县| 临漳县| 芮城县| 石景山区| 龙江县| 乌审旗| 建平县| 新兴县| 蓬溪县| 平江县| 当阳市| 宿松县| 苏尼特左旗| 江北区| 丽江市| 宜章县| 洛宁县| 正镶白旗| 福海县| 南溪县| 温州市| 北辰区| 北海市| 文成县| 白水县| 舞钢市| 泽库县| 黄冈市| 天台县| 阿合奇县| 双流县| 土默特左旗| 德阳市| 兴仁县| 浦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