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游記 <p class="ql-block"> 據《山海經》‘西山經第二’描述: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p><p class="ql-block"> 太華之山:是指陜西省華陰縣境內的華山,距中國大陸地理中心:陜西省涇陽縣永樂北鎮北流村約120公里。</p><p class="ql-block"> 華山屬秦嶺山脈,五岳之一。北噉黃渭,南接秦嶺,自古有:天下奇險第一山之稱。最高峰南峰海撥2154.9米,是五岳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 秦嶺西連昆侖山脈,東接大別山脈。三條山脈像一條巨龍橫臥在中華大地上。是黃河長江的分水嶺,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秦嶺以南屬亞熱帶的氣候,以北屬暖溫帶氣候。如果說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秦嶺就是父親山。</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仰韶文化’發源于此。據章太炎考證,中華之‘華’華夏之‘華’,就源于華山之‘華’。故華山有‘華夏之根’的稱謂。</p> <p class="ql-block"> 華山是道家‘全真派’圣地,有七十二座半懸空洞,二十余座道觀。</p><p class="ql-block"> 道家全真派創始人是金代道士‘王重陽’。主張儒、釋、道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修身須先修心。</p><p class="ql-block"> 在華山隱居時間最長的道家陳摶(音:團)老祖,是唐末、五代、宋初著名學者,他把道家無為思想、儒家修身思想、佛教禪觀融為一體,對宋代理學有重大影響。后人也稱其為睡仙、希夷祖師,享年一百零八歲。</p><p class="ql-block"> 陳摶終生只求學問,不事王侯,曾寫詩明志。</p><p class="ql-block"> 歸 隱</p><p class="ql-block">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p><p class="ql-block"> 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貴不如貧。</p><p class="ql-block">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見笙歌聒醉人。</p><p class="ql-block"> 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p><p class="ql-block"> 在華山有一尊陳團老祖睡臥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華山道家文化濃郁,山下還有創立于明嘉靖年間的‘華山書院’。華山書院教授諸子百家,詩詞歌賦,為華州培養了大量人才。也為關中贏得了‘關中多才子’的美譽。</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爬華山,就是從華山書院出發的。一路向上攀登,當看到掛在天際的西峰時,已感到體力不支。此時,迎面出現一塊巨石,上面刻著‘迴心石’三個大字。是在告訴登山者:艱險的路程還沒開始,如意志不堅定,可以回心轉意就此下山。</p><p class="ql-block"> 過了迴心石,就是千尺幢、百尺峽,步步艱險,只能手腳并用。經過三個小時攀爬到達北峰。</p> <p class="ql-block"> 北峰又稱云臺峰,三面絕壁,地勢險要,‘智取華山’就發生在這里。</p><p class="ql-block"> 李白曾在此送別丹丘子,寫了‘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其中有這樣幾句: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云作臺。</p> <p class="ql-block"> 從北峰出發一路更加險峻,先爬天梯,再走芲龍嶺。`芲龍嶺是華山險道之一,其色黑灰,狀如芲龍。行走其上如履薄刃,兩面懸崖,令人膽寒。</p><p class="ql-block"> 相傳韓愈被貶后到華山散心,行走至此,以為自己不能生還,想想自身遭遇大哭,給家人寫遺書投至山下的故事。此處有‘韓退之投書處’的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 韓愈乃一代宗師,唐宋八大家之一。只因反對皇帝迎取佛骨被貶,實在不值。魯訊說過:人生識字糊涂始。此話用在韓愈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佛骨已經迎來了,反對又有何用,還把自己前程斷送了。可能是讀書太多,徹底糊涂了。</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說韓愈沒到過華山,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不過,韓愈確實寫過描寫華山的詩。開頭兩句是:太華峰頂玉并蓮,花開十丈藕如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峰上有巨石狀似蓮花,又稱蓮花峰,是華山最秀麗險峻的山峰。西峰至高點是摘星臺,登上摘星臺好像登上天空一樣。真有點:'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之感。</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在《游太華山日記》中描述:峰上石聳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p><p class="ql-block"> 站在峰頂極目遠眺,只見山嵐起伏、云霧蒸騰,身臨其境,萬念皆空。</p><p class="ql-block"> 李白到此也發出感慨: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從摘星臺下來,直奔南天門的‘空中棧道’,此棧道被稱為‘全球最恐怖棧道’,已有七百余年歷史。這條路不是登山必經之路,是通往太上老君煉丹的仙洞,棧道起點刻有:‘奇險天下第一山'幾個字。</p><p class="ql-block"> 我抓住鐵環向前走了幾步,只見上接蘭天、下臨深淵、云霧繚繞、如在仙山。可此時絕沒有飄飄欲仙的感覺,而是驚魂不定。情急之下,向對面巖壁望去,只見上面刻著‘懸崖勒馬’四個字。此時,我是從善如流,立刻停止前進,趕緊退出棧道。</p><p class="ql-block"> 平復一下緊張的心情,循原路返回。再走芲龍嶺、下天梯,回到北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站在北峰回望西峰,就好像一把利刃直刺蘭天,想想自己先前站在西峰之巔,身處險境,仍心有余悸。</p><p class="ql-block"> 心情平靜后再看西峰,又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巻掛在天際,給人一種美感。望此美景,忘記了剛剛經歷的危險,豪邁之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登華山</p><p class="ql-block"> 巍巍蓮花傲蒼穹,穿云破霧露崢嶸。</p><p class="ql-block"> 華山亙古一條路,西岳從來萬仞峰。</p><p class="ql-block"> 回心石前不回心,摘星臺上可摘星。</p><p class="ql-block"> 懸崖陡壁何足懼,敢歷人間萬里程。</p><p class="ql-block"> 于華山北峰</p> <p class="ql-block"> 時隔三十年再登華山。這次是在西安過春節,除夕那天由西線乘纜車直達西峰。</p><p class="ql-block"> 這條索道長度是亞洲之最,坐上去平穩舒適。在纜車上觀看華山和徒步登山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色。只見群峰林立、直入云宵、盡展陽剛之氣,云海茫茫、隨風飄浮、更顯靈動之美。纜車緩緩上升,可以全景式欣賞華山美景。</p><p class="ql-block"> 華山不但景美,還有許多神話故事。女媧樸天,夸父追日,沉香救母,吹蕭引鳳,孔雀東南飛等。可以說是:一山一神話、一洞一乾坤、一石一傳奇,這些傳說與故事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p><p class="ql-block"> 據‘尚書’記載:華山是黃帝會群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巡守華山的記載。秦皇、漢武都曾祭祀華山,自此以后各朝各代祭祀華山已成慣例。足見華山在中國的祟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華山是道家文化圣地。自陳摶老祖以來,歷代傳人都是學者型的隱世高人。不知什么時侯,中國出了一幫專寫武俠小說的文人。有的根本就沒到過華山,卻杜撰出一些奸侫小人執掌華山,把這清修之地寫的腥風血雨,烏煙瘴氣。縱觀三山五岳都被他們荼毒一番,競無一幸免。</p><p class="ql-block"> 更可悲的是,還有人為其樹碑立傳,搞了個‘華山論劍’景點。這事雖然不如北方某縣為‘日本開拓團’立碑那樣惡劣,卻也有鼠屎蛇足之嫌。我寫這些,可能也有狗拿老鼠之嫌。就算是各舒己見吧。</p><p class="ql-block"> 要了解修道之人的情操,就請拜讀白玉蟾祖師寫的詩‘道情’吧。</p><p class="ql-block"> 道 情</p><p class="ql-block"> 白云黃鶴道人家,一琴一劍一杯茶。</p><p class="ql-block"> 羽衣常帶丹霞色,不染人間桃李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再次登上摘星臺,極目遠望,華山依舊巍峨秀美,只是登山之人已是兩鬢如霜,心中不免唏噓。</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想起杜甫寫的三首‘望岳’。第一首是年青時登泰山寫的,最后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真是豪情滿懷,壯志凌云。</p><p class="ql-block"> 第二首是得罪朝廷被貶出京后,游華山時寫的。當時,杜甫人到中年。最后兩句:待到秋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想要詢問五帝之一的‘白帝‘成仙之道,流露出失意彷徨之感。</p><p class="ql-block"> 第三首是暮年游南岳衡山時寫的。當時,杜甫人到暮年,最后兩句: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已萬念俱焚,不久便:魂斷洞庭一葉舟。</p> <p class="ql-block"> 古稀再游華山</p><p class="ql-block"> 芲天無情山依舊,幾度夕陽幾度秋。</p><p class="ql-block"> 少年壯志今何在,只見風霜染白頭。</p><p class="ql-block"> 于華山西峰</p> <p class="ql-block">部分圖片來自網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闻县|
榆树市|
巩留县|
高州市|
双流县|
福鼎市|
常宁市|
基隆市|
镇赉县|
德昌县|
随州市|
铁力市|
南丹县|
特克斯县|
泸定县|
大宁县|
巩义市|
凤庆县|
马边|
垣曲县|
克山县|
玉山县|
柳江县|
托里县|
丹棱县|
兴义市|
纳雍县|
驻马店市|
确山县|
钟祥市|
平和县|
明溪县|
平阳县|
定陶县|
嘉鱼县|
五常市|
乌兰察布市|
特克斯县|
武定县|
武鸣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