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逢上一段長征路。在江西路過了“長征出發地”于都,“共和國搖籃”瑞金,進入福建后與長征有關的紅色村鎮很多,我們為解決午餐的問題,偶然進入了清流縣畬鄉的一個小鎮——林畬鎮。 從鎮口牌樓上的字“清流毛澤東舊居”可知,長征途中曾住過這里。 1930年1月7日,古田會議勝利召開后不久,為打破國民黨反動派對閩西蘇區的第二次三省“會剿”陰謀,毛澤東指揮紅四軍第2縱隊離開古田,經寧、清、歸進入江西。途中,1月10日到達林畬鎮,居住在林畬鎮塘堀村。 小鎮中隨處可見長征的影子,路燈、標語、彩繪的墻壁,紅色元素遍布全鎮。 如今的林畬,正在大力開發紅色旅游項目,從毛澤東舊居,到毛澤東舊居廣場、紅軍夜校、紅軍醫院、紅軍戰壕,再到下謝村的紅軍橋、紅軍井等,形成了革命傳統教育的“紅色線路”。 “詒燕第”就是毛澤東舊居,原為林畬邱氏祖厝,堂名“詒燕第”,始建于清光緒三年(1878),屬于閩西客家較常見的“五鳳樓”式民居建筑。<div> 目前正在維修,不能進入參觀。</div> 在“詒燕第”駐扎期間,毛澤東組織部隊休整,籌集補給,宣傳黨和紅軍的宗旨綱領,發動群眾,播下了清流人民的革命火種,創作構思了著名的《如夢令·元旦》一詞,作出西越武夷山脈、與主力紅軍會師的戰略決策。 毛澤東寫的《如夢令 元旦》: <b>“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b> 毛澤東1930年1月的取道清流之行,是毛澤東率部回師贛南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時間雖然不長(僅七天),但意義重大。 第一,回師贛南之行是古田會議后毛澤東率領的紅4軍主力首次行軍作戰。這次戰略轉移,舉重若輕地將敵人的三省“會剿”化于無形,強烈地激發了紅軍戰士的斗志和必勝信念,也為此后的幾次反“圍剿”勝利奠定了基礎。 第二,毛澤東到達長汀邊境后發現長汀已被敵軍占領,在后有追兵、前敵情況不明的境況下,毛澤東及時調整行軍路線,果斷決定在林畬休整避敵,同時作出“直指武夷山下”的決策,最后實現朱、毛紅軍順利在東韶會師,避免了因盲目行動而造成的損失。 第三,這次紅4軍的取道清流,極大地推動了清流革命運動的發展,播下了清流革命的火種,讓群眾對我黨我軍的宗旨、綱領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今后紅軍進入清流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使得林畬及周邊嵩溪一帶成為了清流革命最徹底的地區。1931年6月22日成立石下鄉(今林畬鄉石下村)蘇維埃政府、孫坊鄉蘇政府,l932年6月成立林畬鄉蘇維埃政府,轄邱坊、林畬、麥園洞、下石背、曾坊、石下,紅色政權遍布清流全縣。 墻上“韭菜花開”這首歌,或許更能讓你體會到曾經的往事:“韭菜開花一桿子,剪掉髻子當紅軍,保護紅軍萬萬歲,婦女解放甘心。韭菜開花新又新,剪掉髻子當紅軍,保護紅軍長長久,搭起紅旗打南京。” 偶入小鎮憶長征,革命艱辛心記銘,牢記使命向前進,紅色江山萬代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江山市|
佛教|
罗平县|
兴安县|
靖远县|
开化县|
武城县|
武陟县|
峨眉山市|
武穴市|
襄垣县|
宁阳县|
馆陶县|
铜陵市|
霍邱县|
五指山市|
安庆市|
封丘县|
白山市|
大城县|
武冈市|
泾阳县|
抚宁县|
平舆县|
沅江市|
亚东县|
泊头市|
宜春市|
始兴县|
长沙县|
衡阳县|
宁明县|
安远县|
泰和县|
英吉沙县|
明水县|
宜君县|
南安市|
故城县|
左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