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徽杭古道,起于安徽省績溪縣伏嶺鎮,止于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清涼峰鎮浙基田村,全長20多公里。是古徽州人猶其是績溪人通往滬杭的捷徑。徽杭古道始建于唐,是中國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后的第三條著名古道。是古時徽商和浙商互通貿易的重要通道,是徽人致富的一條光明之路。古道走出了徽商。徽商與晉商、潮商是著名的三大商幫。古道還走過不少名人:朱熹、詹天佑、胡適、陶行知等。古道在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作用。也是一條集自然風光及徽浙文化的走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穿云破霧繞崖聳,傍溪探谷瀑流洶。</p><p class="ql-block">棧道浮空掛壁中,石橋連山兩峭空。</p><p class="ql-block">一線天下又一路,蜿蜒曲折出山崇。</p><p class="ql-block">唐今千年長悠悠。徽杭古道深重重。</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獸行樵走踏路影,鷹飛獵攀留階蹤。</p><p class="ql-block">胡潤鑿崖路合攏(1),宗憲拓道關隘通(2)。</p><p class="ql-block">紳賈銀子工匠石,山民雙手力無窮。</p><p class="ql-block">塊塊墊石鋪古道,唐始宋繼明收工。</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士族避亂遷皖南(3),繁衍傳承徽文融(4)。</p><p class="ql-block">太平發展出深山,精英輝煌光耀宗(5)</p><p class="ql-block">仕途一門二尚書(6),商賈江春接乾隆(7)。</p><p class="ql-block">銀子滾滾徽駱駝(8),反哺徽州莊恢宏(9)。</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云山拱秀徽州源(10),里仁為美詩書濃(11)。</p><p class="ql-block">若隱若現盤山路,亦真亦幻天凹空(12)</p><p class="ql-block">惟妙惟肖順帆石(13),多姿多彩清峰容(14)。</p><p class="ql-block">古道桑桑山蔥蘢,徽韻幽幽脈連通。</p> <p class="ql-block">注(1)績溪大石門人胡潤在南宋王朝臨安為官。那時往來徽杭,必須繞行歙縣,行程多了數日;或攀登山崖,翻越千米高,艱險異常的施寺嶺才可以前往。官紳商賈及平民百姓怨聲載道。胡潤捐金用工,在逍遙巖懸崖絕壁上開鑿新路,縮短了行程,減少了行路的危險。因而古道也俗稱逍遙巖古道。</p><p class="ql-block"> (2)明嘉靖年間,績溪龍川人胡宗憲曾任杭州知府,因平倭有功,晉官太子太保加兵部尚書。胡宗憲駐杭州多年,常往來于徽杭。目睹古道的狹窄與破敗,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對古道進行拓建,修繕了關隘,題名“江南第一關",奠定了古道的規模。</p><p class="ql-block"> (3)士族制度從東晉開始衰敗,到隋唐己經滅亡,加之中原不斷的戰亂,士族為了保命生存,部分遷移到崇山峻嶺的皖南隱居。</p><p class="ql-block"> (4)士族遷入皖南,與當地融合,形成了徽州文化。徽文化以宗族制度為社會基礎,以朱子之學為指導思想,高度重視教育,極力培養族人讀書,儒賈仕結合,以科舉仕途謀求高官為最高價值追求,用以擴大宗族社會地位和政治特權。代表人物是朱熹、戴震、胡適、陶行知。</p> <p class="ql-block"> (5)徽州重視教育,賈而好儒,人才輩出。科舉仕途上是著名的狀元之鄉,官宦之地。科舉時代,徽州共有24名有徽州戶籍的狀元,2081名進士,入仕后仕途順暢,汪鋐,婺源人,明吏部兵部兩尚書;許圓,歙縣人,歷任嘉靖、隆慶、萬歷三朝,曾任內閣次輔,平夷有功,晉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古道走出了徽商,明巜五俎》云“商賈之稱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江北則推山右(山西)。”徽州人處之以學,行之以商。極盛時70%的徽人外出經商,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徽商汪應庚,歙縣潛口村人,后住揚州,雍正年間,成為雄資百萬的鹽商。胡炳衡(胡錦濤主席的祖父),祖孫四代,在江蘇三泰地區開辟茶商貿易,歷百余年滄桑,先后開設茶莊茶棧12爿,為績溪茶葉在三泰地區開創了一方天地。十三歲的胡光庸背著與他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沿著崎嶇陡峭的古道,艱難行走,離開家鄉績溪,到杭州上海等地經商謀生,后成為當世的首富,著名的紅頂商人。</p><p class="ql-block"> (6)指績溪縣瀛洲鎮龍川村。胡氏一族一門二尚書。明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p><p class="ql-block"> (7)江春,徽州歙縣江村外村人,客居揚州的徽商巨富。以布衣結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乾隆六下江南,江春均張羅接待,共輸送白銀1120萬兩。乾隆兩次親臨江春別墅“康山草堂"還題寫“怡性堂"匾額。乾隆三十八年八月,清廷誥授江春為光祿大夫、正一品,并賞賜頂戴花翎。是當時商人僅有的一例。</p><p class="ql-block"> (8)胡適于1953年1月10日,在臺灣書贈臺北績溪旅臺同鄉會題詞“努力做徽駱駝”,意思要發揮徽州人吃苦耐勞的徽駱駝精神。社會上一般稱徽商,是忍辱負重,堅忍不拔的徽駱駝。</p><p class="ql-block"> (9)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徽人從古道走出去,功成名就,衣錦還鄉,都會在家鄉建筑居所,以示成功。徽居吸收外地長處,結合當地特點,逐步形成了徽派特色。依山傍水,構思精妙,粉墻黛瓦檐口長,三雕裝飾馬頭墻,層樓疊院,亭臺樓榭,曲徑回廊,規模恢宏。還重視祠堂牌坊的建設。成為中國獨具特色建筑模式,為中外建筑界重視。其代表有尚村、湖村、西遞、宏村等。</p><p class="ql-block"> (10)績溪被譽為徽州之源。</p><p class="ql-block"> (11)指績溪瀛洲鎮仁里村,出自于論語“里仁為美"。該村始建于南北朝,有1400多年歷史。大多數姓程,是理學大師程頤、程顥的后人,程朱闕里。該村為古道重鎮,依山傍水,龜形設計,聚財蓄氣。三街十八巷,四座古門樓,古書院、古碼頭、古井、桃花古埧。仁里以教育為本,人文氣息濃厚,名人輩出,明代有進土程輅,官至兵部給事中,清代有翰林庶吉士程秉釗,現代有“兩彈一星"元勛程開甲等。</p><p class="ql-block"> (12)指古道上的藍天凹。位于古道東部,是制高點,海拔1050米。因兩座山峰呈“凹”字型,藍天白云嵌入其中,故得此名。</p><p class="ql-block"> (13)順帆石,位于古道西端,外型似帆船而得名。寓意一帆風順,一路順風。過往徽商經過時,都會前往摸摸這塊石頭,以后的生意會一帆風順。</p><p class="ql-block"> (14)指清涼峰。</p> <p class="ql-block">文 湖柳</p><p class="ql-block">圖 網絡</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于 宣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阳县|
凭祥市|
岱山县|
桓台县|
文登市|
杂多县|
从江县|
宁阳县|
湟源县|
丹江口市|
石城县|
林州市|
洪江市|
瓮安县|
吉水县|
西乌珠穆沁旗|
布尔津县|
阿拉善盟|
梨树县|
海盐县|
商都县|
闻喜县|
泰州市|
东辽县|
汶川县|
宁陵县|
萍乡市|
鄂尔多斯市|
襄汾县|
临潭县|
蒙山县|
丰县|
星座|
望谟县|
太康县|
西和县|
南雄市|
白城市|
杂多县|
巴林左旗|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