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唐西蕙、梁寶平</p><p class="ql-block">美篇編輯:梁寶平</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梁寶平</p><p class="ql-block">背景歌曲:追思(伴奏)</p><p class="ql-block">演奏:駱運</p> <p class="ql-block"> 圖為:羅向巖隧道。</p> <p class="ql-block"> 【編者語:美篇,是用戶和微信愛好者的一款圖文創作、分享應用App,是發布美文、攝影大片、記錄生活、儲存情感等極佳選擇。《美篇》名字醇香、動聽;宣傳范圍廣至全國乃至世界。它便于攜帶,方便傳播,可隨時帶在身上,記之心上 。又謂之為:一部特別的書藉,給人以特別的享受和啟迪 。特別的書,敬贈于特別的人!“三線學兵連” ,是一個特殊的年代(1971年初) 、特殊的連隊(15.6歲的學生兵)、特殊的群體,他(她)們既不是軍人、也不是工人、更不是農民,每月僅13元工資、15元伙食費 ,食雜糧干菜且常不能飽腹,住宿為油氈房蘆席墻難以遮雨擋風,處境為荒山野嶺。但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他們承擔著開掘隧道、筑架橋梁等超負荷的重體力勞動,扛水泥、搬石料、打風槍、炸隧洞、抬圓木…… 嫩肩幼膀,力承千鈞,更何況還有塌方等各種死神的威脅!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既創造了建設工程的奇跡,也創造了沖擊生命極限的奇跡。此文謹獻給可愛的襄渝鐵路建設者們和襄渝鐵路建成通車50周年!】 </p><p class="ql-block"> 剎那芳華間,人生有許多美好,亦有許多使人悲哀和遺憾之事。1972年5月6日晚上子夜時分,我們連(原鐵道兵第一師零二四七部隊學兵八十二連)三排11班和12班同上后夜班。當我們兩個班行至羅向巖隧道洞口時,部隊當班安全員給大伙介紹道:“炮已經放完了,沒有啞炮。你們可以進洞了!”于是,我們在副排長劉蓮榮的帶領下逐行至洞內(60米處)下道坑掌子面。這時只見一大堆爆破后的石渣呈現在大伙面前。下道坑為8米寬、4米高,每個工班布設有4臺風槍,一排炮可掘進1.2米,炮后石碴散落在掌子面前方10米處,部隊19連8班的風槍手已各就其位,正在巖壁上選擇新一輪炮眼的位置;民工連也有十來個人已經開始扒碴、作業。學兵們也如往常一樣!扒碴員扒碴、其余戰士以班為單位一字形排開,用鐵箥箕(鐵絲編織)從掌子面往斗車里倒(傳)碴,大家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每工班可裝石碴約70車左右)。這時,洞內除震耳欲聾的風槍“噠,噠”聲外,再就是異常悶熱,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戰士們的戰斗情緒,你追我趕,其場面猶如作戰。一會兒,大伙便汗流浹背像似兵馬傭一般。解放軍雙手緊握風槍,全神貫注地鉆掘著每一個炮眼,塵粉很快將他們的臉寵籠罩,黑色的臉厐上唯有眼睛在閃爍。民工們拼命地干、畏恐他們落后。女學兵們端起石碴箥箕飛快地傳遞,一車車石碴即被推出了洞外。此時,誰人知曉死神正悄悄地向我們襲來。</p><p class="ql-block"> 肖梅英和孫琳那天是班里的值日生,待收拾完內務稍來得晚些。聽孫琳事后介紹,上班途中,梅英曾給她表示“要求加入共青團!”因此,當她倆行至下道坑掌子面梅英便一頭擠進斗車跟前,搶著(雙手將石碴舉起)去干往斗車倒碴的吃力活。大約7日凌晨拂曉(四時)時分,隧道里掌子面頂部突然墜落石塊(以往也有這種掉石頭的現象,由于沒發生過什么事情,大家早都習以為常,所以這次也就沒引起大家的足夠注意,只管拼命干活),緊接著又是“咯嘣,咯嘣”的斷裂聲響,還未等戰友們反應過來,一塊約10立方石頭“轟隆”一聲砸了下來。頓時,整個掌子面煙霧籠罩、灰塵四起,燈泡電線也被震的在空中使勁地搖擺,空氣里彌漫著嗆人的塵粉…… </p><p class="ql-block"> 昏暗中,只聽見一位解放軍風槍手高聲喊道:“請大家原地不動、不要恐慌,還會掉石頭,各人注意安全!”解放軍話音未落,又有碎石“嘩啦”墜下。事故發生的如此突然,且塌方面積較大幾乎將掌子面堵死,大伙硬屏住呼吸原地站立著,密切注視著掌子面的頂部和緊靠巖壁的幾位風槍手戰士。一陣碎石接連落下,一位解放軍急步沖向我們中間命令道:“向后退,清點人數。”這時,我們12班李珍喊了聲:“梅英沒有出來!”聽完李珍喊叫,我們的心揪的更緊了。大伙環顧四周、兩眼急切的搜尋著肖梅英,都希望自己是第一個看見肖梅英的人。可此時,隧道里粉塵彌漫,掌子面除了塌方掉下來的大石頭和那一大堆的石渣外,什么也看不見,剛才那生龍活虎的場景尚若全無……</p><p class="ql-block"> 時間一秒秒的過去,碎石還在零星的墜落。當大伙確認肖梅英就在石頭低下時,頓時,大伙心急如焚恨不得上前把她扒出來。為僻免第二次傷亡,部隊首長迅速帶領幾十名搶險隊員及營衛生所軍醫趕到展開了緊張地搜救工作,為避免搶救現場混亂、營首長命令:“學兵全部外撤。”我們懷著無奈和惴惴不安的心情,邊往外走邊回頭看,多么地希望肖梅英戰友能跟上來。當我們拖著沉重步子走出羅向巖隧道時,看著群山依然是那么的寂靜,再抬頭看著那滿天的星星,我們的心情十分難過。我們班那顆最小最亮的星星就真的再不會出來了嗎?悲天憫人的我們,面對塌下來的大石頭,眼睜睜的看著曾朝夕相處的親密戰友被埋沒卻無能為力……</p><p class="ql-block"> 事后,我們得知李珍戰友當時并沒有外撤,她自始自終參與和目睹</p><p class="ql-block">了搶救肖梅英的全過程。梅英是從一堆碴石下水漬中被救出的,身體及四肢部位雖無明顯外傷,但衣服已被下道坑水漬浸濕人已停止了呼吸,后被停放在營衛生所后側的蘆蓆棚中。清晨5時許消息傳來:同我們一起施工的6位同志不幸遇難。其中有:解放軍2人,民工3人,學兵1人(肖梅英)。另有:解放軍2人、民工3人、學兵1人(副排長劉蓮榮)曾不同程度負傷。我連其余當班戰士雖與死神擦肩而過,但肖梅英同志的犧牲,使整個連隊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事故處理中,肖梅英的父親表示:“大女兒肖梅英走了,我愿將二女兒肖梅菊留在連隊,讓其繼承其姐姐生前尚未完成的遺愿!”其父親的高風亮節,肖梅英同志不畏苦難、忘我工作的精神、情懷,實在是催人淚目啊!</p><p class="ql-block"> 同年7月1日即肖梅英犧牲第55天,我連丁萍、馬鴻燕同志又因搶救落水解放軍和國家財產而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從此,肖梅英、丁萍、馬鴻燕同志結伴護佑,長眠于旬陽市丹鳳嶺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為人民利益而死死亦無憾,</p><p class="ql-block"> 寄同學戰友之思思也長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圖為:肖梅英同志遺像!沒變,一點沒變!梅英她是為人民利益而死,雖死猶生!永遠的17歲……</p> <p class="ql-block"> 圖為:旬陽市(縣改市)烈士陵園肖梅英陵墓!</p> <p class="ql-block"> 梅英,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懷念!永遠懷念!!</p> <p class="ql-block"> 梁寶平簡介:男,大專文化,屬馬,性情中人,從事過三年襄渝鐵路建設、四十二年人民公仆工作。愛好:藏書、閱讀、寫作、旅游、攝影、中醫藥研究,太極柔力球健身。個性:隨和、隨緣、隨便。品行:為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需要我的人而活著。格言:工作越忙越好,生活越簡單越好,精神越豐富越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汶上县|
嘉义县|
靖远县|
天气|
绥棱县|
印江|
南陵县|
云浮市|
连南|
溧水县|
佛冈县|
辰溪县|
澜沧|
昌吉市|
固安县|
安新县|
通化市|
依安县|
齐河县|
安阳县|
金堂县|
美姑县|
琼结县|
长顺县|
台江县|
紫阳县|
尼木县|
双柏县|
九寨沟县|
黄平县|
南城县|
宁安市|
曲沃县|
沧源|
通海县|
镇宁|
大同县|
苍山县|
宁陵县|
舞钢市|