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明代學者張習曾在廣東當過官,熱心教育,并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遠赴瓊州視學,他在詩中寫道:“客來踏遍珠崖路,要覽東坡載酒堂。”載酒堂是啥?在哪?儋州城北偏西40多公里處有中和鎮,東坡書院就坐落于此。書院草樹蔥蘢,館舍儼然,載酒堂在焉。我們來儋州重要目的是探尋東坡先生遺風,拜謁東坡先生遺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東坡書院</b></p><p class="ql-block"> 我們是正午時分到達東坡書院的。書院是東坡先生貶謫海南時生活講學之地,始建于北宋紹圣五年(1098年)。初建時只有一座小茅亭,東坡先生化用《漢書·揚雄傳》中的典故名之“載酒堂”,意為會會好友,見見后生,喝喝老酒,談點學問。后歷代增修擴建,至明代嘉靖年間改名“東坡書院”,2012-14年儋州市政府重修后方成現有的正殿和東西兩園的三軸線格局。勸學園、載酒堂、欽帥堂、東坡祠、東坡私塾等堂倌似乎皆是新造,據說只有欽帥泉還是先生與學子當年煮茶的古井。</p> <p class="ql-block"> 雖然已是11月中旬,中午還是烈日當空,猶如火灼。書院中巨木成蔭,館舍內史跡如煙。</p><p class="ql-block"> 九百多年前,年過花甲的東坡先貶惠州再貶儋州。當他與相依為命的小兒子蘇過,被一葉扁舟送過瓊州海峽時,自思生無還期,必死海角天涯。被貶儋州時,他給皇帝上呈了一道《到昌化謝君表》,文中如是說:“死有余責……而臣孤老無托,瘴癘交攻。子孫慟哭于江邊,已為死別;魑魅逢迎于海外,寧許生還?念報德之何時,悼此心之永已。俯伏流涕,不知所云。”他登島后考慮的是:“首當做棺,次便做墓,死則葬海外”。可他哪里知道,當時化外之地的海南,還根本沒有棺材之物,當地人只是在長圓的干木上鑿出臼穴,人活著就放稻米,人死了就放尸體。</p> <p class="ql-block"> 朝廷貶任蘇東坡為“瓊州別駕”。別駕是知州的佐官,知州簽發文書必須佐官簽字才能生效,算是地方要職。只是朝中政敵蓄意懲罰他,官位在瓊州(今海口府城)卻被“異地安置”到昌化軍(儋州的中和鎮),嚴令“不得簽書公事”,明擺著對他玩弄“有職無權”的把戲。儋州軍使張中敬重東坡先生,安排其“住官房,吃官糧”,后被訪察廣西的湖南提舉董必聽說此事,便派使者渡海而來,不僅把他趕出館舍,且不準租住民房,還罷了張中的官職。萬般無奈的蘇東坡買了一塊地皮,父子二人動手蓋房,當地百姓聽聞此事,你呼我應攜帶材料過來幫忙,幾間茅屋很快就建成了。因為房子處在一片桄榔林中,蘇軾就稱之為“桄榔庵”。在宋代“別駕”一般稱“通判”,位秩五品,俸祿也不算低,可朝廷卻三年不發俸祿給他,并嚴令地方官員不得接濟。據說沒有俸祿的蘇東坡為了衣食,賣光了珍藏的酒器,只留下一個制作精美的荷葉杯自娛自樂。周邊村民雖然窮苦,但善良而熱心,不時送來食物和粗布,蘇軾再次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他打算終老于此了。</p> <p class="ql-block"> 東坡不幸海南幸。生性坦蕩豁達而又才學廣博的東坡先生,從來不會因為窮苦困厄而消沉頹唐,田頭村中,經常會見到他與民相親的身影;館舍書塾,頻頻傳出他與學子交流的爽朗笑聲;友人偶聚,詩人本色的東坡也會縱酒歌吟。那種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淡泊和優雅又回到了他的晚年生活中,困苦而快樂的蘇東坡是不會忘記傾盡才情、造福一方的。他帶領鄉民挖井取水,減少了飲用溝塘濁水所致的病災,當地人銘恩稱之為“東坡井”;他精通醫術,除了給百姓開方治病,還教他們辨藥草種藥材;他把內陸的農業知識和技能傳授給鄉民,撰寫朗朗上口的《勸和農》詩,幫他們改進農具,帶領他們墾荒,大面積種植水稻;他是學問大家、文學巨匠,設塾辦學,傳道授業,勸化黎漢,于是海南有了第一位舉人、第一位進士,詩書之光終于穿透叢林、燭照蠻荒。</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書院中緩步園林,駐足館堂,走到西園時看到一座金光燦燦的雕像——東坡笠屐銅像。一時間,我覺得時光倒流,不敢妄動,只是屏息凝神地瞻望:斯人戴斗笠穿木屐,笑吟吟地一路走過——黃州、惠州、儋州,那是一路的苦厄煎熬,可先生卻視為一生的功業。葉嘉瑩說:“蘇東坡是在苦難之中完成了自己的一個人物。他把自己的悲慨融合在開闊博大的景色之中,融合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之中。”</p><p class="ql-block"> 中國歷代的杰出文人就像浩茫歷史長河里的擺渡人,后世有緣的靈魂一批又一批地搭上了這葉擺渡之舟,最終到達彼岸得到超度。東坡先生就是歷史饋贈給后人的永恒舟渡,去讀東坡先生的詩文吧!糾結之時會釋然,苦難之時會快樂,辱迫之時會豁達,憂戚之時會坦蕩。</p> <p class="ql-block"> 就這么心馳神蕩地走過古井,走過館舍,走過碑亭,就像行走在茫茫歲月里,行走在先賢古圣的畫廊中……書院中,一幫孩子正在寫字作畫,個個歡顏陶醉;園林里,一隊學生前來觀瞻,人人神情肅穆;塑像前,過往游人凝望沉想,無不心涌波瀾。先生辭世已近千載,先生精神光照千古!</p><p class="ql-block">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東坡先生的《別海南黎民表》又在我的耳畔輕輕響起,我似乎見到東坡先生正在云霓里笑吟吟地望著這綠茵茵的寶島呢!</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儋州(下)洋浦】待續</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准格尔旗|
辽阳市|
长泰县|
崇明县|
宾阳县|
玉环县|
梧州市|
宣汉县|
铜鼓县|
梓潼县|
青海省|
台山市|
昭觉县|
库车县|
高碑店市|
仙游县|
济源市|
遂宁市|
炎陵县|
炉霍县|
施甸县|
竹北市|
晋州市|
宣化县|
高尔夫|
轮台县|
额敏县|
连山|
潞西市|
大埔县|
鹤山市|
静安区|
磐安县|
乌拉特中旗|
泌阳县|
海宁市|
昔阳县|
和平区|
高陵县|
汕尾市|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