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廣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眾多紅色旅游資源,東園誕生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五四青年節(jié)悉心整理團一大有關資料,與街坊分享紅色歷史,讓圖文訴說東園崢嶸歲月。</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扯到中國的近代史。就離不開廣東,虎門禁煙拉開了中國近代史序幕,廣東開埠早,三座大山沉重的壓在窮苦百姓身上,催生龐大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主義的敢死隊,可歌可泣的抗爭故事不斷在南粵大地上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講到團一大,似乎又要提到中共三大,但要講清這段歷史,就必須從五四運動講起,而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一戰(zhàn)的巴黎和會。那時的中國一盤散沙,軍閥割據(jù),非常潺弱。在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五四青年運動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熱血青年,如張?zhí)?、鄧中夏、張國燾等,他們志同道合走到一起,在俄國革命勝利的號角召喚下,結社明志,推動救國運動,這是團一大歷史背景,是先進青年的革命初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東園門樓</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廣州東園為團一大會址、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是1911-1927年間的革命熱土,見證政治色彩紅白黑黃多彩交匯,經(jīng)歷百年滄桑,有多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東園一帶在清中期還是江邊淺灘,清未填江建房。多年來,東園被認為是清末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的私家園林,但也有資料考證為李世桂,就是坊間傳聞“唔使問阿貴”那個主角。東園范圍涵括今東園路、挹翠路、越秀南路、東堤三馬路等地,延伸至沿江東路近珠江河畔。因在東濠涌口,附近又有東關水汛、東鬼基等地名,故取名東園。辛亥革命后東園被沒收充公,一度改為游樂場,后來遭受火劫,名園成為廢墟,目前僅留存一座門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進東園,體會大時代風云變幻,感受革命前輩的家國情懷。</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民初東園全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談到五四運動,多數(shù)眼光會聚焦于北、上,其實廣州青年參與五四運動規(guī)模也不小,北上廣從來就對嘴形,廣東人愛國運動以抵制日貨為主,背后有小商人支持,多以東園為活動場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入東園,場景會令你思緒回到民初,《青春之歌》、《大浪淘沙》影片中熱血青年身影仿佛就在其中,走一圈看完所有人文景點,或會感覺身心靈魂被洗滌凈化,正能量咪表數(shù)忽而上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史書記載:1919年5月11日,為聲援北京五四運動,廢除不平等條約,10萬廣州人在東園參加群眾集會,參加者主要是工人、學生,東園一平方站5個人,幾無立足之地,為廣州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群眾集會。7月10日,愛國青年再次齊集東園召開大會,要求北京政府廢除不平等條約。10月25日,在學生會組織下,青年學生集中東園,將屢次查獲的日貨來一鑊紙船明燭照天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0年8月間,陳獨秀等發(fā)起組創(chuàng)建了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北京、廣州、長沙、武昌等地也先后成立了相應的團組織。1921年7月,一大召開后,黨決定在全國整頓社會主義青年團,作為黨的預備學校,以壯大黨的隊伍。根據(jù)少共國際要求和我國青年的實際,黨中央派剛從蘇俄回國的張?zhí)棕撠熁謴驼D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工作,籌備成立全國性共青團組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張?zhí)资侵袊睬鄨F最重要創(chuàng)始人。一批在五四運動后,目睹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國運衰敗,在尋找出路過程志同道合的青年,是團一大的中堅分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東園內的一座竹棚里舉行,陳獨秀、張?zhí)?、蔡和森、鄧中夏、譚平山等25位代表出席,代表全國17個地方的團組織5000名團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為創(chuàng)黨人的陳獨秀,為何缺席黨一大而出席團一大呢,因為他受孫中山青睞,20年代初一直在粵省任廣東省教育廳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為何團一大不隨黨一大選在上海而是廣州召開?這都是廣東資深革命家譚平山支的招。他認為,當時中國軍閥割據(jù),分別由北洋政府和廣東革命政府把控,廣東是孫中山革命大本營,中山先生同情左派,政治氛圍比較自由,青年思想也很活躍。陳獨秀和張?zhí)拙徒邮芰怂慕ㄗh。</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新落成的團一大紀念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當時的東園廣場,條件其實很簡陋。園內有一座用毛竹搭起的棚子,面積30多平方米,人們平日里用來“講古”和乘涼。團一大開會時,它就被布置成了一個主席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在這個簡陋的竹木草三合一主席臺上,血氣方剛的張?zhí)滋岢觯荷鐣髁x青年團一方面為經(jīng)濟革命運動,并且?guī)椭袊鵁o產(chǎn)階級,交互訓練而為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之敢死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月5日恰是馬克思誕生104周年紀念日,團一大順勢同時舉行馬克思誕辰紀念會和歡迎全國勞動代表大會,他們是:團臨時中央兼上海團代表張?zhí)?、施存統(tǒng)、蔡和森,上海代表許白昊、梁云鵬、李啟漢、彭太漢、吳海棠,北京鄧中夏、金家鳳,南京的莫耀明,天津的呂一鳴,唐山的樹彝,保定的張仲毅,杭州的俞秀松,武漢的張紹康,湖南的陳子博、易禮容,廣東的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梁復然,還有王仲一、張繼武和王仲強。中共中央局、少共國際、朝鮮青年團的代表也應邀參加了大會。由于開幕式與馬克思紀念會和歡迎全國勞動大會代表同時舉行,所以參加大會的還有各方面的來賓1500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會首先由張?zhí)字麻_會詞,黨中央書記陳獨秀作了《馬克思主義的兩個精神》的重要講話?!?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6日至10日團代會繼續(xù)討論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和章程等議案。在團的綱領團章中,對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性質、任務、奮斗目標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中國青年無產(chǎn)階級的組織,團綱接受了中共政治綱領和口號,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團的一大還一致議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加入少共國際成為它的一個支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簡要歸納,團一大提出了目標和信仰,就是兩個主義:打倒帝國主義,建設共產(chǎn)</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主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5月10日晚上,大會以無記名投票和過半數(shù)當選的原則,選出團一大執(zhí)委,張?zhí)?、施存統(tǒng)、蔡和森等為執(zhí)委,施存統(tǒng)被推選為書記。團中央機關設在上海,為此,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大園滿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團一大以后,代表們奔赴各地,走工農(nóng)相結合的道路,傳播革命火種,農(nóng)講所、打土豪分田地、五卅運動、各地軍校、省港大罷工等都看見他們活躍的身影,中國革命在熱血青年的推動下,由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1922年團一大在東園召開,這里還有全國總工會大會舊址。1925年,規(guī)??涨?,25萬人參加的省港大罷工爆發(fā)后,蘇兆征、鄧中夏、林偉民等領導罷工委員會總部即設在東園,并在此成立了“工人糾察隊”。省港大罷工持續(xù)一年多時間,幾乎令香港停罷,在各國工人運動中也屬罕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年25歲的劉少奇也受命在廣州推動工人運動,借惠州會館組織工會,現(xiàn)在東園有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總工會舊址,見證大浪淘沙年代一伙20出頭青年人的求索真理的曲折過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張?zhí)祝?898年—1927),江蘇武進人,1915 年秋考入北京大學, 同年冬轉入天津北洋大學,投身五四運動, 在十月革命和李大釗等人影響下, 開始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1920 年10 月參加北京共產(chǎn)主義小組,1921 年1月奉共產(chǎn)主義小組委派赴俄國,任共產(chǎn)國際遠東書記處中國科書記,是第一個在共產(chǎn)國際參加工作的中國共產(chǎn)主義者。同年6 月, 陪同共產(chǎn)國際代表馬林到中國籌建中國共產(chǎn)黨, 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分別與李大釗、張國燾等會談, 共同決定在上海召開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為一大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1923 年6 月出席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后在黨的第四次、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分別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和中央委員。曾任團中央書記,后被派到廣州,任中共廣東區(qū)委負責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412政變后,在中共五大上對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作了尖銳的批評。后調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策動和參與過南昌起義,1927年年12 月與蘇兆征、葉挺、葉劍英等領導發(fā)動廣州起義, 成立了廣州蘇維埃政府,12月12 日在乘車趕往大北門指揮戰(zhàn)斗時遭敵人伏擊, 不幸犧牲,年僅29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團一大的創(chuàng)始人張?zhí)?、蔡和森等都是民初學貫中西,才華橫溢絕頂聰明之人,都先后倒在革命道路的血泊中。有多少像他那樣的青年革命者在爭取民族復興的艱苦卓絕斗爭中拋頭顱,灑熱血,披荊斬棘,前赴后繼,終于換了一個新的國度。今天,人們深切緬懷這些革命先烈,贊頌他們“愿化作震碎舊世界驚雷”的無懼無畏革命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除了紅色歷史資源厚重外,近代東園也是各路英雄用武之地,民初幾乎所有國共兩黨的主要政治人物、商界大鱷,黑白兩道大佬都與這一帶有交集,孫中山、廖仲愷、鄧仲元、胡漢民、 蔣介石、汪精衛(wèi)常在東園出沒。 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劉少奇,周恩來,李大釗,董必武,林伯渠也常在東園附近活動,共產(chǎn)黨領導人大都住在萬福路、文德路廣東區(qū)委附近。國共合作期間來往頻繁。412政變后,國共交惡,政治氣溫下降,東園也從過去的熙熙攘攘變成冷冷清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17年孫中山與程璧光及海軍將士東園合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6年11月5日,省港大罷工期間,東園遭人縱火,全座被焚。東園原有洋樓三座,自罷工委員會入駐后,遠不夠用,于是在園中空地搭建幾十座竹棚、葵棚,幾無隙地。下午三點,突發(fā)火警,將該園之樓宇完全付諸一炬,所有罷工委員會之存款、印信、案卷、銀物衣服、行李等一掃而空。大火過后,東園建筑僅剩一座門樓。如今所見的東園紅樓是1984年東園重建。出于牟利目的建設的東園,最終演變?yōu)楦锩墓部臻g,可讓人深深體會20世紀中國革命在廣東蓬勃發(fā)展的火熱場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世紀初東園開發(fā)面積約5萬多平方米,用現(xiàn)代語表達:北起越秀南汽車站,南至沿江中路,西起東園路,東至今東濠涌高架路。東堤開發(fā)計劃規(guī)模極大,東園只是其中一部分。清末民初,東堤一帶是風歲場所,江灣一帶喧嘩香艷,紫洞花艇穿梳往來,三教九流絡繹不絕,李世桂在此建設廣舞臺大戲院以及挹翠樓、冠粵樓等花筵酒家,提供飲食、賭博、演出、風月一條龍服務。挹翠路有百年歷史,由風月場所“挹翠樓”得名,東園附近有廣九鐵路總站,大沙頭碼頭,販夫走卒扎堆揾食,品流復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李世桂是清廷鷹爪,在位濫用權力經(jīng)營黃賭毒發(fā)家致富。原籍江蘇蘇州,武舉人出身,清末抵粵,最初擔任廣州地段警察,曾私自經(jīng)營賭博,被廣東按察使發(fā)現(xiàn),準備加以嚴懲,終因官官相護未予處理。1892年因破案有功獲兩廣總督嘉獎,全面接手廣州治安警務,1897年被大商家合力舉報其受賄罷官收監(jiān),百姓知悉拍手稱快,相傳有咸水歌表達眾人偕知的歡天喜地心情“唔使問阿桂系邊度,佢宜家茂緊監(jiān)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歷屆(共18屆)團代會簡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一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2年5月5日-10日在廣州舉行。出席代表25人。共有團員5000多名。蔡和森、施存統(tǒng)組成領導機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二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3年8月22日-25日在南京舉行。出席代表30余人。共有團員6000人。大會選出鄧中夏、施存統(tǒng)、劉仁靜等組成的團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三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5年1月26日-30日在上海舉行。大會決定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張?zhí)兹螆F中央書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四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5月14日-16日在武漢舉行。出席代表60余人。共有團員5萬余人,大會選舉任弼時為團中央書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五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28年7月15日-21日在蘇聯(lián)莫斯科舉行。代表團員7.5萬多人,關向應當選為團中央書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以上五屆全國團代會圴在解放前召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解放后歷屆團代會情況簡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六大(又稱解放后團一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9年11日-18日在北京舉行。出席代表340人。共有團員19萬人。大會選舉任弼時為青年團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馮文彬任團中央書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七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3年6月23日-7月2日在北京舉行。正式有代表795人,共有團員900萬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八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7年5月15日-25日在北京舉行。出席代表1493人。共有團員2300萬人,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更名共青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團九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4年6月11日-29日在北京舉行。正式代表2396人,列席代表927人。胡.耀.邦當選書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5年中央領導出席中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視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10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8年10月16日-26日在北京舉行。出席代表2000人。韓英任當選第一書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團11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2年12月20日-30日在北京舉行。出席代表1952人。共有團員4800萬人。王兆國當選第一書記。</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團十一屆三中全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4年12月11日-14日在北京舉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12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8年5月10日-11日在北京舉行。宋德福當選第一書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13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3年5月3日-10日在北京舉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14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8年6月19日至25日在北京召開。1400多名代表,全國有團員6800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15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3年7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1500多名團代表代表著全國6980萬名共青團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16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8年6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1500名團員代表7500萬團員參加會議,陸昊當選第一書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17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3年6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團18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8年6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賀軍科被選為團中央第一書記。1500多名團員代表全國8100萬團員參加了會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注:全國共有9000多萬黨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團一大時團員25人代表全國5000名團員,現(xiàn)在約有8300萬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黨一大時13個黨員代表全黨57個黨員,三大時全國只有400多名黨員,一只花尾渡就裝完了。現(xiàn)在9000多萬人。從星火燎原的角度,黨發(fā)展快一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團一大紀念館于2022年五月向外開放,東園又重現(xiàn)大革命時代轟轟烈烈的場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團誕東園,走進現(xiàn)場,穿越百年,體會歷史滄桑,感受前輩無私奉獻精神。紅色五月,再一次走進團一大廣場,團一大紀念館將為大家還原廣東紅色革命足跡,用史實材料呈現(xiàn)一眾20歲出頭青年共產(chǎn)主義者憂民救國的心路歷程和革命初心,告慰前輩,一百多年來,經(jīng)過一代代人傳承和努力奮斗,他們當初的革命遺愿大多已實現(xiàn),中國正在崛起的道路穩(wěn)步向前,邁向民族復興。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請繼續(xù)閱讀關連文章</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2x6fw59u?share_from=self&share_to=copy_link&user_id=41188742&uuid=bc86b1720d52d6b61f197476f28ffe48&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1188742&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fab12de92263cef359e0ecc0f84a55e2&um_rtc=6f63a50e85ab4d17251ea8b319382d96"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22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南粵青運薪火相傳</a><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東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安县|
阿拉善右旗|
苍山县|
旬阳县|
马鞍山市|
新竹市|
左贡县|
东宁县|
鄄城县|
四川省|
阜康市|
新闻|
睢宁县|
罗田县|
连平县|
河池市|
遵义市|
延长县|
海晏县|
南宫市|
高碑店市|
滦南县|
车致|
桃园市|
都江堰市|
萨嘎县|
札达县|
高州市|
黄冈市|
五常市|
大兴区|
疏勒县|
红原县|
淮滨县|
漳浦县|
左云县|
扎囊县|
庐江县|
化德县|
三穗县|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