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我從中核100號進入核工業

陸雄飛

<p class="ql-block">北京西城區南禮士路南口有一幢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建筑,掛著南禮士路100號的門牌。從這里往西步行一刻鐘即可到位于三里河的二機部機關,是距二機部機關最近的部屬單位。與它僅一路之隔的東邊是北京市規劃局、北京市規劃設計院和北京市建筑設計院。往南約50米就是中華第一街長安街。北臨北京名勝古跡月壇公園。就是這幢被核工業人稱為《中核100號》的建筑,承載了我和它的不解情緣。</p><p class="ql-block">如果按照功能劃分,中核100號可分兩個歷史階段。1970年以前它是辦公樓,是二機部(原)第一設計院(鈾礦冶設計院,核四院前身)的原址,許多重要鈾礦冶企業,如272?、711礦、713礦等等的設計都是在這里完成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0年后為二機部(核工業部、中核總、中核集團)的招待所(賓舘)。</span>我同它的情緣同這兩段歷史功能有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這是核工業人稱為《中核100號》的北京市南禮士路100號,我從這里走進核工業。</span></p> <p class="ql-block">1963年8月初,我從浙江大學土木系畢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畢業分配教育后,接到分配工作通知書。分配的工作單位是北京市2138信箱,報到地點是北京市南禮士路100號。半個月后,我從浙江寧波郊區的小漁鎮來到首都北京,憑著這張通知書,順利地進了由北京衛戍區戰士24小時值守,戒備森嚴的北京市2138信箱所在地南禮士路100號。所謂“北京市2138信箱”是它的對外掩護名稱,真實的身份是二機部第一設計院。邁進了南禮士路100號大門,意味我邁進了中國核工業的門檻,這是我人生經歷的最重要節點,鎖定了我的人生道路軌跡,從此終生與核工業捆綁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南禮士路100號是幢∪形磚混結構建筑,與西面的平房食堂組成一個四合院,院中建有一個不標準的藍球場,是全院舉行各種活動的唯一場所。由于院里沒有單身宿舍,我們這些新來的單身由院里在外租些小旅館居住。我被分配住在位于宣武門內達智橋的一個叫隆華旅店的小旅館,從這里乘15路公交車可直達南禮士路南口上班地,交通甚為方便。但是有段時間為了節省5角錢的公交月票,我和一些同事就步行上班,出達智胡同到宣內大街,往北到西單路口,再往西經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電信大樓、復興門橋以及以抗日名將佟麟閣命名的佟麟閣路即到南禮士路,這段路線可說是北京當時最漂亮地段之一了,幾位同事結伴沿這條線路而行,或踏著皚皚白雪,或迎著習習春風,或頂著夏日初陽,一路談笑風生,奇聞軼事,天南地北無所不談,不知不覺到了目的地,既省錢又鍛煉了身體。同時這里也成為我們節假日閑逛之地,尤其是西單商場,那是與東單的東安市場并列的北京兩大商場之一,商場里商鋪林立,節假日更是游人如織,顯示了剛渡過三年困難時期,經濟有了復蘇的景象。但我們這些人因囊中羞澀,也就過過眼福而已,偶而會在宣內大街的小酒館里化5分錢買個醬兔頭過些嘴癮。使我至今難忘的是我平生第一塊手表就在西單的著名亨得利表店購買的。當時表價100元的上海牌機械表,對我們這些初入職的人來說絕對是件奢侈品,耗盡了我一年的全部積蓄。不過有了它,不僅給我工作、生活帶來了方便,也滿足了我小小的虛榮心。至今,我還保存著它,成了我家“文物”級的收藏品。我們單身的一日三餐都在設計院食堂解決。這食堂還是辦得不錯的,尤其是中餐最為熱鬧,大部分職工都在這里進餐,菜品有葷有素,化二角錢就能吃飽吃好了。但到晚餐就是我們單身的“天下”了,菜品卻沒有中餐豐富,有時甚至是中餐的剩菜,這也難怪食堂,困難時期剛過,總不能浪費吧,這個不浪費的“光榮”任務也就只能我們單身承擔了。一年多后,院里在海淀區小泥灣建成幾幢住宅樓,單身們都離別了小旅館,搬到小泥灣住宅樓居住。幾年前重返曾住過一年多的隆華旅店舊址,已經是面目全非,毫無舊日影蹤。昔日寧靜的老北京胡同成為高樓大廈林立繁華熱鬧的商業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海淀區小泥灣住宅樓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入職第一課是職前政治教育,除了聽取介紹設計院有關情況外,主要是進行保密教育。二機部的保密工作沿籍了前蘇聯的保密制度,它的宗旨是牢固樹立以保證國家安全為最高目標的保密理念,從生活上的一舉一動到工作上的點點滴滴,各個層次,不同崗位都有嚴密的保密制度、嚴格的懲罰規定。事后還進行了保密宣誓,那次面對五星紅旗的簡樸而莊重的儀式,在我腦海中留下永生難忘的印象。那種能為祖國的國防工業而獻身的使命感、榮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以后的實踐中,我們對這些保密制度的確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遠在寧波老家的母親直到去世都認為她的這個兒子在北京的一個信箱工作。</p><p class="ql-block">我在南禮士路100號的第一個產品。結束入職教育后,我成了設計院四室(土建室)二組見習技術員。四室主任是高樹范,土建二組組長是李世為。當我在老同事賀永宸指導下,繪制第一張圖紙時,感到既緊張又有點興奮,因為這不是在學校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時的紙上談兵,而是“真刀真槍”的實戰。經過將近一周時間的計算和畫畫改改后,我在南禮士路100號的首秀——南方某鈾礦的一條輸礦皮帶廊設計圖經層層審核,終于完成。想到自己的這個處女作將變成藍圖發往施工單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將通過建筑工人的勞動變成實實在在的建筑物,真的似乎完成了一件大事,感到莫名的欣慰,也不免有一點小小</span>成就感。</p><p class="ql-block">入職后的又一課是下廠礦勞動實習。半年后,老同志賀永宸和商增壽去江西上饒的713礦現場設計,室領導決定我和另一新同志去協助他們進行一些輔助設計,主要是參加該礦的生產勞動實習。713礦是我國核工業第一批建設的鈾礦冶骨干企業之一,是包括鈾礦開采和水冶的綜合性企業,我的實習地是在水冶車間。在兩個多月時間里,待遍了從原礦倉到成品庫的所有主要崗位。我們同工人師傅一起操作,熟悉每個崗位的性能、特點和作用。兩個月時間雖短,收獲多多,使我對鈾水冶有一個基本的感性認識,懂得什么是鈾水冶的工藝過程,什么是放射性防護,了解鈾水冶對廠房的特殊要求。回院后寫了實習總結,作為領導對我們這一年見習期的考核依據。結果順利通過,及時轉正,月工資也從45元增至56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713礦實習期間,參觀了上饒集中營遺址,受到了一次革命傳統教育(攝于1964年上饒集中營紀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南禮士路100號的設計革命。1965年,在全國基本建設領域進行了一場設計革命。在設計指導思想上,批判盲目求洋、求大、求全的“洋、大、全”和“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保守思想。在設計方法上,批判坐在辦公室閉門搞設計的脫離實際做法,要求設計人員走出辦公室,深入現場實行“領導、工人、設計人員三結合”的設計。為了適應設計革命的形勢和要求,南禮士路100號大樓內的人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從體制上實行礦、冶分離,把鈾礦開采專業配以相應輔助專業成立二機部第三設計院,定址江西南昌市。鈾水冶部分留北京南禮士路100號,仍稱二機部第一設計院。從設計管理上,打破傳統的專業處室建制,組建以主工藝專業為主,配以配套的輔助專業的能隨時拉出去獨立進行設計的綜合設計隊。從設計方法上,實行全面的下現場進行“領導、工人、設計人員”三結合的設計方式。我有幸留在北京的第一設計院,編入負責西北片鈾水治廠設計的第四設計隊(簡稱設計四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機部(原)第一設計院設計四隊在南禮士路100號門前合影(攝于1967年文革期間)</span></p> <p class="ql-block">此后,我作為設計四隊的成員,隨隊參加遠在新疆伊犁大草原的734廠現場設計。完成設計后大部隊撤離,我又留下配合現場施工。在此期間,我們每周要參加一天勞動,在施工工地與工人一起挖土方,推小車,挷鋼筋,砌磚墻,鋪油氈,……。在以后幾年,我又多次往返北京—伊寧之間,配合734廠現場施工,直至1969年12月,接到令我們立即返京的電報。當我們風塵仆仆趕回北京,進入南禮士路100號,只見是樓內空空,到處一片狼藉,設計院已搬離南禮士路100號。由于我們遠在新疆,交通不便,信息不靈,對此毫不知情。這時才知,由于戰備需要,部軍管會決定,在北京的第一設計院搬出北京,與南昌的第三設計院合併,命名二機部第四設計研究院,定址湖南衡陽市,利用原衡陽礦冶學院校址。二機部第一設計院名稱歸四川的核動力院所有。留守在南禮士路100號做搬遷收尾工作的同志傳達院軍管會指示,我們這幾個人必須在一星期內攜帶本人戶口到衡陽報到。就這樣,一周后我帶著簡單的行裝和戶口遷移證,離妻別子,告別了北京,告別了南禮士路100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這是我們駐734廠施工現場設計組同志在去工地勞動前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南禮士路100號在設計院搬離后經過一段時間的閑置,部里決定組建成招待所。由于它的優越地理位置、低廉的價位以及按上世紀70年代標準衡量具有較為完備的設施,受到來京出差的核工業人歡迎,在客源高峰時甚至客滿為患,一床難求。我因在北京有個12平方的小窩,即使有機會到北京出差也不住招待所,看來從此與南禮士路100號斷了聯系。事情到了1978年有了變化。這一年,一紙調令把我從衡陽的核四院調到二機部機關,在辦公廳上班。而根據當時的管理體制,南禮士路100號的招待所屬于辦公廳的聯系單位,這就續上了我與南禮士路100號斷了八年多的情緣。</p><p class="ql-block">由於有了自己的招待所,不但緩解了京外來京人員的住宿難,也給部機關召集的各種會議提供了場所,核工業的一些重要會議,如一年一度的部工作會議、涉密的專業會議、重要慶典等等都在這里舉行,而辦公廳往往承擔這些會議的會務工作。我作為辦公廳的一員,就理所當然地作為會議的會務組成員,需要為諸如會場布置、與會人員的食宿交通等等會務問題同招待所領導或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和交流。同時,招待所作為辦公廳的聯系單位,我也往往參與招待所的一些事務,如其內部裝修,大樓加層、領導班子調正和建設等等。因為與招待所有較多聯系交流,我與其首任所長李玉坤,二任所長黃英頡,三任所長趙剛都成了朋友。隨著核工業體制變化,李玉坤、趙剛先后升任核工業總部(核工業部、中核總、中核集團)的行政管理部(機關服務中心)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核工業工作會議期間,會議的秘書長及會務組成員慰問招待所食堂員工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1992年我調離辦公廳,結朿了與招待所長達15年的工作聯系。后來聽說某領導拍板,要在100號原址上建一座大廈,于是招待所關門歇業,來京出差的核工業人再也找不到他們曾經的“家”。結果是折騰了十多年一事無成又回到原點。如今經升級改造,建成了具有現代化設施的由專業人士管理的“中核賓舘”。作為曾與中核100號有著深厚情緣的退休耄耋老者,衷心祝福新的中核100號,發揚核工業精神,在核工業的新征途中,發揮更大作用,開出更鮮艷的花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台中县| 鸡西市| 南召县| 仙桃市| 兴隆县| 新疆| 卢龙县| 赞皇县| 南汇区| 宝坻区| 长子县| 鹤壁市| 巫山县| 涟水县| 莱阳市| 临江市| 康平县| 将乐县| 长沙市| 延庆县| 肇庆市| 诸暨市| 楚雄市| 南陵县| 石棉县| 瓦房店市| 绿春县| 临猗县| 威海市| 太白县| 仪征市| 吴川市| 孟连| 五河县| 濮阳市| 喜德县| 长岛县| 芜湖市| 扬州市|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